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下旬,内蒙古草原天气渐凉。从中国“稀土之都”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向南蜿蜒的公路上,星星点点分布着满载黑色矿石的重型卡车。
“许多重卡说装载的是铁矿石,其实是偷运稀土”,一位稀土行业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包钢的稀土运输以铁路运输为主,在今年稀土整顿之初,这里一度出现几百辆偷运卡车排成长龙的壮观场面。
虽然经过多次整治,稀土偷运的情况已经没有那么猖獗,然而,据当地人士估计,这条路上每天偷运稀土的数量仍可达数千吨。
今年5月,紧随国务院下发的稀土行业整顿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也下发了《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工作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要求,内蒙将对35家稀土企业开展整合、关停、补偿工作,6月底完成整合关停的检查验收总结工作;而惟一的整合主体,是包钢集团麾下的包钢稀土(600111.SH)。
《方案》掀起了史无前例的严厉调控热潮。断原料、断电、吊销工商执照,是此轮稀土整合中的几大“杀手锏”。
“《方案》中要求实施的断电、吊销工商执照等关停措施均未能得到执行。”包头达茂稀土有限公司(下称“达茂稀土”)董事长乔桉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矿石原料方面,尽管包钢集团早已对被要求关停企业停止了原料供应,但实际上却难以形成有效控制。列入关停名单中的包头多家稀土公司,都在依靠“剩余原材料”维持运行。
貌似雷厉风行的《方案》,短期便陷入尴尬:部分被列入关停的企业,目前已经局部恢复生产。
急火煮米
今年5月12日,内蒙古稀土行业迎来一场“地震”。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当日下发的《方案》,要求5月底完成对35家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的整合、关停、补偿工作,6月底完成整合关停的检查验收总结工作。
历史上,这些分布在呼市、包头、巴彦淖尔三地市的35家企业,全部依靠来自包钢集团的稀土矿石,从事冶炼分离业务。
按照《方案》,包钢稀土(600111.SH)将控股拥有自治区级以上投资主管部门立项审批文件的4家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由盟市、旗县立项审批的22家稀土企业,则由包钢出资,自治区统筹分配到所在盟市给予补偿关闭;其余9家“没有立项审批文件或投资主管部门立项审批文件”的稀土企业,则直接淘汰关停、不予补偿。
最终,北方轻稀土将最终形成包钢统一开采、选矿、冶炼分离、经营的垄断格局。
业界评说,内蒙古稀土关停方案史无前例地严厉:包钢集团会首先停止供应31家关停企业的稀土原料,工商部门吊销或变更营业执照;供电部门将对这些企业拉闸停电。
主管部门相信,三管齐下后,诸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绝无活路。
“我们公司在接到补偿关闭通知的第二天就被掐了电。”达茂稀土董事长乔桉对这轮整顿的正当性充满了怀疑,“35家企业都是合法企业”。达茂稀土甚至还是包头市的第二大民营稀土分离企业。
今年8月8日,工信部等六部委助力内蒙稀土整合,联合发布了《六部门发通知开展全国稀土生产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称将对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无计划、超计划生产、收购和销售非法开采稀土矿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补偿争议
达茂稀土成立于1988年,目前年产值达到1.6亿元,拥有500多名职工,其中70%以上是当地蒙古族弃牧牧民和本地居民。
“停电、关闭的消息传开后,如同捅了马蜂窝”,乔桉称。
达茂旗一位不愿具名的副旗长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达茂旗党委当时召开紧急会议,一面要求企业务必安抚、控制好职工情绪;一面商讨企业停电关闭问题。最终,达茂旗党委直接向包头市委书记郭启俊请示。
郭启俊最后指示“立即恢复企业供电,平稳职工情绪”,并亲自给包钢集团董事长周秉利去电,要求恢复给达茂稀土供矿。
乔桉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后来企业很快恢复了供电;但包钢却始终未恢复稀土矿石供应,达茂稀土只能利用剩余的尾矿矿泥维持生产,“但这毕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乔桉最无法理解的是《方案》中的补偿价格。关停达茂稀土,企业只能得到1410万元的补偿,“连支付职工离职补偿都不够”。另外,企业尚有5000余万银行贷款等待偿还。而股东、供货商的利益损失如何补偿,在《方案》中完全没有提及。
根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查,22家补偿关闭的企业高管,大多认为补偿标准低得出奇,“补偿额不到资产的1/10”。
而包头市福生稀土冶炼厂等9家企业,属于“没有立项审批文件或投资主管部门立项审批文件”的稀土企业,将直接关停、不予补偿。对于这9家企业而言,将基本上是“血本无归”的结局。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包头经信委了解到,诸多地方干部并不认为这9家企业的审批手续有何不妥:稀土的诸多行业法规是次第出台的,而一些稀土企业的历史则早于这些法规,“他们都是合法纳税户”。
在整合开始不久后的5月31日,包头市经信委成立了“维稳工作领导小组”,该委副主任孙连坤专门负责稀土企业维稳工作。
包头市经信委副主任马永立表示,目前之所以未按《方案》对所有要求关停的企业实施停电和吊销工商执照等强制措施,“主要还是从整个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
偷运难止
乔桉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明确表示,包钢集团停供原料后,库存的稀土矿石以及尾矿矿泥,尚能支持企业运转几个月。如果企业的切实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将不得不购买非法偷运的矿石,以维持生产、避免职工下岗。
金蒙稀土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喜平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此轮稀土整合,只对正规稀土企业提出了整合、关停要求;而对那些证照不全、甚至连名称都没有的地下稀土企业,却没有什么打击措施。
福生稀土的总经理王智明亦称,由于包钢对稀土原料的沿途运输监管不严,那些私运原料的司机,只需要在沿途检查站交纳数额不等的“罚款”,就可顺利放行。
9月25日下午,《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白云鄂博稀土矿区通往包头市区的公路沿线看到,仅一小时,就有数十辆满载稀土矿石的重卡,轻而易举通过西河附近的一家检查站,向市区方向驶去。
为《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带路的当地向导称,包钢集团自需的稀土矿石都是通过铁路运输;而这些重卡,都是私下偷运矿石、卖给包头东河区和石拐区的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甚至长途贩运至山西、甘肃、河南等地,“晚上偷运稀土矿石的卡车还要多”。
一个当地人人皆知的秘密是:白云鄂博矿区铁矿、稀土共生——许多稀土矿石,都是打着运输铁矿石的名义被偷运出去。
达茂稀土的乔桉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我们这些正规企业一个个被整合、关闭;那些连名字都没有的‘李鬼’却还在肆无忌惮生产,真是令人痛心”。
一些被访的稀土冶炼分离公司私下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他们已开始购买偷运的矿石和地下黑工厂加工好的稀土精粉。
僵局待解
截至目前,《方案》的实施已经陷入僵局。
一方面是诸多企业的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造成社会不安定隐患,包头市政府、市经信委难以深入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被要求关停的稀土企业不知所措,少数企业不惜铤而走险转入地下经营,使得保护稀土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意图落空。
面对僵局,包钢集团宣传部王姓处长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此次稀土企业整合、关停工作中,包钢只是在执行内蒙古自治区的政策和命令,对于相关政策不方便表达意见;
而内蒙古自治区经信委干部却称“此次稀土产业整合是以包钢为主导的”,“希望被要求关闭企业能与包钢好好坐下来沟通”。
金蒙稀土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喜平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他多次就《方案》向包钢集团和内蒙古自治区相关部门询问解决方法,但总是遭遇类似的“踢皮球”。
孙喜平称:“也许这正是这次整合的‘策略’——整合、关闭方案久拖不决,补偿金额少得可怜,而且迟迟不曾到账。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迟早会被拖得难以为继,到时只好乖乖主动退出稀土上游领域”。
达茂旗党委书记金满仓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他希望包钢集团能够更多地为矿区当地人民和经济发展考虑,尊重历史沿革,更多地与地方企业进行合作。
“达茂旗政府和人民还会像当年支持包头钢铁建设那样,支持稀土企业整合,保护稀土资源”,金满仓称。
在包头郊区,由于包钢炼铁形成的稀土废渣随废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尾矿坝堆积,日积月累,形成了目前容量达1.7亿吨的“稀土湖”
“许多重卡说装载的是铁矿石,其实是偷运稀土”,一位稀土行业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包钢的稀土运输以铁路运输为主,在今年稀土整顿之初,这里一度出现几百辆偷运卡车排成长龙的壮观场面。
虽然经过多次整治,稀土偷运的情况已经没有那么猖獗,然而,据当地人士估计,这条路上每天偷运稀土的数量仍可达数千吨。
今年5月,紧随国务院下发的稀土行业整顿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也下发了《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工作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要求,内蒙将对35家稀土企业开展整合、关停、补偿工作,6月底完成整合关停的检查验收总结工作;而惟一的整合主体,是包钢集团麾下的包钢稀土(600111.SH)。
《方案》掀起了史无前例的严厉调控热潮。断原料、断电、吊销工商执照,是此轮稀土整合中的几大“杀手锏”。
“《方案》中要求实施的断电、吊销工商执照等关停措施均未能得到执行。”包头达茂稀土有限公司(下称“达茂稀土”)董事长乔桉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矿石原料方面,尽管包钢集团早已对被要求关停企业停止了原料供应,但实际上却难以形成有效控制。列入关停名单中的包头多家稀土公司,都在依靠“剩余原材料”维持运行。
貌似雷厉风行的《方案》,短期便陷入尴尬:部分被列入关停的企业,目前已经局部恢复生产。
急火煮米
今年5月12日,内蒙古稀土行业迎来一场“地震”。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当日下发的《方案》,要求5月底完成对35家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的整合、关停、补偿工作,6月底完成整合关停的检查验收总结工作。
历史上,这些分布在呼市、包头、巴彦淖尔三地市的35家企业,全部依靠来自包钢集团的稀土矿石,从事冶炼分离业务。
按照《方案》,包钢稀土(600111.SH)将控股拥有自治区级以上投资主管部门立项审批文件的4家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由盟市、旗县立项审批的22家稀土企业,则由包钢出资,自治区统筹分配到所在盟市给予补偿关闭;其余9家“没有立项审批文件或投资主管部门立项审批文件”的稀土企业,则直接淘汰关停、不予补偿。
最终,北方轻稀土将最终形成包钢统一开采、选矿、冶炼分离、经营的垄断格局。
业界评说,内蒙古稀土关停方案史无前例地严厉:包钢集团会首先停止供应31家关停企业的稀土原料,工商部门吊销或变更营业执照;供电部门将对这些企业拉闸停电。
主管部门相信,三管齐下后,诸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绝无活路。
“我们公司在接到补偿关闭通知的第二天就被掐了电。”达茂稀土董事长乔桉对这轮整顿的正当性充满了怀疑,“35家企业都是合法企业”。达茂稀土甚至还是包头市的第二大民营稀土分离企业。
今年8月8日,工信部等六部委助力内蒙稀土整合,联合发布了《六部门发通知开展全国稀土生产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称将对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无计划、超计划生产、收购和销售非法开采稀土矿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补偿争议
达茂稀土成立于1988年,目前年产值达到1.6亿元,拥有500多名职工,其中70%以上是当地蒙古族弃牧牧民和本地居民。
“停电、关闭的消息传开后,如同捅了马蜂窝”,乔桉称。
达茂旗一位不愿具名的副旗长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达茂旗党委当时召开紧急会议,一面要求企业务必安抚、控制好职工情绪;一面商讨企业停电关闭问题。最终,达茂旗党委直接向包头市委书记郭启俊请示。
郭启俊最后指示“立即恢复企业供电,平稳职工情绪”,并亲自给包钢集团董事长周秉利去电,要求恢复给达茂稀土供矿。
乔桉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后来企业很快恢复了供电;但包钢却始终未恢复稀土矿石供应,达茂稀土只能利用剩余的尾矿矿泥维持生产,“但这毕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乔桉最无法理解的是《方案》中的补偿价格。关停达茂稀土,企业只能得到1410万元的补偿,“连支付职工离职补偿都不够”。另外,企业尚有5000余万银行贷款等待偿还。而股东、供货商的利益损失如何补偿,在《方案》中完全没有提及。
根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查,22家补偿关闭的企业高管,大多认为补偿标准低得出奇,“补偿额不到资产的1/10”。
而包头市福生稀土冶炼厂等9家企业,属于“没有立项审批文件或投资主管部门立项审批文件”的稀土企业,将直接关停、不予补偿。对于这9家企业而言,将基本上是“血本无归”的结局。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包头经信委了解到,诸多地方干部并不认为这9家企业的审批手续有何不妥:稀土的诸多行业法规是次第出台的,而一些稀土企业的历史则早于这些法规,“他们都是合法纳税户”。
在整合开始不久后的5月31日,包头市经信委成立了“维稳工作领导小组”,该委副主任孙连坤专门负责稀土企业维稳工作。
包头市经信委副主任马永立表示,目前之所以未按《方案》对所有要求关停的企业实施停电和吊销工商执照等强制措施,“主要还是从整个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
偷运难止
乔桉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明确表示,包钢集团停供原料后,库存的稀土矿石以及尾矿矿泥,尚能支持企业运转几个月。如果企业的切实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将不得不购买非法偷运的矿石,以维持生产、避免职工下岗。
金蒙稀土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喜平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此轮稀土整合,只对正规稀土企业提出了整合、关停要求;而对那些证照不全、甚至连名称都没有的地下稀土企业,却没有什么打击措施。
福生稀土的总经理王智明亦称,由于包钢对稀土原料的沿途运输监管不严,那些私运原料的司机,只需要在沿途检查站交纳数额不等的“罚款”,就可顺利放行。
9月25日下午,《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白云鄂博稀土矿区通往包头市区的公路沿线看到,仅一小时,就有数十辆满载稀土矿石的重卡,轻而易举通过西河附近的一家检查站,向市区方向驶去。
为《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带路的当地向导称,包钢集团自需的稀土矿石都是通过铁路运输;而这些重卡,都是私下偷运矿石、卖给包头东河区和石拐区的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甚至长途贩运至山西、甘肃、河南等地,“晚上偷运稀土矿石的卡车还要多”。
一个当地人人皆知的秘密是:白云鄂博矿区铁矿、稀土共生——许多稀土矿石,都是打着运输铁矿石的名义被偷运出去。
达茂稀土的乔桉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我们这些正规企业一个个被整合、关闭;那些连名字都没有的‘李鬼’却还在肆无忌惮生产,真是令人痛心”。
一些被访的稀土冶炼分离公司私下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他们已开始购买偷运的矿石和地下黑工厂加工好的稀土精粉。
僵局待解
截至目前,《方案》的实施已经陷入僵局。
一方面是诸多企业的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造成社会不安定隐患,包头市政府、市经信委难以深入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被要求关停的稀土企业不知所措,少数企业不惜铤而走险转入地下经营,使得保护稀土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意图落空。
面对僵局,包钢集团宣传部王姓处长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此次稀土企业整合、关停工作中,包钢只是在执行内蒙古自治区的政策和命令,对于相关政策不方便表达意见;
而内蒙古自治区经信委干部却称“此次稀土产业整合是以包钢为主导的”,“希望被要求关闭企业能与包钢好好坐下来沟通”。
金蒙稀土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喜平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他多次就《方案》向包钢集团和内蒙古自治区相关部门询问解决方法,但总是遭遇类似的“踢皮球”。
孙喜平称:“也许这正是这次整合的‘策略’——整合、关闭方案久拖不决,补偿金额少得可怜,而且迟迟不曾到账。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迟早会被拖得难以为继,到时只好乖乖主动退出稀土上游领域”。
达茂旗党委书记金满仓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他希望包钢集团能够更多地为矿区当地人民和经济发展考虑,尊重历史沿革,更多地与地方企业进行合作。
“达茂旗政府和人民还会像当年支持包头钢铁建设那样,支持稀土企业整合,保护稀土资源”,金满仓称。
在包头郊区,由于包钢炼铁形成的稀土废渣随废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尾矿坝堆积,日积月累,形成了目前容量达1.7亿吨的“稀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