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旅游文体的翻译在旅游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要想实现旅游业的国际化,与世界接轨,与世界融合更对旅游文本的翻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拟从功能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以我国庐山风景区,杭州西湖风景区等若干风景区的景区简介以及景点介绍英译本为例,探讨并归纳出针对不同旅游文体的英译方法。
关键词:目的论;旅游文本翻译;跨文化;翻译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与外界交流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来华入境旅游消费。随着我国文化影响力的逐步提高,旅游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国门的重要标志,开始呈迅猛发展之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接待入境旅游者将达到1.3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国GDP总值的8%(闫凤霞 104),由此可见,旅游业已经成为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汇最多,最有能力促进招商引资的朝阳产业。人民日报评论员在《邓小平论旅游》一书出版之际在2000年3月29日第一版的人民日报中评论道,旅游业是“优势产业,综合性产业,是改革的先导和开放的突破口”,除此之外,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党中央、国务院也充分肯定了我国旅游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出了到2020年要把我国建成世界旅游强国的奋斗目标,从被动接待型旅游大国向创新型旅游大国过渡,加快实现旅游业国际化的步伐(陈刚 13)。但旅游业,尤其是涉外旅游业是一个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这种跨文化的交际,传播我国的旅游信息,从而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入境旅游。无疑,交流与沟通是实现此目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因此,旅游文本的翻译在旅游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要想实现旅游业的国际化,与世界接轨,与世界融合更对旅游文体的翻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拟从功能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以我国庐山风景区,杭州西湖风景区等若干风景区的景区简介以及景点介绍英译本为例,探讨并归纳出针对不同旅游文体的英译方法。
二.旅游文本翻译的定义
在《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一书中,最早对旅游文体翻译进行系统性的全方位研究的陈刚教授指出,旅游翻译是为旅游活动,旅游专业和行业所进行的翻译实践,属于专业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文化、跨心理的交际活动(陈刚 35)。换言之,旅游翻译是一种在多元文化语境下,一种以传递景点,景区相关信息为导向的传播过程。其主要载体为旅游指南,宣传手册,宣传标语,景点指示牌等。旅游文本翻译属于跨文化翻译领域,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我国旅游景点信息的对外宣传,达到吸引更多海外旅游者,借此向外展现中国的魅力山河,体验中华文化,最终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旅游事业的国际化。
三.翻译目的论
20c70s,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由德国翻译学者汉斯·威米尔(Hans Vermeer)首次提出。根据翻译目的论,翻译是一种带有特定目的的行为活动,翻译不是对原文逐字逐句的转化过程,而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做出适当的调整。其理论包括三个法则:1)目的法则(Skopos rule),目的原则是翻译过程中最基本的原则。目的原则的侧重点不在于翻译是否一定要忠实于原文,或与原文对等,而是侧重于翻译的目的,也就是说只要译者根据读者的翻译需求,即翻译的目的达到了,就可以称之为是一篇不错的翻译成果了。或者说,目的决定翻译方法:翻译的目的原则不以是否忠实原文为最高标准,而翻译目的才是译者所要考虑的首要条件和生成译文的重中之重。2)连贯法则(Coherence rule),连贯性原则要求翻译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the standard of intra-textual coherence),在确保读者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的同时,还要确保译出语的文化意义不被忽略。“根据目的论,连贯性原则的可行性取决于译入语的文化语境,而不是译出语的文化语境(Roger,1990)。译者要充分了解译入语的文化背景,使译文在译入语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让读者充分理解。3)忠实法则(Fidelity rule),与连贯性法则相对应,忠实法则要求翻译必须符合语际连贯的标准(the standard of inter-textual coherence),即忠实于原文,然而其忠实程度取决于译者对译文的理解和译文的目的。译文的忠实程度随着目的的改变而改变。(卞建华,2008:13)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目的论,忠实法则与连贯法则以目的法则为中心,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因此,忠实法则指的是译入语与译出语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并非逐字逐句的绝对一致。
旅游文本材料的翻译目的性较强,因此目的论倡导的目的原则应用到旅游文体的翻译中是非常合适的。正如上文提及,旅游文体翻译属于对外宣传的范畴,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从而拉动我国涉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因此,要想达成这一目的,增加文本的可读性显得极为重要。所以对于此类材料,英国翻译理论家Newmark认为译者在翻译时应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Newmark 1982:15)
四.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
1.音译法
例1:太湖仙岛,原称三山岛,是鼋头渚景区内一组湖中小岛,总面积12公顷.
Taihu fairy Island used to be called Three-Mount Island with a total area of 12 hectares.
1933年,赫莉太太將美庐别墅赠与宋美龄女士。
In 1933,Madam Winfred.J.Barrie offered Meilu villa to Madam Song.
有些地名,如例子中的“太湖仙岛”“美庐别墅”在英文中无法找到对应的词,同时采用音译法译出的景点名称具有简单明晰的特点,易于外国游客的记忆理解,同时也方便他们与中国游客关于景点方面信息的交流,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汉语的机会。从目的论的目的原则考虑,这样的翻译出来的景点名称会使这些外宾感到新奇,从而激发出再来中国旅游的兴趣。 2.音译法+直译法
例2:龙首崖 Long Shou Ya(Dragon Head Cliff)
黄龙潭 Huang Long Tan(Yellow Dragon Pool)
金沙滩 Jin Sha Tan(the Golden Beach)
乌龟山 Wu Gui Shan(Tortoise Hills)
花径亭 Hua Jing Ting(Flower Path Pavilion)
直译法是保持译文的内容和形式与原文一致程度最高的一种翻译方法,但如果将直译法与音译法相结合,会使译文更加别具一格。同时,将直译法与音译法相结合,会最大限度地保持源出语的语言风格。如例2所示将中文发音与逐字对应的语义解释相结合,译文会显得生动不拘谨。
3.意译法
例3:伟人青睐庐山。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曾先后登临庐山,激扬文字,指点江山。面对他们亲切而慈祥的面容,使人激起难以诉说的情怀,从中得到更多的启迪与力量。
Mt.Lushan is always favored by greetmen.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Mao Zedong,Deng Xiaoping,Jiang Zemin and other party and state leaders ever ascended Mt.Lushan.Standing atop Mt.Lushan,they have drawn their inspirations from the nature and mapped out ambitious blueprints for the prosperity and mightiness of China.Whenever we look onto their amiable,kindly and tolerant countenances,a feeling of great reverence for them arises spontaneously from the bottom of our hearts,which is difficult to portray in words,but touches off a myriad of our thoughts and gives us more enlightenment and strength.
意译法通常指的是“从意义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意译不注意原作的形式,译文自然流畅即可”(曹容 143)。由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语言形式丰富,如四字成语,散文,唐诗,平行结构等,在英译过程中很难达到等值效果,对于此类情况,应当使用意译法,如例3中的“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这两句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表达了祖国统一,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同志看见娇美的山河,评论国家大事,为国家发展规划作出宏伟蓝图时的喜悦心情。若过于遵循字面含义和汉语的语言结构,就很难表现出这句诗词的真正含义了。原文中,这句诗词作为点睛之笔,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感同身受几位国家领导人登临庐山时的喜悦与激动,若按照字面含义进行翻译,在语言的转换中就失去了其本身的含义了,也就达不到吸引游客兴趣的目的,违背了目的论中的连贯性原则,因此使用意译法,不必囿于原文的形式与结构,将其隐含意义挖掘出来,再用简洁易懂的英文将其呈献给外国游客,其最终效果势必会比按字面意义翻译效果更好。
例4:除了国际大都会的繁华,香港还有很多不同的面貌,例如原居民的文化,殖民地建筑和露天市场等。走出市区,也可以找到自然风光;踏着绵软的沙滩,投入碧海蓝天的怀抱;沿登山径,深入茂密的山林,满目清新---初来乍到,您可能会惊异于香港拥有如此迷人的自然美。
Hong kong is a city of stunning contrasts where towering skyscrapers rub shoulders with ancient temples and historic monuments.It’s a living fusion of East and West that sees local people practicing age-old tai chi exercises in front of one of the world’s most stunning harbors.(马会娟 126)
很明显,通过对比中英两个版本的译文在内容上截然不同。中文原文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对“原居民文化”“殖民地建筑”等历史风貌以及绝妙的自然风光的描述;而英文译文却将对这些历史风貌和自然风光改写成古老庙宇,历史纪念碑以及一些其他具有东方特色的事物进行了描写。中文两个版本充分考虑了所针对的读者对象的群体不同,对于大陆游客而言,香港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积蕴和独特的海岛风光;然而对于英语游客而言,香港吸引他们从大洋彼岸慕名而来的原因在于其特殊之处:荟萃了东西方的不同特色同时也不失其独有的东方韵味。尽管对比之下,同样是对香港的旅游介绍,内容却大相径庭,但考虑到不同的读者群体,增强了其可读性,这种意译无疑是极为成功的。
五、结论
通过以上对旅游文体翻译策略的研究,不难发现,目的论对此类翻译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借鉴意义。以目的论的三原则为标准,翻译时可通过使用音译,音译与直译结合,意译等手段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传达信息的有效性等,以便达到合理规范的效果,促进中国旅游景点信息和文化的对外宣传。但由于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旅游文本的翻译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一项具有极大的跨文化特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以目的论三原则为纲领,根据中西方差异对译文做出适当调整,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从而能翻译出更准确,更地道,可读性更强的旅游文体译文,最终达到激发更多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的兴趣,繁荣我国旅游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刚.旅游翻译和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金惠康.跨文化交際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王璟.目的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12(6):36-9.
[4]马玉红.从目的论看旅游资料的翻译[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5):37-9.
[5]曹蓉.旅游翻译中的地名和景点名称翻译研究[J].职业时空,2009,6(1):143-6.
[6]吴慧娟.从文化角度看旅游文本的外宣英译——以湄洲妈祖景点英译资料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13,20(3):11-5.
[7]闫凤霞.近十年我国旅游文本翻译述评[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7(3):104-8.
[8]马会娟.汉英文化比较与翻译[M].北京: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4.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关键词:目的论;旅游文本翻译;跨文化;翻译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与外界交流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来华入境旅游消费。随着我国文化影响力的逐步提高,旅游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国门的重要标志,开始呈迅猛发展之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接待入境旅游者将达到1.3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国GDP总值的8%(闫凤霞 104),由此可见,旅游业已经成为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汇最多,最有能力促进招商引资的朝阳产业。人民日报评论员在《邓小平论旅游》一书出版之际在2000年3月29日第一版的人民日报中评论道,旅游业是“优势产业,综合性产业,是改革的先导和开放的突破口”,除此之外,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党中央、国务院也充分肯定了我国旅游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出了到2020年要把我国建成世界旅游强国的奋斗目标,从被动接待型旅游大国向创新型旅游大国过渡,加快实现旅游业国际化的步伐(陈刚 13)。但旅游业,尤其是涉外旅游业是一个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这种跨文化的交际,传播我国的旅游信息,从而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入境旅游。无疑,交流与沟通是实现此目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因此,旅游文本的翻译在旅游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要想实现旅游业的国际化,与世界接轨,与世界融合更对旅游文体的翻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拟从功能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以我国庐山风景区,杭州西湖风景区等若干风景区的景区简介以及景点介绍英译本为例,探讨并归纳出针对不同旅游文体的英译方法。
二.旅游文本翻译的定义
在《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一书中,最早对旅游文体翻译进行系统性的全方位研究的陈刚教授指出,旅游翻译是为旅游活动,旅游专业和行业所进行的翻译实践,属于专业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文化、跨心理的交际活动(陈刚 35)。换言之,旅游翻译是一种在多元文化语境下,一种以传递景点,景区相关信息为导向的传播过程。其主要载体为旅游指南,宣传手册,宣传标语,景点指示牌等。旅游文本翻译属于跨文化翻译领域,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我国旅游景点信息的对外宣传,达到吸引更多海外旅游者,借此向外展现中国的魅力山河,体验中华文化,最终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旅游事业的国际化。
三.翻译目的论
20c70s,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由德国翻译学者汉斯·威米尔(Hans Vermeer)首次提出。根据翻译目的论,翻译是一种带有特定目的的行为活动,翻译不是对原文逐字逐句的转化过程,而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做出适当的调整。其理论包括三个法则:1)目的法则(Skopos rule),目的原则是翻译过程中最基本的原则。目的原则的侧重点不在于翻译是否一定要忠实于原文,或与原文对等,而是侧重于翻译的目的,也就是说只要译者根据读者的翻译需求,即翻译的目的达到了,就可以称之为是一篇不错的翻译成果了。或者说,目的决定翻译方法:翻译的目的原则不以是否忠实原文为最高标准,而翻译目的才是译者所要考虑的首要条件和生成译文的重中之重。2)连贯法则(Coherence rule),连贯性原则要求翻译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the standard of intra-textual coherence),在确保读者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的同时,还要确保译出语的文化意义不被忽略。“根据目的论,连贯性原则的可行性取决于译入语的文化语境,而不是译出语的文化语境(Roger,1990)。译者要充分了解译入语的文化背景,使译文在译入语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让读者充分理解。3)忠实法则(Fidelity rule),与连贯性法则相对应,忠实法则要求翻译必须符合语际连贯的标准(the standard of inter-textual coherence),即忠实于原文,然而其忠实程度取决于译者对译文的理解和译文的目的。译文的忠实程度随着目的的改变而改变。(卞建华,2008:13)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目的论,忠实法则与连贯法则以目的法则为中心,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因此,忠实法则指的是译入语与译出语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并非逐字逐句的绝对一致。
旅游文本材料的翻译目的性较强,因此目的论倡导的目的原则应用到旅游文体的翻译中是非常合适的。正如上文提及,旅游文体翻译属于对外宣传的范畴,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从而拉动我国涉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因此,要想达成这一目的,增加文本的可读性显得极为重要。所以对于此类材料,英国翻译理论家Newmark认为译者在翻译时应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Newmark 1982:15)
四.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
1.音译法
例1:太湖仙岛,原称三山岛,是鼋头渚景区内一组湖中小岛,总面积12公顷.
Taihu fairy Island used to be called Three-Mount Island with a total area of 12 hectares.
1933年,赫莉太太將美庐别墅赠与宋美龄女士。
In 1933,Madam Winfred.J.Barrie offered Meilu villa to Madam Song.
有些地名,如例子中的“太湖仙岛”“美庐别墅”在英文中无法找到对应的词,同时采用音译法译出的景点名称具有简单明晰的特点,易于外国游客的记忆理解,同时也方便他们与中国游客关于景点方面信息的交流,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汉语的机会。从目的论的目的原则考虑,这样的翻译出来的景点名称会使这些外宾感到新奇,从而激发出再来中国旅游的兴趣。 2.音译法+直译法
例2:龙首崖 Long Shou Ya(Dragon Head Cliff)
黄龙潭 Huang Long Tan(Yellow Dragon Pool)
金沙滩 Jin Sha Tan(the Golden Beach)
乌龟山 Wu Gui Shan(Tortoise Hills)
花径亭 Hua Jing Ting(Flower Path Pavilion)
直译法是保持译文的内容和形式与原文一致程度最高的一种翻译方法,但如果将直译法与音译法相结合,会使译文更加别具一格。同时,将直译法与音译法相结合,会最大限度地保持源出语的语言风格。如例2所示将中文发音与逐字对应的语义解释相结合,译文会显得生动不拘谨。
3.意译法
例3:伟人青睐庐山。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曾先后登临庐山,激扬文字,指点江山。面对他们亲切而慈祥的面容,使人激起难以诉说的情怀,从中得到更多的启迪与力量。
Mt.Lushan is always favored by greetmen.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Mao Zedong,Deng Xiaoping,Jiang Zemin and other party and state leaders ever ascended Mt.Lushan.Standing atop Mt.Lushan,they have drawn their inspirations from the nature and mapped out ambitious blueprints for the prosperity and mightiness of China.Whenever we look onto their amiable,kindly and tolerant countenances,a feeling of great reverence for them arises spontaneously from the bottom of our hearts,which is difficult to portray in words,but touches off a myriad of our thoughts and gives us more enlightenment and strength.
意译法通常指的是“从意义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意译不注意原作的形式,译文自然流畅即可”(曹容 143)。由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语言形式丰富,如四字成语,散文,唐诗,平行结构等,在英译过程中很难达到等值效果,对于此类情况,应当使用意译法,如例3中的“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这两句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表达了祖国统一,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同志看见娇美的山河,评论国家大事,为国家发展规划作出宏伟蓝图时的喜悦心情。若过于遵循字面含义和汉语的语言结构,就很难表现出这句诗词的真正含义了。原文中,这句诗词作为点睛之笔,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感同身受几位国家领导人登临庐山时的喜悦与激动,若按照字面含义进行翻译,在语言的转换中就失去了其本身的含义了,也就达不到吸引游客兴趣的目的,违背了目的论中的连贯性原则,因此使用意译法,不必囿于原文的形式与结构,将其隐含意义挖掘出来,再用简洁易懂的英文将其呈献给外国游客,其最终效果势必会比按字面意义翻译效果更好。
例4:除了国际大都会的繁华,香港还有很多不同的面貌,例如原居民的文化,殖民地建筑和露天市场等。走出市区,也可以找到自然风光;踏着绵软的沙滩,投入碧海蓝天的怀抱;沿登山径,深入茂密的山林,满目清新---初来乍到,您可能会惊异于香港拥有如此迷人的自然美。
Hong kong is a city of stunning contrasts where towering skyscrapers rub shoulders with ancient temples and historic monuments.It’s a living fusion of East and West that sees local people practicing age-old tai chi exercises in front of one of the world’s most stunning harbors.(马会娟 126)
很明显,通过对比中英两个版本的译文在内容上截然不同。中文原文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对“原居民文化”“殖民地建筑”等历史风貌以及绝妙的自然风光的描述;而英文译文却将对这些历史风貌和自然风光改写成古老庙宇,历史纪念碑以及一些其他具有东方特色的事物进行了描写。中文两个版本充分考虑了所针对的读者对象的群体不同,对于大陆游客而言,香港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积蕴和独特的海岛风光;然而对于英语游客而言,香港吸引他们从大洋彼岸慕名而来的原因在于其特殊之处:荟萃了东西方的不同特色同时也不失其独有的东方韵味。尽管对比之下,同样是对香港的旅游介绍,内容却大相径庭,但考虑到不同的读者群体,增强了其可读性,这种意译无疑是极为成功的。
五、结论
通过以上对旅游文体翻译策略的研究,不难发现,目的论对此类翻译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借鉴意义。以目的论的三原则为标准,翻译时可通过使用音译,音译与直译结合,意译等手段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传达信息的有效性等,以便达到合理规范的效果,促进中国旅游景点信息和文化的对外宣传。但由于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旅游文本的翻译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一项具有极大的跨文化特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以目的论三原则为纲领,根据中西方差异对译文做出适当调整,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从而能翻译出更准确,更地道,可读性更强的旅游文体译文,最终达到激发更多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的兴趣,繁荣我国旅游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刚.旅游翻译和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金惠康.跨文化交際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王璟.目的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12(6):36-9.
[4]马玉红.从目的论看旅游资料的翻译[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5):37-9.
[5]曹蓉.旅游翻译中的地名和景点名称翻译研究[J].职业时空,2009,6(1):143-6.
[6]吴慧娟.从文化角度看旅游文本的外宣英译——以湄洲妈祖景点英译资料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13,20(3):11-5.
[7]闫凤霞.近十年我国旅游文本翻译述评[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7(3):104-8.
[8]马会娟.汉英文化比较与翻译[M].北京: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4.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