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明皇陵遗址文物遗存尤其是皇陵石刻更是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价值与艺术价值。明皇陵自竣工以来(尤其是明末以后)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飘摇,其中的宫阙楼阁仅留下残存的遗址。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高,文物保护工作更是备受重视。本文试对明皇陵遗址的保护开发的研究做出简单梳理。
关键词:明皇陵;开发;保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华民族的历史就像这奔流不息的黄河一样浩浩汤汤没有尽头,每一天发生的事情在未来都会演变成为历史课本上的学习内容。我们中华民族拥有着令人艳羡的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种类繁多价值丰厚;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穿越千年而来就是为了让我们了解前人的智慧,让我们记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更多的是精神财富。本文主要是介绍一代王朝历史的见证者——明皇陵。说起明皇陵,作者更想给它暂时的贴上“正在失落的历史遗迹”这样一个标签。我们都知道陵墓是一代帝王薨世之后放置棺椁的地方,当古代中国进入封建时代以后,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帝王会将自己的陵墓修建的非常宏伟壮观;说起气势恢宏的大型陵墓大家可能都会联想到位于北京的“明十三陵”、位于湖北的“明显陵”、位于南京的“明孝陵”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想到甚至可以说“明皇陵”是鲜为人知的。同样作为明朝的陵墓,为什么“明皇陵”的地位相差如此之大呢?我想这可能与它所在的地理位置、规模以及现代的保护手段、经营策略等都有一定的关联;不论是哪种原因本该受到重视的历史遗迹正在慢慢的被世人所遗忘,就像它历经接近千年的风雨满怀热情想要向你诉说着它的故事,而你却把它拒之于门外将它尘封于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
为了挽救这一历史遗迹,作者将从“明皇陵的概况”、“明皇陵的保护”以及“明皇陵遗址文化价值的开发”等三个方面带着大家一起领略一下明皇陵的风采和魅力,让这个尘封许久的历史文明重现于大众的关注之中。 明皇陵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凤阳县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居之地,在朱元璋发迹之前由于家庭贫困其父母去世以后丧葬极为简陋;后朱元璋弃僧从戎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人掌权的朝代——明朝,当了皇帝之后朱元璋命人来到凤阳县古称“濠州”修缮其父母的陵墓;后来又几经修缮扩大了陵寝的规模最终修建完成,因而明皇陵就是在朱元璋父母陵墓的基础之上进行扩建修缮的。在陵墓修建完成后朱元璋追封其父母、兄嫂并将他们都葬于此地;值得一提的是明皇陵与明朝其他陵墓不一样,这里面埋葬的并非是统治过明朝的历任君主而是明太祖的父母和兄嫂;虽然不是帝王之陵但是其规制与明朝其他皇陵都是一样的,这是它最为独特之处。历史上明皇陵共有三层最里面一层称为皇城,整体布局坐南朝北偏东、沿中轴线有东西角楼、两排石像生、皇陵碑和无字碑、东西庑、东西明楼以及东西门;但是由于千年的风雨打磨以及近战争尤其是抗日战争的破坏,现今还保留着一条神道、皇陵碑无字碑以及皇陵陵丘。神道两边是32对石像生这些石像生是要比其他所有明朝皇陵都要多堪称明代皇陵之最;这些石像雕刻的栩栩如生、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可以说是明皇陵最有代表性也是最有历史价值的文物,明皇陵正是由于这些石像生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以看得出来明皇陵的历史价值还非常之高的,在重视历史文化价值的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去好好的保护、推广明皇陵这一历史遗迹。
为了更好的、更为直观的了解到明皇陵渐渐失落的原因,作者和小组成员亲自前往明皇陵所在地安徽省凤阳县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采访当地的学生、明皇陵的工作人员初步找到了一些原因:一、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明皇陵地处凤阳县城南七公里之处,从地理位置来看明皇陵地处偏僻、交通不是非常的方便;凤阳县在我国当今的城市区域的规划中是滁州市的下辖区域之一,但是滁州市距离凤阳县非常的远坐汽车需要2个多小时非常地不方便。皇陵距离凤阳县其他旅游景区比较的远,不能够做到与其他相关的景区有效结合起来进行推广。二、皇陵自身的特性:在与皇陵的工作人员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由于皇陵本身属于历史遗迹与其他自然景区性质大不相同;一般来参观皇陵的人都是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一般人不愿意参观皇陵,这也是导致皇陵渐渐没落的一大重要原因。三、当地政府对于皇陵的重视和保护程度不够:在亲自参观皇陵内部过程中,我的第一直观印象就是神道两边的石像生非常地震撼但是仔细观察发现那些石像生都已经磨损破坏,有的已经是重新粘合起来勉强支撑、皇陵碑上面的字已经看不清楚只能靠着介绍牌才能了解到皇陵碑的内容、东西角楼也是用铁丝固定摇摇欲坠、陵堆上长满了参天大树从轮廓上能够看出是一个椭圆形,这些都显示出当地文物保护单位对于皇陵的保护力度或者频率是远远不够的。
在作者看来,明皇陵的保护与开发并不仅仅是地方部门的责任,社会大众对遗址遗迹的保护也具有重大意义。根据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皇陵的参观受众面窄,大家对明皇陵的认知有偏差或者是对其背后存在的文化内涵并不了解,并且还存在一种提起明皇陵张口就道明十三陵的现象。归根结底,明皇陵在历代帝王陵寝中并不“出名”,明皇陵由于地处偏僻等原因并不为大众熟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客流量。作者在自身微薄的见解下,就明皇陵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几条建议:首先,景区应加大有关明皇陵知识的宣传力度。在宣传方面,可以采用线上线下两种宣传:线上宣传通过电视广告媒体、互联网媒体设计有关明皇陵的宣传片旨在让更多人了解明皇陵走近明皇陵;线下宣传则可以通过与旅游团加盟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旅游团的到来能够使明皇陵景区的人流量增加,而这些旅游团如果得到充分利用也能成为明皇陵文化的最好传播者。其次,景区应重点保护修复文物。就皇陵保护方面来看,皇陵石刻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皇陵石刻为明皇陵遗址添加了精美绝伦的一笔,明皇陵石刻在历代皇陵石刻中也是绝无仅有的,经过600多年的风吹雨淋,皇陵石刻表面风化较为严重,虽说皇陵石刻在近年来陆陆续续进行了修复,但对于皇陵石刻的保护工作并没有停止脚步。最后,地方还应加强特色文化教育。明皇陵遗址不仅仅代表着一个简单的陵墓,其背后存在着丰富的明代文化。地方可根据明皇陵文化打造属于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开展特色文化課程、组织特色文化游览活动,使明皇陵文化在地区得到蓬勃发展,让皇陵能够更好地传播下去。
研究明皇陵的保护与开发,有利于我们正确地整合明皇陵遗址的文物资源;而更好地推动明皇陵的保护修复工作的进行,能够促进明皇陵的有机开发。
基金项目:(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关键词:明皇陵;开发;保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华民族的历史就像这奔流不息的黄河一样浩浩汤汤没有尽头,每一天发生的事情在未来都会演变成为历史课本上的学习内容。我们中华民族拥有着令人艳羡的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种类繁多价值丰厚;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穿越千年而来就是为了让我们了解前人的智慧,让我们记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更多的是精神财富。本文主要是介绍一代王朝历史的见证者——明皇陵。说起明皇陵,作者更想给它暂时的贴上“正在失落的历史遗迹”这样一个标签。我们都知道陵墓是一代帝王薨世之后放置棺椁的地方,当古代中国进入封建时代以后,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帝王会将自己的陵墓修建的非常宏伟壮观;说起气势恢宏的大型陵墓大家可能都会联想到位于北京的“明十三陵”、位于湖北的“明显陵”、位于南京的“明孝陵”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想到甚至可以说“明皇陵”是鲜为人知的。同样作为明朝的陵墓,为什么“明皇陵”的地位相差如此之大呢?我想这可能与它所在的地理位置、规模以及现代的保护手段、经营策略等都有一定的关联;不论是哪种原因本该受到重视的历史遗迹正在慢慢的被世人所遗忘,就像它历经接近千年的风雨满怀热情想要向你诉说着它的故事,而你却把它拒之于门外将它尘封于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
为了挽救这一历史遗迹,作者将从“明皇陵的概况”、“明皇陵的保护”以及“明皇陵遗址文化价值的开发”等三个方面带着大家一起领略一下明皇陵的风采和魅力,让这个尘封许久的历史文明重现于大众的关注之中。 明皇陵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凤阳县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居之地,在朱元璋发迹之前由于家庭贫困其父母去世以后丧葬极为简陋;后朱元璋弃僧从戎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人掌权的朝代——明朝,当了皇帝之后朱元璋命人来到凤阳县古称“濠州”修缮其父母的陵墓;后来又几经修缮扩大了陵寝的规模最终修建完成,因而明皇陵就是在朱元璋父母陵墓的基础之上进行扩建修缮的。在陵墓修建完成后朱元璋追封其父母、兄嫂并将他们都葬于此地;值得一提的是明皇陵与明朝其他陵墓不一样,这里面埋葬的并非是统治过明朝的历任君主而是明太祖的父母和兄嫂;虽然不是帝王之陵但是其规制与明朝其他皇陵都是一样的,这是它最为独特之处。历史上明皇陵共有三层最里面一层称为皇城,整体布局坐南朝北偏东、沿中轴线有东西角楼、两排石像生、皇陵碑和无字碑、东西庑、东西明楼以及东西门;但是由于千年的风雨打磨以及近战争尤其是抗日战争的破坏,现今还保留着一条神道、皇陵碑无字碑以及皇陵陵丘。神道两边是32对石像生这些石像生是要比其他所有明朝皇陵都要多堪称明代皇陵之最;这些石像雕刻的栩栩如生、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可以说是明皇陵最有代表性也是最有历史价值的文物,明皇陵正是由于这些石像生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以看得出来明皇陵的历史价值还非常之高的,在重视历史文化价值的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去好好的保护、推广明皇陵这一历史遗迹。
为了更好的、更为直观的了解到明皇陵渐渐失落的原因,作者和小组成员亲自前往明皇陵所在地安徽省凤阳县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采访当地的学生、明皇陵的工作人员初步找到了一些原因:一、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明皇陵地处凤阳县城南七公里之处,从地理位置来看明皇陵地处偏僻、交通不是非常的方便;凤阳县在我国当今的城市区域的规划中是滁州市的下辖区域之一,但是滁州市距离凤阳县非常的远坐汽车需要2个多小时非常地不方便。皇陵距离凤阳县其他旅游景区比较的远,不能够做到与其他相关的景区有效结合起来进行推广。二、皇陵自身的特性:在与皇陵的工作人员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由于皇陵本身属于历史遗迹与其他自然景区性质大不相同;一般来参观皇陵的人都是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一般人不愿意参观皇陵,这也是导致皇陵渐渐没落的一大重要原因。三、当地政府对于皇陵的重视和保护程度不够:在亲自参观皇陵内部过程中,我的第一直观印象就是神道两边的石像生非常地震撼但是仔细观察发现那些石像生都已经磨损破坏,有的已经是重新粘合起来勉强支撑、皇陵碑上面的字已经看不清楚只能靠着介绍牌才能了解到皇陵碑的内容、东西角楼也是用铁丝固定摇摇欲坠、陵堆上长满了参天大树从轮廓上能够看出是一个椭圆形,这些都显示出当地文物保护单位对于皇陵的保护力度或者频率是远远不够的。
在作者看来,明皇陵的保护与开发并不仅仅是地方部门的责任,社会大众对遗址遗迹的保护也具有重大意义。根据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皇陵的参观受众面窄,大家对明皇陵的认知有偏差或者是对其背后存在的文化内涵并不了解,并且还存在一种提起明皇陵张口就道明十三陵的现象。归根结底,明皇陵在历代帝王陵寝中并不“出名”,明皇陵由于地处偏僻等原因并不为大众熟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客流量。作者在自身微薄的见解下,就明皇陵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几条建议:首先,景区应加大有关明皇陵知识的宣传力度。在宣传方面,可以采用线上线下两种宣传:线上宣传通过电视广告媒体、互联网媒体设计有关明皇陵的宣传片旨在让更多人了解明皇陵走近明皇陵;线下宣传则可以通过与旅游团加盟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旅游团的到来能够使明皇陵景区的人流量增加,而这些旅游团如果得到充分利用也能成为明皇陵文化的最好传播者。其次,景区应重点保护修复文物。就皇陵保护方面来看,皇陵石刻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皇陵石刻为明皇陵遗址添加了精美绝伦的一笔,明皇陵石刻在历代皇陵石刻中也是绝无仅有的,经过600多年的风吹雨淋,皇陵石刻表面风化较为严重,虽说皇陵石刻在近年来陆陆续续进行了修复,但对于皇陵石刻的保护工作并没有停止脚步。最后,地方还应加强特色文化教育。明皇陵遗址不仅仅代表着一个简单的陵墓,其背后存在着丰富的明代文化。地方可根据明皇陵文化打造属于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开展特色文化課程、组织特色文化游览活动,使明皇陵文化在地区得到蓬勃发展,让皇陵能够更好地传播下去。
研究明皇陵的保护与开发,有利于我们正确地整合明皇陵遗址的文物资源;而更好地推动明皇陵的保护修复工作的进行,能够促进明皇陵的有机开发。
基金项目:(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