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它是教师和学生集体相互作用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效果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师生间的不融洽、同学间的不友好,学生往往会产生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和紧张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则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例如:讲文成公主入藏时,我创设了这么一个情景“假设你是其中的陪嫁者你会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情呢?”;讲“赵州桥”时,我又创设情景:现有一个国外旅游团想要参观它,假设你是一名导游请你写一篇“导游词”(须包括建造者、朝代、特色等)。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雄辩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2 运用各种多媒体和文史资料丰富课堂
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因此上很多的历史事件单单靠一张嘴是很难让学生明白其前因后果的。尤其是遇到时事激荡的时代,往往风云际会,在相同的时间各个国家、各位英雄相互影响,彼此交错。而这时候往往是学生最为感到困难的时候。由难而惑,惑而无趣,正是历史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原因。借助较为符合史实的电影和电视剧就可以把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而有趣。同时再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分析寻找电影中所存在的与历史教材和知识体系相矛盾的细节,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历史知识,在趣味中巩固所学。同时小说是学生中普及率非常高的一类书籍。学生不但喜欢看而且有些学生还有非常的研究,比如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有些人喜欢把其与历史学习对立起来,我到觉得这大可不必。金庸先生本来就具有极高的史学造诣,其各部作品中在这些方面也表现的十分明显,借助学生的兴趣,历史课堂完全可以以此大做文章,在分析和讨论中深化所学知识。与之类似的还有评书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只要加以合理的运用,完全可以成为让历史课堂有趣起来的得力工具。
3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一是学生应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合作性”,也是学生历史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建立主动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集体意识,形成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心态。历史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条件,把教学的过程变成一个合作,互动,民主,开放的过程。
如讲授“丝绸之路”时,我提前将学生分成历史,地理,语文,生物四个小组,确立不同的学习探究目标,指导他们分头去搜集资料。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学习探究目标,完成相关发言。历史小组介绍丝绸之路上的各胜古迹,如西安大雁塔、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阳关、玉门关、楼兰古国、安西四镇等,寻访名胜古迹,再现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使学生触摸历史,形成强烈的历史意识。地理小组展示了丝绸之路的地形,地貌的特点及古今地名考证,丝绸之路从黄土高原出发,跨越黄河,经由河西走廊进入茫茫戈壁,向西延伸,显示了我们祖先征服自然的决心和勇气,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语文小组搜集了大量有关描写大漠西域的诗歌,如,王之涣、张籍、王翰的《凉州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王昌龄的《从军行》等,在课堂上配乐朗诵,活跃了课堂气氛,陶冶了情操。生物小组从生态环境出发,介绍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植物,如,葡萄、胡萝卜、胡杨树、哈密瓜等,并从环保意识出发,对丝绸之路兴盛一时的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进行探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点。这种学习效果是个体学习方式难以达到的。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断提高。
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它是教师和学生集体相互作用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效果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师生间的不融洽、同学间的不友好,学生往往会产生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和紧张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则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例如:讲文成公主入藏时,我创设了这么一个情景“假设你是其中的陪嫁者你会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情呢?”;讲“赵州桥”时,我又创设情景:现有一个国外旅游团想要参观它,假设你是一名导游请你写一篇“导游词”(须包括建造者、朝代、特色等)。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雄辩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2 运用各种多媒体和文史资料丰富课堂
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因此上很多的历史事件单单靠一张嘴是很难让学生明白其前因后果的。尤其是遇到时事激荡的时代,往往风云际会,在相同的时间各个国家、各位英雄相互影响,彼此交错。而这时候往往是学生最为感到困难的时候。由难而惑,惑而无趣,正是历史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原因。借助较为符合史实的电影和电视剧就可以把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而有趣。同时再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分析寻找电影中所存在的与历史教材和知识体系相矛盾的细节,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历史知识,在趣味中巩固所学。同时小说是学生中普及率非常高的一类书籍。学生不但喜欢看而且有些学生还有非常的研究,比如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有些人喜欢把其与历史学习对立起来,我到觉得这大可不必。金庸先生本来就具有极高的史学造诣,其各部作品中在这些方面也表现的十分明显,借助学生的兴趣,历史课堂完全可以以此大做文章,在分析和讨论中深化所学知识。与之类似的还有评书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只要加以合理的运用,完全可以成为让历史课堂有趣起来的得力工具。
3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一是学生应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合作性”,也是学生历史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建立主动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集体意识,形成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心态。历史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条件,把教学的过程变成一个合作,互动,民主,开放的过程。
如讲授“丝绸之路”时,我提前将学生分成历史,地理,语文,生物四个小组,确立不同的学习探究目标,指导他们分头去搜集资料。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学习探究目标,完成相关发言。历史小组介绍丝绸之路上的各胜古迹,如西安大雁塔、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阳关、玉门关、楼兰古国、安西四镇等,寻访名胜古迹,再现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使学生触摸历史,形成强烈的历史意识。地理小组展示了丝绸之路的地形,地貌的特点及古今地名考证,丝绸之路从黄土高原出发,跨越黄河,经由河西走廊进入茫茫戈壁,向西延伸,显示了我们祖先征服自然的决心和勇气,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语文小组搜集了大量有关描写大漠西域的诗歌,如,王之涣、张籍、王翰的《凉州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王昌龄的《从军行》等,在课堂上配乐朗诵,活跃了课堂气氛,陶冶了情操。生物小组从生态环境出发,介绍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植物,如,葡萄、胡萝卜、胡杨树、哈密瓜等,并从环保意识出发,对丝绸之路兴盛一时的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进行探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点。这种学习效果是个体学习方式难以达到的。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