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等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地方高校高度重视,通过完善运行保障机制、服务系统建设功能等,多措并举加以推进。要与时俱进,拓展应用服务、强化资源建设、持续开发升级,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提高效能水平。
关键词:地方高校 电子政务 建设
新时代,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地方高校起步晚,基础薄弱,大量投入都放在了基本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等硬件方面,数字化运用、信息化建设等软实力水平不高,相对滞后。
教育電子政务建设是信息化治校的重要体现。本世纪初,教育部开始推行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教育电子政务与电子校务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教育系统的办公自动化”。高校电子政务建设依托校园网的迅速发展而逐步开展,并逐渐形成业务集成、信息交互、开放共享的立体网络系统。相较于老牌高校,地方高校大多为新建本科高校,起点低、底子薄,在电子政务建设上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行政管理模式更多依赖传统手段,效能建设水平不高。
为适应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新形势发展要求,2009年来,黄山学院坚持把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作为加快实现学校内部管理和服务现代化、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建立并完善了教育电子政务、人事、财务、教务、学生管理系统等一系列网络办公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效能建设水平。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情况
黄山学院的电子政务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技术更新换代、领导及广大教职员工观念转变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成效和较为特色的经验做法。
(一)加强领导,完善系统的运行保障机制。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推动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关键。黄山学院成立了专门组织机构,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来抓,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的责任人和联络人,完善信息系统的运行机制,促进信息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了全校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推进。加强队伍建设,配备专职人员,多次分类开展系统培训,使各类人员都能够迅速熟练地掌握系统操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校领导身体力行,带头上网办公,带头使用电子政务,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办公模式的工作惯性,在广大干部群众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加快了全体教职工的观念转变,促进了电子政务的快速推广和应用。
(二)强化应用,丰富系统的政务功能建设。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以用为主”的原则,在专人维护、专人管理的基础上,学校更加注重发挥系统的应用效能,不断完善系统的基本功能,在公文处理、督查督办、事务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为政务公开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1.以服务信息公开为中心,切实加强系统维护管理。电子政务系统使用以来,逐步推进了党务、校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工作,除涉密文件以外,所有学校文件、上级来文以及其他外来单位来文严格按照信息公开的要求在系统中开放查阅。系统管理员实时更新信息,及时向广大教职工公布、反馈有关信息,尽心尽力地搞好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目前,基本做到了学校办学情况、政务事项、学生管理、安全稳定、教学工作、突发公共事件情况等“十个公开”。
2.以扩大服务需求为导向,精心设置系统版块内容。校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是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特别是广大教师员工。针对不同的用户对象,我们在版块内容和栏目设置上做了分类处理,在满足信息公开和教工阅文、信息交流等基本需求的同时,增加了专项信息栏目,如学生管理通报、毕业生就业率通报、校园安全情况快报、每周教学简报等,信息体现新、快、精、准,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对专项工作的督查督办和信息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以提升服务效率为目标,不断增强系统应用功能。目前的公文处理基本囊括了所有非涉密文件,公文从收发到处理完成需要的时间较以往缩短了十几倍,加快了内部信息的流转、处理、协调过程,全面提高了办公和决策效能;领导可以充分利用节省的大量时间下基层调研、考虑重大决策,较合理地安排了领导的工作时间。会议及日程安排、事项请示、资源共享、督查督办、行政事项服务等方面都能在系统流程中体现,改变了传统的电话和跑腿办公模式,办事更为方便快捷。信息管理不断加强,严格限制信息多头发布,彻底改变了信息冗余混乱的状况。电子政务系统的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办公效能建设。领导即便是出差在外地,也可以及时进行通过APP网上办公和审批,破解了纸质公文处理和项目审批“找人难”、“签字难”等诸多难题。办事流程更加规范合理,岗位的定位更加明确,互相推诿的情况大大减少,基本不存在公文丢失现象,内部管理更加科学完善,工作效率和办公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推进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破解了纸张浪费、人力资源浪费难题,极大地减少了文印费用,与此相关的多项行政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二.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政务信息化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电子政务系统是改变办公环境和方式的深刻变革,是一项既紧迫又长期,且不断普及和不断深化的工作。由于与传统办公模式差异大,易给初次使用者带来不便,加上原工作习惯影响,应用推进有阻力。信息时代,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大大加快,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首次应用时需要做好总体规划,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必须有主要领导挂帅推动,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
(二)应用服务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根本。电子政务系统越是涵盖内容广泛,应用功能丰富,用户体验效果好,越是容易被广泛接受和推广。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虽然业务不同,但共性很多。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收集使用者出现的问题和建议,适时在网内做出答复、提示或调整,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培训,不断提升电子政务的使用水平。在建设中要用系统的观点统揽全局,强调统一规划、整体设计、系统建设、分步实施,尽量避免各单位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相互不兼容等现象。
(三)资源建设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要充分整合各部门的信息和管理资源,通过合理设置版块栏目,对系统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组织,最终实现各单位之间、学校与教工之间的开放式信息沟通交流,进一步促进党务、校务公开。
(四)开发升级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关键。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随着对信息化的需求不断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经验不断积累,要针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升级和进一步开发;同时选择有信誉、有经验、有责任心的系统开发公司长期合作,针对学校工作的特点不断改进完善功能布局,实时解决操作管理问题,全面提升系统建设水平。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完善路径
(一)按照“能进必进”的原则,扩充丰富系统资源容量。地方高校要针对新形势、新任务,结合学校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充实系统的服务模块,深入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二)按照“上下联动”的原则,不断加强系统维护管理。积极构建全校信息系统管理网络,定期组织对全校各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科学的信息反馈机制,提升信息系统管理水平,提高系统的应用效率。
(三)按照“方便快捷”的原则,全面实现网上电子办公。全面提升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采取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方式,基本实现政务信息资源数字化,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流转无纸化,并不断延伸拓展服务内容,逐步形成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校园”,为师生员工提供“一站式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J].教育信息化,2003,(4).
[2]靳海亮,高井祥.加快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2).
(作者介绍:汪恭艳,黄山学院办公室副主任,政工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徽州文化)
关键词:地方高校 电子政务 建设
新时代,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地方高校起步晚,基础薄弱,大量投入都放在了基本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等硬件方面,数字化运用、信息化建设等软实力水平不高,相对滞后。
教育電子政务建设是信息化治校的重要体现。本世纪初,教育部开始推行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教育电子政务与电子校务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教育系统的办公自动化”。高校电子政务建设依托校园网的迅速发展而逐步开展,并逐渐形成业务集成、信息交互、开放共享的立体网络系统。相较于老牌高校,地方高校大多为新建本科高校,起点低、底子薄,在电子政务建设上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行政管理模式更多依赖传统手段,效能建设水平不高。
为适应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新形势发展要求,2009年来,黄山学院坚持把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作为加快实现学校内部管理和服务现代化、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建立并完善了教育电子政务、人事、财务、教务、学生管理系统等一系列网络办公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效能建设水平。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情况
黄山学院的电子政务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技术更新换代、领导及广大教职员工观念转变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成效和较为特色的经验做法。
(一)加强领导,完善系统的运行保障机制。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推动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关键。黄山学院成立了专门组织机构,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来抓,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的责任人和联络人,完善信息系统的运行机制,促进信息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了全校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推进。加强队伍建设,配备专职人员,多次分类开展系统培训,使各类人员都能够迅速熟练地掌握系统操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校领导身体力行,带头上网办公,带头使用电子政务,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办公模式的工作惯性,在广大干部群众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加快了全体教职工的观念转变,促进了电子政务的快速推广和应用。
(二)强化应用,丰富系统的政务功能建设。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以用为主”的原则,在专人维护、专人管理的基础上,学校更加注重发挥系统的应用效能,不断完善系统的基本功能,在公文处理、督查督办、事务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为政务公开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1.以服务信息公开为中心,切实加强系统维护管理。电子政务系统使用以来,逐步推进了党务、校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工作,除涉密文件以外,所有学校文件、上级来文以及其他外来单位来文严格按照信息公开的要求在系统中开放查阅。系统管理员实时更新信息,及时向广大教职工公布、反馈有关信息,尽心尽力地搞好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目前,基本做到了学校办学情况、政务事项、学生管理、安全稳定、教学工作、突发公共事件情况等“十个公开”。
2.以扩大服务需求为导向,精心设置系统版块内容。校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是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特别是广大教师员工。针对不同的用户对象,我们在版块内容和栏目设置上做了分类处理,在满足信息公开和教工阅文、信息交流等基本需求的同时,增加了专项信息栏目,如学生管理通报、毕业生就业率通报、校园安全情况快报、每周教学简报等,信息体现新、快、精、准,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对专项工作的督查督办和信息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以提升服务效率为目标,不断增强系统应用功能。目前的公文处理基本囊括了所有非涉密文件,公文从收发到处理完成需要的时间较以往缩短了十几倍,加快了内部信息的流转、处理、协调过程,全面提高了办公和决策效能;领导可以充分利用节省的大量时间下基层调研、考虑重大决策,较合理地安排了领导的工作时间。会议及日程安排、事项请示、资源共享、督查督办、行政事项服务等方面都能在系统流程中体现,改变了传统的电话和跑腿办公模式,办事更为方便快捷。信息管理不断加强,严格限制信息多头发布,彻底改变了信息冗余混乱的状况。电子政务系统的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办公效能建设。领导即便是出差在外地,也可以及时进行通过APP网上办公和审批,破解了纸质公文处理和项目审批“找人难”、“签字难”等诸多难题。办事流程更加规范合理,岗位的定位更加明确,互相推诿的情况大大减少,基本不存在公文丢失现象,内部管理更加科学完善,工作效率和办公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推进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破解了纸张浪费、人力资源浪费难题,极大地减少了文印费用,与此相关的多项行政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二.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政务信息化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电子政务系统是改变办公环境和方式的深刻变革,是一项既紧迫又长期,且不断普及和不断深化的工作。由于与传统办公模式差异大,易给初次使用者带来不便,加上原工作习惯影响,应用推进有阻力。信息时代,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大大加快,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首次应用时需要做好总体规划,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必须有主要领导挂帅推动,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
(二)应用服务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根本。电子政务系统越是涵盖内容广泛,应用功能丰富,用户体验效果好,越是容易被广泛接受和推广。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虽然业务不同,但共性很多。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收集使用者出现的问题和建议,适时在网内做出答复、提示或调整,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培训,不断提升电子政务的使用水平。在建设中要用系统的观点统揽全局,强调统一规划、整体设计、系统建设、分步实施,尽量避免各单位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相互不兼容等现象。
(三)资源建设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要充分整合各部门的信息和管理资源,通过合理设置版块栏目,对系统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组织,最终实现各单位之间、学校与教工之间的开放式信息沟通交流,进一步促进党务、校务公开。
(四)开发升级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关键。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随着对信息化的需求不断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经验不断积累,要针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升级和进一步开发;同时选择有信誉、有经验、有责任心的系统开发公司长期合作,针对学校工作的特点不断改进完善功能布局,实时解决操作管理问题,全面提升系统建设水平。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完善路径
(一)按照“能进必进”的原则,扩充丰富系统资源容量。地方高校要针对新形势、新任务,结合学校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充实系统的服务模块,深入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二)按照“上下联动”的原则,不断加强系统维护管理。积极构建全校信息系统管理网络,定期组织对全校各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科学的信息反馈机制,提升信息系统管理水平,提高系统的应用效率。
(三)按照“方便快捷”的原则,全面实现网上电子办公。全面提升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采取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方式,基本实现政务信息资源数字化,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流转无纸化,并不断延伸拓展服务内容,逐步形成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校园”,为师生员工提供“一站式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J].教育信息化,2003,(4).
[2]靳海亮,高井祥.加快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2).
(作者介绍:汪恭艳,黄山学院办公室副主任,政工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徽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