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个性就不会有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已经提高到新的高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呢?
首先,我认真探索一下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是教学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应该是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的教只是对学生的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两个特点:
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来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学生呢,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教师说的就是对的,学生缺少主动性,不会去积极探索。如:在讲解文言文时,以往我采用的是读后便逐句逐字来讲解分析,咬文嚼字地让学生来注、记、背,最后来翻译,急功近利地想达到目的,后来才发现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就成了我自己的“一言堂”,我的辛苦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而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根本谈不上会学了。
其次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来学,至于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等问题学生根本不思考。学的独立性没有了,学生的个性没有办法张扬了,教学走向了后面,教师越是教得多,学生越是不会学了,越不想学了。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思维也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导致每个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探索,对科学的创造,潜能被扼杀在教师的教之中。还怎样去谈个性的发展呢?面对这种情况,如文言阅读教学之中我开始改变目标,意识到应该从新型的教学理念出发,认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积极参与、积极互动、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就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性和趣味性,也确实提高我语文教学的质量。我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
一、充分尊重主体,创设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这种教法下成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符合了语文课程要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关注他们的自己内部差异和细小个性,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的要求。以教师主讲型的课堂学生的个性是得不到充分调动的,更谈不上充分发挥主见的个性思维。而现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去分析、总结、归纳课文。甚至允许了学生在课堂上发展不同于作者、不同于老师、不必强求与教师的看法相同,允许了学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其实,本来学生的阅历就有所不同,他们的理解水平当然也不同,对文章理解的角度更可能不尽相同,正如大文学家苏轼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我在教学之中,除了创设情景机会来激发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热情,更注意了运用中肯的评价给学生的不同的见解给予肯定鼓励。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关注到应该对另外一部分人,就是那些胆小、性格内向的学生,更需要时常激励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建立自信心。
二、在具体实施中采用了鼓励想象,让学生在创新的空间中张扬自己的个性
众所周知,学生的个性往往产生于想象中。我们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学科、有着广泛地想象空间。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创新源于丰富的想象,因此,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要用具体的特别是新颖的生活的语言,来描述事物形象、从而去丰富学生的想象,让他们的想象展开美丽的翅膀,让他们的思维任意地遨游。在教《安塞腰鼓》时,我事先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描述安塞腰鼓表演时的场面,然后我把安塞腰鼓表演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到安塞腰鼓在表演时所带来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想象到黄土高原人的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同时也感受到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的巨大魅力。这样就可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努力地营造了一种创新思维的平台
在教学中清楚意识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张扬学生个性最终的目标是达到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养成,从而逐步成为创造型的人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就给予肯定,不拘泥于教学参考书,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个性。而在语文阶段复习的教学之中,试着让学生自己编题、出试卷来考自己和同学,提出疑问让同学回答。加深对已学知识的巩固目的。这样不但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而且为培养学生成为创新人才尽量创造机会。
以上是在教学实际中切实感受到的得益,但由于学生及所在学校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样也存在着有所缺失、力不从心的感觉。主要的是难于保证能充分让学生做到课外阅读拓展,以此来夯实基础、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更谈不上学生個性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社会生活中尽可能地获取各种知识,要多读、多想、多写,要在社会这个活生生的语文书中学习,尽可能地获取各种类型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
首先,我认真探索一下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是教学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应该是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的教只是对学生的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两个特点:
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来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学生呢,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教师说的就是对的,学生缺少主动性,不会去积极探索。如:在讲解文言文时,以往我采用的是读后便逐句逐字来讲解分析,咬文嚼字地让学生来注、记、背,最后来翻译,急功近利地想达到目的,后来才发现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就成了我自己的“一言堂”,我的辛苦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而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根本谈不上会学了。
其次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来学,至于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等问题学生根本不思考。学的独立性没有了,学生的个性没有办法张扬了,教学走向了后面,教师越是教得多,学生越是不会学了,越不想学了。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思维也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导致每个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探索,对科学的创造,潜能被扼杀在教师的教之中。还怎样去谈个性的发展呢?面对这种情况,如文言阅读教学之中我开始改变目标,意识到应该从新型的教学理念出发,认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积极参与、积极互动、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就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性和趣味性,也确实提高我语文教学的质量。我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
一、充分尊重主体,创设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这种教法下成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符合了语文课程要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关注他们的自己内部差异和细小个性,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的要求。以教师主讲型的课堂学生的个性是得不到充分调动的,更谈不上充分发挥主见的个性思维。而现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去分析、总结、归纳课文。甚至允许了学生在课堂上发展不同于作者、不同于老师、不必强求与教师的看法相同,允许了学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其实,本来学生的阅历就有所不同,他们的理解水平当然也不同,对文章理解的角度更可能不尽相同,正如大文学家苏轼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我在教学之中,除了创设情景机会来激发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热情,更注意了运用中肯的评价给学生的不同的见解给予肯定鼓励。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关注到应该对另外一部分人,就是那些胆小、性格内向的学生,更需要时常激励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建立自信心。
二、在具体实施中采用了鼓励想象,让学生在创新的空间中张扬自己的个性
众所周知,学生的个性往往产生于想象中。我们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学科、有着广泛地想象空间。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创新源于丰富的想象,因此,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要用具体的特别是新颖的生活的语言,来描述事物形象、从而去丰富学生的想象,让他们的想象展开美丽的翅膀,让他们的思维任意地遨游。在教《安塞腰鼓》时,我事先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描述安塞腰鼓表演时的场面,然后我把安塞腰鼓表演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到安塞腰鼓在表演时所带来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想象到黄土高原人的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同时也感受到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的巨大魅力。这样就可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努力地营造了一种创新思维的平台
在教学中清楚意识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张扬学生个性最终的目标是达到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养成,从而逐步成为创造型的人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就给予肯定,不拘泥于教学参考书,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个性。而在语文阶段复习的教学之中,试着让学生自己编题、出试卷来考自己和同学,提出疑问让同学回答。加深对已学知识的巩固目的。这样不但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而且为培养学生成为创新人才尽量创造机会。
以上是在教学实际中切实感受到的得益,但由于学生及所在学校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样也存在着有所缺失、力不从心的感觉。主要的是难于保证能充分让学生做到课外阅读拓展,以此来夯实基础、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更谈不上学生個性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社会生活中尽可能地获取各种知识,要多读、多想、多写,要在社会这个活生生的语文书中学习,尽可能地获取各种类型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