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之用 用之有度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52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态语作为一种不可缺失的“语言”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有声语言的表达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它和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共同构成了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形象。本文从体态语的构成入手就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如何进行体态语的运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体态语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2-0114-03
  电视新闻是电视媒介的传播者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以大众传播信息为目的,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1]。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媒介的传播者是其所在节目的代言人,更是其节目进程的把握者。观众通过主持人在屏幕上播报新闻稿件、传达信息、评论热点等活动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各类事件,全面、广泛地接受舆论引导。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是以有声语言作为传达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电视节目具有可视性的特点,体态语的参与也必不可少。所以,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体态语。
  一、体态之用
  体态语是利用身体的姿态,即身体姿态、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动作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辅助工具的非语言符号[2]。体态语包括目光语、表情语、手势语和姿态语,其中姿态语又包括坐姿、站姿和走姿。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上述体态语所包含的每一个部分都有所涉及和体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革。从最初的“播新闻”派生出“说新闻”和“聊新闻”,但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无论何种播报方式,就体态语的运用方面不外乎“坐着播”、“站着说”和“走着说”三种形式。在这三种形式中,体态语的运用各有异同。例如:在“坐着播”中主持人体态语的运用主要是以上半身为主的;在“站着说”中主持人除了目光语、表情语和手势语的运用之外,对于站姿体态也有所体现;而对于“走着说”体态语的要求则更多。如果按照体态语运用的多少给这三种播报形式做一个排序的话,一定是“坐着播”<“站着说”<“走着说”。
  那么,作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不同形式的新闻播报中应如何恰当地运用体态语呢?
  二、用之有度
  (一)目光语的交流
  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无论是“坐着播”、“站着说”还是“走着说”,目光语的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新闻播报的过程中,主持人的目光语要做到:真诚自然。真诚自然就是真实诚恳、不虚伪、不做作。因为主持人面对的交流对象不是冰冷冷的摄像机,而是实实在在的观众,也只有做到真诚自然才能更好的跟受众交流。除了做到这一点之外还要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要“亮”。所谓“亮”就是眼睛要灵动、有光泽,正如我们形容女孩子的眼睛漂亮时会说:“这个女孩子眼睛水汪汪的”。“亮”是与“暗淡”相对的,有的主持人眼睛也很大,很漂亮,但在屏幕上我们看到主持人的眼神却是暗淡无光的,这不免给人一种“眼大无神”的失落感。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之所以造成这种结果是由于主持人过分依赖提词器造成的,提词器的功效是做提示、提醒之用,如果主持人只是一味的盯着提词器,就不免给人一种“死板”、“呆滞”的感觉。
  第二要“远”。所谓“远”就是眼神要放的远一些,不能将自己的目光仅仅停留在摄像机上。在有观众在场的综艺晚会的节目主持中,主持人的眼神要一直看到最后一排的观众。对主持人来说,可能看不清楚最后一排观众的模样,但对观众来说,却能真实的感受到这个主持人是否“在跟我交流”。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多是在虚拟演播室中面对摄像机进行的,当面对镜头时,同样要把眼神放的远一些,不仅要把摄像机当做自己的交流对象,更要透过摄像机,感受到所播报内容的一人、一物、一场景、一事件。这样才能更好的跟受众交流,让观众从主持人的目光语中能够感受到“这个主持人在跟我交流”。
  第三要“饱满”。所谓“饱满”就是主持人的目光语要丰富、有“东西”、有情感。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新闻播报的过程中与观众的交流不仅仅通过有声语言,也通过眼神传达出来,所以眼神一定要做到饱满,而眼神的饱满恰恰来自于内心情感的饱满。比如著名的新闻主播邱启明在湖南卫视《芦川地震特别直播》的报道中,我们不仅从他沙哑的言语中感受到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执着与坚持,而且从他的眼神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作为一个电视媒介传播者的那份对灾区、灾情的关注和对灾区同胞的深切关怀。这种眼神的饱满,源于内心,是内心情感的真实外化。
  (二)表情语的体现
  表情语是电视节目主持人面部情绪的表达。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摄像师一般会随播报的样态和形式而给出不同的景别,比如在“坐着播”中一般会给近景和中近景;在“站着说”中一般给的是中近景和全景;而在“走着说”中则是近景、中近景和全景的结合。无论何种形式,观众通过电视屏幕都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主持人的整个面部。所以,表情语也是主持人在新闻播报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那么作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该怎样运用自己的表情语呢?
  一般说来,作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新闻播报中,表情语同样要做到自然真诚。面带微笑能带给观众一种亲和力,更利于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会给观众留下一种好感。当然,表情语也需要根据主持的内容恰当的运用,而并非一味的“微笑”。
  在时政类新闻播报时,由于其内容的严肃性,所以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做到在提颧肌的基础上既保持一种严肃、庄重又不失亲切自然的表达。而在民生类新闻中,由于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平民化”的特点则要求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亲切自然的表现。比如央视主持人柴璐在《国际时讯》中总能带给观众一种亲切感。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跟普通的观众一样,也有喜怒哀乐,但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并不能一味的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挂在脸上,这是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之一。但这并不是说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不需要表情,一个没有任何表情或播读任何稿件都是一副表情的主持人是不会受到观众认可和接受的。   电视新闻节目不同于娱乐节目,所以无论“坐着播”、“站着说”还是“走着说”,对于表情语的运用都不应过度夸张放大,既不能掺杂过多的个人感情色彩,又不能面对任何稿件都面不改色、心不跳。
  (三)手势语的表达
  手势语也是构成体态语的一个重要元素,恰当的手势语不仅有助于情感的表现,而且对有声语言的表达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学者将手势语分为:“演示性手势语”、“依附性手势语”、“伴随性手势语”和“示意性手势语”四种类型[3]。在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进行新闻播报的过程中一般运用“伴随性手势语”较多。所谓“伴随性手势语”即手势语的运用是未经过刻意的设计而伴随着有声语言的表达自然的流露,它不同于有些电视节目需要主持人设计符合自己性格特点和节目主持风格的手势语。比如央视综艺节目《非常6+1》的节目主持人——李咏的特定手势,早已家喻户晓成为其节目的特定符号和标志。
  一般情况下,在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进行新闻播报的过程中,“坐着播”对手势语的运用较少,“站着说”和“走着说”则运用的较多。
  在“站着说”的过程中,主持人的双臂可以自然下垂放于身体两侧,也可以双手交叉放置在腹部上方。在手势语运用的过程中,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向上的手势以手不超过肩部为宜;向下的手势,手不低于腹部;双臂向外张开的手势,大臂和身体要保持一定的角度,不能夹的太紧,双手张开的距离也不宜过大,最好保持与肩同宽。
  在“走着说”的过程中,主持人手势语的要求与 “站着说”时是一致的,但运用时要注意整体的协调性。“走着说”是主持人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有声语言的表达,它要求主持人有声语言与动态的走姿以及手势语三位一体的呈现,这不免就增加了手势语表达的难度。有的主持人“站着说”时手势语可以自然的运用,但在“走着说”时却出现了“不会用”或“不协调”的情形,这就需要主持人在工作之余多加练习。
  在运用手势语时,无论是“站着说”还是“走着说”不同的手势语所传递出的意思也是不同的。“乞讨式”的手势语的表现一般是掌心向上自然摊开,结合有声语言的表达给人一种亲近感和平易感,使用者也较易受到别人的尊重;“握拳式”的手势表示一种决心和力量,比如:特别强调、严重警告、坚定不移等;“切掌式”的手势语,有时用单掌,有时双掌平行做刀切状,表现出一种坚定性和强调性;“搓掌式”的手势语表示对某一事情的结局或者某种东西积极期待的、跃跃欲试的积极的手势。
  上述几种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主持人手势语,真正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主持人要根据播报的内容自然、灵活的运用。但要注意的是:无论怎么用,都要注意“度”的把握,手势语切忌频繁使用,这样不仅会给观众一种不真实、不沉稳的感觉,甚至还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只有恰当的运用手势语,才能使其真正起到 “画龙点睛”的效果。
  (四)姿态语的运用
  主持人在节目主持的过程中常用的姿态语包括:“坐姿”、“站姿”和“走姿”。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不同的新闻播报样态中对这三种体态都有所运用和体现。接下来依然以“坐着播”、“站着说”和“走着说”三种形式进行阐述。
  “坐着播”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坐姿基础上进行的新闻播报。以传统的“坐播”形式节目《新闻联播》为例,对于坐姿的正确要求是:挺胸抬头,将整个后背向上拔起,切忌躬胸含背;双肩放松自然打开,切忌短肩缩脖;颈部自然抻长的同时将下颌微微含回;头部放正,双眼平视前方;双手自然搁置在主播台上。
  “站着说”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站姿基础上进行的新闻播报。“站着说”较之传统的“坐播”形式感觉要轻松一些,但轻松并不意味着站姿的随意,那么正确的站姿体态应该如何去做?简言之即“直膝绷腿”、“挺胸收腹”、“立颈含颌”。就站姿体态的每一个部位由下至上来说:首先双脚重心要稳,扎实有力地踩在地板上,就像大树的根一样,根基稳重才能更好的支撑上身;女主播多站成“小八字”步或“丁字”步,切忌双腿叉开,在有些“站着说”类的电视新闻节目中,们经常看到一些女主播不经意的叉开双腿,这非常有失女性端庄、优雅的气质,而男主播则在“小八字”步的基础上打开一拳到一拳半的距离,这样可以将男性的稳重、大气展示出来;在双脚站定的基础上,双腿要做到“直膝绷腿”,“直膝”就是将腿部和膝盖伸直,“绷腿”就是将整个腿部的肌肉收紧;臀部也要收紧,做到“提臀收腹”;后背直立上拔,双肩自然打开;颈部立起的同时下颌微含;头部放正,双眼平视前方;双手交叉置于腹部前方或自然下垂,同时结合有声语言的表达做出一些手势。
  “走着说”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走姿基础上进行新闻播报的,一般是与“站着说”结合进行呈现的。比如央视新闻节目《世界周刊》的一开始,镜头是跟随着男主播康辉的走姿上场而缓慢移动的,直至主持人站定后画面定格。又如东方卫视新闻节目《东方午新闻》的一开始,也是一个全景的镜头跟随主播的走姿上场而缓缓移动,直至主播站于主播台前方切换至中近景。走姿在站姿体态的基础上更要求注重身体的协调性。走姿出场,“走”得是否协调?边走边说,“走”和“说”是否协调?再加入手势语,整体又是否协调?具体来说,在走姿的过程中,步态要轻盈自如,女性迈步不宜过大;双臂自然放松,既不紧贴裤缝又不刻意甩臂,跟随身体的走动而自然摆动;整个上身要保持跟坐姿和站姿一样的要求,即伸直挺拔,同时还要注意眼神跟镜头的交流。一般情况下,走姿出场的步速相对较快,因为出场亮相要带给观众一种精神饱满的状态;边走边说的过程中则要放慢一些,这是因为走姿要与有声语言结合起来同时还要进行手势语的表达,如果速度过快则会带给观众一种过度的“紧迫感”。比如央视新闻节目《新闻直播间——“微聊亚马孙”》主播文静就是在“边走边说”的过程中完成的,在她主持的过程中无论是姿态还是跟有声语言的结合或是手势语的运用都能给观众一种自然舒适的感觉。
  图1 “坐着播”——央视新闻主播柴璐
  图2 “站着说”——央视新闻主播康辉
  图3 “走着说”——央视新闻主播文静
  三、结 语
  无论是目光语的交流还是表情语的体现,也无论是手势语的表达还是姿态语的运用,都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体态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而体态语正是作为一种不可缺失的“语言”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有声语言的表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它和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共同构成了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形象。当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只有以真实、准确、自然的体态语表露自己的态度和感情,才能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视听优势,使有声语言信息得到更准确、更有效的传播。因此,深入研究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体态语并揭示其运用的规律,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定位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曾祥敏.电视新闻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建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指导用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3] 刘超.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体态语分析[J].新闻界,2012(9).
其他文献
摘 要:韩寒,由于他独具一格的文学风格,被誉为八零后“意见领袖”。“韩寒现象”,成为了文学界乃至全社会的热点问题,截至2013年9月,韩寒播客的访问量已接近六亿。“有社会热点,看韩寒播客”已成为无数网民约定俗成的习惯。然而,一文激起千层浪的韩寒博客,引起网络热议的同时并未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韩寒博客高访问量的巨大影响力背后,隐藏着一种无力感。  关键词:韩寒现象;博客;无力  中图分类号:G206
期刊
摘 要:2011年凤凰卫视资讯台迎来了它十岁的生日,凤凰卫视资讯台开播了十周年特别节目《我们一起走过》。节目一播出就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一些发人深思的思考。本文就从传播学角度出发,用传播学理论对凤凰卫视资讯台的这个精彩的十年成长历程中成功之道进行分析,探究凤凰卫视资讯台成功的原因,以及展现出凤凰卫视资讯台优秀的可以用于借鉴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凤凰卫视资讯台;十周年;传播学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媒体业产生了深刻影响,纸质媒体、户外媒体、网络媒体发展突飞猛进,媒体多样化、受众多元化已成为不争的现实。信息时代,广播作为一种曾经具有辉煌历史的传统媒体,要拥有稳固的受众群体从而在媒体业市场竞争中赢得存在的价值,就必须在广播节目的选类和策划方面充分挖掘自己的独有特点来展示不可替代性,午夜情感类节目就具有这样的特征。本文通过对《北京不眠夜》获得成功诸多因素的分析,就午夜情
期刊
摘 要:当前情感剧中涌现出大量新型的女性形象。她们事业成功,经济独立,对爱情和家庭有着鲜明的要求和判断。但这些女性的坚强勇敢、独立自主往往是暂时的。在关键时刻,女性总不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不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事业成功或家庭幸福。而另一类事业或家庭成功的“女强人”,只是性别为女性的“男性形象”。她们展现的是男性标准。这两类女性人物实质上展现出一种“伪女性意识”。即:女性表面上拥有自我意识,实质上
期刊
摘 要: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他们都是老师心中的天使,教育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和《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都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尽管两部电影各有特点,却都以爱之名,打开了孩子们心中最美的春天。本文从故事情节、叙事手法、人物形象和背景音乐等几个具体的方面对这两部电影进行比较,系统分析这两部作品在艺术审美表现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教育电影;审美特征;《放牛班的春天》;《地球上的星星》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传媒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电视公益传播的发展陷入了瓶颈期。为探究怎样能使“公益+电视”产生“1+1>2”效果,促进电视公益传播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以央视《梦想合唱团》为研究对象,采用西方媒介生态学纽约学派的研究理论和分析框架来观察公益节目如何利用电视媒介的独特性和其产生的认识论偏向进行公益传播。笔者认为,人在“媒介—人—社会”这三者构成的公益传播的交互网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摘 要:随着辛亥革命和民国时期的到来,西学东渐的风潮的滚滚而来,宗教的慈善机构不仅仅是传教的工具,而更加富有了社会性,变得世俗化。宗教慈善机构的特点主要表现就是宗教慈善事业的大规模、全方位的展开,各界宗教人士从事的社会慈善事业是多方面的。宗教慈善机构主要分为慈善救济与慈善教养两大类。慈善救济主要是赈灾、救灾、济贫、医疗救护等方面,慈善教养主要指对于妇孺进行教养、对于孤儿、贫儿的教养。  关键词:宗
期刊
摘 要:当前,深度报道与新闻评论日益呈现融合之势,融合的结果是出现诸如以深度报道为主的新闻评论。对此,本文试图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为例,从栏目定位、栏目元素、栏目语言等角度进行解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两者的融合现状,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意见。  关键词:深度报道;新闻评论;融合;《焦点访谈》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2-0091-02 
期刊
摘 要:《维系民主》一书以新闻客观性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北美传媒境况,从新闻制度与北美民主政治制度、新闻实践与利益集团的关系这一理论高度来分析与评价新闻客观性的理论与实践。同时,书中多次或明显或暗示性地提到了科技对新闻客观性的影响,本文将以科技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科技在新闻客观性的起源和演变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科技;新闻客观性;影响;挑战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以互助组、合作社为组织单位,以梁生宝们为具体带头人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遭遇了意识形态上的障碍。土地改革运动不仅建立了小农经济,并且在思想观念上激活了小农意识。这种小农意识在过去几年的历史中,因为农民阶级的“无产”而被压抑,直至土改将“无产者”变为可能的“有产者”,耳濡目染的土地阶级和富农阶层的生活方式便自动为贫雇农提供生活的理想模式。这就势必与以农业合作化为途径的农村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