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第9~11届全运会隔网对抗性竞技项目八强队伍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我国隔网对抗性竞技项目各区域特征较为明显,主要受环境、经济条件、东道主优势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全运会 技战能主导类 隔网对抗性 区域特征
全运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会的简称,前九届由北京、上海、广东三地轮流举办,自2001年起,各省可以经过竞争后获取举办资格。本文以第9~11届全运会隔网对抗性竞技项目八强队伍为研究对象,揭示各地区的区域特征,从而展示我国的各区域的特长与竞技特色,为国家因地制宜的开展体育运动做出贡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1.项群理论。田麦久教授提出,竞技项目按运动项目所需运动能力为主导因素进行如下分类,见表1:
表1
2.研究对象。第9~11届全运会隔网对抗性竞技项目(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排球)八强队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中国体育资讯网竞赛成绩库等收集整理了第9~11届全运会隔网对抗性竞技项目相关数据及文献资料。
2.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以及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第9~11届全运会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对一至八依次赋8、7、6、5、4、3、2、1分。
3.逻辑分析法.从项目、地域等角度逻辑分析获奖情况的分布特征,从而得出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一)隔网对抗性比赛项目区域分布特点
1.羽毛球项目江苏独树一帜,华东不曾败北。第9~11届全运会羽毛球比赛中共有16支队伍跻身前8强的行列,华东地区的获得的分值最高,华中地区次之。在羽毛球项目竞赛中江苏队独树一帜。
2.乒乓球项目虽北京优势突出,但华北仍不敌华东。第9~11届全运会乒乓球比赛中共有18支队伍曾跻身前8强的行列,华东地区仍是获得分值最高且各省市分布较为均衡,华北地区次之,其中北京为突出代表。
3.网球项目北京仍居上风,华北气势压人。第9~11届全运会比赛中共有15支队伍曾跻身前8强的行列,华北地区获得前8强次数最多,华中地区次之。在网球项目竞赛中北京队占据上风,为华北添砖加瓦。
4.排球项目江苏、上海势均力敌,华东稳居榜首。在第9、10、11届全运会排球比赛中共有11支队伍曾跻身前8强的行列中,华东地区获得前8强次数最多,以江苏队为主要代表,东北地区次之,辽宁队为表现突出。
5.总的来看,华东地区在三届全运会隔网对抗性比赛项目中获得前8强的分值最大,稳居榜首,其优势远远大于其他地区,其中以江苏为主要代表。华北地区仅次于华东地区,以北京、天津为主要代表。
(二)隔网对抗性比赛项目区域分布特点因素分析
1.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经济发达地区优势较为明显。经济基础决定体育发展的规模和水平,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体育经费投入也相对较多,使他们有实力和机会去聘请一些优秀的教练员、外籍运动员参加该队的训练和比赛,建造先进的训练场地以及高效的后勤团队,从而为获得比赛优胜埋下伏笔。结果显示,在隔网对抗性竞技项目中,以江苏为主要代表的华东地区及以北京为代表的华北地区相对于华中地区及西北地区经济实力更强,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
2.自然环境成为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日照、气温、降水、地形等,不同的地区其特色也不一样。例如东北地区的运动员体型相对较大、身材大多高大魁梧;而华南地区的运动员体型相对较小、身材大多娇小灵活,在羽毛球等竞技项目中更具优势地位。这些正好说明了自然环境因素也是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各省市承办全运会的东道主,优势地位不容忽视。全运会“东道主现象”不可忽视。比赛中,东道主除了有主场优势以外,规则还允许举办地增加几个比较拿手的比赛;同时,东道主还会更加注重运动队的训练,加强对体育设施、运动队的投入,东道主的体育训练水平自然提高很快。
4.举国体制的大背景下,体育事业日益强大。举国体制是中国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有效配置全国的竞技体育资源。在举国体制的大背景下,人人关注体育,从而激励各省市地区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大对体育的投入,促使我国体育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一)各地区应根据地区的环境特色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的开展地区的体育事业,挖掘地区的优势项目。
(二)各地区应及时建立和完善优秀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使对体育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收益。
(三)各地区应正确认识全运会乃至其他各大体育赛事中得“东道主现象”,积极摆正竞赛心态,发挥能力的最大化,实现体育赛事的公平性和效益的最大化。
(四)各地区在承办全运会后,应注意全运会后运动场馆的使用,避免为办全运会而大兴场馆建设、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力争实现节约型和谐社会。
关键词 全运会 技战能主导类 隔网对抗性 区域特征
全运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会的简称,前九届由北京、上海、广东三地轮流举办,自2001年起,各省可以经过竞争后获取举办资格。本文以第9~11届全运会隔网对抗性竞技项目八强队伍为研究对象,揭示各地区的区域特征,从而展示我国的各区域的特长与竞技特色,为国家因地制宜的开展体育运动做出贡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1.项群理论。田麦久教授提出,竞技项目按运动项目所需运动能力为主导因素进行如下分类,见表1:
表1
2.研究对象。第9~11届全运会隔网对抗性竞技项目(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排球)八强队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中国体育资讯网竞赛成绩库等收集整理了第9~11届全运会隔网对抗性竞技项目相关数据及文献资料。
2.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以及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第9~11届全运会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对一至八依次赋8、7、6、5、4、3、2、1分。
3.逻辑分析法.从项目、地域等角度逻辑分析获奖情况的分布特征,从而得出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一)隔网对抗性比赛项目区域分布特点
1.羽毛球项目江苏独树一帜,华东不曾败北。第9~11届全运会羽毛球比赛中共有16支队伍跻身前8强的行列,华东地区的获得的分值最高,华中地区次之。在羽毛球项目竞赛中江苏队独树一帜。
2.乒乓球项目虽北京优势突出,但华北仍不敌华东。第9~11届全运会乒乓球比赛中共有18支队伍曾跻身前8强的行列,华东地区仍是获得分值最高且各省市分布较为均衡,华北地区次之,其中北京为突出代表。
3.网球项目北京仍居上风,华北气势压人。第9~11届全运会比赛中共有15支队伍曾跻身前8强的行列,华北地区获得前8强次数最多,华中地区次之。在网球项目竞赛中北京队占据上风,为华北添砖加瓦。
4.排球项目江苏、上海势均力敌,华东稳居榜首。在第9、10、11届全运会排球比赛中共有11支队伍曾跻身前8强的行列中,华东地区获得前8强次数最多,以江苏队为主要代表,东北地区次之,辽宁队为表现突出。
5.总的来看,华东地区在三届全运会隔网对抗性比赛项目中获得前8强的分值最大,稳居榜首,其优势远远大于其他地区,其中以江苏为主要代表。华北地区仅次于华东地区,以北京、天津为主要代表。
(二)隔网对抗性比赛项目区域分布特点因素分析
1.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经济发达地区优势较为明显。经济基础决定体育发展的规模和水平,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体育经费投入也相对较多,使他们有实力和机会去聘请一些优秀的教练员、外籍运动员参加该队的训练和比赛,建造先进的训练场地以及高效的后勤团队,从而为获得比赛优胜埋下伏笔。结果显示,在隔网对抗性竞技项目中,以江苏为主要代表的华东地区及以北京为代表的华北地区相对于华中地区及西北地区经济实力更强,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
2.自然环境成为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日照、气温、降水、地形等,不同的地区其特色也不一样。例如东北地区的运动员体型相对较大、身材大多高大魁梧;而华南地区的运动员体型相对较小、身材大多娇小灵活,在羽毛球等竞技项目中更具优势地位。这些正好说明了自然环境因素也是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各省市承办全运会的东道主,优势地位不容忽视。全运会“东道主现象”不可忽视。比赛中,东道主除了有主场优势以外,规则还允许举办地增加几个比较拿手的比赛;同时,东道主还会更加注重运动队的训练,加强对体育设施、运动队的投入,东道主的体育训练水平自然提高很快。
4.举国体制的大背景下,体育事业日益强大。举国体制是中国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有效配置全国的竞技体育资源。在举国体制的大背景下,人人关注体育,从而激励各省市地区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大对体育的投入,促使我国体育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一)各地区应根据地区的环境特色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的开展地区的体育事业,挖掘地区的优势项目。
(二)各地区应及时建立和完善优秀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使对体育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收益。
(三)各地区应正确认识全运会乃至其他各大体育赛事中得“东道主现象”,积极摆正竞赛心态,发挥能力的最大化,实现体育赛事的公平性和效益的最大化。
(四)各地区在承办全运会后,应注意全运会后运动场馆的使用,避免为办全运会而大兴场馆建设、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力争实现节约型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