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出一堂优质而高效的语文课,不仅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愿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呢?本文结合听课案例就此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仅供教师参考。
一、日积月累,苦练教学基本功。
语文课堂教学基本功是指教师从事语文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技能一般包括语言表达、板书设计、读书背诵、组织应变、运用课件的能力以及组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基本前提。而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则往往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不规范,如方言俚语,读错字音,说口头禅,说话中断,语言罗嗦拖沓,语速缓慢,音量语调没有变化等;二是板书字迹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三是教师精神面貌欠佳,缺乏自信,没有激情,情绪低落;四是教师还不熟练和不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教师放松了对自己的学习和要求。
怎样苦练语文教学基本功呢?首先,要抓住校本培训之契机,加强学习,自觉学习,向身边的同行学习,观摩教学光盘,多看专业杂志,看典型教学案例,并进行及时反思分析,把自己的教学与别人的教学进行比较,看看别人的课好在哪里,自己的课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个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如果长期不读书,不看报,不听课,不拓宽更新,不反思改进,就可想而知他的课堂教学效果。有个教学案例很有说服力。教师上的是日本作家星新一写的小说《喂——出来》,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两个学生都分别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用了四个词语概括得一模一样,应该说学生回答得非常简洁准确,笔者也感到很蹊跷,一看,原来他们都参考了教学辅导资料,可教师竟然对此一无所知,将学生的答案完全推翻了,并重新概括和板书,显得既累赘又费时。看到如此尴尬的场面,心里真不是滋味。其次,要有意识地用普通话讲课,哪怕是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力求使自己的语言抑扬顿挫,流畅生动,增强语言的趣味性和感染力。我们不妨自己在讲课时,放一个录音设备,课后自己重新听一次录音,这样便于及时发现语言问题并加以解决,有利于今后尽快提高普通话水平。再次,教师要把一切烦恼抛到教室外面,绝对不能让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影响了全班学生听课的情绪,要充满自信地走进教室,精神饱满地组织教学,并时刻提醒自己:别误了孩子的前程!第四,要尽快掌握和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当然,但它毕竟是辅助教学手段,因此还要做到多媒体为我所用,为文本所用,为学生所用,教学流程千万不能让课件牵着鼻子走。最后,别忘了给学生留下一个规范漂亮的板书,要知道,你的字会影响学生一辈子的。
二、吃透文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设。
课前备课,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设,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重要基础。反之,则收效甚微或行之无效。笔者最近组织了一次优质课比赛,参赛的30位教师竟有14个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这显然是时间和教学内容的预设问题。有一位教师上《生物入侵者》,在课文拓展时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课文中的例子,你还能举出一个生物入侵者的例子吗?”尽管教师安排了不少的时间给同学们讨论交流,可检查回答时,没有一个同学能回答出来,很遗憾,教师也没有补充什么例子。其实,农村孩子知识面窄,回答不出来也情有可原,可教师不做任何补充就令人费解了。教师课前只要认真阅读《教师教学用书》或者上网查一下这方面的资料,也不至于在课堂上陷入如此窘境。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未能吃透文本,课前预设不到位、不科学、不合理。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设呢?首先,要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明确语文学科的总目标、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其次,要吃透文本,明确具体课文在本单元、本册书以及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据此确定某节课教学的目标、要求、任务和手段。第三,还要瞻前顾后,瞻前是指看看文本前面的“提示”,顾后是指揣摩文本后面的“研讨与练习”,同时参考有关的教学资料,拿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第四,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预设的问题要做好两种准备,如果学生答出来怎么继续进行,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又如何处理,这些必须在备课时就要考虑清楚,做到心中有数,以免到时措手不及,乱了方寸。
三、把握学生,机智灵活地驾驭生成。
机智灵活地驾驭课堂生成,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上好一堂课的有力保证。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应变能力弱,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课堂气氛将受到极大的影响,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前述教师完不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除了预设有问题外,不能机智灵活地驾驭课堂生成的问题也是明显存在的。课堂上,不少教师在学生回答不出来问题时,不是想方设法去引导、去点拨、去铺垫台阶,而是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了事。也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很是高涨,显得热热闹闹,但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就是一律不予评价、点拨和引导,甚至有的说错了也不加以纠正,直到下课铃响,学生对自己的说法对错与否也还是一头雾水。一位教师上《紫藤萝瀑布》,在没有介绍文章写作时代背景的情况下,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1976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吗?”教师的意图是想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那段历史,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等语句的含义。可学生是90年代出生的呀,不知道那段历史,更不知道“毛泽东”和“四人帮”是何许人。这能怪我们的学生回答不出来吗?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研究和把握。
如何机智灵活地驾驭课堂生成呢?首先,我们要增强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恪守教师职业道德,更新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努力取得新的教学成果。其次,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绷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这根弦,无论是在备课还是上课时,心中都要有学生这个学习主体。要想一想,我们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处在什么样的层次,他们有哪些兴趣爱好和局限,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有哪些差异等等。对学生研究得越多,把握得越全面,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越有的放矢,驾驭课堂生成就越能得心应手,课堂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第三,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大胆实践和探索。在继承传统教法的基础上,教师宜针对具体的教学生成,勇于引导,善于点拨,要有胆有识,坦诚地对待学生,自己不知道的就如实告诉他们,这不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只要坚持不断地探索创新,就会有奇迹出现。第四,我们还要不断反思课堂教学,看看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哪些成功的地方需要继续发扬,有哪些遗憾的地方需要下次改正。反思过程其实就是提高自我的过程,也是为以后的教学在做必要的积累和准备工作。
四、捕捉战机,努力打造一个亮点。
课堂教学中,善于捕捉动态生成中有价值的教育信息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和发表见解,从而努力打造一个亮点,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这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主要标志。千课易教,亮点难求。我们常在听课以后有这样的感觉:课上得似乎找不出什么大的毛病,可说上得好又感觉到还有距离。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课上得一般化,没有特色,其实也就是缺少了一个亮点支撑。在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安徽的盛庆丰老师执教《巴尔扎克葬词》,在展示罗丹的雕塑《巴尔扎克》课件后,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所有给巴尔扎克的称谓词,并请学生挑一个最合适的称谓给巴尔扎克,且说明理由。学生汇报之后,教师再请学生们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或改编、自创一句话作为献给巴尔扎克的赞词。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回答:“巴尔扎克是一座令人们思考活着的真人的人生坐标”,“巴尔扎克是一个比武力统治者更伟大的精神统治者”……这时,教师给出了自己的两句赞词:“你是承受苦难、净化灵魂的大丈夫。”“你走了,人间喜剧依旧没有落幕。”这就是亮点!不仅教师准备充分,预设科学合理,体现了主导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生成鲜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环节,立足文本,由浅入深,既有语言生成,又有思想高度,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如何努力打造一个亮点呢?首先,过好“运筹帷幄”关。课前备课时不妨多设计几套方案,多想想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办法。盛庆丰老师的成功,跟他课前的备课和预设是分不开的。我们讲,盛老师自己出示的对巴尔扎克的赞词,绝对不会只有两条,只不过在出示时将学生说出来的与自己相同或大致相同的省略罢了。这倾注了教师的多少心血呀。其次,要及时灵活地调整自己原先的预设。由于备课预设教学方案时考虑不周全,课堂教学的生成又千变万化,在课堂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料想不到的问题是常有的,也是正常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应变的心理准备,随机灵活地予以调整,不能完全机械地按照教案来施教。有个教师借班上文言文课,要求学生按照座位顺序逐句朗读课文,每人站起来朗读一句,结果读得断断续续,支离破碎,效果不好。他自己班级的学生,经过长期训练养成了习惯,用这种方法去读也许效果不错。可这是借班上课呀。这位教师有两个失误:预设考虑不周;问题出现时又没有及时调整。第三,要敢于诊断自我,扬弃自我,重塑自我。一个人找出和承认自己的缺点是需要勇气的。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够在否定自我的基础上前进一步。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留有遗憾的艺术,而为了这遗憾少点再少点,则需要教师具有科学严谨的精神,认真踏实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毅力。
总之,有了苦练的教学内功,科学合理的课前预设,机智灵活的驾驭生成,再着力打造一个精彩的亮点,就大致能上好一堂语文课了。
陈相元,男,教研员,现居安徽东至。
一、日积月累,苦练教学基本功。
语文课堂教学基本功是指教师从事语文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技能一般包括语言表达、板书设计、读书背诵、组织应变、运用课件的能力以及组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基本前提。而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则往往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不规范,如方言俚语,读错字音,说口头禅,说话中断,语言罗嗦拖沓,语速缓慢,音量语调没有变化等;二是板书字迹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三是教师精神面貌欠佳,缺乏自信,没有激情,情绪低落;四是教师还不熟练和不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教师放松了对自己的学习和要求。
怎样苦练语文教学基本功呢?首先,要抓住校本培训之契机,加强学习,自觉学习,向身边的同行学习,观摩教学光盘,多看专业杂志,看典型教学案例,并进行及时反思分析,把自己的教学与别人的教学进行比较,看看别人的课好在哪里,自己的课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个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如果长期不读书,不看报,不听课,不拓宽更新,不反思改进,就可想而知他的课堂教学效果。有个教学案例很有说服力。教师上的是日本作家星新一写的小说《喂——出来》,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两个学生都分别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用了四个词语概括得一模一样,应该说学生回答得非常简洁准确,笔者也感到很蹊跷,一看,原来他们都参考了教学辅导资料,可教师竟然对此一无所知,将学生的答案完全推翻了,并重新概括和板书,显得既累赘又费时。看到如此尴尬的场面,心里真不是滋味。其次,要有意识地用普通话讲课,哪怕是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力求使自己的语言抑扬顿挫,流畅生动,增强语言的趣味性和感染力。我们不妨自己在讲课时,放一个录音设备,课后自己重新听一次录音,这样便于及时发现语言问题并加以解决,有利于今后尽快提高普通话水平。再次,教师要把一切烦恼抛到教室外面,绝对不能让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影响了全班学生听课的情绪,要充满自信地走进教室,精神饱满地组织教学,并时刻提醒自己:别误了孩子的前程!第四,要尽快掌握和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当然,但它毕竟是辅助教学手段,因此还要做到多媒体为我所用,为文本所用,为学生所用,教学流程千万不能让课件牵着鼻子走。最后,别忘了给学生留下一个规范漂亮的板书,要知道,你的字会影响学生一辈子的。
二、吃透文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设。
课前备课,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设,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重要基础。反之,则收效甚微或行之无效。笔者最近组织了一次优质课比赛,参赛的30位教师竟有14个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这显然是时间和教学内容的预设问题。有一位教师上《生物入侵者》,在课文拓展时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课文中的例子,你还能举出一个生物入侵者的例子吗?”尽管教师安排了不少的时间给同学们讨论交流,可检查回答时,没有一个同学能回答出来,很遗憾,教师也没有补充什么例子。其实,农村孩子知识面窄,回答不出来也情有可原,可教师不做任何补充就令人费解了。教师课前只要认真阅读《教师教学用书》或者上网查一下这方面的资料,也不至于在课堂上陷入如此窘境。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未能吃透文本,课前预设不到位、不科学、不合理。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设呢?首先,要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明确语文学科的总目标、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其次,要吃透文本,明确具体课文在本单元、本册书以及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据此确定某节课教学的目标、要求、任务和手段。第三,还要瞻前顾后,瞻前是指看看文本前面的“提示”,顾后是指揣摩文本后面的“研讨与练习”,同时参考有关的教学资料,拿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第四,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预设的问题要做好两种准备,如果学生答出来怎么继续进行,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又如何处理,这些必须在备课时就要考虑清楚,做到心中有数,以免到时措手不及,乱了方寸。
三、把握学生,机智灵活地驾驭生成。
机智灵活地驾驭课堂生成,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上好一堂课的有力保证。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应变能力弱,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课堂气氛将受到极大的影响,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前述教师完不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除了预设有问题外,不能机智灵活地驾驭课堂生成的问题也是明显存在的。课堂上,不少教师在学生回答不出来问题时,不是想方设法去引导、去点拨、去铺垫台阶,而是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了事。也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很是高涨,显得热热闹闹,但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就是一律不予评价、点拨和引导,甚至有的说错了也不加以纠正,直到下课铃响,学生对自己的说法对错与否也还是一头雾水。一位教师上《紫藤萝瀑布》,在没有介绍文章写作时代背景的情况下,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1976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吗?”教师的意图是想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那段历史,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等语句的含义。可学生是90年代出生的呀,不知道那段历史,更不知道“毛泽东”和“四人帮”是何许人。这能怪我们的学生回答不出来吗?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研究和把握。
如何机智灵活地驾驭课堂生成呢?首先,我们要增强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恪守教师职业道德,更新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努力取得新的教学成果。其次,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绷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这根弦,无论是在备课还是上课时,心中都要有学生这个学习主体。要想一想,我们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处在什么样的层次,他们有哪些兴趣爱好和局限,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有哪些差异等等。对学生研究得越多,把握得越全面,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越有的放矢,驾驭课堂生成就越能得心应手,课堂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第三,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大胆实践和探索。在继承传统教法的基础上,教师宜针对具体的教学生成,勇于引导,善于点拨,要有胆有识,坦诚地对待学生,自己不知道的就如实告诉他们,这不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只要坚持不断地探索创新,就会有奇迹出现。第四,我们还要不断反思课堂教学,看看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哪些成功的地方需要继续发扬,有哪些遗憾的地方需要下次改正。反思过程其实就是提高自我的过程,也是为以后的教学在做必要的积累和准备工作。
四、捕捉战机,努力打造一个亮点。
课堂教学中,善于捕捉动态生成中有价值的教育信息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和发表见解,从而努力打造一个亮点,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这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主要标志。千课易教,亮点难求。我们常在听课以后有这样的感觉:课上得似乎找不出什么大的毛病,可说上得好又感觉到还有距离。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课上得一般化,没有特色,其实也就是缺少了一个亮点支撑。在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安徽的盛庆丰老师执教《巴尔扎克葬词》,在展示罗丹的雕塑《巴尔扎克》课件后,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所有给巴尔扎克的称谓词,并请学生挑一个最合适的称谓给巴尔扎克,且说明理由。学生汇报之后,教师再请学生们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或改编、自创一句话作为献给巴尔扎克的赞词。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回答:“巴尔扎克是一座令人们思考活着的真人的人生坐标”,“巴尔扎克是一个比武力统治者更伟大的精神统治者”……这时,教师给出了自己的两句赞词:“你是承受苦难、净化灵魂的大丈夫。”“你走了,人间喜剧依旧没有落幕。”这就是亮点!不仅教师准备充分,预设科学合理,体现了主导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生成鲜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环节,立足文本,由浅入深,既有语言生成,又有思想高度,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如何努力打造一个亮点呢?首先,过好“运筹帷幄”关。课前备课时不妨多设计几套方案,多想想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办法。盛庆丰老师的成功,跟他课前的备课和预设是分不开的。我们讲,盛老师自己出示的对巴尔扎克的赞词,绝对不会只有两条,只不过在出示时将学生说出来的与自己相同或大致相同的省略罢了。这倾注了教师的多少心血呀。其次,要及时灵活地调整自己原先的预设。由于备课预设教学方案时考虑不周全,课堂教学的生成又千变万化,在课堂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料想不到的问题是常有的,也是正常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应变的心理准备,随机灵活地予以调整,不能完全机械地按照教案来施教。有个教师借班上文言文课,要求学生按照座位顺序逐句朗读课文,每人站起来朗读一句,结果读得断断续续,支离破碎,效果不好。他自己班级的学生,经过长期训练养成了习惯,用这种方法去读也许效果不错。可这是借班上课呀。这位教师有两个失误:预设考虑不周;问题出现时又没有及时调整。第三,要敢于诊断自我,扬弃自我,重塑自我。一个人找出和承认自己的缺点是需要勇气的。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够在否定自我的基础上前进一步。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留有遗憾的艺术,而为了这遗憾少点再少点,则需要教师具有科学严谨的精神,认真踏实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毅力。
总之,有了苦练的教学内功,科学合理的课前预设,机智灵活的驾驭生成,再着力打造一个精彩的亮点,就大致能上好一堂语文课了。
陈相元,男,教研员,现居安徽东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