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抒真情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jun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呢?
  一、允许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在真实的习作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在引导学生构思、选材时,有意无意地会提出一些要求,如:单元习作要求虽然是这样提出的,但你们不能这样写,因为考试经常考的内容不是这样的,你们写了不会得高分的。久而久之,学生真的不会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了,即使想写,也会因顾虑这顾虑那而放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写想写的内容,成了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的关键。
  1.单元习作,适当调整。一是根据单元阅读内容对单元习作内容进行调整。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编者在编排时是以人文主题进行编排的,没有过多地考虑到语文要素,因此,在习作的设置上也过多地偏重于人文主题。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是“走进西部”,所选的四篇课文《草原》《丝绸之路》《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写的是关于西部的景物、历史和西部建设者,四篇课文没有一个共同的语文要素。因为这样,单元习作也就没有根据训练点来设置,而是要求给远方的“手拉手”的朋友写一封信。这样的阅读和习作安排,就没有很好地把阅读与习作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对单元习作进行适当调整。如调整为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来描写家乡的一处景物,也可以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来写一篇文章。这样进行微调后,学生就可以借鉴《草原》或是《白杨》的写法来写,习作的难度就降低了,不但解决了学生习作的方法问题,还让学生以这样的方法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做到说真话,写真事。二是对单元习作的要求进行微调。因为老师与学生之间由于生活经历不同,时代不同,思维方式也不一样。习作要求有时与学生所想略有出入,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的具体想法后,及时对习作要求进行微调,允许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是“写人们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在教学时,笔者预设的是学生可能會写师生相互关心的事情,家人相互关心的事情,邻居相互关心的事情。但在了解学生想写的内容时,学生说的则是校门口爷爷奶奶关心孩子的事情、小摊贩关心儿子的事情、路上行人关心骑车大叔卖菜的事情、老师关心自己的事情、父母关心自己的事情、医院护士关心姥姥的事情、同桌关心自己的事情等等。当问及学生为什么不写“相互关心”的事情时,学生回答:我们看到、感受到的只是得到关心。面对这样的学情,教师就不能一厢情愿地把学生拉到写“相互关心”的事情上。如果硬要学生写相互关心的事情,其结果只会让学生写假事,说假话,抒伪情。这时,针对学情对单元习作要求进行一个微调,是明智之举,就让学生写自己看到、得到别人关心的一件事。当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在写好感受到他人关心的事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要学会关心他人,既要感受到别人的关心,也要学会关心别人。
  2.平时练笔,巧抓时机。“多读胸藏万汇,勤写笔下生花。”要让学生在平时的练笔中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教师就要学会在生活中巧抓时机,甚至创造时机让学生进行练笔。一是抓学生生活中情绪高涨点来让学生练笔。周子房教授说,写作是一种特定语境中的表达,为了宣泄某种情绪或是情感是其重要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感知学生的情绪,抓住时机,让学生有感而发。如在拔河比赛中,因裁判的一点小失误,导致笔者所教班级中本可以拿到冠军的某班学生,却只得了个第四名。赛后,全班学生义愤填膺,表示要找裁判理论理论。笔者及时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此时的心情。这时,学生写出来的全是真话,表达的全是真情。二是抓住学生生活中的情绪低落点让学生练笔。吴勇老师说,作文就是一锅生气汤。情绪低落时,学生也有话可说,有情可写。如当班级因为有同学做了错事被校长批评时,当班集体在全年级歌咏比赛中落后时,教师可以及时让学生进行练笔。针对学生个体,当学生生活学习遇到困难气馁时,当学生被别人讥讽嘲笑郁郁寡欢时,当学生被家长要求做不愿意做的事但又不得不做而纠结时,老师都可以引导学生用文字宣泄自己的情绪。三是设计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练笔。语文老师如果能在教学中设计真实的自我表达情境和真实的与人交流的情境,就不仅仅能为学生提供“习作内容”,还能为学生营造一种自我表达的氛围。如王崧舟老师的《亲情测试》就是用“设计真实的自我表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简单的画去世界上最爱你的人的过程中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在教师创造的“情境场”中,学生会产生不吐不快的情感体验,从而进入了一种欲罢不能的“写”的巅峰状态,尽情宣泄自己的情感。如笔者工作室的老师仿照王老师的习作教学《亲人之爱》,用女巫带走亲人代替画去的方式,也取得了异曲同工的习作效果。
  3.考题作文,出在心坎。薛法根老师曾多次提出,要把作文命题命在学生的心坎上。只有题目出在学生的心坎上,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说自己想说的话。
  如在一次六年级语文统测中,习作题目是“其实我不想……”,笔者测查的班级共64人,所拟定的题目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补充的题目有36个,涉及的内容为12种。同样是这一班学生,当习作题目是“ ,我真敬佩你(您)”时,几乎所有的学生写的内容都是这个人的好品质。
  二、允许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引导学生往所谓规范的语言表达上走,如形容心情好,就是如吃了蜜糖一样甜;形容心里难过,就是我的心如刀绞一般;形容老师和学生,就是老师像园丁,学生是花朵等,没有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千人一言,千篇一律。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允许学生在习作中使用自己的语言。一是回归生活。最有魅力的语言是生活中的语言。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观点:生活即教育,生活即作文。学生每天都在生活,每天都在说话,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在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回归生活语言,使学生的语言丰富多彩而富有个性,实现个性化表达。如一个学生写自己羞愧的心理:我真想一头撞死在豆腐上!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表达,学生说,本来就不想死,写撞死在豆腐上,既表达了当时的心情,又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生命的珍惜,这样写有问题吗?二是放大特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如有的学生语言幽默有趣,就要抓住他语言幽默的优点,及时表扬,并鼓励学生把幽默风趣的语言运用到习作中。如班上的两位学生在课间因一点小事在推搡,我搡过去,你推过来。一位女同学问:“喂,你们在扯什么?”另一位幽默的男同学说:“呵呵,他们在扯国际交谊舞。”“扯国际交谊舞?”哗——全班同学顿时哄堂大笑。教师刚好在场,及时表扬了那位说话幽默的学生,并请他把刚才看到的、想到的、说到的写下来。从此以后,那位学生的习作便有了幽默的语言特色。三是专项训练。为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的话,可以举行专题活动“我的语言我做主”。设计环节如下:1.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焰火——两分钟演讲;2.我的语言最有魅力——三分钟特色语言评比;3.迷人的语言味道——名家特色语言展示;4.晒晒我的名言——特色名言粘贴(把自己的语言做成便利贴,粘贴到“魅力语言墙”上)。这样的专项语言训练,既强化了特色语言、个性化语言的作用,又让学生摒弃了“八股”似的语言通病,长期训练,学生的语言就能变得鲜活而富有灵性。
  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王荣生教授在《写作教学的检讨与前瞻》中说过,我国中小学生的“作文”实际上是“散文”习作。也就是说,我们都在教小散文,没有小说、诗歌,更没有应用文。是不是学生都只有写散文的特长呢?现实的情况是,一个班的学生,虽然年龄相仿,思考、认识事物的观点和层次比较接近,但是生生之间的智力因素、感情经历和生活体验却是大大不同,学生的言语智能也各有不同,有的学生有诗人的特质,有的学生偏向写散文,有的则偏重记叙,还有的偏重纪实,而且表达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如丰子恺那样擅长夸张化的简笔勾勒,有的像老舍先生那样精于详尽的工笔细描。作为老师,我们要尊重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而且同学之间容易理解和接受,还可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比如写周记,学生总是兴味盎然,因为笔者总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可以是散文、记叙文,也可以是小论文、诗歌……因为不限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可以在情感体验丰富的时候提笔一挥而就,大大提高了“真习作”的感人程度。如有的学生在游览西湖后写下了《西湖·细雨·龙井茶》,有的学生旅游后写了小论文《旅行的意义》,有的学生与姐姐抢手机后写了小说《智夺手机》等等,做到了感情真挚,表达细腻感人。如班上李一然同学今年三月周末到昆明观赏樱花后写下了小诗:
  樱 花
  李一然
  含苞怒放的你,每当太阳升起,
  悄无声息地在小院里,你总会对着她微笑,
  棕色的树皮是你俏丽的彩衣,你的微笑是一个谜,
  使你更加美丽。我总猜不透里面的含义。
  每当我悄悄走近你,你悄悄地走了,
  你总会把那微笑收起,我还没来得及触摸你那柔嫩的脸庞,
  每当我和你不舍地别离,还没来得及帮你背上行囊,
  你又变得那么地亲昵。你就这样不辞而别。
  我只能由衷地感叹,
  你啊,
  来得快,
  去得也快!
  这样的小诗透着诱人的光环,让读者耳目一新,百读不厌。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为学生开启了一扇自由表达、自由创造的大门,学生写作的智慧就在自由表达中熠熠闪光。
其他文献
“三角形内角和”在中小学的数学教材里面都出现过,这使我对这一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我通过研读教材,发现多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都是让学生用量、折、拼的方法来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访谈,发现多数小学数学教师不知道中学数学教材里这一内容是如何编排的,更不知道中学教师是如何进行教学的。为了便于研究,笔者将三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例呈现出来,从做好中小学数學的教学衔接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供小
期刊
长期以来,中小学数学教学之间存在着一种严重脱节现象,中小学教师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这种割裂状态,致使很多学生进入初中之后不能适应中学的学习。笔者在对中小学部分教材研读和听课过程中发现,中小学数学的有效衔接任重而道远。现结合两位老师“认识负数”中创设情境的教学,引发对中小学数学的有效衔接问题的思考。  一、案例  “認识负数”情境创设片段  教学A  师:你都知道有哪些数呢?  生:自然数、小数
期刊
在小学阶段,解题多用算术方法。这与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特点有关:1.小学阶段,使用算术方法的频率远远高于方程方法,学生更习惯于用算术方法解答;2.方程方法书写繁琐,算术方法程序简便;3.使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寻找解题路径得到的训练充足,学生熟练程度高。而从分析数量关系入手解题,学生却感到陌生和困难;4.小学阶段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学生对方程方法解题的优勢体会不深;5.对于未知数较多的题目,不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除了固有的知识之外,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诠释着一种独特的文化。数学学科这一双重特性决定了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应是多元的。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和素质的培养。为此,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文化的价值,
期刊
乡村小学数学教师常常困扰于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因这些困惑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而苦恼,久而久之这些问题便成为“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尤其是分数(含百分数)“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最为突出。“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活动搭建了专家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为这些难题的破解创造了条件和机会。以下“解题策略”即是在送教过程中对分数解決问题展开研讨的成果。  策略一:“特例法”,变一般为具体,化神奇为
期刊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现象最为明显。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图示、课本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果稍不注意就会掉队。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材的编排有了新的改进,最大的特点就是动手操作的习题增多了,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具操作融为一体,强调了直观教学动态操作和教与学的统一,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十分注
期刊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活动中有效运动的自由元素,这是词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改进词语教学方法,增加学生词语库存,促进词语盘活运用,让更多的词语尽快走向学生言语活动的实践场地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即时内化:重视词语的运用  一个词语,从初次接触到真正内化,成为自己调遣的自由元素,需要词语的不断复现和语境的多次接纳。如果不是主动出击,而是消极等待,其过程就可能是漫长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广角”的内容是通过生活实例呈现一个个数学经典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价值。本文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8~69页例1、例2“鸽巢问题”的教学为例,谈谈在数学广角中渗透数学
期刊
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  一、口诵心惟“广积粮”——积累语言  斯培森曾经说过:“学习语言需要背诵,常常背诵才能使所学的词语、句子在记忆里生根。”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要培养语感就必须加强诵读练习。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就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
期刊
比较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都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比较是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形式,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事物的相互关系和差别。概括起来说,“比较”有两层意思:一是“比”,即要将两种事物或材料放在一起;二是“较”,它有“相竞”“比照”之意。通过比较,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