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尔维尔:捉摸不定的大师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zi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喜欢犯罪片的影迷来说,梅尔维尔是片单里无法迈过去的一个门槛。他一生所创作的13部电影长片中,绝大多数都是此类影片,描写警匪、黑帮之间带有黑色主义气质的故事。虽然出生、成长在艺术电影氛围相当浓厚的法国,但梅尔维尔的电影创作却“沾染”上了很多好莱坞电影的“习气”,梅尔维尔本人也并不羞愧于自己对美国犯罪片和美国生活的喜爱。然而正是这种热爱,让梅尔维尔得以将好莱坞犯罪片中的一些优质传统搬移过来,并且结合了自己对影像的理解,融入本土文化和民族的风格,最终形成了一套专属于梅尔维尔的影像语法。
  从格鲁巴赫化身梅尔维尔
  1917年,大男孩出生在法国的一个阿尔萨斯犹太家庭中,父母为他取名让·皮埃尔·格伦巴赫。带着都市摩登的梦想,年轻时格鲁巴赫来到了巴黎,度过了并不是十分平静的读书生涯。动荡的年代虽然没能让他成为个“好学生”,但巴黎这个电影的原初之地,却以独到、浓厚的电影文化氛围,影响了格鲁巴赫。
  在巴黎,他大量接触了“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和W.S.凡·戴克的无声纪录片,沉迷于影像中对现实的摹写和“再现”的魅力,不多的零钱大量投入到巴黎当时新建的各种影院当中。这段短暂且充实的日子,给了格鲁巴赫最早的“电影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他的影像观开始慢慢地建构起来。
梅尔维尔的大师地位在世界影坛都是母庸质疑的。
阿兰·德龙与梅尔维尔的黄金组合,在今天看来仍是金典

  格鲁巴赫的父亲看到了儿子对电影的热爱,在他生日的时候,买了一台16毫米的摄影机当作生日礼物,欣喜之余,格鲁巴赫用这台摄影机拍出了自己人生第一部作品,一部关于自己家庭的纪录式影片。
  很快,正值青年的他进入了部队服役,从1937年开始,将自己将近8年的美好人生,都投入在了与血腥和残酷相伴的战场之中。这期间,格鲁巴赫与电影做了短暂的告别,却成了他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契机。他最先做的,就是改名。最早改名的契机,起源于格鲁巴赫队自己所敬仰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致敬,用此名字他参与了英国的自由法国武装,还加入欧洲大陆解放联盟。这种敬仰,影响了梅尔维尔的一生,在他日后的电影中,总会有一个男性角色,沉默寡言、冷酷无情,却又秉持着一种信念,阴冷却又让人难忘,就如作家梅尔维尔笔下的《白鲸记》一样。
  等到二战结束之后,格鲁巴赫却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梅尔维尔,原来的名字和自己已经回不去了,索性直接用起了梅尔维尔这个名字,从而彻底完成了从格鲁巴赫向梅尔维尔的转身。在梅尔维尔看来,“看电影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战后,他决定找一份稳定的技师工会成員的工作,过着白天上班,晚上去看电影的舒坦日子,未曾想却遭拒绝。无奈之下,梅尔维尔准备重操旧业,建立自己的摄影棚,拍摄属于自己的电影。1946年,他成立了梅尔维尔独立制片公司,开始制作并且发行电影,梅尔维尔也成为法国首开先河独立电影制作人。
  1945年,梅尔维尔拍摄了短片《小丑的一天》作为试水,而影片的灵感自然来源于幼时与电影的接触,呈现出强烈的纪实风格。1947年,他拍摄了人生第一部电影长片《海的沉默》,剧本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用了600万法郎的成本拍摄完毕,虽然影片并为获得普遍意义上的成功,这种独立于主流制片的创作方式,还是得到了法国诗人考克多的赏识,他为梅尔维尔提供了1700万法郎,让他改编并执导了自己的小说《可怕的孩子们》, 影片讲述了一对姐弟之间诡异且过分的关系,特吕弗给了这部影片很高的赞誉“《可怕的孩子们》是电影史上罕见的真正散发出气味的电影……这首在医院中咏诵的诗永远不会过时。“《可怕的孩子们》上映之后,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不论是挑剔的法国观众还是苛刻的法国电影评论界。但是,合作过程中与考克多的冲突,让梅尔维尔非常不爽,当然也更坚定了他日后独立制片的理念。
  1953 年,梅尔维尔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商业影片《当你读这封信的时候》,梅尔维尔用收入兴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摄影棚,看上去多余的举动,对梅尔维尔来说却意义非凡,无论是制片公司还是摄影棚,都是他践行制作独立主义的物质基础。
  在几部影片闪耀法国影坛之后,梅尔维尔这个名字被人们记住了,而让·皮埃尔·格鲁巴赫,也就彻底让位给了让·皮埃尔·梅尔维尔,被誉为战后最有才华新人的后者,则会在未来,影响着法国乃至世界电影的发展。
  法式警匪电影成就梅尔维尔
  让梅尔维尔最终大放光彩的,是他自成风格的一系列警匪片。从1956年的《赌徒鲍伯》开始,梅尔维尔为观众献出了多部黑帮题材作品,《曼哈顿二人行》、《眼线》(1962)、《第二口气》(1966)、《独行杀手》(1967)等作品,创作生涯后期的《影子部队》(1969)、《红圈》(1970)、《大黎明》(1972)更是梅尔维尔作品的巅峰,也成为他警匪片大师身份的印证。
  《赌徒鲍伯》是梅尔维尔执导的第一部警匪片,也是他所想要拍摄的那种可以独立表达自己思考的影片。《赌徒鲍伯》奠定了梅尔维尔后续的影片拍摄特点,即将好莱坞电影的类型元素与法国电影的写实传统进行结合。不再年轻的赌徒鲍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豪赌在了一宗银行抢劫案之上。这个时候的梅尔维尔,强烈的个人风格尚处于成形之中,我们得以看到的是反差角色之间的友谊,以及带有强烈黑色美学的元素,影片的结局相当黑色幽默,用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抵抗了好莱坞美学对影片的影响,从而避免了美式风格浓烈的《赌徒鲍伯》,彻底沦为一部法式的美国影片。   整体而言,梅尔维尔的警匪片,的确融合了好莱坞影片的很多特点。他说自己深受30、40年代鲍嘉主演一系列黑帮电影的启发,风衣、墨镜这样的形式元素,叙事节奏的把握和影片的观赏程度,看上去都在贴近好莱坞电影的特点。但梅尔维尔所做的又不止这些,简约的对白与极致的意境,又是好莱坞同类影片所不敢尝试的,细节处理上的细致、结局常伴有的命运的荒诞与无力之感,这显然并非好莱坞电影的特长。梅尔维尔是将美利坚的精华融入了法兰西的风情,从而形成了他别具一格特点。正如梅尔维尔自己所言“我不是在法国拍摄美国电影。我必须改变美国的主题,使他们更适合法国和欧洲的观众。我用自己的方式阐释美国主题,让他们变成法国观众的美味。我根本不拍美国电影,有一天你会看见证明的,如我所愿。”
  御用男主角——阿兰·德龙
  在梅尔维尔的后期创作中,他总愿意找帅到掉渣的阿兰·德龙来出演男主角,两人可谓是互相成就。梅尔维尔为德龙贡献了人生中几部相当重要的作品,而德龙独特的个性又赋予影片一种别样气质。拍摄于1967年的《独行杀手》是两人的第一次合作。德龙扮演了一位对武士道精神崇敬有加的杀手,他拥有自己的信条,却孤独的无以复加,尽管梅尔维尔为这个角色放入了情感的线索,却在解决让他用死亡制造了谜题,启发了思考。杰夫寡言的台词,身着风衣、戴着窄檐的礼貌,塑造了一个神秘主义式的杀手。阿兰·德龙,凭借此片声名大噪,成了法国相当受欢迎的魅力演员。不过,影片的拍摄算不上顺利,一场火灾烧毁了摄影棚,突如其来的困难让梅尔维尔疲惫不堪而心生退意,但好在,他坚持了下来。这才有了他和阿兰·德龙的更多合作。
  1970年的《红圈》,阿兰·德龙再次身着风衣扮演一个罪犯,继续呈现着角色的忧郁。《红圈》里有一段20多分钟被影史奉为圭臬,如此长的叙事时间中,梅尔维尔却能不靠对白,就凭着调度、表演和音效,将一段激烈紧张的抢劫戏呈现得令人窒息。影片片名取自“人们注定会在某天相遇,甚至是在不知不觉中,不管他们各自有怎样的遭遇,无论他们的行径如何不同,在那一天,他们必然会在红圈中会和”。正如话中所说的,《红圈》里正是盗贼、犯人和警察的人生际遇与宿命。
  1972年,两人再次携手,为观众献上了《大黎明》,这是梅尔维尔人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却也是他的集大成之作,尽管宿命感在《大黎明》中被淡化,但梅尔维尔在形式的极简主义上做了更多的探索,大片的蓝色与影片冷酷的调性相当合拍,符号式、仪式化的犯罪场景展现,也似乎是梅尔维尔在为自己之前的探索进行总结。影片开场的银行抢劫戏、火车上的几近于无声的设定,搭配上阿兰·德龙蓝色的眼睛,法式的美感像是随时会溢出荧幕。
  政治?跟我有何相关!
  或许是由于亲眼目睹过战争的血腥,这种心理创伤使得梅尔维尔对政治的话题异常排斥。1968年拍摄的《影子部队》,梅尔维尔从自己擅长的黑帮片中走出,讲述了一段有关二战期间自己曾亲身参与的“法国抵抗运动”的历史,影片再次体现了梅尔维尔幼时对纪录风格的热情,用半纪录半虚构的方式,展现了一个相当虚无主义的故事。
  尽管他的影像风格和创作模式启蒙了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个中骨干如戈达尔、特吕弗一度也相当推崇梅尔维尔,但很快便开始将梅尔维尔置于一个被批判的位置,指责他创作立场的不接地气,甚至给他灌上了右派的帽子。
  但事情的真相却是,梅尔维尔无意义选择左或者右的派别,他想要远离政治、远离战争和自己内心的创伤,就如同影片中的那些主人公一样,梅尔维尔想要的是出世而非入世,对个体情感体验的珍惜,远远超过了他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如同他自己所言“我们永远是五个孤独的个体,我,妻子和家里的三只猫。”
  梅爾维尔对政治元素的忽视强烈地体现在他的三部影片中。1961年的《莱昂莫汉神父》,是梅尔维尔创作序列中很特别一部。影片既缺了黑色气质,影中人也变得话痨起来。但贝尔蒙多扮演的神父在片中的多话,却实际上反映着梅尔维尔对宗教和现代社会的一种理性化思考,而传达出来的正是战争的反复与信仰的永固。梅尔维尔更早期的影片《海的沉默》,原著本是个爱情故事,但梅尔维尔的笔墨重点,传递的却是战争导致人性的荒谬。1969年的《影子部队》里,战争没有被梅尔维尔所修饰,反而通过战争中个体的脆弱、无助以及道德困境,反思了战争对人的束缚。《影子部队》在法国上映时,甚至有批评者指责影片中所透露出的戴高乐主义,但这种从政治角度出发的误解,只博得了梅尔维尔的淡然回应。
  新浪潮之父?一场美丽的错误
  梅尔维尔对法国新浪潮的启发,应当说是间接的,他本人并未直接创作过任何新浪潮式的影片。新浪潮标榜个人电影和反商业的传统,而这种创作方式的最早开创者,正是梅尔维尔的早期电影实践,他通过建立制片厂和摄影棚等手段所实现的对编导权的完全掌握,正是法国新浪潮运动所追求的独立之精神。而另一方面,他在影片中所注入的强烈个人风格,也间接影响着几位主要的新浪潮运动的干将。于是,梅尔维尔被称为“新浪潮之父”。
  但这种美誉却似乎更像是后人们冠以梅尔维尔的称号,对他个人而言,始终与新浪潮保持着距离。首要原因在于,梅尔维尔的风格、理念与新浪潮并不一致。前者将好莱坞和法国的元素糅合的相当完美,而新浪潮们则更愿意在形式、叙事上寻找一种新的语法。不过两方的确经历过一阵短暂的甜蜜期,梅尔维尔曾经为戈达尔的名作《精疲力尽》客串了一个知名的小说作者,还在雅克·德米的处女作《萝拉》里扮演了单亲母亲萝拉曾经的情人米歇尔。
阿兰·德龙的气质,与梅尔维尔电影里呈现出的神秘氛围,简直是无缝对接。
在梅尔维尔的电影中,从来不缺乏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

  梅尔维尔与新浪潮若即若离的距离,在1968年的5月被彻底拉开了,当年巴黎的学生发生了罢学事件,集会招致了警察的干预,导致了600多学生被捕。后续,法国更多的学生向巴黎的学生表示了支持,引发了全国性的一场浩大运动。学生们反对压迫、努力抗争的诉求,与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创作合流,很快,戈达尔的维尔托夫小组就开始了创作上的转向。而如戈达尔这样的左派人物,在后期对梅尔维尔的立场嗤之以鼻,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不管导演们之间的交集如何变动,从电影史的角度而言,梅尔维尔施于新浪潮之上的影响却是实打实存在。
其他文献
雷作礼,今年81岁,长寿区江南街道天星村人,单眼失明、双耳失聪,无子女,五保户。  其妻黄茹杰,今年83岁,祖籍涪陵。1960年,她和雷作礼结婚,从此定居天星村。  在海拔800米的五保山巅,两位老人相濡以沫。  清贫,他们早已经习惯。孤独,却让他们辗转难眠。  在江南街道,像他们这样的老人接近200名。  为了照顾好这些老人,江南街道党工委发动党员干部和孤寡、五保、留守老人结成对子,照顾老人们的
【问题】  您准备看或正在看的书是什么?  胡建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改革热点面对面》《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精编本)》。  您最想推荐给子女,觉得能影响他们人生的书是什么?  胡建川:《绝望锻炼了我》《忠诚与背叛》。  您最想推荐给下属,觉得对他们工作有帮助的书是什么?  胡建川:《细节决定成败》。  您比较喜欢哪类书籍?  胡建川:比较喜欢文化、政治、法律、历史等方面的书籍。  您认为读
北京的魅力之一,就是让我这样从不爱自己的人更加冷漠,连自虐都丧失了兴趣。好像普天之大,人人都在拼命保住一条贱命,谁不比谁更美,谁也不欠谁的。这样的地方让人哑口无言,我却只有高兴的份——还有比这更好的自虐方式吗?  你站在人群冷漠的公交车站,雪上加霜的风刮来刮去,夹着些污物,不停蹭着你出门前一分钟还在细细打量的脸。这时候你会庆幸人类发明了粉底,让你真实的脸和外界有一层薄薄的距离。你整个冬天都在忍受着
“中纪委网站”  9月2日上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网站在首页显著位置设置12388网络举报板块,方便网民监督。  ——防治腐败,关键要在两个环节上取得突破。一是腐败发现环节。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腐败,防治腐败就无从谈起。二是腐败惩处环节。发现了腐败却没有依法惩处,或选择性惩处,反腐败就产生不了威慑作用,就阻止不了前“腐”后继。而无论是发现环节还是惩处环节,公众监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心说“对不起”却难开口?别着急,土耳其开设了“替人道歉”电话热线,专门帮你解决难言之“悔”。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26名医生、工程师、公务员等组成志愿者团队,4个月前在土耳其中部省份埃斯基谢希尔开办免费的“替人道歉”电话热线。这个团队接到想道歉的民众来电,然后“代表”这些人给曾经被他们伤害过的家人、朋友、恋人打去道歉电话。  “我们希望能够使人们免受因伤害别人而内心悔恨的煎熬,”志愿团队成员
家里的洗衣机坏了,喊了维修师傅来修理。  洗衣机修好后,维修师傅提着工具箱出门,跟我说再见。  我没有立刻“砰”地一声关上门,而是扶着门对着楼梯口的师傅说再会。直到他拐过楼梯口,我才轻轻地关上门。  这种晚三秒钟再关门的习惯,是我三年前去一个客户家后养成的习惯。  那天,因公事紧急,我必须周末去客户家里拿一份文件。  当我拿到文件双脚刚踏出客户家门时,门就在我身后“砰”地一声重重关上了。那一声,惊
5月14日晚上9点左右,紫坪铺水库,已经等待近6个小时的重医附一院医疗急救队抢先乘上第二艘进入映秀的沖锋舟。由于冲锋舟的承重力有限,为能带上更多的救援药品和物资,11名队员启程时,只带了两瓶矿泉水和两瓶罐头。    他们的任务,是到紧临映秀镇的阿坝铝厂抢救伤员。  一路上,医生们体力消耗极大,但他们深知时间就是生命。到达现场后,他们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中。搬抬伤员、清创、缝合……不知不觉,黑夜变成了
刚参加完清华大学区域性中心大城市研讨班的学习,江津区市政园林委主任谢治刚感慨地说:“这次培训,感受最深的就是累而充实,白天上课、参观考察,晚上分组讨论,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  以往干部的培训既老套又悠闲,而给干部上一道“紧箍咒”的,是江津区今年初实行的“学分制”。  去年底,江津区委党校副校长吴志林在区委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会议上忧心忡忡地说:“经过5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区县党校走入了教师老面孔、
导语:1986年底,我奉命前往阿拉伯也门(俗称北也门)工作,任大使。在外交部,学习阿拉伯语的干部几乎都有去也门工作的机会,一是也门和中国建交(1956年)很早,派往也门工作机会多,二,也门是锻炼阿拉伯语外交干部提高语言能力的好地方,有句笑话说也门是阿拉伯文干部的学习班,这说法不为过。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红海之滨,首都萨那是座山城 ,海拔一千八百公尺,虽说四季如春但高原缺氧,比其他阿拉伯国家,经
并非只有中国人喜欢去富人家吃拿卡要,世界人民都“打秋风”,只是没这词而已。  中国人,什么字都往雅了谈。比如上门吃拿卡要,叫做“打秋风”。米芾札里有词,曰“打秋丰”,想来意思很顺:人家秋天丰收啦,你上门去打两把,和“打土豪”差不多。但“打秋风”听来就风雅了。《儒林外史》里,张静斋拉着刚中举的范进去县令处打秋风;《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实质也是打秋风。  大的单位无比强势,就不叫打秋风了,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