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诱导兔脂肪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j8332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别用细胞共培法和诱导液培养法诱导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cells,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比较两种方法的诱导效果.方法 分离培养新西兰大白兔ADSCs和软骨细胞,分别培养至第2代用于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将实验分为三组:(1)对照组:将ADSCs接种于6孔板,普通高糖培养液培养;(2)细胞共培组:将软骨细胞和ADSCs分别接种于Transwell 6孔板的上层和下层,普通高糖培养液共同培养;(3)诱导液培养组:将ADSCs接种于6孔板,用软骨诱导液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ADSCs的形态变化,14 d后行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软骨细胞相关基因(蛋白聚糖、Ⅱ型胶原、SOX9)的表达情况.结果 细胞共培组和诱导液培养组ADSCs逐渐变为软骨样细胞形态,甲苯胺蓝、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均为阳性,其中诱导液培养组染色更深,对照组为阴性.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Ⅱ型胶原、蛋白聚糖、SOX9的基因转录水平细胞共培组(1.427±0.066,2.128±0.076,1.082±0.081)和诱导液培养组(3.438±0.108,4.297±0.147,2.929±0.090)明显高于对照组(0.040±0.021,0.128±0.038,0.098±0.022) (P <0.05),且诱导液培养组高于细胞共培组(P<0.05).结论 细胞共培法和诱导液培养法均可诱导ADSCs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诱导液培养法诱导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当地时间2月5日-7日,美国洛杉矶会议中心里,201 8年度的SOLIDWORKS World隆重举办.从最初的几百人到如今的数干人,从达拉斯、圣迭戈、奥兰多到洛杉矶,这已经是SOLIDWORKS Wor
期刊
分娩中及时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处理好第1口呼吸是关键.本文采用手法挤勒清理呼吸道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具体方法和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两组均采用孕周38~41周,产程
2018新加坡国际家具展(IFFS 2018)3月8日开幕,热烈欢迎来自全球家具业、室内设计、装潢业的人士,其中包括400位特邀顶尖买家.在为期四天的展会,IFFS和同期举行的第35届亚细亚
期刊
1病历摘要患者男,65岁。因右下腹疼痛2d入院。入院前2d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右下腹疼痛,呈持续性钝痛,无向别处放射,无腹胀,大便无改变,到本地社区卫生室检查。血常规:WBC13.
目的探讨合并帕金森病(PD)的老年患者髋部骨密度(BMD)与跌倒所致髋部骨折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共收治43例合并PD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男14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79.3±11.4)岁;体质量指数平均为(21.9±3.9) kg/m2;PD病程平均为(5.4±4.8)年;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7例。比较股骨颈骨折患者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个
清末广东医家罗汝兰所撰一书,于腺鼠疫等烈性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继承和发扬前代医家经验,将大剂量急追多服作为常规给药方法,并对其使用原因、使用目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证作了
月经紊乱临床上较多见,证候兼夹较多,原因各异.血府逐瘀汤出自,为清代王清任所创[1].方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柴胡、桔梗、牛膝、甘草,共11味药组成,
Background Semi-mature dendritic cells (DCs) may induce tolerance rather than immunity.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by which these DCs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为主,伴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炎、腹痛或伴发紫癜性肾炎。本病属于中医紫癜风等病范畴,西医治
Background Thymidylate synthase (TS) is a key regulatory enzyme for de novo DNA synthesis.TS activity is also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the response to chem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