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成长与教育教学息息相关。青年教师的成长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有力保障,明确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方向,引领高校青年教师心理成长和专业成长发展的进程,利用校本具有的优势帮助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路上迅速成长,是增强学校实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青年教师 心理成长 专业成长
近几年来,伴随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大批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新生力量。据教育部人事司统计,1998年全国高校专任教师为40.73万人,2005年上升为96.58万人,2005年全国高校30岁以下教师比例为29.32%,40岁以下占65.23%。而我校在职专业技术人员有300人,初级职称157人,占52.3%,35岁以下174人,占58%。 如何建设好这支青年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的新课题,也是关系到我校乃至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因此,讨论青年教师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伴随高校的扩招,大量的青年教师涌进校园,怎样使青年教师从一名学生成功的转型成为一名教师,并且在讲台上能够站稳是需要成长的一个过程。笔者从心理成长和专业成长两方面讨论青年教师的成长。
一、心理成长
所谓心理成长就是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高校教师,如何把“教什么”的问题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结合,把教育教学作为一种事业而不是工作去做好。应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助教
当青年教师一进校开始,学校给予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传、帮、带。在这个过程中要求青年教师长时间的听课、帮助老教师讲解习题、批改作业、学习实践过程;要求老教师切实做好“督导员”、“裁判员”,更要做好“教练员”。使新、老教师形成合力,那么高校的教学水平一定能很快再上一个新台阶。
2.系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
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已经系统的了解了“教什么”的问题,而“如何教”的问题在成为高校教师时也突出在我们面前。通过岗前培训系统学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等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使之能运用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高等教育心理学掌握学生心理和学习过程,通过教育学把握教学的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来胜任高等教育的重担。
3.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校本培养计划
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本校的优势资源进行针对性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青年时期是教师人格健康成长和发挥创造性的重要时期,其创造性只有在适当的压力下才能更好地发挥。而这种发展都需要自我定位、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青年教师在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的基础上制定出促进自我成长的具体目标,并把握各成长阶段的关键因素,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行动方案,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在活动完成之后,进行审视、总结与评价。通过自我激励将个人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学校应该做到的是引导青年教师进行自我定位、设计、规划,使青年教师做到人格健全并能在激励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实现在教育科研领域的创造性。
热爱本职工作的青年教师都会自觉提高自身素养,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地自我激励、自我教育。学校最终的目标就是促使青年教师热爱本职工作。
二、专业成长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保障。作为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有以下几点必不可少的途径:
1、加强在职进修
1)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最新的理论和思想武装头脑。保证教育实践的方向,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时代发展。面对活生生的教育对象,与时俱进,必须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只有政治上看得远,在业务上才能提得高。
2)教育教学理论学习。①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断深入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②认真学习古今中外教育先哲的理论精髓。教育教学的继承性和探索性是相互联系的。我国有几千年的教育历史,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如因材施教、启发教育、循序渐进等,对这类教育遗产中的瑰宝,我们要深入学习研究,做到古为今用。③教育信息全球化已是定势,中国教育信息与世界教育信息的双向传播与流动已成为时代的必然。我们必须面对国情,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了解学术界的新动向。才能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向“创造型”转变。
3)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运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先单一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已难以适应新的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不仅要懂得电化教育的基础知识,更应该了解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功能,能熟练运用并能以此开发利用,以便与各种传统的教学媒体结合起来用以教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数字生存”、“网络化教育”的挑战。
4)人文科学知识学习。成功的教育依赖于教师丰富的内在涵养和深厚的人文功底,历来的名师只有凭着这些才能把课上得出神入化。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广泛涉猎人文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以高品位的文化素养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才能在教学中应付自如,才能成为高素质的具有创造精神的教师。
2、加强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与教学密不可分。教学工作是教学科研的伊始,教学科研是教学工作的再续,教学科研以教学为源泉又反作用于教学。没有教学,教学科研只是纸上谈兵;没有教学科研,教学工作就只能是经验型的行为,是被动的、盲目的。有教学研究, 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会提高,教学就具有了主动性、科学性。作为教师,必须树立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同步进行的整体观念,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不断依据教学科研所获得的信息改進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循环。
教学科研在于敢思考前人从未想过的问题,探究前人从未涉及过的领域,运用已知探索未知、获得新知。体现一个“新”字,突出一个“创”字。无论是从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入手还是从总结教学经验入手,或是从教改入手,都是教师对教学现实问题的不断探索。这些探索的过程,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研究精神,是丰富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发挥创造潜能的重要途径。要针对教材、教法、学法及当前的动态趋向及自身的研究能力科学地选择研究角度,确定难易适度的、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达到科研的目的。
3、发展性的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又称“专业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或“专业发展模式”,它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通过实施教师评价,达到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促进教师不断进取——反思——进取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教师自我或在他人指导、支持下,设计自我发展性目标、能动实践、主动接纳外部信息及自我调控发展的过程。通过发展性教师评价使教师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成长机制,成为教师能动发展的内驱力。
教师职业更是一个社会性职业。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要求归属一个群体、一个组织,并且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员,彼此间得到关注和关心。绝大部分教师并不是单纯追求金钱,他们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希望受人尊重。这就要求学校与教师本人之间能够从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上下级关系、经济待遇、工作富有的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认可、工作的挑战性、肩负的重大责任、获得职业发展等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人本管理的思想,确立学校是主体,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努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具有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
由此可见,高校青年教师的增长已是定局,如何使青年教师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已是不容忽视的课题。只有从教师本身的心理成长和专业的成长两方面的着手,才可以使青年教师安全的度过教师岗位适应期,顺利的发展到成长稳定期,继而实现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青辛.教育学新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2]李琼.发展性教师评价与教师成长[J].教育评论(福州),2002,(3):44-46.
[3]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
[4]熊庆年.高等教育管理引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7.
[关键词] 青年教师 心理成长 专业成长
近几年来,伴随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大批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新生力量。据教育部人事司统计,1998年全国高校专任教师为40.73万人,2005年上升为96.58万人,2005年全国高校30岁以下教师比例为29.32%,40岁以下占65.23%。而我校在职专业技术人员有300人,初级职称157人,占52.3%,35岁以下174人,占58%。 如何建设好这支青年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的新课题,也是关系到我校乃至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因此,讨论青年教师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伴随高校的扩招,大量的青年教师涌进校园,怎样使青年教师从一名学生成功的转型成为一名教师,并且在讲台上能够站稳是需要成长的一个过程。笔者从心理成长和专业成长两方面讨论青年教师的成长。
一、心理成长
所谓心理成长就是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高校教师,如何把“教什么”的问题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结合,把教育教学作为一种事业而不是工作去做好。应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助教
当青年教师一进校开始,学校给予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传、帮、带。在这个过程中要求青年教师长时间的听课、帮助老教师讲解习题、批改作业、学习实践过程;要求老教师切实做好“督导员”、“裁判员”,更要做好“教练员”。使新、老教师形成合力,那么高校的教学水平一定能很快再上一个新台阶。
2.系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
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已经系统的了解了“教什么”的问题,而“如何教”的问题在成为高校教师时也突出在我们面前。通过岗前培训系统学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等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使之能运用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高等教育心理学掌握学生心理和学习过程,通过教育学把握教学的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来胜任高等教育的重担。
3.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校本培养计划
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本校的优势资源进行针对性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青年时期是教师人格健康成长和发挥创造性的重要时期,其创造性只有在适当的压力下才能更好地发挥。而这种发展都需要自我定位、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青年教师在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的基础上制定出促进自我成长的具体目标,并把握各成长阶段的关键因素,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行动方案,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在活动完成之后,进行审视、总结与评价。通过自我激励将个人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学校应该做到的是引导青年教师进行自我定位、设计、规划,使青年教师做到人格健全并能在激励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实现在教育科研领域的创造性。
热爱本职工作的青年教师都会自觉提高自身素养,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地自我激励、自我教育。学校最终的目标就是促使青年教师热爱本职工作。
二、专业成长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保障。作为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有以下几点必不可少的途径:
1、加强在职进修
1)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最新的理论和思想武装头脑。保证教育实践的方向,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时代发展。面对活生生的教育对象,与时俱进,必须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只有政治上看得远,在业务上才能提得高。
2)教育教学理论学习。①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断深入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②认真学习古今中外教育先哲的理论精髓。教育教学的继承性和探索性是相互联系的。我国有几千年的教育历史,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如因材施教、启发教育、循序渐进等,对这类教育遗产中的瑰宝,我们要深入学习研究,做到古为今用。③教育信息全球化已是定势,中国教育信息与世界教育信息的双向传播与流动已成为时代的必然。我们必须面对国情,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了解学术界的新动向。才能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向“创造型”转变。
3)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运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先单一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已难以适应新的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不仅要懂得电化教育的基础知识,更应该了解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功能,能熟练运用并能以此开发利用,以便与各种传统的教学媒体结合起来用以教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数字生存”、“网络化教育”的挑战。
4)人文科学知识学习。成功的教育依赖于教师丰富的内在涵养和深厚的人文功底,历来的名师只有凭着这些才能把课上得出神入化。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广泛涉猎人文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以高品位的文化素养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才能在教学中应付自如,才能成为高素质的具有创造精神的教师。
2、加强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与教学密不可分。教学工作是教学科研的伊始,教学科研是教学工作的再续,教学科研以教学为源泉又反作用于教学。没有教学,教学科研只是纸上谈兵;没有教学科研,教学工作就只能是经验型的行为,是被动的、盲目的。有教学研究, 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会提高,教学就具有了主动性、科学性。作为教师,必须树立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同步进行的整体观念,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不断依据教学科研所获得的信息改進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循环。
教学科研在于敢思考前人从未想过的问题,探究前人从未涉及过的领域,运用已知探索未知、获得新知。体现一个“新”字,突出一个“创”字。无论是从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入手还是从总结教学经验入手,或是从教改入手,都是教师对教学现实问题的不断探索。这些探索的过程,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研究精神,是丰富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发挥创造潜能的重要途径。要针对教材、教法、学法及当前的动态趋向及自身的研究能力科学地选择研究角度,确定难易适度的、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达到科研的目的。
3、发展性的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又称“专业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或“专业发展模式”,它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通过实施教师评价,达到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促进教师不断进取——反思——进取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教师自我或在他人指导、支持下,设计自我发展性目标、能动实践、主动接纳外部信息及自我调控发展的过程。通过发展性教师评价使教师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成长机制,成为教师能动发展的内驱力。
教师职业更是一个社会性职业。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要求归属一个群体、一个组织,并且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员,彼此间得到关注和关心。绝大部分教师并不是单纯追求金钱,他们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希望受人尊重。这就要求学校与教师本人之间能够从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上下级关系、经济待遇、工作富有的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认可、工作的挑战性、肩负的重大责任、获得职业发展等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人本管理的思想,确立学校是主体,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努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具有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
由此可见,高校青年教师的增长已是定局,如何使青年教师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已是不容忽视的课题。只有从教师本身的心理成长和专业的成长两方面的着手,才可以使青年教师安全的度过教师岗位适应期,顺利的发展到成长稳定期,继而实现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青辛.教育学新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2]李琼.发展性教师评价与教师成长[J].教育评论(福州),2002,(3):44-46.
[3]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
[4]熊庆年.高等教育管理引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