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职学生择业期内普遍存在学习倦怠的问题,学生择业期当中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已经比较少见。其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学生自身因素等。学习倦怠不仅影响学习就业,而且有害身心健康。本文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角度分析了高职学生择业期内学习倦怠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缓解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 学习倦怠 原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69-02
一、学习倦怠的概述
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情绪上烦躁、郁闷;在行为上对学习敷衍了事,甚至有学生放弃大学学习;在自我感觉上对自己失望、成就感很低。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同样也存在着学习倦怠的现象。这种现象尤其表现在择业期内的高职学生身上。择业期内的高职生他们的生活受到更多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随着社会工作量和责任明显增加及为毕业分配担忧,择业期内的高职生与在校学生相比明显存在焦虑、抑郁状态,存在严重的情绪障碍。因此,我们对高职学生择业期内学习倦怠的现象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二、高职学生择业期内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
对于择业期内的高职学生而言,引起他们学习倦怠的原因很多。然而,已有的研究证实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等因素与学习倦怠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社会大环境因素
1.高职教育的社会承认度不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不认同高职院校。他们认为高职院校是属于三流教育,不属于真正的高校。只要条件允许,他们宁愿让孩子复读,也不愿让孩子进入高职教育。在这种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高职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单位在录用新人时,很自然的就会把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普通本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作比较。
2.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随着大学的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为了谋求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大学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高职学生择业问题的复杂性和当前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刚刚走向社会的高职生面对择业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难、挫折和冲突,导致了焦虑、急躁、抑郁和自卑等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的产生。而用人单位择才标准偏差使得高职学生对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更加感到渺茫,愿望难以实现。因此高职学生在择业期内也就自然的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与兴趣。
(二)学校环境因素
1.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有待于提高
2000年,教育部把职业学院审批权下放给省级政府以后,全国掀起了中职升办高职的热潮。在生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数量如此之多,从而带来了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各院校抢着办热门专业,专业相对全而小,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各高职院校办学的优势和特色,不利于加强专业建设。在这种形势下,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把教学放在全院发展的重点上,高职学生在学习上的种种问题也就自然滋生。
2.学院学风的影响
校风、班风、甚至宿舍中舍员的学习风气,都会对高职学生择业期内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
3.管理者育人责任心不强
一些高职教师及管理者认为只要管好择业期内的高职学生,他们不捣乱正常教学,能顺利离开学校就行。甚至有院校在社会用工短缺的情况下,大二就有意安排学生到工厂实习,有时实习专业不对口,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好的发展。甚至有的学校把择业期内的高职生排除在正常的管理之外,不让择业期内的学生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等,这导致高职学生在择业期内学习目标不明确,专业学习氛围不浓。
(三)家庭环境因素
据我平时调研,我们苏北的高职生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农村,农村的许多父母给孩子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结果使得高职生在择业期内心里负担很重,学习压力自然就增大,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更加厌恶学习。也有的父母刚好相反,他们长期在外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学习情况,只想让孩子早点毕业,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这种低要求也会导致高职生在择业期内学习动机受挫。
(四)学生自身因素
大多数高职生认为自己之所以进入职校就是因为自己学习能力差,即使在择业期内认真学习,也改变不了高职学生变成名牌大学生的命运。这种挫败感使得他们对学习缺乏自信心。高职生在择业期内自我要求开始放松,热衷就业,奔波于各类人才招聘市场;部分学生自我意识日趋成熟,追求各方面需要的满足,无暇顾及于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专业的发展前景缺乏信心,缺乏学习的动力;少部分的学生在家人的安排下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他们认为无需再学习;加上高职学生择业期内喜悦与离别感情掺杂在一起,无心学习等等。因此高职学生择业期内自身的因素加剧了学习倦怠的发生。
三、消除高职学生择业期内学习倦怠的对策
(一)加大高职院校的宣传力度,减轻就业竞争压力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大。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为此,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力度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改变人们轻视技艺学习的旧观念,尊重各种职业等。各政府还要拓宽高职毕业生就业渠道,减少高职毕业生就业限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实习、就业方面的机会,从而消除高职学生择业期内学习的自卑感,增强他们接受高职教育的自豪感,激发他们学习与生活的热情。
(二)改善教学环境、注重学风建设,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改变原有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的课程设置。迎合高职院学生对操作技能实践充满兴趣的特点,边做边学,边学边教,促使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师除了上课抽查点名外,更要注重自己讲课水平的提高,要让学生勤动手,引导他们看到劳动后的成果,提高他们专业的成就感以缓解学习倦怠。教学要以专业技能为重心,专业技术基础课真正是为学专业课而设。同时,课程的开设还要确保就业率和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校有针对性的对择业期内的高职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让择业期内的高职生不偏移学院的教育。
(三)重视高职学生择业期内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工作
高职院校教师要充分考虑择业期内学生焦虑特点,针对不同时间出现的焦虑,高职院校应开展不同内容的教育。在活动中注重培养高职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高职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促进高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集中宣传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推行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提供对择业期内高职学生专接本、专转本、毕业参军、报考公务员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对已经明确去向的学生提供相关指导,引导他们更深层次的学习。
目前部分高职学生在择业期内非但不以学为乐,如有学生学习还取笑他人,长期下来,高职学生在职业期内的学习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消除高职学生择业期内的学习倦怠,使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学习与生活,这不仅关系到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斯贝.高职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
[2]陈燕.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3]杨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
[4]孙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5]韩艳荣,夏倩.我国高职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2.
[6]舒萍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及现状分析[J].今日科苑,2009.1
[关键词]高职学生 学习倦怠 原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69-02
一、学习倦怠的概述
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情绪上烦躁、郁闷;在行为上对学习敷衍了事,甚至有学生放弃大学学习;在自我感觉上对自己失望、成就感很低。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同样也存在着学习倦怠的现象。这种现象尤其表现在择业期内的高职学生身上。择业期内的高职生他们的生活受到更多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随着社会工作量和责任明显增加及为毕业分配担忧,择业期内的高职生与在校学生相比明显存在焦虑、抑郁状态,存在严重的情绪障碍。因此,我们对高职学生择业期内学习倦怠的现象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二、高职学生择业期内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
对于择业期内的高职学生而言,引起他们学习倦怠的原因很多。然而,已有的研究证实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等因素与学习倦怠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社会大环境因素
1.高职教育的社会承认度不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不认同高职院校。他们认为高职院校是属于三流教育,不属于真正的高校。只要条件允许,他们宁愿让孩子复读,也不愿让孩子进入高职教育。在这种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高职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单位在录用新人时,很自然的就会把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普通本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作比较。
2.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随着大学的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为了谋求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大学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高职学生择业问题的复杂性和当前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刚刚走向社会的高职生面对择业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难、挫折和冲突,导致了焦虑、急躁、抑郁和自卑等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的产生。而用人单位择才标准偏差使得高职学生对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更加感到渺茫,愿望难以实现。因此高职学生在择业期内也就自然的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与兴趣。
(二)学校环境因素
1.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有待于提高
2000年,教育部把职业学院审批权下放给省级政府以后,全国掀起了中职升办高职的热潮。在生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数量如此之多,从而带来了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各院校抢着办热门专业,专业相对全而小,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各高职院校办学的优势和特色,不利于加强专业建设。在这种形势下,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把教学放在全院发展的重点上,高职学生在学习上的种种问题也就自然滋生。
2.学院学风的影响
校风、班风、甚至宿舍中舍员的学习风气,都会对高职学生择业期内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
3.管理者育人责任心不强
一些高职教师及管理者认为只要管好择业期内的高职学生,他们不捣乱正常教学,能顺利离开学校就行。甚至有院校在社会用工短缺的情况下,大二就有意安排学生到工厂实习,有时实习专业不对口,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好的发展。甚至有的学校把择业期内的高职生排除在正常的管理之外,不让择业期内的学生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等,这导致高职学生在择业期内学习目标不明确,专业学习氛围不浓。
(三)家庭环境因素
据我平时调研,我们苏北的高职生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农村,农村的许多父母给孩子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结果使得高职生在择业期内心里负担很重,学习压力自然就增大,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更加厌恶学习。也有的父母刚好相反,他们长期在外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学习情况,只想让孩子早点毕业,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这种低要求也会导致高职生在择业期内学习动机受挫。
(四)学生自身因素
大多数高职生认为自己之所以进入职校就是因为自己学习能力差,即使在择业期内认真学习,也改变不了高职学生变成名牌大学生的命运。这种挫败感使得他们对学习缺乏自信心。高职生在择业期内自我要求开始放松,热衷就业,奔波于各类人才招聘市场;部分学生自我意识日趋成熟,追求各方面需要的满足,无暇顾及于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专业的发展前景缺乏信心,缺乏学习的动力;少部分的学生在家人的安排下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他们认为无需再学习;加上高职学生择业期内喜悦与离别感情掺杂在一起,无心学习等等。因此高职学生择业期内自身的因素加剧了学习倦怠的发生。
三、消除高职学生择业期内学习倦怠的对策
(一)加大高职院校的宣传力度,减轻就业竞争压力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大。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为此,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力度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改变人们轻视技艺学习的旧观念,尊重各种职业等。各政府还要拓宽高职毕业生就业渠道,减少高职毕业生就业限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实习、就业方面的机会,从而消除高职学生择业期内学习的自卑感,增强他们接受高职教育的自豪感,激发他们学习与生活的热情。
(二)改善教学环境、注重学风建设,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改变原有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的课程设置。迎合高职院学生对操作技能实践充满兴趣的特点,边做边学,边学边教,促使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师除了上课抽查点名外,更要注重自己讲课水平的提高,要让学生勤动手,引导他们看到劳动后的成果,提高他们专业的成就感以缓解学习倦怠。教学要以专业技能为重心,专业技术基础课真正是为学专业课而设。同时,课程的开设还要确保就业率和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校有针对性的对择业期内的高职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让择业期内的高职生不偏移学院的教育。
(三)重视高职学生择业期内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工作
高职院校教师要充分考虑择业期内学生焦虑特点,针对不同时间出现的焦虑,高职院校应开展不同内容的教育。在活动中注重培养高职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高职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促进高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集中宣传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推行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提供对择业期内高职学生专接本、专转本、毕业参军、报考公务员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对已经明确去向的学生提供相关指导,引导他们更深层次的学习。
目前部分高职学生在择业期内非但不以学为乐,如有学生学习还取笑他人,长期下来,高职学生在职业期内的学习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消除高职学生择业期内的学习倦怠,使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学习与生活,这不仅关系到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斯贝.高职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
[2]陈燕.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3]杨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
[4]孙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5]韩艳荣,夏倩.我国高职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2.
[6]舒萍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及现状分析[J].今日科苑,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