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挑疗法是广西壮瑶族人民常用的一种特色外治法。文章通过文献收集及研究的方式,主要从壮、瑶族针挑疗法的概念、指导思想、治疗原理、适应症、操作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系统阐述了壮族针挑疗法与瑶族针挑疗法的异同之处,为壮瑶族民间特色技法的推广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壮族针挑疗法;瑶族针挑疗法;外治法;异同对比;综述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4-0001-04
Abstract:Needdle pricking therapy is a special external treatment commonly used by the people of Zhuang Yao nationality in Guangxi.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concept, guiding ideology, treatment principle, indications and operation methods of Zhuang and Yao nationality needdle pricking therapy, and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s the Zhuang nationality needdle pricking therapy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Yao needdle pricking therapy,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he promotion of Zhuang and Yao folk techniques and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Keywords:Zhuang Needdle Pricking Therapy;Yao Needdle Pricking Therapy;External Treatment;Analysis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Summary
壮、瑶族医学作为祖国传统医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各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值得深入系统地整理和挖掘。壮族和瑶族根植于不同的医学体系,在各自形成的指导思想、理论体系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使各自的诊疗方法也风格迥异。笔者在指导老师冯秋瑜主持《瑶族针挑疗法》进入广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基础上,重点对壮、瑶族针挑疗法展开系统地整理挖掘,对两种疗法的概念、指导思想、治疗原理、适应症、操作方法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1 概念
针挑疗法是广西壮瑶族习用的在患者皮肤表层挑出异物粘连组织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是壮瑶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总结的宝贵经验,属于壮瑶族民族特色技法。针挑疗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期,早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便有针挑疗法的记载,其曰“镵石针艾治其外”,此处提到的的镵石就是砭石,是针具的前身,是古代劳动人民最原始的针刺用具。针挑疗法由古代“九针”的“络刺”发展而来,是用缝衣针或特制针挑针,根据患者所患病症,选择体表上相关穴位(网结)或部位,运用不同手法,通过挑破皮肤异点内浅层白色纤维状物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1]。
壮医针挑疗法是指在壮医理论指導下,运用大号缝衣针、三棱针(古时用硬植物刺、青铜针、银针)等作为针具,在体表一部位上挑刺,使皮肤微微出血,流出组织液,或挑出一些纤维样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2]。有关瑶族针挑疗法的由来所记载的不多,大多数学者均引用《肘后备急方·沙虱毒方》中所记载的“岭南人初有此,即以茅叶细细刮去……已深者,针挑取虫子”作为瑶族针挑疗法的由来,故瑶族针挑疗法是在利用植物长刺挑治疾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指通过使用针具在人体相关部位或穴位迅速、轻微、连续地挑刺皮肤或挑断皮下纤维,进行治病的一种外治疗法,也称挑针疗法,或称挑针,挑刺[3]。
2 指导思想的异同
2.1 壮、瑶族相同的整体观念 无论是壮族还是瑶族针挑疗法,其指导思想均是从整体观念出发。一方面认为,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各个部位内外相通,表内相应,共同维持着阴阳平衡与气血通畅;另一方面,人体与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人体具有一定的能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不断调整以维持健康的天然防御机制。如壮医遵循的“三气同步”理论;三气者,天地人也,三气同步,则百病不生;三气不调,则百病丛生。壮医认为,天地人三气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是人体维持健康的前提。从病理上看,由于受天地之气变化的影响,人体未能及时根据天地之气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导致疾病的出现。因此,治疗疾病需要调和阴阳,理顺三气,“三气同步”是壮医治病的主要机理。而瑶医“三元和谐”的理论与壮医“三气同步”的思想同理相求,同气连枝,瑶医的“三元和谐论”认为“天”“地”指的就是人体之外的一切物质环境。人与外界环境紧密相关,机体的变化会随着外界环境如昼夜、气候、空气、食物、生活条件等的改变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当人体自身的调节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时,疾病就会发生。
2.2 壮、瑶族不同的指导思想
2.2.1 壮族“三道两路”指导理论 壮医认为脏腑病变皆与“三道不通”“两路不调”有关。“三道两路”的功能是共同对人体内脏器官起协调作用。“三道”是谷道、气道、水道;“两路”为龙路、火路。“两路”遍布于人体各处,在人体内的作用表现为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行和反应机体运行的状况;二者紧密关联,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对另一方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针挑可以通过“三道两路”在体表的网结分布处刺激人体,在体表挑出阻碍“三道两路”正常运行的某种纤维状或米粒样物质,使“三道两路”通畅,从而实现“三气同步”的动态平衡[4]。 2.2.2 瑶族“盈亏平衡”、“诸病入脉”指导思想 瑶医认为,“平衡”是人体保持健康的关键,失衡是疾病的总病机。人体能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关键在于保持盈亏的动态平衡。盈亏失衡表现在“盈则满”“满则溢”“溢则病”“亏则虚”“虚则损”“损则病”几方面[5]。除此之外,瑶医的“诸病入脉论”思想也贯穿于针挑理念中。瑶医普遍认为筋脉遍布于人体内外,这与中医学的经络极为相似。筋脉能够通气行血并抗御外邪,对人体内各组织器官起着联系和保护的作用。正因如此,无论是外感或是内伤疾病,均通过筋脉在人体传输,这便是瑶医“百脉”的意义所在。瑶族针挑疗法根据不同的疾病,用针挑刺相应穴位或穴区,通过“百脉”之道,可以导滞散结,宣通气血,将阻滞于人体筋脉的病邪,通过针挑手法从人体里挑出,排邪毒于体外,达到“盈亏平衡”,使人体与外界环境维持“三元和谐”,疾病向愈。
3 治疗原理的异同
3.1 壮瑶族针挑疗法治疗原理的相同之处 针挑疗法是通过适当地刺激人体体表特定的穴位,解除人体病理产物或异常粘连,激发机体能动性,通过机体本身调节和促进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排毒祛瘀、减少炎症感染、改善微循环等,用以防病治病的治疗手段,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壮、瑶民族医学在针挑疗法治疗原理的相同之处有以下两点。
3.1.1 疏通经脉,开导瘀滞为主 针挑疗法能除湿散热、祛瘀通经,可推动气血得其所,行其道,调其阴阳,鼓动正气与邪气抗争,从而恢复人体阴阳协调,病趋向愈。如,针挑疗法中消炎镇痛解毒、祛风清热消肿的功效主要针对于因“风、火、毒”等邪气引发的疾病;而对因“湿、痰、浊”邪气引起的多种疾病,针挑则可起到祛痰解痉降浊、软坚散结消肿的效果。壮医认为,人体的上中下三部的生理病理是通过三道和两路的调节来实现,“三道”是维持人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储藏、化生、运行输布的通道,与外界直接相通,使人体之气和天地自然保持协调同步;“二路”维持人体基本生理功能和反映疾病的发展,而“三道两路”的关键在于“通”;二者能够反映人体病候,调整虚实[6]。如气血阻滞,或寒或热者,通过壮医针挑治疗,能使气血通畅、逼邪外出,以疏通筋络、祛瘀通闭,使得经气通畅;而虚证、久病的患者,经针挑疗法后可使其气血调和,达到行气活血的效果。总之,无论实证虚证,壮医针挑能够疏通经隧瘀滞、调畅气机、调和阴阳、鼓舞正气、驱毒外出[7]。瑶医的“诸病入脉论”亦认为,无论是内生疾病还是外感疾病,病邪都会通过筋脉在人体内传播,引起人体内三元失谐,盈亏失衡,从而发病。针挑疗法可通过脉道开启、导滞散结、宣通气血、损盈调虚,将病邪排出于外,使得机体恢复平衡、恢复健康[8]。
3.1.2 维持天地人的动态平衡 中医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观与整体观念。天地人是中国天人一体观的体现,贯穿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覆盖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同理,壮医的“三气同步”理论,瑶医的“三元和谐论”和“气一万化论”,都体现了人与天地自然保持和谐的理念。因此,无论是壮医还是瑶医,均强调运用各种手段促使人体之气趋于平衡,使之适应内外环境,达到天地人的动态平衡。
3.2 壮、瑶族针挑疗法治疗原理的不同之处 由上可见,壮医体系中丰富的经穴理论为壮族针挑疗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而关于壮医经络穴位理论的著作也相对较多,如黄瑾明等编著的《中国壮医针灸学》[9],黄贤忠编著的《壮医针挑疗法》[10]等。壮医的阿奇穴是指“三道两路”在体表上的敏感点或压痛点。单就从皮肤反应点来看,壮医有长子穴、梅花穴、莲花穴等,这些穴位均根据壮医理论命名,用壮医理论来指导诊疗疾病,其理论也较瑶医成熟。如壮医治疗皮疹类相关的疾病通常以长子穴为主要治疗穴,即最先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疹子的顶端为穴。诊断出长子穴用强手法进行针挑或点灸等,其皮疹症状可加快消散。
瑶医虽然在穴位理论方面的论述比较少,查阅相关书籍,发现瑶医亦遵循“治求专方”的治疗原理[11],即根据疾病变化的基本规律,选取与各种疾病关系密切的穴位。一般来说,更倾向于挑刺阿是穴,配穴也相对固定。如治疗痔疮大多可以选择大肠腧、竹杖、长强等穴;治疗结膜炎可选择大椎;治疗前列腺炎一般以挑刺膀胱腧为主等等。再结合“诸病入脉”的理论进行选穴,如头痛、头晕、发热、小儿抽搐等可在眉间挑治;胸痛、肋间神经痛等可在胸腹正中线上选刺激点挑治[5];感冒、发痧等症可选择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反应点的穴区位置进行挑治。
4 适应症的异同
壮族聚居地多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湿润多雨,而瑶族作为我国的游耕民族,大多选择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密林深山中建造其村落,深山中复杂而多变的气候,瘴气弥漫,潮湿而寒冷,寒、冷、湿过盛,导致邪气凝聚于人体。停滞不通,不通则痛;由于地理环境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风湿痹症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成为两族人民多发疾病。在此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壮瑶医积累了丰富的治疗风湿痹症和痛症的外治经验,临床实践证明,对因经络阻滞、气血瘀滞而引起的多种内外疾病,针挑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如杨秀静等[12]运用壮族针挑疗法治疗急型痛风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同时可激发人体正气,扶正祛邪,从而治疗痛风,庄礼兴[13]教授运用挑针疗法治疗肌筋膜炎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
除此之外,根据文献收集的资料显示,壮医针挑疗法对于支气管哮喘、肌肤麻木不仁等病症的治疗也颇有成效,如蒋桂江等[14]认为,壮族针挑疗法联合西药共同应用,能起到减轻哮喘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延长缓解期的作用。张莉等[15]以挑刺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有效率为99.5%,治疗效果极佳。还有临床实际研究表明,壮族针挑疗法可治疗甲亢[16],乳腺增生[17],糖尿病周圍神经病变[18],胃脘痛[19],偏头痛[20]和难治性眩晕[21]等多种病症。瑶医针挑疗法对疾病的治疗在文献上能找到的相对匮乏,多以治疗风湿病痛症为主,此外,林辰等[22]运用瑶族挑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能调经理气,行血散瘀,调经止痛效果良好。 5 操作方法的异同
壮、瑶族针挑疗法的手法操作大抵相同,均讲究在操作前和操作后消毒,用三棱针或缝衣针在特定部位进行挑刺,挑出皮下纤维或异物粘连。挑挤法与挑筋法是壮医临床常用的针挑疗法,且常于针挑后在挑点处涂抹山茶油、万花油,或针对不同病症使用不同的药物涂抹针口等在施针处,以起到预防感染和加强针挑疗效的作用。瑶医则在针挑后根据不同疾病辅以穴位局部拔罐,浸泡了瑶药的竹筒拔罐与针挑协同增效,通过瑶药的作用,加强疏通和排毒的效果,利于排出瘀血,疏通瘀滞之气血。血出邪气也随之而出,正所谓“损盈调虚”,以加强针挑的疗效,这使瑶族针挑疗法在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腰腿疼痛、痹证等疾病中的疗效更为突出。
6 结语
综上所述,壮、瑶族针挑疗法均源于少数民族民间,同属民族特色疗法,虽各具特色,但也存在着不少相同之处。壮瑶族针挑均以“通”为用,强调整体的和谐,广泛运用于多种疾病。上述可见,壮族针挑在治疗哮喘、风湿身痛、肌肤麻木不仁方面的理论及临床应用较多,瑶族针挑在风湿痹证方面的理论与临床应用较突出。但由于缺乏有效地应用推广,使壮瑶族针挑治疗的医案各异,临床操作缺于规范化、具体化,影响其推广。由于广西是多民族聚居,若要严格区分壮族和瑶族针挑疗法的不同,或许在民族融合中早就难以界定。无论如何,壮、瑶族针挑疗法作为壮、瑶族人民长期生产活动和医疗实践中总结而来的治疗手段,均具有取材简易、施治方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优点。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针挑疗法也应结合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时俱进地规范发掘整理。因此,笔者对壮、瑶族针挑疗法的对比研究,旨在为壮瑶族民间特色技法的推广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提供有价值参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亦期待其能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以促进两者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牙廷艺.壮医针挑疗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5.
[2]林辰,吕琳.壮医外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5.
[3]牙廷艺,冯桥,杨燕妮,等.壮医针挑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理论探讨[J].广西中医药,2014,37(5):43-44.
[4]黄汉儒.壮医理论体系概述[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6):3-7.
[5]李彤.瑶医医理简述[J].广西中医药,2003(6):39-41.
[6]叶庆莲.壮医基础理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24-44.
[7]林辰,吕琳.壮医外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5.
[8]覃迅云,李彤.中国瑶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45.
[9]黄瑾明,宋宁,黄凯.中国壮医针灸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0:71-90.
[10]黄贤忠.壮医针挑疗法[M].2版.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
[11]覃迅云,李彤.中国瑶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16.
[12]杨秀静,牙新悦,牙廷艺,等.壮医针挑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20(8):9-10.
[13]张宾,王澍欣,朱欢欢,等.庄礼兴教授运用挑针疗法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经验[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7):76-78.
[14]蒋桂江,王小平,陈剑,等.壮医针挑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20(6):6-8.
[15]张莉,张正广,卓华.挑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24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3):3214-3215.
[16]朱红梅.壮医针挑疗法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机理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雜志,2012,18(2):22-24.
[17]赵红娟.壮医针挑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理论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6):84-85.
[18]李巧云,张俭业,谢远芳,等.壮医针挑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4):324-325.
[19]王少鑫,陈兴华.针挑疗法治疗胃脘痛44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1994(6):358-359.
[20]范达.针挑加拔火罐治疗偏头痛8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7(9):52.
[21]高和德.壮医针挑疗法结合中药治疗难治性眩晕31例[J].广西中医药,2013,36(3):53-54.
[22]林辰,陈攀,范小婷,等.瑶医挑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7):1667-1668.
(收稿日期:2021-01-01 编辑:刘斌)
【关键词】 壮族针挑疗法;瑶族针挑疗法;外治法;异同对比;综述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4-0001-04
Abstract:Needdle pricking therapy is a special external treatment commonly used by the people of Zhuang Yao nationality in Guangxi.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concept, guiding ideology, treatment principle, indications and operation methods of Zhuang and Yao nationality needdle pricking therapy, and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s the Zhuang nationality needdle pricking therapy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Yao needdle pricking therapy,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he promotion of Zhuang and Yao folk techniques and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Keywords:Zhuang Needdle Pricking Therapy;Yao Needdle Pricking Therapy;External Treatment;Analysis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Summary
壮、瑶族医学作为祖国传统医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各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值得深入系统地整理和挖掘。壮族和瑶族根植于不同的医学体系,在各自形成的指导思想、理论体系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使各自的诊疗方法也风格迥异。笔者在指导老师冯秋瑜主持《瑶族针挑疗法》进入广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基础上,重点对壮、瑶族针挑疗法展开系统地整理挖掘,对两种疗法的概念、指导思想、治疗原理、适应症、操作方法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1 概念
针挑疗法是广西壮瑶族习用的在患者皮肤表层挑出异物粘连组织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是壮瑶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总结的宝贵经验,属于壮瑶族民族特色技法。针挑疗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期,早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便有针挑疗法的记载,其曰“镵石针艾治其外”,此处提到的的镵石就是砭石,是针具的前身,是古代劳动人民最原始的针刺用具。针挑疗法由古代“九针”的“络刺”发展而来,是用缝衣针或特制针挑针,根据患者所患病症,选择体表上相关穴位(网结)或部位,运用不同手法,通过挑破皮肤异点内浅层白色纤维状物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1]。
壮医针挑疗法是指在壮医理论指導下,运用大号缝衣针、三棱针(古时用硬植物刺、青铜针、银针)等作为针具,在体表一部位上挑刺,使皮肤微微出血,流出组织液,或挑出一些纤维样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2]。有关瑶族针挑疗法的由来所记载的不多,大多数学者均引用《肘后备急方·沙虱毒方》中所记载的“岭南人初有此,即以茅叶细细刮去……已深者,针挑取虫子”作为瑶族针挑疗法的由来,故瑶族针挑疗法是在利用植物长刺挑治疾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指通过使用针具在人体相关部位或穴位迅速、轻微、连续地挑刺皮肤或挑断皮下纤维,进行治病的一种外治疗法,也称挑针疗法,或称挑针,挑刺[3]。
2 指导思想的异同
2.1 壮、瑶族相同的整体观念 无论是壮族还是瑶族针挑疗法,其指导思想均是从整体观念出发。一方面认为,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各个部位内外相通,表内相应,共同维持着阴阳平衡与气血通畅;另一方面,人体与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人体具有一定的能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不断调整以维持健康的天然防御机制。如壮医遵循的“三气同步”理论;三气者,天地人也,三气同步,则百病不生;三气不调,则百病丛生。壮医认为,天地人三气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是人体维持健康的前提。从病理上看,由于受天地之气变化的影响,人体未能及时根据天地之气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导致疾病的出现。因此,治疗疾病需要调和阴阳,理顺三气,“三气同步”是壮医治病的主要机理。而瑶医“三元和谐”的理论与壮医“三气同步”的思想同理相求,同气连枝,瑶医的“三元和谐论”认为“天”“地”指的就是人体之外的一切物质环境。人与外界环境紧密相关,机体的变化会随着外界环境如昼夜、气候、空气、食物、生活条件等的改变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当人体自身的调节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时,疾病就会发生。
2.2 壮、瑶族不同的指导思想
2.2.1 壮族“三道两路”指导理论 壮医认为脏腑病变皆与“三道不通”“两路不调”有关。“三道两路”的功能是共同对人体内脏器官起协调作用。“三道”是谷道、气道、水道;“两路”为龙路、火路。“两路”遍布于人体各处,在人体内的作用表现为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行和反应机体运行的状况;二者紧密关联,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对另一方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针挑可以通过“三道两路”在体表的网结分布处刺激人体,在体表挑出阻碍“三道两路”正常运行的某种纤维状或米粒样物质,使“三道两路”通畅,从而实现“三气同步”的动态平衡[4]。 2.2.2 瑶族“盈亏平衡”、“诸病入脉”指导思想 瑶医认为,“平衡”是人体保持健康的关键,失衡是疾病的总病机。人体能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关键在于保持盈亏的动态平衡。盈亏失衡表现在“盈则满”“满则溢”“溢则病”“亏则虚”“虚则损”“损则病”几方面[5]。除此之外,瑶医的“诸病入脉论”思想也贯穿于针挑理念中。瑶医普遍认为筋脉遍布于人体内外,这与中医学的经络极为相似。筋脉能够通气行血并抗御外邪,对人体内各组织器官起着联系和保护的作用。正因如此,无论是外感或是内伤疾病,均通过筋脉在人体传输,这便是瑶医“百脉”的意义所在。瑶族针挑疗法根据不同的疾病,用针挑刺相应穴位或穴区,通过“百脉”之道,可以导滞散结,宣通气血,将阻滞于人体筋脉的病邪,通过针挑手法从人体里挑出,排邪毒于体外,达到“盈亏平衡”,使人体与外界环境维持“三元和谐”,疾病向愈。
3 治疗原理的异同
3.1 壮瑶族针挑疗法治疗原理的相同之处 针挑疗法是通过适当地刺激人体体表特定的穴位,解除人体病理产物或异常粘连,激发机体能动性,通过机体本身调节和促进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排毒祛瘀、减少炎症感染、改善微循环等,用以防病治病的治疗手段,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壮、瑶民族医学在针挑疗法治疗原理的相同之处有以下两点。
3.1.1 疏通经脉,开导瘀滞为主 针挑疗法能除湿散热、祛瘀通经,可推动气血得其所,行其道,调其阴阳,鼓动正气与邪气抗争,从而恢复人体阴阳协调,病趋向愈。如,针挑疗法中消炎镇痛解毒、祛风清热消肿的功效主要针对于因“风、火、毒”等邪气引发的疾病;而对因“湿、痰、浊”邪气引起的多种疾病,针挑则可起到祛痰解痉降浊、软坚散结消肿的效果。壮医认为,人体的上中下三部的生理病理是通过三道和两路的调节来实现,“三道”是维持人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储藏、化生、运行输布的通道,与外界直接相通,使人体之气和天地自然保持协调同步;“二路”维持人体基本生理功能和反映疾病的发展,而“三道两路”的关键在于“通”;二者能够反映人体病候,调整虚实[6]。如气血阻滞,或寒或热者,通过壮医针挑治疗,能使气血通畅、逼邪外出,以疏通筋络、祛瘀通闭,使得经气通畅;而虚证、久病的患者,经针挑疗法后可使其气血调和,达到行气活血的效果。总之,无论实证虚证,壮医针挑能够疏通经隧瘀滞、调畅气机、调和阴阳、鼓舞正气、驱毒外出[7]。瑶医的“诸病入脉论”亦认为,无论是内生疾病还是外感疾病,病邪都会通过筋脉在人体内传播,引起人体内三元失谐,盈亏失衡,从而发病。针挑疗法可通过脉道开启、导滞散结、宣通气血、损盈调虚,将病邪排出于外,使得机体恢复平衡、恢复健康[8]。
3.1.2 维持天地人的动态平衡 中医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观与整体观念。天地人是中国天人一体观的体现,贯穿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覆盖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同理,壮医的“三气同步”理论,瑶医的“三元和谐论”和“气一万化论”,都体现了人与天地自然保持和谐的理念。因此,无论是壮医还是瑶医,均强调运用各种手段促使人体之气趋于平衡,使之适应内外环境,达到天地人的动态平衡。
3.2 壮、瑶族针挑疗法治疗原理的不同之处 由上可见,壮医体系中丰富的经穴理论为壮族针挑疗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而关于壮医经络穴位理论的著作也相对较多,如黄瑾明等编著的《中国壮医针灸学》[9],黄贤忠编著的《壮医针挑疗法》[10]等。壮医的阿奇穴是指“三道两路”在体表上的敏感点或压痛点。单就从皮肤反应点来看,壮医有长子穴、梅花穴、莲花穴等,这些穴位均根据壮医理论命名,用壮医理论来指导诊疗疾病,其理论也较瑶医成熟。如壮医治疗皮疹类相关的疾病通常以长子穴为主要治疗穴,即最先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疹子的顶端为穴。诊断出长子穴用强手法进行针挑或点灸等,其皮疹症状可加快消散。
瑶医虽然在穴位理论方面的论述比较少,查阅相关书籍,发现瑶医亦遵循“治求专方”的治疗原理[11],即根据疾病变化的基本规律,选取与各种疾病关系密切的穴位。一般来说,更倾向于挑刺阿是穴,配穴也相对固定。如治疗痔疮大多可以选择大肠腧、竹杖、长强等穴;治疗结膜炎可选择大椎;治疗前列腺炎一般以挑刺膀胱腧为主等等。再结合“诸病入脉”的理论进行选穴,如头痛、头晕、发热、小儿抽搐等可在眉间挑治;胸痛、肋间神经痛等可在胸腹正中线上选刺激点挑治[5];感冒、发痧等症可选择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反应点的穴区位置进行挑治。
4 适应症的异同
壮族聚居地多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湿润多雨,而瑶族作为我国的游耕民族,大多选择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密林深山中建造其村落,深山中复杂而多变的气候,瘴气弥漫,潮湿而寒冷,寒、冷、湿过盛,导致邪气凝聚于人体。停滞不通,不通则痛;由于地理环境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风湿痹症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成为两族人民多发疾病。在此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壮瑶医积累了丰富的治疗风湿痹症和痛症的外治经验,临床实践证明,对因经络阻滞、气血瘀滞而引起的多种内外疾病,针挑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如杨秀静等[12]运用壮族针挑疗法治疗急型痛风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同时可激发人体正气,扶正祛邪,从而治疗痛风,庄礼兴[13]教授运用挑针疗法治疗肌筋膜炎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
除此之外,根据文献收集的资料显示,壮医针挑疗法对于支气管哮喘、肌肤麻木不仁等病症的治疗也颇有成效,如蒋桂江等[14]认为,壮族针挑疗法联合西药共同应用,能起到减轻哮喘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延长缓解期的作用。张莉等[15]以挑刺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有效率为99.5%,治疗效果极佳。还有临床实际研究表明,壮族针挑疗法可治疗甲亢[16],乳腺增生[17],糖尿病周圍神经病变[18],胃脘痛[19],偏头痛[20]和难治性眩晕[21]等多种病症。瑶医针挑疗法对疾病的治疗在文献上能找到的相对匮乏,多以治疗风湿病痛症为主,此外,林辰等[22]运用瑶族挑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能调经理气,行血散瘀,调经止痛效果良好。 5 操作方法的异同
壮、瑶族针挑疗法的手法操作大抵相同,均讲究在操作前和操作后消毒,用三棱针或缝衣针在特定部位进行挑刺,挑出皮下纤维或异物粘连。挑挤法与挑筋法是壮医临床常用的针挑疗法,且常于针挑后在挑点处涂抹山茶油、万花油,或针对不同病症使用不同的药物涂抹针口等在施针处,以起到预防感染和加强针挑疗效的作用。瑶医则在针挑后根据不同疾病辅以穴位局部拔罐,浸泡了瑶药的竹筒拔罐与针挑协同增效,通过瑶药的作用,加强疏通和排毒的效果,利于排出瘀血,疏通瘀滞之气血。血出邪气也随之而出,正所谓“损盈调虚”,以加强针挑的疗效,这使瑶族针挑疗法在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腰腿疼痛、痹证等疾病中的疗效更为突出。
6 结语
综上所述,壮、瑶族针挑疗法均源于少数民族民间,同属民族特色疗法,虽各具特色,但也存在着不少相同之处。壮瑶族针挑均以“通”为用,强调整体的和谐,广泛运用于多种疾病。上述可见,壮族针挑在治疗哮喘、风湿身痛、肌肤麻木不仁方面的理论及临床应用较多,瑶族针挑在风湿痹证方面的理论与临床应用较突出。但由于缺乏有效地应用推广,使壮瑶族针挑治疗的医案各异,临床操作缺于规范化、具体化,影响其推广。由于广西是多民族聚居,若要严格区分壮族和瑶族针挑疗法的不同,或许在民族融合中早就难以界定。无论如何,壮、瑶族针挑疗法作为壮、瑶族人民长期生产活动和医疗实践中总结而来的治疗手段,均具有取材简易、施治方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优点。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针挑疗法也应结合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时俱进地规范发掘整理。因此,笔者对壮、瑶族针挑疗法的对比研究,旨在为壮瑶族民间特色技法的推广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提供有价值参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亦期待其能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以促进两者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牙廷艺.壮医针挑疗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5.
[2]林辰,吕琳.壮医外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5.
[3]牙廷艺,冯桥,杨燕妮,等.壮医针挑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理论探讨[J].广西中医药,2014,37(5):43-44.
[4]黄汉儒.壮医理论体系概述[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6):3-7.
[5]李彤.瑶医医理简述[J].广西中医药,2003(6):39-41.
[6]叶庆莲.壮医基础理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24-44.
[7]林辰,吕琳.壮医外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5.
[8]覃迅云,李彤.中国瑶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45.
[9]黄瑾明,宋宁,黄凯.中国壮医针灸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0:71-90.
[10]黄贤忠.壮医针挑疗法[M].2版.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
[11]覃迅云,李彤.中国瑶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16.
[12]杨秀静,牙新悦,牙廷艺,等.壮医针挑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20(8):9-10.
[13]张宾,王澍欣,朱欢欢,等.庄礼兴教授运用挑针疗法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经验[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7):76-78.
[14]蒋桂江,王小平,陈剑,等.壮医针挑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20(6):6-8.
[15]张莉,张正广,卓华.挑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24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3):3214-3215.
[16]朱红梅.壮医针挑疗法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机理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雜志,2012,18(2):22-24.
[17]赵红娟.壮医针挑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理论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6):84-85.
[18]李巧云,张俭业,谢远芳,等.壮医针挑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4):324-325.
[19]王少鑫,陈兴华.针挑疗法治疗胃脘痛44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1994(6):358-359.
[20]范达.针挑加拔火罐治疗偏头痛8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7(9):52.
[21]高和德.壮医针挑疗法结合中药治疗难治性眩晕31例[J].广西中医药,2013,36(3):53-54.
[22]林辰,陈攀,范小婷,等.瑶医挑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7):1667-1668.
(收稿日期:2021-01-01 编辑: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