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不断丰富和创新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着眼于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方面的问题。本文将进一步解读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内涵,分析它目前所处的困境,并从丰富育人内容、创新育人工作方法、提升教育者新媒体素养等三个方面提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网络文化;育人
当今新时代下,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完善,新媒体能够将多种媒体形式有效融合,达到高效传播的效果。据2019年8月30日中國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19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手机网民人数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每个人每周上网的平均时长达到27.9小时。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的现状下,网络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伴随着高校qq、微博、公众号、万能墙、抖音等相继出现,高校网络文化也随之繁荣。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网络文化呈现出传播速度快、传播效率高、传播多元化等特点,基于此,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这对大学生的高质量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内涵
新媒体由于交互、即时、分众、延展、融合等自身的特性,实现了高校网络文化多快好省的高效传播。如今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教师(尤其是高校辅导员)要注重引导学生涵育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崇高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适应社会发展,做新时代有担当,有责任的好青年。
高校网络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学生。大学校园里,几乎人人有手机,人人会上网,所以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得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更加凸显。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传授知识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教师通过qq、微信、金课坊、职教云等各种平台进行多种形式授课。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感觉到自己和老师之间是平等的,可以畅所欲言,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需求,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2020年年初,大家应该都不会忘记,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为了打赢这场防控疫情狙击战,全国人民都居家隔离。国家教育部下达通知,为了不影响各类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们都要求上网课。于是,“直播”成为了2020年初第二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词。教师们通过腾讯课堂、斗鱼直播等各种平台进行直播上课。学生们可以和教师实时互动,教师可以随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加上网络资源丰富多彩,既能吸引学生眼球,又能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文化不仅传授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积极的人格,塑造学生健康的三观,充分体现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真实意义。
1.2 鼓励创新
新媒体信息技术多元化的发展,再加上网络事物不断推陈出新,层出不穷,学生在网络上就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拓宽他们视野。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不再局限,他们会突破原先的封闭式的思维,对新事物的好奇会直接刺激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他们会去主动思考,会去和别人讨论,他们会享受和别人意见碰撞激起火花的感觉。就这样,他们会不断锤炼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辩证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但是毋庸置疑,网络世界纷繁复杂,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尤其是高校辅导员)要起到引导激励的作用,以防学生不仔细甄别信息,被人利用,造成不良后果。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创新创造,这些都能促进他们自身道德品质的提升。所以,新媒体背景下,充分体现高校网络文化鼓励创新的育人功能。
1.3 正向引导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体现在熏陶学生学习以及生活,让学生在这个网络文化的熏陶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的正确行为方式。有人这样表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对于牢牢掌握网络文化育人主动权、网上舆论引导话语权、网络管理主导权,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网络文化价值观会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学生会通过网络去认识社会,认识现实,同时也要通过自我觉醒,自我改进去适应社会。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网络文化要发挥重要的正向引导作用。所以,新媒体背景下,充分体现高校网络文化正向引导的育人功能。
2.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困境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相比,形式多样,资源丰富,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在发挥育人功能的同时,也面临着困境。
2.1 育人欠缺深度广度
从目前来看,在新媒体背景下,虽然高校网络文化呈现大好的发展势头,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网络文化仍然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大部分高校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紧紧停留在“新瓶装旧酒”的层面,只注重实践的宣传作用,没有形成理论研究,缺乏对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提升的系统设计和整体推进。
2.2 育人队伍新媒体意识不强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教育工作者还存在新媒体意识不强的问题,还没有完全意识到新媒体所带来的优势和便利,没有充分的利用好新媒体,掌握好新媒体的应用方法和手段,及时发布相关讯息,开展好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此外,有些教育工作者,仍然更偏向于传统的课堂教育,认为面对面的方式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他们还没有意识到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重要性,没有适应网络的育人节奏,更没有将网络文化和育人思想连接到一起。 2.3 育人方法不够创新
对于高校教育者来说,新媒体所带来的冲击那就不用多说了。他们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一冲击所带来的变化。“00”后是一批个性张扬的学生,在新媒体视域下,传统的育人方法已经不适合他们。高校教育者们没有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及时调研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选择适合他们的沟通方法、交流方法,达到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效果。除此以外,高校教育者也没有充分的利用新媒体提供的多種多样的平台,为学生搭建完善的网络互动平台,将高校网络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日常行为。
3.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应对之策
3.1 创新内容,构建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育人氛围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00”后个性张扬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有思想,有主见。基于这样的受众群体,加上新媒体依托互联网的优势,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内容更要更加丰富多彩,各式各样,要针对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定制,吸引学生眼球,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高校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性等特点,重视关注当前阶段社会上的各种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等,并对其解构分析,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掌握学生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纠正现阶段学生思想认知偏差,第一时间占据网络思政教育的制高点。总之,要不断丰富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内容,借助新媒体优势,吸引学生注意力,正向引导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氛围。
3.2 创新工作方法,守好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主阵地
高校教育者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对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所带来的变化。高校教育者要创新工作方法,让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有进一步的发展。针对00”后学生们,在前期利用大数据调研的基础上,在能够契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前提下,选择他们容易接受的沟通方式,教育方式,这样的育人效果往往出人意料。高校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微信、微博、贴吧、公众号、抖音等各种新媒体软件,为学生搭建完善的网络交流互动平台,潜移默化的育人,让学生不经意间触动心灵,熏陶思想,充实精神生活,进而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高校也必须加强管理,建好官网(包括校内网页),公众号等,为学生呈现生动的网络文化宣传教育。总之,高校要加强官网、公众号等平台建设,高校教育者要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创新育人方法,共同守好网络文化育人主阵地。
3.3 加强网络环境建设,提高高校教育者新媒体素养
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是高校网络建设的两部分。高校要舍得在网络硬件上面投资,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学校也要注意对网络资源进行安全建设,提升校园网络的安全系数,以防被不法分子钻空子,这样有利于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健康发展。随着新媒体的快速进步,高校也应该与时俱进,办成现代化、科技化的学校。比如可以建设现代化的电子图书馆、创办大学生科技中心等等,这些都可以为高校的网络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当然,在不断完善高校网络硬件设施的同时,也要提高教育者的新媒体意识,提升他们的新媒体素养,利用好社会化的软件和社交平台,掌握新媒体的应用方法和手段。总之,高校要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开发网络资源;高校教育者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提升新媒体素养。
4. 结语
当今的青年学生,是“低头族”。人人皆上网,人人会上网,处处可上网,时时关注网。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要顺势而为,因时而进,利用新媒体的优势,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从而利用这一文化,发挥好高校育人作用,开创出新的思想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志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文化育人[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29-30.
[2]李芬.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现状及路径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
[3]陈雁鹏.新媒体视域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J],现代交际,2019年第17期.
[4]何晓雁.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及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12月.
[5]高芳放.融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网络文化;育人
当今新时代下,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完善,新媒体能够将多种媒体形式有效融合,达到高效传播的效果。据2019年8月30日中國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19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手机网民人数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每个人每周上网的平均时长达到27.9小时。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的现状下,网络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伴随着高校qq、微博、公众号、万能墙、抖音等相继出现,高校网络文化也随之繁荣。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网络文化呈现出传播速度快、传播效率高、传播多元化等特点,基于此,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这对大学生的高质量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内涵
新媒体由于交互、即时、分众、延展、融合等自身的特性,实现了高校网络文化多快好省的高效传播。如今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教师(尤其是高校辅导员)要注重引导学生涵育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崇高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适应社会发展,做新时代有担当,有责任的好青年。
高校网络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学生。大学校园里,几乎人人有手机,人人会上网,所以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得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更加凸显。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传授知识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教师通过qq、微信、金课坊、职教云等各种平台进行多种形式授课。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感觉到自己和老师之间是平等的,可以畅所欲言,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需求,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2020年年初,大家应该都不会忘记,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为了打赢这场防控疫情狙击战,全国人民都居家隔离。国家教育部下达通知,为了不影响各类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们都要求上网课。于是,“直播”成为了2020年初第二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词。教师们通过腾讯课堂、斗鱼直播等各种平台进行直播上课。学生们可以和教师实时互动,教师可以随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加上网络资源丰富多彩,既能吸引学生眼球,又能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文化不仅传授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积极的人格,塑造学生健康的三观,充分体现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真实意义。
1.2 鼓励创新
新媒体信息技术多元化的发展,再加上网络事物不断推陈出新,层出不穷,学生在网络上就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拓宽他们视野。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不再局限,他们会突破原先的封闭式的思维,对新事物的好奇会直接刺激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他们会去主动思考,会去和别人讨论,他们会享受和别人意见碰撞激起火花的感觉。就这样,他们会不断锤炼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辩证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但是毋庸置疑,网络世界纷繁复杂,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尤其是高校辅导员)要起到引导激励的作用,以防学生不仔细甄别信息,被人利用,造成不良后果。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创新创造,这些都能促进他们自身道德品质的提升。所以,新媒体背景下,充分体现高校网络文化鼓励创新的育人功能。
1.3 正向引导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体现在熏陶学生学习以及生活,让学生在这个网络文化的熏陶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的正确行为方式。有人这样表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对于牢牢掌握网络文化育人主动权、网上舆论引导话语权、网络管理主导权,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网络文化价值观会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学生会通过网络去认识社会,认识现实,同时也要通过自我觉醒,自我改进去适应社会。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网络文化要发挥重要的正向引导作用。所以,新媒体背景下,充分体现高校网络文化正向引导的育人功能。
2.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困境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相比,形式多样,资源丰富,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在发挥育人功能的同时,也面临着困境。
2.1 育人欠缺深度广度
从目前来看,在新媒体背景下,虽然高校网络文化呈现大好的发展势头,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网络文化仍然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大部分高校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紧紧停留在“新瓶装旧酒”的层面,只注重实践的宣传作用,没有形成理论研究,缺乏对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提升的系统设计和整体推进。
2.2 育人队伍新媒体意识不强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教育工作者还存在新媒体意识不强的问题,还没有完全意识到新媒体所带来的优势和便利,没有充分的利用好新媒体,掌握好新媒体的应用方法和手段,及时发布相关讯息,开展好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此外,有些教育工作者,仍然更偏向于传统的课堂教育,认为面对面的方式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他们还没有意识到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重要性,没有适应网络的育人节奏,更没有将网络文化和育人思想连接到一起。 2.3 育人方法不够创新
对于高校教育者来说,新媒体所带来的冲击那就不用多说了。他们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一冲击所带来的变化。“00”后是一批个性张扬的学生,在新媒体视域下,传统的育人方法已经不适合他们。高校教育者们没有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及时调研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选择适合他们的沟通方法、交流方法,达到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效果。除此以外,高校教育者也没有充分的利用新媒体提供的多種多样的平台,为学生搭建完善的网络互动平台,将高校网络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日常行为。
3.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应对之策
3.1 创新内容,构建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育人氛围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00”后个性张扬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有思想,有主见。基于这样的受众群体,加上新媒体依托互联网的优势,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内容更要更加丰富多彩,各式各样,要针对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定制,吸引学生眼球,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高校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性等特点,重视关注当前阶段社会上的各种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等,并对其解构分析,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掌握学生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纠正现阶段学生思想认知偏差,第一时间占据网络思政教育的制高点。总之,要不断丰富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内容,借助新媒体优势,吸引学生注意力,正向引导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氛围。
3.2 创新工作方法,守好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主阵地
高校教育者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对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所带来的变化。高校教育者要创新工作方法,让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有进一步的发展。针对00”后学生们,在前期利用大数据调研的基础上,在能够契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前提下,选择他们容易接受的沟通方式,教育方式,这样的育人效果往往出人意料。高校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微信、微博、贴吧、公众号、抖音等各种新媒体软件,为学生搭建完善的网络交流互动平台,潜移默化的育人,让学生不经意间触动心灵,熏陶思想,充实精神生活,进而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高校也必须加强管理,建好官网(包括校内网页),公众号等,为学生呈现生动的网络文化宣传教育。总之,高校要加强官网、公众号等平台建设,高校教育者要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创新育人方法,共同守好网络文化育人主阵地。
3.3 加强网络环境建设,提高高校教育者新媒体素养
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是高校网络建设的两部分。高校要舍得在网络硬件上面投资,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学校也要注意对网络资源进行安全建设,提升校园网络的安全系数,以防被不法分子钻空子,这样有利于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健康发展。随着新媒体的快速进步,高校也应该与时俱进,办成现代化、科技化的学校。比如可以建设现代化的电子图书馆、创办大学生科技中心等等,这些都可以为高校的网络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当然,在不断完善高校网络硬件设施的同时,也要提高教育者的新媒体意识,提升他们的新媒体素养,利用好社会化的软件和社交平台,掌握新媒体的应用方法和手段。总之,高校要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开发网络资源;高校教育者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提升新媒体素养。
4. 结语
当今的青年学生,是“低头族”。人人皆上网,人人会上网,处处可上网,时时关注网。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要顺势而为,因时而进,利用新媒体的优势,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从而利用这一文化,发挥好高校育人作用,开创出新的思想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志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文化育人[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29-30.
[2]李芬.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现状及路径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
[3]陈雁鹏.新媒体视域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J],现代交际,2019年第17期.
[4]何晓雁.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及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12月.
[5]高芳放.融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