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领域的腐败形势日趋严重,其中官员失德成为诱发腐败的最主要因素。2015年1月7日,中央纪委监察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14年的反腐败成果。权力主体屡屡失德而诱发或导致的严重腐败,在不断减少老百姓心里的那杆称的分量,同时也削弱了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所以,官德建设是当今学术界研究反腐败问题越来越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
一、继承并创新我国传统社会德治文化
中的优秀部分,加快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的官德体系,使权力主体有德可依
伦理道德是伴随人类政治生活始终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虽然由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等的差异,所重视的道德元素、道德标准不同甚至差别较大,但人类的伦理道德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共通性,这就是伦理道德的一般规则。所以,应深入解析我国传统社会政治文化,并以我国现阶段政治实践为根本,从而寻找到更适合现代政治合法性的伦理道德因素。首先,现代社会阶层和构成发生了根本变化,多元化的社会主体对不同利益的诉求,使得一元化的传统伦理道德失去了整合多元社会主体的能力。因此,重构现代德治合法性基础需要寻找多个伦理道德支点,一旦不同阶层认同了适宜于己的伦理道德,那么这个支点就能发挥“井字形”社会政治秩序的调节功能。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正是在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沉淀下来的伦理道德的主要因素,也是我国现代德治合法性的主要因素,以此为据,不断健全官德的考核体系,可使权力主体有德可依。其次,传统的威权人物和伦理榜样,已不能在现代社会提供强制的社会感召力和主要的政治控制,而法治则成为主流控制手段,法律信仰和法治秩序成为政治权力必须要遵循的轨迹。因此,依据现代中国的政治实践,把握现代政治发展的方向,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取向的法理型政治体系,从而摆脱如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严重依赖伦理道德的局面,这虽然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转型过程,但这是走向现代民主政治社会的必然选择。至2010年底,我国已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然鲜明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依法治国正在成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方略,这必将为市场经济的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也为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官德体系提供最坚实的法律制度保障。
二、加强执政党的政治伦理建设,
建立健全官德监督和问责机制,使权力
主体有德必依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化历程来看,政治权力与伦理道德存在一定的同源性。政治权力的产生同伦理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政治权力的发展也需要以道德作为基础层面的力量支撑,为政治主体提供评判政治价值的标准。因此,政治权力的伦理道德属性,本质上就要求以伦理道德约束权力,规范掌权者的行为。在现代政党政治的社会,任何执政党都必须进行政治伦理建设,没有伦理支持的政治权力最终只能算是专制,因为它只是停留在外在的强制或惩罚层面,并不能触动人们内心的良知和信念,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同,最终将会走向灭亡。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凸显了党的“伦理底线”,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性质,则体现了我们党在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伦理背景。近十几年来,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也在不断加强政治伦理教育,包括“三讲”活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应该说,中国共产党是一贯重视加强政治伦理建设的。但是,伦理道德是属于人的自觉性范畴,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就会导致某些权力主体存有侥幸心理。目前,很多落马官员在忏悔中几乎都提到:因为监督的缺失,导致责任心逐渐丧失,而问责不力则更加重了他们有恃无恐的侥幸心理。目前,我国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党纪、国法和官德三位一体的制度和规范,有了制度和规范之后,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落实,发现问题要严格问责,否则制度和规范只能是形同虚设。在今年1月12日召开的十八届中纪委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要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这就为今后官员的监督和问责定下了基调,立下了规矩,逐渐地让权力主体能够有德必依。
三、强化制度机制对官德的约束,拓宽社会公众及媒体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孟德斯鸠认为,权力本身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天生就有被滥用的危险,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正因为如此,西方诸多国家进行制度建设的前提就是假设人性恶,因为人性本恶,所以在政治权力的配置上设计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以防止权力的滥用。但是,我国传统社会中政治前提的假设是人性善,所以自古就缺少严格的制度来规制政治权力的运行。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逐渐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制度对于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性,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并开始着手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体制机制,包括选拔机制、养成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等。然而,由于制度本身不够完善,保障制度落实的体制机制滞后,监管被动,加上官员的侥幸心理,从而失范的党员领导干部越来越多,甚至形成蔓延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度制约和管理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和不易腐的保障机制。2014年9月,为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标准,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主要包括深化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四个方面内容,着力破解党的制度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为了增强制度的实效性,务必将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尤其在互联网的时代,充分动员和保证人民群众对权力的监督,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领导干部的侥幸心理,从而保证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这也就是“治大国者先治吏”、“吏治则国治”的深刻内涵。
四、引导权力主体不断进行官德的自律性
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堤坝
列宁曾经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因为,内因是决定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而外因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影响则是第二位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内因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一个廉洁从政的领导干部的成长进步固然离不开一定的外部条件即外因的作用,但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内因,同样,腐化堕落的领导干部最终走向违纪违法也是如此。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一步步滑向罪恶的深渊,尽管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但追根溯源,问题的症结主要还是在他们自己身上。正是自身思想道德防线的坍塌,导致放松了学习和修养,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发生扭曲,从而一步一步把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党性观念、组织的期望等都抛到了头脑之外。一方面,他们自毁事业和家庭幸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另一方面,他们的丑恶行径也严重影响了党的权威,使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到了破坏和损害。中纪委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省部级及以上高官进行通报说明时,采用“道德败坏”、“生活腐化”、“腐化堕落”、“生活糜烂”等字眼的官员就占95%以上。这些案例充分说明,官员的道德堕落是权力滋生腐败的最适宜的土壤。因此,在不断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加强自律性教育,因为制度再完备、法律再健全,最终还是要靠人来执行。这就是说,如果领导干部不加强自律,思想滑坡,特别是在官德上出了问题,必然导致纲纪松弛、法令不行,必然违纪违法、走向腐败。政治权力主体的自律性教育主要包括党性锤炼和人格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慎微、慎独、慎交,从而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堤坝,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官德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党建工程,其中有德可依是前提,有德必依是关键,同时要将权力主体的道德自律与制度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内外兼修,实现官德素质的提升,从而保证权力主体切实能够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一、继承并创新我国传统社会德治文化
中的优秀部分,加快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的官德体系,使权力主体有德可依
伦理道德是伴随人类政治生活始终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虽然由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等的差异,所重视的道德元素、道德标准不同甚至差别较大,但人类的伦理道德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共通性,这就是伦理道德的一般规则。所以,应深入解析我国传统社会政治文化,并以我国现阶段政治实践为根本,从而寻找到更适合现代政治合法性的伦理道德因素。首先,现代社会阶层和构成发生了根本变化,多元化的社会主体对不同利益的诉求,使得一元化的传统伦理道德失去了整合多元社会主体的能力。因此,重构现代德治合法性基础需要寻找多个伦理道德支点,一旦不同阶层认同了适宜于己的伦理道德,那么这个支点就能发挥“井字形”社会政治秩序的调节功能。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正是在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沉淀下来的伦理道德的主要因素,也是我国现代德治合法性的主要因素,以此为据,不断健全官德的考核体系,可使权力主体有德可依。其次,传统的威权人物和伦理榜样,已不能在现代社会提供强制的社会感召力和主要的政治控制,而法治则成为主流控制手段,法律信仰和法治秩序成为政治权力必须要遵循的轨迹。因此,依据现代中国的政治实践,把握现代政治发展的方向,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取向的法理型政治体系,从而摆脱如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严重依赖伦理道德的局面,这虽然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转型过程,但这是走向现代民主政治社会的必然选择。至2010年底,我国已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然鲜明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依法治国正在成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方略,这必将为市场经济的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也为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官德体系提供最坚实的法律制度保障。
二、加强执政党的政治伦理建设,
建立健全官德监督和问责机制,使权力
主体有德必依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化历程来看,政治权力与伦理道德存在一定的同源性。政治权力的产生同伦理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政治权力的发展也需要以道德作为基础层面的力量支撑,为政治主体提供评判政治价值的标准。因此,政治权力的伦理道德属性,本质上就要求以伦理道德约束权力,规范掌权者的行为。在现代政党政治的社会,任何执政党都必须进行政治伦理建设,没有伦理支持的政治权力最终只能算是专制,因为它只是停留在外在的强制或惩罚层面,并不能触动人们内心的良知和信念,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同,最终将会走向灭亡。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凸显了党的“伦理底线”,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性质,则体现了我们党在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伦理背景。近十几年来,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也在不断加强政治伦理教育,包括“三讲”活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应该说,中国共产党是一贯重视加强政治伦理建设的。但是,伦理道德是属于人的自觉性范畴,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就会导致某些权力主体存有侥幸心理。目前,很多落马官员在忏悔中几乎都提到:因为监督的缺失,导致责任心逐渐丧失,而问责不力则更加重了他们有恃无恐的侥幸心理。目前,我国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党纪、国法和官德三位一体的制度和规范,有了制度和规范之后,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落实,发现问题要严格问责,否则制度和规范只能是形同虚设。在今年1月12日召开的十八届中纪委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要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这就为今后官员的监督和问责定下了基调,立下了规矩,逐渐地让权力主体能够有德必依。
三、强化制度机制对官德的约束,拓宽社会公众及媒体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孟德斯鸠认为,权力本身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天生就有被滥用的危险,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正因为如此,西方诸多国家进行制度建设的前提就是假设人性恶,因为人性本恶,所以在政治权力的配置上设计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以防止权力的滥用。但是,我国传统社会中政治前提的假设是人性善,所以自古就缺少严格的制度来规制政治权力的运行。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逐渐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制度对于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性,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并开始着手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体制机制,包括选拔机制、养成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等。然而,由于制度本身不够完善,保障制度落实的体制机制滞后,监管被动,加上官员的侥幸心理,从而失范的党员领导干部越来越多,甚至形成蔓延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度制约和管理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和不易腐的保障机制。2014年9月,为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标准,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主要包括深化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四个方面内容,着力破解党的制度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为了增强制度的实效性,务必将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尤其在互联网的时代,充分动员和保证人民群众对权力的监督,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领导干部的侥幸心理,从而保证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这也就是“治大国者先治吏”、“吏治则国治”的深刻内涵。
四、引导权力主体不断进行官德的自律性
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堤坝
列宁曾经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因为,内因是决定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而外因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影响则是第二位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内因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一个廉洁从政的领导干部的成长进步固然离不开一定的外部条件即外因的作用,但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内因,同样,腐化堕落的领导干部最终走向违纪违法也是如此。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一步步滑向罪恶的深渊,尽管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但追根溯源,问题的症结主要还是在他们自己身上。正是自身思想道德防线的坍塌,导致放松了学习和修养,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发生扭曲,从而一步一步把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党性观念、组织的期望等都抛到了头脑之外。一方面,他们自毁事业和家庭幸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另一方面,他们的丑恶行径也严重影响了党的权威,使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到了破坏和损害。中纪委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省部级及以上高官进行通报说明时,采用“道德败坏”、“生活腐化”、“腐化堕落”、“生活糜烂”等字眼的官员就占95%以上。这些案例充分说明,官员的道德堕落是权力滋生腐败的最适宜的土壤。因此,在不断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加强自律性教育,因为制度再完备、法律再健全,最终还是要靠人来执行。这就是说,如果领导干部不加强自律,思想滑坡,特别是在官德上出了问题,必然导致纲纪松弛、法令不行,必然违纪违法、走向腐败。政治权力主体的自律性教育主要包括党性锤炼和人格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慎微、慎独、慎交,从而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堤坝,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官德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党建工程,其中有德可依是前提,有德必依是关键,同时要将权力主体的道德自律与制度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内外兼修,实现官德素质的提升,从而保证权力主体切实能够做到为民、务实、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