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短短几年时间迅速完成上海市场扩张的SOHO中国正开始在这一市场做“减法”。2月28日,SOHO中国宣布将上海的SOHO海伦广场和SOHO静安广场及其权益全部出售给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交易金额为人民币52.3亿元。
从加到减,看似仅是商业地产领域的具体事件而已,但仔细研究宏观经济背景、货币政策变化、商业地产市场发展阶段等因素,我们不难发现,在资金面逐渐收紧的大环境下,商业地产的分化与转型正在悄然上演。
2014年初,银行信贷紧缩逆袭楼市,银行利率上浮,放款缓慢,导致开发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度迅速提高。部分开发企业由于过去拿地用力过猛、消耗资金过多,销售层面临周转率下降、资金面短缺的危机。
这种情势下,对于拥有比较充裕现金流并且经营管理经验较丰富的开发企业来讲,会“强者恒强”;而对于仅依靠销售或经营不善的企业,则有可能会因为货币政策转向或逐步转型、或逐步退出商业地产市场,商业地产市场由此开始逐渐“分化”。
SOHO中国的此番出售就是在公司转型过程中出现的。2012年8月,SOHO中国宣布在未来的三年,公司将逐步告别一直以来散售的商业模式,改为持有出租物业。这样看来,在货币政策转向的市场背景下,SOHO中国的转型是明智的。
上海两个项目的出售,可以使SOHO中国入账52.3亿元,这不仅能够提高SOHO中国已有的流动性,从而为其现有项目及潜在的新收购交易提供资金;此外,还会提高SOHO中国的财务灵活性,在国内银行信贷可预见性下降的情况下便于其向“建设—持有”的业务模式转型。
转型持有就像是参加马拉松比赛,比赛中马拉松选手都要学会补水,而这次交易就相当于一次必要的“补水”。它既是当局者的“明智抉择”,也是转型下的“忍痛割爱”。
从加到减,看似仅是商业地产领域的具体事件而已,但仔细研究宏观经济背景、货币政策变化、商业地产市场发展阶段等因素,我们不难发现,在资金面逐渐收紧的大环境下,商业地产的分化与转型正在悄然上演。
2014年初,银行信贷紧缩逆袭楼市,银行利率上浮,放款缓慢,导致开发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度迅速提高。部分开发企业由于过去拿地用力过猛、消耗资金过多,销售层面临周转率下降、资金面短缺的危机。
这种情势下,对于拥有比较充裕现金流并且经营管理经验较丰富的开发企业来讲,会“强者恒强”;而对于仅依靠销售或经营不善的企业,则有可能会因为货币政策转向或逐步转型、或逐步退出商业地产市场,商业地产市场由此开始逐渐“分化”。
SOHO中国的此番出售就是在公司转型过程中出现的。2012年8月,SOHO中国宣布在未来的三年,公司将逐步告别一直以来散售的商业模式,改为持有出租物业。这样看来,在货币政策转向的市场背景下,SOHO中国的转型是明智的。
上海两个项目的出售,可以使SOHO中国入账52.3亿元,这不仅能够提高SOHO中国已有的流动性,从而为其现有项目及潜在的新收购交易提供资金;此外,还会提高SOHO中国的财务灵活性,在国内银行信贷可预见性下降的情况下便于其向“建设—持有”的业务模式转型。
转型持有就像是参加马拉松比赛,比赛中马拉松选手都要学会补水,而这次交易就相当于一次必要的“补水”。它既是当局者的“明智抉择”,也是转型下的“忍痛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