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卷8 《人口的变化》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理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7391555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根据人口发展过程的特点,将人口增长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线表示的是死亡率
  B. A线表示的是出生率
  C. B线表示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D. C线表示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2. 根据图中反映的世界人口增长的转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B. 阶段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死亡率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性别结构
  C. 世界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阶段三开始的
  D.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处于阶段五
  3. 我国目前处于( )
  A. 阶段二 B. 阶段三 C. 阶段四 D. 阶段五
  下图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读图,完成4~5题。
  4. 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 )
  A. ①③④②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③① D. ①②③④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环境负担”公式:EB=P+A-T。其中EB—环境负担(Environmental Burden)、P—人口(Population)、A—消费程度(Affluence)、T—创造财富的技术(Technologies)。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6~7题。
  6. 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 耕地面积在减少 B. 总人口数在增加
  C. 人均耕地在减少 D. 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7. 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 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 推广良种,提高单产
  D. 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下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8~9题。
  8. 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国际人口迁移
  B. 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 人口主要由乙、丙两地迁往甲地
  D. 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9. 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收入差距 B. 家庭婚姻
  C. 工程建设 D. 文化教育
  下图表示我国西部某地区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粮食单产三项指标分别在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的情况示意图,其中a点代表20世纪70年代的相关情况,b点代表20世纪90年代的相关情况。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思考并回答10~11题。
  10. 根据图上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下列数据有降低趋势的是( )
  A. 粮食总产量 B. 人均粮食占有量
  C. 耕地面积 D. 粮食单产
  11. 图中的“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界线,该线揭示了我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而且相差悬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东南多、西北少”的特点,环境人口容量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产生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我们要防止哪些可能影响环境承载力的环境问题发生?
  12. 读“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该工业区对其的推力是 。
  (2)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________(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3)引起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有战争、___________ 、_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_的开发、新工业区的建立、_________的改善等。
  (4)20世纪70年代以后,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老工业区对其的拉力是_________。
  13. 人口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1)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概括世界人口数量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2)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许多专家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地球环境承载力。请表明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其他文献
考点1 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例1 下列各组溶液中,仅用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不能区别的一组是( )  A.NaOH Al2(SO4)3 MgCl2 K2CO3   B.BaCl2 Na2SO4 (NH4)2SO4 KOH  C.AgNO3 Na2CO3 KCl CaCl2   D.Fe2(SO4)3 K2CO3 KHSO4 NH4Cl  
期刊
考点1 图象型    [pH][0 20 40 60][VNaOH(mL)]例1 用NaOH溶液滴定20.0 mL盐酸,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值变化如图所示,则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 )  A.0.3 mol·L-1 B.0.4 mol·L-1   C.0.5 mol·L-1 D.无法解答  解析 解此题的关键在于:图线的起点。因曲线经过坐标原点,在该点溶液pH
期刊
地形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重要因素。下表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的1、4、7、10月平均最高气温(单位:℃)随坡度的变化统计,表1为北坡,表2为南坡。据此完成1~2题。  1. 随着坡度的增加,各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降低幅度最大的是( )  A. 冬春季的南坡  B. 夏秋季的南坡  C. 冬春季的北坡  D. 夏秋季的北坡  2. 各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随坡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昼夜长短
期刊
右图为世界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 在图示时刻( )  A. ①地处于伏旱季节,多晴朗天气  B. ②地受暖锋影响,多阴雨天气  C. ③地受冬季风的影响,风力较大  D. ④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  2. 在图示季节( )  A. 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频繁  B. 洛杉矶气候温暖湿润  C. 北印度洋洋流向西流动  D. 密西西比河易发生凌汛  读
期刊
下图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贮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1~2题。  1. 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土壤条件 B. 气候条件  C. 生物条件 D. 地质条件  2. 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  A. 地理要素间进行
期刊
湿空气和干空气的垂直递减率是不同的,湿空气的垂直递减率要小一些,因为湿空气上升时水汽会产生凝结,而水分凝结是释放热量的过程,抵消了部分因上升所引起的降温。若d点气温为26℃,a点气温为30℃,d、c两点高度相同,b点的温度为10℃,c点温度为30℃。读图回答1~2题。  1. 根据材料的叙述可以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  A. ad坡为迎风坡 B. bc坡为迎风坡  C.
期刊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 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 )  A. 该区域降水增加B. 该区域地表径流增加  C. 蒸发量不变 D. 地下径流增加  2. 若要进一步增加该流域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下列措施中作用不明显的是( )  A. 封山育林 B. 退耕还林  C. 修建梯田 D.
期刊
如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2题。  1. 该地区地表温度的( )  A. 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 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 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 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  2. 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  A. 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B. 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  C. 商业区向城
期刊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 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据此回答3~5题。  3. 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 云
期刊
下图为“四个地区气候资料图”。据图完成1~2题。  1. 四地中乳畜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关于四地气候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地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 ④地农业生产复种指数最高  C. ①地农业生产易受春旱威胁  D. ③地的气候在欧洲广泛分布  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