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了知识传递这条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认知和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具体地说就是“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觉数学的严谨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那么如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呢?我是从以下几点展开教育教学的
一、体会数学的亲切感,引发求知欲望
学生在熟悉的事件中学习数学,可拉近与数学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在他们熟悉的世界里研究数学问题,可以避免因数字的枯燥对儿童的消极影响,但这需要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案例 1】在复习长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时,我从孩子们那里找来四个相同大小的文具盒,说:“这是四块香皂,现在我要把它们放在一起包装起来,当作礼品送给大家,非典时期可要注意洗手呀!”(众生笑)
我接着说:“那么有哪几种组装方法呢?哪种组装方法用的包装纸最少呢?”
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得出了 4 种组装方法。
我沉吟一下,问:“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1 :我认为第一种方法不美观,也不好拿。
生2 :不用计算,我们就会看到第二种方法需要用的包装纸较多,并且这种包装方法也不美观,生活中一般也不这样包装物品。
生3 :我比较喜欢第三种包装方法,显得很精致。
生4 :我认为第四种包装方法要比第三种用的纸少。
生3 :不一定吧 !
孩子们争执起来。
我说:“这两种包装方法哪种更加省纸呢?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再交流一下。”
孩子们开始积极地思考、愉悦地交流。
生5 :只要测量出文具盒的长、宽、高,然后算出组装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就可以算出哪种方法组装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较小。
生6 :我把文具盒上三个不同的面分别叫做大面、中面和小面,如果用第三种方法组装,这个长文体的表面积是由原文具盒上的四个大面、四个中面与八个小面组成的。如果用第四种方法包装,那么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由原文具盒上两个大面,八个中面和八个小面组成的。通过比较,我们会看到只要比较两个大面与四个中面谁大,就可以比较出这两种组装方法哪种比较省纸。
生7:我还有一种思考方法,就是这两种组装方法都会使一些面“藏”在了里面,只要看哪种组装方法“藏”起来的面的面积最大,那么这样组装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最小。 ( 孩子们自发地鼓掌 )
我找一位学生测量出一个文具盒的长 20 厘米、宽 8 厘米、高 3.5 厘米,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计算起来。一会儿,大多数学生都得出了第四种组装方法要比第三种组装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要小。
我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 8 :我想知道如果在这个礼品外面用绳子像包糖一样包扎一下,要用多长的绳子?
我非常满意,说:“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如果是包扎第四种方法组装成的长方体,怎样计算至少需要多少绳子呢?”
生 9 : 14 × 4+20 × 2+8 × 2=112( 厘米 )
我接着说:“我这儿有绳子,我们一起来包扎一下,看实际用的绳子与计算的结果相符吗?”
孩子们兴趣盎然,我找来两名学生像包糖一样包扎这四个文具盒。
我们把实际用绳与计算结果相比较,发现多用了 5 厘米的绳子。
我问:为什么会多用去一些绳子呢?
孩子们纷纷举手。
生 10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接头处要用一些绳子,二是这几个文具盒只是差不多大,其中那个红色的比其他三个要大一点。
生 11 :从中我想到,如果以后要解决此类问题,保留整数时要用“进一法。”
我接着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 12 :我想知道不论怎样组装,组装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变化?
生 13 :组装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肯定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是由这4 个文具盒组成的,只是长、宽、高不同而已……。
仅用四个文具盒,就创设了一个亲切耐人寻味的问题情境,点燃了孩子们思维热情,促使他们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提出一个个精彩而有价值的问题,再通过教师巧妙地调控,艺术地引导,让师生、生生互动起来,在质疑、解疑、交流、合作中自主发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提高思维的能力,体验数学的意义,享受探究的快乐,品味数学的魅力。
二、感悟数学的现实价值,激起探索热情
具有现实性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动机意识,引发探究兴趣,且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有助于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案例 2 】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复合应用题的。录音创设情境:
电话铃:滴铃铃……
客户:周厂长,我们订做的 660 套衣服生产得怎么样了?
厂长:已经做了 5 天,平均每天做 75 套。
客户:我们等着要货,你们 3 天之内能完成吗?
厂长:能!
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根据厂长与客户的通话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鲜活的现实情境激起学生的思考热情,一个个沉浸在积极愉悦的思考中。成功解决问题后的欣喜,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当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是那样的有用时,其对数学的现实价值无疑有了鲜活的认识,探索的热情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激发。。
三、品尝成功的快乐,锻炼学习意志
【案例 3 】在学生自己探索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以后,一位教师向学生出示了一个光明纯牛奶的包装箱,包装箱上标有如下字样:规格: 1 × 250 毫升× 24 盒;体积: 35 × 20.5 × 11.5 ㎝,请问:(1)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2)制作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纸板?(3)如果购进了 12 箱这种牛奶,一共是多少毫升?(4)你还能提出一个或两个数学问题吗?随处可见的包装箱上竟然有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学生惊异了,学习数学真是太有用了,太有意思了!课后学生又自主找来啤酒、香烟、月饼等物品的包装盒进行研究,认识了毫升的英文缩写,酒精度的表示方法等,又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发展创新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学习意志。《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说:“一个数学问题应该是困难的,但却不应是完全不可解决而使我们白费力气,在通向那隐藏的真理的曲折道路上,它应该是指引我们前进的一盏明灯,最终并以成功的喜悦作为对我们的报偿。“他的这段话与《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辩证地指出了教师在设计教育教学时,一方面要使呈现的学习素材具有挑战性,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跳一跳以后能“摘到胜利的果实”。
四、体验探索与创造,形成反思意识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运用这三个重要的学习方式边探究边反思,体悟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反思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培养数学情感应注重运用体验感悟的方法,不能脱离知识技能的学习而进行空泛的说教,它应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所有的教学素材之中,使数学情感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教学过程的灵魂。
一、体会数学的亲切感,引发求知欲望
学生在熟悉的事件中学习数学,可拉近与数学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在他们熟悉的世界里研究数学问题,可以避免因数字的枯燥对儿童的消极影响,但这需要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案例 1】在复习长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时,我从孩子们那里找来四个相同大小的文具盒,说:“这是四块香皂,现在我要把它们放在一起包装起来,当作礼品送给大家,非典时期可要注意洗手呀!”(众生笑)
我接着说:“那么有哪几种组装方法呢?哪种组装方法用的包装纸最少呢?”
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得出了 4 种组装方法。
我沉吟一下,问:“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1 :我认为第一种方法不美观,也不好拿。
生2 :不用计算,我们就会看到第二种方法需要用的包装纸较多,并且这种包装方法也不美观,生活中一般也不这样包装物品。
生3 :我比较喜欢第三种包装方法,显得很精致。
生4 :我认为第四种包装方法要比第三种用的纸少。
生3 :不一定吧 !
孩子们争执起来。
我说:“这两种包装方法哪种更加省纸呢?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再交流一下。”
孩子们开始积极地思考、愉悦地交流。
生5 :只要测量出文具盒的长、宽、高,然后算出组装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就可以算出哪种方法组装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较小。
生6 :我把文具盒上三个不同的面分别叫做大面、中面和小面,如果用第三种方法组装,这个长文体的表面积是由原文具盒上的四个大面、四个中面与八个小面组成的。如果用第四种方法包装,那么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由原文具盒上两个大面,八个中面和八个小面组成的。通过比较,我们会看到只要比较两个大面与四个中面谁大,就可以比较出这两种组装方法哪种比较省纸。
生7:我还有一种思考方法,就是这两种组装方法都会使一些面“藏”在了里面,只要看哪种组装方法“藏”起来的面的面积最大,那么这样组装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最小。 ( 孩子们自发地鼓掌 )
我找一位学生测量出一个文具盒的长 20 厘米、宽 8 厘米、高 3.5 厘米,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计算起来。一会儿,大多数学生都得出了第四种组装方法要比第三种组装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要小。
我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 8 :我想知道如果在这个礼品外面用绳子像包糖一样包扎一下,要用多长的绳子?
我非常满意,说:“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如果是包扎第四种方法组装成的长方体,怎样计算至少需要多少绳子呢?”
生 9 : 14 × 4+20 × 2+8 × 2=112( 厘米 )
我接着说:“我这儿有绳子,我们一起来包扎一下,看实际用的绳子与计算的结果相符吗?”
孩子们兴趣盎然,我找来两名学生像包糖一样包扎这四个文具盒。
我们把实际用绳与计算结果相比较,发现多用了 5 厘米的绳子。
我问:为什么会多用去一些绳子呢?
孩子们纷纷举手。
生 10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接头处要用一些绳子,二是这几个文具盒只是差不多大,其中那个红色的比其他三个要大一点。
生 11 :从中我想到,如果以后要解决此类问题,保留整数时要用“进一法。”
我接着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 12 :我想知道不论怎样组装,组装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变化?
生 13 :组装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肯定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是由这4 个文具盒组成的,只是长、宽、高不同而已……。
仅用四个文具盒,就创设了一个亲切耐人寻味的问题情境,点燃了孩子们思维热情,促使他们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提出一个个精彩而有价值的问题,再通过教师巧妙地调控,艺术地引导,让师生、生生互动起来,在质疑、解疑、交流、合作中自主发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提高思维的能力,体验数学的意义,享受探究的快乐,品味数学的魅力。
二、感悟数学的现实价值,激起探索热情
具有现实性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动机意识,引发探究兴趣,且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有助于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案例 2 】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复合应用题的。录音创设情境:
电话铃:滴铃铃……
客户:周厂长,我们订做的 660 套衣服生产得怎么样了?
厂长:已经做了 5 天,平均每天做 75 套。
客户:我们等着要货,你们 3 天之内能完成吗?
厂长:能!
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根据厂长与客户的通话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鲜活的现实情境激起学生的思考热情,一个个沉浸在积极愉悦的思考中。成功解决问题后的欣喜,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当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是那样的有用时,其对数学的现实价值无疑有了鲜活的认识,探索的热情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激发。。
三、品尝成功的快乐,锻炼学习意志
【案例 3 】在学生自己探索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以后,一位教师向学生出示了一个光明纯牛奶的包装箱,包装箱上标有如下字样:规格: 1 × 250 毫升× 24 盒;体积: 35 × 20.5 × 11.5 ㎝,请问:(1)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2)制作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纸板?(3)如果购进了 12 箱这种牛奶,一共是多少毫升?(4)你还能提出一个或两个数学问题吗?随处可见的包装箱上竟然有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学生惊异了,学习数学真是太有用了,太有意思了!课后学生又自主找来啤酒、香烟、月饼等物品的包装盒进行研究,认识了毫升的英文缩写,酒精度的表示方法等,又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发展创新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学习意志。《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说:“一个数学问题应该是困难的,但却不应是完全不可解决而使我们白费力气,在通向那隐藏的真理的曲折道路上,它应该是指引我们前进的一盏明灯,最终并以成功的喜悦作为对我们的报偿。“他的这段话与《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辩证地指出了教师在设计教育教学时,一方面要使呈现的学习素材具有挑战性,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跳一跳以后能“摘到胜利的果实”。
四、体验探索与创造,形成反思意识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运用这三个重要的学习方式边探究边反思,体悟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反思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培养数学情感应注重运用体验感悟的方法,不能脱离知识技能的学习而进行空泛的说教,它应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所有的教学素材之中,使数学情感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教学过程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