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发展中田野工作的重要性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y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发展需要开展田野工作。 田野工作作为一种以实地调查为显著特点的工作方式,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发展和舞蹈工作者的健康成长都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田野工作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传承发展
  前言
  中华民族疆域辽阔、历史悠久,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被世人熟知的舞蹈种类,来源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也必须通过田野工作回到各民族中去吮汲文化营养。所谓民族民间舞蹈的田野工作,就是指舞蹈工作者亲自进入某一民族社区,通过直接访问观察、调查访谈、居住体验等参与方式,以获取第一手学习资料和研究资料的过程。做好田野工作,有益于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把握、历史的探究、交融的演变和舞蹈工作者的健康成长。
  一、有利于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传承
  时至今日,优秀传统文化之于民族文化发展的意义,在一些国民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心中没有产生足够的认识,他们更多的被现代韩娱文化和欧美文化所吸引。如若不对优秀传统文化包括舞蹈文化实行保护和传承,时过境迁后还有多少国人会记起它的贡献并对自己的文化基因引为自豪呢?面临对外开放条件下的文化冲击和挑战,我们应当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统特色和民族个性,同时让其随着时代发展、根据自身的传承规律继续发展下去。
  经典民族民间舞蹈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是民族文化的标识,以非物质形态存在,需要世代传承。经典的传统表演技能、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以及相关文化空间等,都应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范围。
  田野工作对保护民族舞蹈非遗提供了真实、准确的实践方法。田野调查可以通过撰写民族志、分析研究个案,来阐述舞蹈动作背后的历史来源、典型含义。撰写民族志可通过对身体语言的深度描绘、对传统文化继承者的描述记录和对舞蹈语言的影音记录,全方面、多维度探究舞蹈语言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蕴,从而尽可能完整准确地记录该民族舞蹈的来龙去脉,这有利于舞蹈先祖的智慧结晶更好地传承下去。
  湘西土家族的毛古斯舞作为一种中国民族舞蹈,其历史悠久,表演风格原始古朴、豪迈粗犷,是一种集毛古斯历史故事、日常习俗及歌、舞、词为一体的祭祀舞蹈。进入21世纪以来,湘西永顺县文化馆通过开展田野工作,发动群众推广毛古斯舞的传承,加大财政经费投入,挖掘、整理动作素材,引导民族舞蹈进校园等,使毛古斯舞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也使毛古斯舞得以保存并发扬光大。
  二、有利于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发展
  民族民间舞蹈以风格性、历史性和交融性为主要特征,是群体文化认知的体现,也是时代风貌的体现。民族民间舞蹈历经千年历史,离不开创新发展。从长远发展看,民族民间舞蹈的现代化发展,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民族民间舞蹈创新,开放思想、打破现有认知模式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围绕该地域民族群众的文化认同,创新反映民族文化的精神、智慧和特性,这就需要借助田野工作法。
  田野工作最基本的环节就是对研究对象的记录。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多数时候是以舞谱记录或是对研究对象的传授进行录音记录,这类方法会产生一些弊端,很容易根据调查员的主观判断与音频缺失而产生一些与原文化不完全符合的偏差。好在现代录像设施的更新,为田野工作的记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田野工作者能够根据录像直观感受该民族的文化蕴含,降低与原文化的偏差,使舞蹈工作者更为准确地把握民族舞蹈的风格特性,并为原舞蹈元素的解构、分裂、重组提供了方便。
  但是,田野工作的记录还不能完全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舞蹈作为主体肢体表意的语言,孤立看一个动作是不具备明确指意性的,需要进行“语境还原”。“语境还原”是把舞蹈动作放置在该文化场域中,从文化历史、日常习俗、宗教信仰等多维度解读舞蹈语言。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要经过“语境还原”步骤才能夯实基础。只有弄通“一手资料”,才能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精神内涵。
  田野工作就是一种很好的“语境还原”办法。“语境还原是一种源头知识的学习”,它将“他者”文化的立场转化为“持有者”的文化立场,刻意与自我文化保持一定距离,不夹带任何局外人的观点。可以说,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重点,要放置在关注其“文化性”上,而不是“复制”舞蹈形态上,这样才能把握民族民间舞蹈创新发展的根和魂。
  三、有利于舞蹈工作者的健康成长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及:作家诗人要随着时代的更新,对自己的艺术个性相应进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舞蹈工作者应当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走入生活、贴近人民”,并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不断提升艺术创作能力。
  著名舞蹈家戴爱莲1941年在广西大瑶山看到当地瑶族群众每逢红白喜事都聚集在一起,击鼓起舞。这种风俗习惯激起了她的创作欲望,后来她经过田野工作和资料整合,编创了她的第一个以瑶族民族舞蹈为题材的少数民族舞蹈《瑶人之鼓》,为发挥田野工作在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开了个好头。我们应当通过田野工作,深入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底蕴、人文情怀、历史进程、风俗习性,努力实现民族民间舞蹈形态的转化和创新。
  从培养人才角度看,田野工作对舞蹈教学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在当代,开设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高校大都延续着“口传身教”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延续着北京舞蹈学院或中央民族大学的教学教材体系,另一方面比以往更加关注自己所在地区的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但由于诸多限制,有些教师没能真正进行田野工作开展实地调查,也有些教师带著“专业性”的眼光看低民族民间舞蹈,使一些舞蹈作品与原文化形态有些距离。而不少青年学生已经远离“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的原始农家生活,学习、接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方式大都来源于课堂教学和观摩视频。对学生而言,这些资料属于“二手资料”,如若没有经舞蹈动作“语境还原”的过程,那呈现出来的作品是很容易“形似神偏”的。因此,培养舞蹈人才、推动舞蹈创新发展,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民族民间文化节庆活动等田野工作,鼓励学生深入田间地头、乡村农舍,虚心向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学习,力求从民族民间文化中吸取舞蹈创作营养。
  四、结语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凝聚着各民族的精神力量,传播着地域文化的历史故事,传承着中华始祖的丰功伟绩。田野工作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寻根究底、对民族舞蹈元素的探索求证、对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灵感激发都是不可替代的。广大舞蹈工作者应深入基层、走进田野、走到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中去,不断推动民族民间舞扎根本土、深植时代、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潘博,罗成芳.“语境还原”与“语境置换”: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模式的再探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01):127-130.
  [2]赵铁春,王昕.与民共舞——“田野作业”对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的意义[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01):52-59.
  [3]王晓燕.田野工作法视域下民族民间舞蹈发展问题研究[J].牡丹,2020(24):137-138.
  [4]张凯.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J].艺术评鉴,2020(22):76-78.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专业2020级研究生)
其他文献
农村小学中一些优秀毕业生到城区就读,使得农村初中整体教学质量有所下降。根据农村初中的现实,探讨提高现阶段农村初中的教学质量,首先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入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心设计课内外作业,使学生乐于把做作业当作完成精美的艺术作品一样享受;加强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查漏补缺,迅速提升。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这就对高校跨文化英语教育的硬实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校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在进行跨文化英语教授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多加强课外跨文化英语口语练习。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语言交际能力,增强自身的自信心,为其英语能力的提升和日后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打下充实的基础。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对当今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水循环”(第1课时)为例。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课标解读、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对重庆江水的来去探究中逐步自主建构出水循环的“脑图”。
通过表面氧空位缺陷调控催化剂的表面电子结构,实现催化剂表面易于富集参与反应的电子,从而提高还原催化效率.本文中,将导电玻璃隔绝空气加热,在其表面形成氧空位缺陷.通过控制热处理时间调控表面氧空位浓度梯度.氧空位能导致SnO2导带弯曲,因此调控氧空位梯度可增强SnO2导电玻璃表面电子富集速率,从而实现高效电催化还原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使其催化性能可以和金属铂相媲美.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在班主任的工作中,班级管理是最核心的部分。这也意味着作为主要责任人的班主任,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社会背景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其中人际交往障碍是很多沉迷网络的青少年共同表现出来的问题,如何提升学生心理素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新时代背景下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教学相长,班主任的工作经验是从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问题上累积起来的,所以,正视学生的每一个困惑,重视每一个问题的处理,不仅是对学生负责的体现,也是对自身班主任工作素养的
目前我国农村幼儿园课程单一与城市幼儿园形成明显对比,而本土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首先,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农村幼儿园课程质量的有效途径。其次,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益于农村幼儿园构建特色课程等。然而,在本土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会面临师资力量薄弱与融入途径单一等诸多问题。所以,在本土资源开发的过程当中应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将本土资源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来。湘西苗族鼓舞(以下简称苗鼓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现,可以作为幼儿园优质课程资源,对农村幼儿
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正在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革,在这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综合学习素质的提升。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将探究如何将数学知识的教学和STEAM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运动实践中相机引入体育核心素养内容,提升学生体能,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运动习惯,为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赋能助力。本文结合自己的体育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优化初中体育体能教学的教学策略。
摘要:当代黑白木刻在自由而开放的创作语境下凸显出既古老又年轻的双重气质。随着艺术观念、新技法与媒材的不断涌现,木刻多元化的版画特质也给木刻创作者带来新的思考。本文从黑白木刻的创作语境出发,结合灰调木刻、观念与写意木刻、大尺幅和重大题材木刻、超写实木刻、实验性木刻等不同角度和类型,综合分析当代黑白木刻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当代 黑白木刻 创作语境 版画 审美特征   一、当代黑白木刻创作语境分析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带动和支撑下,一种新型授课方式——微课应时而出,它的特点是能缩短讲课时间、扩大授课容量、明确课堂目标等。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应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将大量的识字任务,阅读任务以及写作练习任务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师生互动、拓展思维、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