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学生物学的教学要以科学分析法为主要依据;学生从实验课程中易于掌握内容较多的基础理论,学到较多的辩证观点,运用其推理方法,研究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认识课程体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观察;分析;细胞;细菌
医学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医学生物学的基础理论都是以实验为依据的。因此,实验是医学生物学的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本课程教学中将大力加强实验这一环节,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综合,记录,绘图等基本技能。以生命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主线,以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为重点,强化学生实践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1.重视实验环节的培养作用
医学生物学课程的一些经典的难验证性实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促进理论教学和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近年来我教研室新建了Motic数码互动室,部分实验课在数码互动室进行 。在数码互动室,通过文字、语言和图像可以很好地实现师生互动。同时,针对医学临床操作所必须建立的无菌观念,如对微生物的分布,常用消毒和灭菌方法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让学生用自己培养的细菌去染色和消毒灭菌,引起学生极大兴趣。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树立了无菌观念,同时也掌握了常用消毒灭菌的方法。通过对学生的课后测试,证明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1.1.减少操作失误的课前准备
由于我校是从中专过度到大专的高职学院,生源存在地域广、基础参差不齐的壮况;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内容较多、操作性强、实验标本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种情况下,实验课的预习就显得十分重要,有利于学生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在每次实验之前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验过程中就可以尽量减少错误操作,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1.2.尊重科学的目的和原理分析
强调实验目的和原理,有利于理解、分析实验结果,准确的辅助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在教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每次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让学生知道用此种实验方法可以达到什么目的,以利于进一步了解这种实验的用途。例如药敏试验的原理是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该实验可以测试抗菌药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制作用,以指导选择治疗药物。如果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强调该原理,学生便不能正确指导选择临床用药。医学生物实验的标本具有多样性,例如血液、尿液、痰液、粪便等都可以作为实验的标本。有的学生由于怕脏,所以在实验时“光看不练”。教师要让这些学生认识到微生物检验结果在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重要性,作为医学生必须要掌握各种标本的实验诊断方法。
2.辩证法的简单原则突出重点
本课程的内容尽管不深,可内容多,且缺乏系统性。因而,学生认为难学难记;而细胞学和遗传学理论性强,且贯穿着较多辩证的观点,学生 听起来抽象,理解起来也就比较困难。鉴于此,我在教学中采用简单性原则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简单性原则是指教学中的一切推导、表述和叙述都应是最简单的,即采用最简单的方法 、最简单的语言、最简单的逻辑和最简单的形象进行教学。
2.1.形象是深奥的窗口
用钥匙和锁比喻抗原的特异性——抗原物质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的专一性,即特定的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且仅能与该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而出现特异的免疫反应【1】。再如:接种白喉类毒素仅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该毒素的抗体,且这种抗体仅与白喉外毒素结合,而不与破伤风外毒素结合;接种流脑疫苗,就只能预防流脑,而不能预防乙脑。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是抗原决定簇或表位一连接号抗原分子表面特殊的化学基团,相当于钥匙前端凹凸的形状,与它的柄端无关,柄端仅相当于抗原的载体。利用比喻,把深奥的理论深入浅出,学生易于掌握。
2.2. 归纳是理论的串烧
针对医学生物学概念和内容较多、材料松散、学生感到难以记忆的实际情况。我在精选内容的前提下,将各种细菌的重要属性进行归纳,使之便于学生记忆,进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例如,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有白喉和破伤风等,由它们引起的疾病可用类毒素预防和抗毒素治疗或采取紧急预防;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能引起败血症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将医学生物学基础中的有关理论,按其内在联系,经过分析归纳为微生物的生、死、变规律和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作用规律等,并将其加工绘制成内容精练、主线鲜明、层次清楚 的网络图,以利于学生学习归纳,进而以科学分析法为主要依据的推理方法,研究事物的本质属性而认识事物,从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3.培养科研意识和能力是教改的创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生命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主线,以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为重点,使人们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诸多环节进入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应用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模式,创新教学评价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2】。通过让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和课题设计教学,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思路,提高了学生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口头表达和确立观点的能力、撰写研究论文和综述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等,从而提高了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必需的科研素质以及满足了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人才的需要,这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改变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状况,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学条件改善,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增强。
参考文献:
[1]陶晶,张湘燕.针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常见问题的思考与探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的思考[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6):1 226—1 228.
[2]方艳辉,肖丽君,程露阳.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学兴趣的“六个结合”教学法[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3),138―140.
关键词:观察;分析;细胞;细菌
医学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医学生物学的基础理论都是以实验为依据的。因此,实验是医学生物学的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本课程教学中将大力加强实验这一环节,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综合,记录,绘图等基本技能。以生命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主线,以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为重点,强化学生实践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1.重视实验环节的培养作用
医学生物学课程的一些经典的难验证性实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促进理论教学和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近年来我教研室新建了Motic数码互动室,部分实验课在数码互动室进行 。在数码互动室,通过文字、语言和图像可以很好地实现师生互动。同时,针对医学临床操作所必须建立的无菌观念,如对微生物的分布,常用消毒和灭菌方法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让学生用自己培养的细菌去染色和消毒灭菌,引起学生极大兴趣。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树立了无菌观念,同时也掌握了常用消毒灭菌的方法。通过对学生的课后测试,证明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1.1.减少操作失误的课前准备
由于我校是从中专过度到大专的高职学院,生源存在地域广、基础参差不齐的壮况;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内容较多、操作性强、实验标本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种情况下,实验课的预习就显得十分重要,有利于学生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在每次实验之前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验过程中就可以尽量减少错误操作,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1.2.尊重科学的目的和原理分析
强调实验目的和原理,有利于理解、分析实验结果,准确的辅助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在教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每次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让学生知道用此种实验方法可以达到什么目的,以利于进一步了解这种实验的用途。例如药敏试验的原理是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该实验可以测试抗菌药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制作用,以指导选择治疗药物。如果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强调该原理,学生便不能正确指导选择临床用药。医学生物实验的标本具有多样性,例如血液、尿液、痰液、粪便等都可以作为实验的标本。有的学生由于怕脏,所以在实验时“光看不练”。教师要让这些学生认识到微生物检验结果在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重要性,作为医学生必须要掌握各种标本的实验诊断方法。
2.辩证法的简单原则突出重点
本课程的内容尽管不深,可内容多,且缺乏系统性。因而,学生认为难学难记;而细胞学和遗传学理论性强,且贯穿着较多辩证的观点,学生 听起来抽象,理解起来也就比较困难。鉴于此,我在教学中采用简单性原则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简单性原则是指教学中的一切推导、表述和叙述都应是最简单的,即采用最简单的方法 、最简单的语言、最简单的逻辑和最简单的形象进行教学。
2.1.形象是深奥的窗口
用钥匙和锁比喻抗原的特异性——抗原物质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的专一性,即特定的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且仅能与该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而出现特异的免疫反应【1】。再如:接种白喉类毒素仅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该毒素的抗体,且这种抗体仅与白喉外毒素结合,而不与破伤风外毒素结合;接种流脑疫苗,就只能预防流脑,而不能预防乙脑。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是抗原决定簇或表位一连接号抗原分子表面特殊的化学基团,相当于钥匙前端凹凸的形状,与它的柄端无关,柄端仅相当于抗原的载体。利用比喻,把深奥的理论深入浅出,学生易于掌握。
2.2. 归纳是理论的串烧
针对医学生物学概念和内容较多、材料松散、学生感到难以记忆的实际情况。我在精选内容的前提下,将各种细菌的重要属性进行归纳,使之便于学生记忆,进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例如,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有白喉和破伤风等,由它们引起的疾病可用类毒素预防和抗毒素治疗或采取紧急预防;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能引起败血症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将医学生物学基础中的有关理论,按其内在联系,经过分析归纳为微生物的生、死、变规律和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作用规律等,并将其加工绘制成内容精练、主线鲜明、层次清楚 的网络图,以利于学生学习归纳,进而以科学分析法为主要依据的推理方法,研究事物的本质属性而认识事物,从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3.培养科研意识和能力是教改的创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生命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主线,以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为重点,使人们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诸多环节进入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应用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模式,创新教学评价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2】。通过让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和课题设计教学,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思路,提高了学生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口头表达和确立观点的能力、撰写研究论文和综述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等,从而提高了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必需的科研素质以及满足了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人才的需要,这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改变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状况,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学条件改善,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增强。
参考文献:
[1]陶晶,张湘燕.针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常见问题的思考与探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的思考[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6):1 226—1 228.
[2]方艳辉,肖丽君,程露阳.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学兴趣的“六个结合”教学法[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3),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