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且从未中断,据考证中国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6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有着杜康造酒的神话传说。据说商朝人尤爱喝酒,更是因嗜酒亡国。史记记载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现代出土的商朝时期的酒器极多,其中妇好鸮尊最为知名。尽管周成王作《酒诰》告诫殷的遗民不要沉溺饮酒,但周朝的贵族依旧嗜好饮酒,之后的朝代酒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形成了独特多元的中国酒文化。造型精美多样的酒器,不断进步的酿酒工艺,兴盛于各朝的酒民俗与娱乐,诗词歌赋中永恒的酒意象,共同组成了中国酒文化。
关键词:酒文化;酒的历史;酒器;酒令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1
一.酿酒工艺和酒器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历史久远的国家之一,关于酒的起源众说纷纭,流传较广的说法是酿酒始祖为杜康,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古者少康初箕作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杜康也成为酒的代名词,曹操有诗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传世。
另一种相对小众的说法是仪狄造酒,出自先秦书籍《世书》,记载“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战国策》中也有较为详细的记录,“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酒的起源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原始社会食物保护条件差,某些含糖原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离析出含酒精的甜味液体,形成最早的酒。酒的出现反映了谷物种植规模化的成熟,人们已经有了富足的粮食。
古代的酒一般是黍、秫煮烂后加上酒母酿成的,杜甫在《羌村三首》中有诗句“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足见黍是主要的造酒原料。古代的酒一般成酒时间短且不经过蒸馏,酒精含量很低。唐朝时期的酒大概低于20度,烈性酒在中国出现得很晚,元代的时候引进蒸馏法,才出现度数较高的白酒。
古代常用的酒器有尊、壺、卣、爵、觚、觥。酒器还作为礼器使用,有时也与食器水器通用。酒器大概分两种,一种是用于盛酒,体积容量较大,比如尊、壶、卣。一种用于饮酒,体积容量相对较小,比如爵、觚、觥。
二.民俗与娱乐中的酒文化
周王朝大力推行礼仪,将酒器作为礼器在祭祀中使用,严格遵循等级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酒器不再作为礼器,饮酒之风盛行。
此后酒在中国民间生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社交与礼仪活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酒在婚礼风俗历史上扮演者重要角色,汉代以前的婚礼,新郎新娘要喝“合卺酒”,将匏瓜一分为二,新郎新娘各执一半共饮,象征两个人连为一体。这种婚俗一直保留到唐朝,到了宋代形式发生变化,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述道“用两盏以彩结连之,夫妇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颂讫,掷盏并花冠子于床下,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则众喜贺。“交杯酒的说法一直延续至今。
还有很多独特有趣的古老习俗,比如元旦饮花椒酒、屠苏酒。元旦饮花椒酒是很古老的习俗,“汉代后改为饮椒柏酒,柏是长青之树,饮椒柏酒表达了人们延年益寿,祛除病灾的美好祝愿。后来又增添了饮屠苏酒的习俗。
除此以外,民间还有社日饮酒,春日禊饮、端午饮雄黄酒、中秋节饮桂花酒、重阳节饮菊花酒等习俗。这些古老的习俗反映了先民丰富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
在饮酒过程中,人们还发明了酒令,成为古代人民最重要的娱乐生活之一,将饮酒与娱乐结合在一起,是中国酒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
最初的酒令是指周代酒官制度下的主酒官吏,后来慢慢发展为社会生活中的娱乐性饮酒行令活动。
流行于先秦时期的饮酒游戏有投壶,设立司射监管规则,有完整的礼仪程序。在一定距离下以短矢投入空壶,顺投入壶者胜,可罚未胜一方饮酒。
还有猜谜的射覆游戏,猜东西的藏钩游戏,都是饮酒中常用的酒令游戏。
唐朝时期饮酒之风盛行,酒令也多种多样。酒宴中会设立明府、律录事、觥录事监管酒令规则,酒令有作诗的律令,抛掷骰子的骰盘令,还有击鼓传花之类的抛打令。在行抛打令的同时人们合着节奏载歌载舞,表现了唐朝民风开放,歌舞兴盛的恢弘气象。
此外还有筹令,成语“觥筹交错”中的觥指酒器,筹即指筹签,筹令也是常用的酒令之一。唐朝时期酒筹开始盛行,将词曲诗文或者经书摘句铭刻在象牙、兽骨、竹片等物制成的酒筹上,并附注具体行令规则,构成完整的令辞。比如:后生可畏——少年处五分,意思是酒宴中最年轻的人喝半杯。
这些酒令将诗词经书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酒文化,从中可以看出唐朝时期文化繁荣,诗词兴盛。
三.饮酒有度,中国酒文化中的自律精神
最早在夏禹时期,禹品尝了仪狄的美酒后,警醒地意识到酒可能会带来灾祸,命令民间禁酒。周公作《酒诰》告诫康叔不可沉迷饮酒。周朝人认为商朝饮酒亡国,将承放酒杯的案台称为“禁”,饮酒时时刻警醒自己不可沉迷,最有名的当数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的“云纹铜禁”。从中看出先民对饮酒成祸的警醒担忧和自律精神。明朝时期注重酒德,强调饮酒顺性适量,反对豪饮,认为饮酒应当微醺,且与交友赏景,陶冶性情结合在一起。
可见在中国的漫长饮酒历史中,自律与节制一直伴随着酒文化的发展,并反映在器物与文学作品中。
现代社会中,酒依旧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社交生活的一环,然而却失去了传统酒文化中的自律与文化底蕴。饮酒无度,劝酒灌酒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酒文化中的自律精神和集文艺娱乐于一体的酒令文化就更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嘉璐著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 中华书局 2013年4月.
[2]袁立泽著 《饮酒史话》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年5月.
[3]孟元老著 《东京梦华录》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0年6月.
[4]陆九皋、刘兴著《论语玉烛考略》 《文物》1982年第11期.
[5]刘向著 《战国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
关键词:酒文化;酒的历史;酒器;酒令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1
一.酿酒工艺和酒器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历史久远的国家之一,关于酒的起源众说纷纭,流传较广的说法是酿酒始祖为杜康,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古者少康初箕作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杜康也成为酒的代名词,曹操有诗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传世。
另一种相对小众的说法是仪狄造酒,出自先秦书籍《世书》,记载“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战国策》中也有较为详细的记录,“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酒的起源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原始社会食物保护条件差,某些含糖原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离析出含酒精的甜味液体,形成最早的酒。酒的出现反映了谷物种植规模化的成熟,人们已经有了富足的粮食。
古代的酒一般是黍、秫煮烂后加上酒母酿成的,杜甫在《羌村三首》中有诗句“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足见黍是主要的造酒原料。古代的酒一般成酒时间短且不经过蒸馏,酒精含量很低。唐朝时期的酒大概低于20度,烈性酒在中国出现得很晚,元代的时候引进蒸馏法,才出现度数较高的白酒。
古代常用的酒器有尊、壺、卣、爵、觚、觥。酒器还作为礼器使用,有时也与食器水器通用。酒器大概分两种,一种是用于盛酒,体积容量较大,比如尊、壶、卣。一种用于饮酒,体积容量相对较小,比如爵、觚、觥。
二.民俗与娱乐中的酒文化
周王朝大力推行礼仪,将酒器作为礼器在祭祀中使用,严格遵循等级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酒器不再作为礼器,饮酒之风盛行。
此后酒在中国民间生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社交与礼仪活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酒在婚礼风俗历史上扮演者重要角色,汉代以前的婚礼,新郎新娘要喝“合卺酒”,将匏瓜一分为二,新郎新娘各执一半共饮,象征两个人连为一体。这种婚俗一直保留到唐朝,到了宋代形式发生变化,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述道“用两盏以彩结连之,夫妇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颂讫,掷盏并花冠子于床下,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则众喜贺。“交杯酒的说法一直延续至今。
还有很多独特有趣的古老习俗,比如元旦饮花椒酒、屠苏酒。元旦饮花椒酒是很古老的习俗,“汉代后改为饮椒柏酒,柏是长青之树,饮椒柏酒表达了人们延年益寿,祛除病灾的美好祝愿。后来又增添了饮屠苏酒的习俗。
除此以外,民间还有社日饮酒,春日禊饮、端午饮雄黄酒、中秋节饮桂花酒、重阳节饮菊花酒等习俗。这些古老的习俗反映了先民丰富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
在饮酒过程中,人们还发明了酒令,成为古代人民最重要的娱乐生活之一,将饮酒与娱乐结合在一起,是中国酒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
最初的酒令是指周代酒官制度下的主酒官吏,后来慢慢发展为社会生活中的娱乐性饮酒行令活动。
流行于先秦时期的饮酒游戏有投壶,设立司射监管规则,有完整的礼仪程序。在一定距离下以短矢投入空壶,顺投入壶者胜,可罚未胜一方饮酒。
还有猜谜的射覆游戏,猜东西的藏钩游戏,都是饮酒中常用的酒令游戏。
唐朝时期饮酒之风盛行,酒令也多种多样。酒宴中会设立明府、律录事、觥录事监管酒令规则,酒令有作诗的律令,抛掷骰子的骰盘令,还有击鼓传花之类的抛打令。在行抛打令的同时人们合着节奏载歌载舞,表现了唐朝民风开放,歌舞兴盛的恢弘气象。
此外还有筹令,成语“觥筹交错”中的觥指酒器,筹即指筹签,筹令也是常用的酒令之一。唐朝时期酒筹开始盛行,将词曲诗文或者经书摘句铭刻在象牙、兽骨、竹片等物制成的酒筹上,并附注具体行令规则,构成完整的令辞。比如:后生可畏——少年处五分,意思是酒宴中最年轻的人喝半杯。
这些酒令将诗词经书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酒文化,从中可以看出唐朝时期文化繁荣,诗词兴盛。
三.饮酒有度,中国酒文化中的自律精神
最早在夏禹时期,禹品尝了仪狄的美酒后,警醒地意识到酒可能会带来灾祸,命令民间禁酒。周公作《酒诰》告诫康叔不可沉迷饮酒。周朝人认为商朝饮酒亡国,将承放酒杯的案台称为“禁”,饮酒时时刻警醒自己不可沉迷,最有名的当数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的“云纹铜禁”。从中看出先民对饮酒成祸的警醒担忧和自律精神。明朝时期注重酒德,强调饮酒顺性适量,反对豪饮,认为饮酒应当微醺,且与交友赏景,陶冶性情结合在一起。
可见在中国的漫长饮酒历史中,自律与节制一直伴随着酒文化的发展,并反映在器物与文学作品中。
现代社会中,酒依旧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社交生活的一环,然而却失去了传统酒文化中的自律与文化底蕴。饮酒无度,劝酒灌酒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酒文化中的自律精神和集文艺娱乐于一体的酒令文化就更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嘉璐著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 中华书局 2013年4月.
[2]袁立泽著 《饮酒史话》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年5月.
[3]孟元老著 《东京梦华录》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0年6月.
[4]陆九皋、刘兴著《论语玉烛考略》 《文物》1982年第11期.
[5]刘向著 《战国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