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岗位竞聘制的“鲶鱼效应”破解全员德育难题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njin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中职学校在星期五放学后都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一出校门就熟练地点起香烟,成群结队相约去歌厅喝酒唱歌,或到网吧通宵上网……平时不良交友、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等违纪行为更是屡见不鲜。有不少中职毕业生在工作不久后就被辞退,主要原因不是技能不强,而是道德品质方面存在问题。中职学校德育滞后的现状,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发展。
  一、德育困境的管理诱因
  造成中职学校德育形势严峻的原因很多,从学校管理层面来看,中职学校德育参与人员严重不足,给中职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尤为严重。繁重的学生管理和德育任务全压到几个德育管理人员和班主任肩上。处于基层的班主任每天面对满身陋习的顽劣学生,应付繁琐的班级日常事务,常常搞得身心俱疲,一旦工作不顺,班级混乱,还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在我校教师心理调查中,约72%的教师反映,在担任班主任时睡眠质量显著下降。班主任岗位成了烫手山芋,班主任聘任成为令许多中职学校领导头痛的难题。
  在职的班主任,一部分是为了评职称需要,更多的是迫于行政命令不得已而为之。班主任岗位以评职称来激励,范围局限性大,时效性短,激励效果差;行政命令强制任命的,往往热情不足,工作流于应付。按照优胜劣汰原则,应该是优秀班主任连续聘任,不合格班主任予以解聘。现实情况是:续任者愁眉苦脸,解聘者喜笑颜开。不仅没有做好“奖优罚劣”,反而成了“奖劣罚优”,严重影响学校德育实效。
  二、“全员德育”的实践困扰
  许多中职学校早已看到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发现了学校内部德育理念的偏差和原有德育模式的缺陷,意识到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必要性,提出了“全员德育”理念,并就“全员德育”理念的实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全员德育导师制”的提出与推广,为更多的教师参与德育提供了平台。但是许多中职学校在实施“全员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普遍遇到“落实难”这一瓶颈,许多学校开始施行这一制度时轰轰烈烈,一阶段后平平静静,坚持一两年后偃旗息鼓,最后大多不了了之。
  问题的症结如出一辙:全员德育导师制缺少一种长效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参与教师内在的工作动力。德育导师参与德育工作,既非出自工作热情,也没有多少主动性,更多的是因为学校领导的要求和岗位职责的规定,被动而为之。尽管许多学校也制定了周密的德育导师评价制度,有领导打分和学生民主评价等形式。但由于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与职责规定的机械性之间的根本矛盾,评价制度的缺陷难以避免,往往是花费的精力很大,评比的结果难以服众,激励效果打折,甚至引发新的矛盾。导致的结果是评比差距慢慢缩小,激励机制悄悄缺失,德育导师工作逐步流于形式。
  三、岗位竞聘制的“鲶鱼效应”
  中职学校的全员德育工作要想突破落实难这一瓶颈,从理念变成现实,必须建立一套长效激励机制,化领导施压为教师主动努力,实行德育岗位竞聘制,巧用“鲶鱼效应”就是很好的探索。
  1.德育岗位的“逐级聘任”
  将学校德育岗位分为四级:行政、班主任、副班主任、德育协管员,进行逐级聘任。要求所有担任课务的教师必须竞聘其中一个岗位,履行岗位职责,参与德育工作。行政人员在全员德育体系中起到主导作用,并通过担任后进生导师、参与法制学校授课等工作参与到德育中;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组成德育团队,是全员德育体系中的主体;德育协管员在全员德育体系中起到辅助和激活作用。除行政职务任期一年外,其他岗位都是一学期一聘。这一措施,很好地落实了“人人都是德育导师,人人都有德育岗位”的全员德育口号。
  2.副班主任的“岗位竞聘”
  副班主任竞聘是最大的亮点。学期初,先由德育处择优聘任班主任,再由班主任在本班任课教师中聘任副班主任,组成德育团队共同管理班级。在副班主任教师聘任过程中有四种情况:第一,被多位班主任聘任,定为三星级副班主任(德育处根据学校需要安排到其中一班任职);第二,刚好被一位班主任聘任,定为二星级副班主任;第三,第一次未被聘任,在补聘中聘任,定为一星级副班主任;第四,两次聘任均落聘,成为德育协管员,协助德育处工作。副班主任竞聘就像一把精密的尺子,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做了精确的度量。
  3.德育协管员的“鲶鱼效应”
  协管员岗位的设立是一招妙棋。德育协管员一方面可以加强德育管理力量,另一方面又可以发挥“鲶鱼效应”,制造岗位危机感,激发工作活力。聘不上副班主任成为协管员的,不外乎管理能力薄弱、工作方式粗暴、协作意识不强、工作热情不足几种情况。学校可以对德育协管员安排这样一些工作职责:早晨、中午、傍晚时间段协助学校大门值勤工作,协助参与学生就餐管理,参与双休日留校学生管理,参加德育处组织的突击检查,查处学生各类违纪现象,接受德育处临时指派的其他工作……这些工作有三大特点:时间在课余,地点在室外,任务有难度。由于大家觉得成为德育协管员一是辛苦,二丢面子,都怕成为协管员,非常希望班主任能聘任自己,副班主任位置竞争就变得异常激烈。
  4.班主任的“幸福烦恼”
  班主任是机制创新的最大受益者。许多班主任有了“幸福的烦恼”,好几个任课老师来求聘副班主任,一时不知答应谁好。“烦恼”是暂时的,“幸福”是长期的,机制创新以后,副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德育处几次加重了副班主任工作任务,比如,将读报节、出操、家访、班会等任务按比例分配给副班主任,也能很好完成。在第二学期,我们发现,许多原先的德育协管员,早早向班主任提出要求,希望成为副班主任,由于工作岗位是争取来的,工作面貌自然大不一样。印象最深的一点,现在副班主任接受任务积极主动,班主任交托工作心情轻松,班主任对副班主任的抱怨再也听不到了,班主任身上的负担得到了有效的减轻。
  5.德育处的“渔民效能”
  对德育协管员的管理是否到位是“德育岗位竞聘制”成败的关键。德育处作为德育协管员的管理部门,要做好“渔民”角色,适度适量放好“鲶鱼”、管好“鲶鱼”。德育协管员的工作安排要体现出一定的科学性,工作任务绝不能轻松,又要让教师还能接受。我们提出了五个“不”:德育协管员的工作其实跟德育处工作人员性质一样,不丢人;工作付出获得相应的工作报酬,不白干;工作的期限一学期一次,不算长;工作情况有检查有评比,不含糊;因工作马虎送校长办公会讨论考核和聘任问题,不划算。进入德育协管员岗位的大多是以前工作上有所欠缺的教师,成为协管员已是一次警醒,如果仍旧工作马虎,就必须予以适当惩罚,才能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
  有效的德育激励机制,能很好激发全体教师参与德育工作、增强德育能力、提高德育成效的积极性,这是抓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是其他德育制度有效落实的保障。如果把学校比作工厂,教育者就好比生产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一种。只有生产者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工厂才能多出精品,少出次品、废品,不出危险品。如此,何愁学校的产品(学生)不受顾客(用人单位)的欢迎!
  (作者单位:浙江温岭市太平职业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痰热蕴肺型咳喘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痰热蕴肺型咳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
一、给学生一个尊敬自己的理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教学是看家本领和“饭碗”所在。或是生动活泼,或是娓娓道来,或是严谨论证,或是启发诱导,或是就近取譬,或是引经据典,一堂课上下来,教师舒心,学生开心。这种师生共享的美妙时光才是课堂真正的快乐!教学中付出的有效努力会得到学生由衷的崇拜,学生会自发地尊敬你,在幼小的心田里埋下“偶像”的种子。成为教学能手、教学骨干是青年教师努力的目标。一位教
一、利用正确方法,加深学生对于艺术的认识与理解大部分初中学生在最初上美术欣赏课时,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一般都比较浅显。在他们看来,一幅画的好与不好就是画得"像或不像",但
目的探讨改良低领横弧形小切口对甲状腺腺瘤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接收的72例甲状腺腺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
迪士尼全称为The Walt Disney Company,取名字其创始人华特·迪士尼,是总部设在美国伯班克的大型跨国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娱乐节目制作、主题公园、玩具、图书、电子游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