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玻璃动物园》是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名之作。田纳西·威廉斯通过诗化语言、背景音乐以及布景设计等多个手段在舞台上展示了一个普通美国家庭的悲剧。剧中出现了大量的意象,如黄水仙、蓝玫瑰、独角兽、父亲的相片以及逃离的汤姆等,这些意象的使用匠心独具,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有力地烘托了气氛,渲染了主题。
关键词:《玻璃动物园》 意象 解读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美国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曾创作出多部知名戏剧,如《欲望号街车》、《玻璃动物园》、《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等,其中创作于1944年的《玻璃动物园》(The Glass Menagerie)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各界的重视。20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回忆叙述式的剧情铺陈,在玻璃小动物们映射的光芒中萧索的劳拉,使观众在理想和现实,荣耀与没落中唏嘘慨叹。
《玻璃动物园》刻画了美国社会中一个衰败的南方家庭。母亲阿曼达作为曾经的、深受南方文化影响的社交名媛,沉溺于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中,梦想女儿劳拉能够复制她年轻时的富贵生活;儿子汤姆具备诗人情怀,像他出走的父亲温菲尔德先生一样,对现实愤懑,希望有朝一日能远走高飞,逃离樊笼;女儿劳拉心地善良,却因身患残疾而自卑怯弱,整天生活在自己收藏的玻璃动物园的世界里不能自拔。阿曼达和汤姆执著地将改变家族命运的幻想寄托在劳拉身上,殚精竭虑地为劳拉物色对象,虽机缘巧合地找来了劳拉的昔日同学吉姆,结果却白费心机。整个剧本最终以劳拉的形影相吊,汤姆为逃避现实,成为商船上的一名水手而宣告结束。
在戏剧创作中,田纳西·威廉斯一贯擅长通过诗化的语言、音响效果、灯光照明、背景音乐以及布景设计等多个手段在舞台上营造氛围。在《玻璃动物园》中,威廉斯运用了比喻和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将具体事物赋予了深刻的含义,从而使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的生活状态通过形象的刻画和实物的陈示生动地展示出来,因而作品的意象元素也就成为了值得学界研究的对象。
二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于“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言之,就是“用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来表现人们在理智、情感方面的经验”(罗良功,2002:73)。意象早期是诗歌等文学形式中的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创作主体的感官作用在读者的感觉上,刺激受众的直观理解,已逐渐成为传统文学中作家表达情意的主要方式。
越来越多的文学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淡化了现代小说和戏剧的情节,改变了意象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这样的改变弥补了故事情节的不足,使小说和戏剧作品在叙述的同时具有了诗的特点,即通过具体的形象和画面催化读者和观众对文学作品主题的解读。
《玻璃动物园》中出现的黄水仙、蓝玫瑰和独角兽、父亲的相片以及逃离的汤姆等等,都是作者用以渲染主题的意象。这些意象在预示剧中主人公命运的同时,也揭示了该剧深刻的主题。
三 《玻璃动物园》的主题及意象
《玻璃动物园》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因为经济的不景气,现实的困境便显得尤为难以跨越。阿曼达一家是一个有心追求浪漫,却又无力面对现实的、衰败的美国南部中产阶级家庭。对于辉煌的过去的回忆是其汲取自信和力量的源泉,为了逃避困顿的生活,他们只能在虚妄中自欺欺人,寻求慰藉。
作者以其敏锐的视角和辛辣的笔触将读者和观众引入主人公的心灵深处,使人们对这个家庭在抗争强大的社会压迫时所表现出的无助与辛酸感同身受。此剧曾经在百老汇连续演出五百六十一场,轰动一时。舞台布景的艺术效果,匠心独具的意象设计,使观众的思绪在时光交错中或迤逦而行,或飞扬激越。
1 黄水仙
剧中的“母亲”阿曼达念念不忘充满鲜花和舞会的少女时代。她向女儿劳拉提起自己少女时代的经历时讲到:“……黄水仙简直像洪水一样遍地都是!就是那年春天,我爱上了黄水仙。黄水仙使我完全入了迷。……我叫那些小伙子帮我采黄水仙!到头来,再也没有盛花的花瓶了,所有的地方都摆满了黄水仙。”黄水仙在一刹那间成为了阿曼达夸大自己荣耀的出口,正如她不厌其烦地说起一个下午有17个男士想要和她约会的故事一样。孤芳自赏,舍我其谁——水仙这一意象的使用象征着阿曼达虚幻的贵族梦,当梦想幻灭时,这种虚无的慰藉就自然而然地转嫁到对女儿美好未来的奢求上。
在内心里,阿曼达始终以归属于一种过时的、矫饰的南方文化而感到骄傲。她经常在儿女面前夸耀自己的良好教养,而周遭的现实却时常逼迫得她歇斯底里,风度尽失。骄傲的水仙花总是在孤独、贫困、冷酷的环境中摇曳挣扎。而这种潜意识中对现实的敌视,恰恰是阿曼达命运中充满悲情色彩的根源。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矛盾的加剧,她和儿女之间又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最终当她绝望地面对着生活的折磨和对女儿所抱希望的幻灭时,她编织的美好愿景变得脆弱无比、不堪一击,就像黄水仙一样虽曾娇艳迷人但终将走向凋零与萎谢。
2 独角兽与蓝玫瑰
舞台上的劳拉是一个“被”生活在梦幻世界中的姑娘。由于童年时期的一场疾病,劳拉的一条腿有些轻微的残疾,因此她敏感、脆弱、还有些神经质。母亲阿曼达虽对女儿劳拉百般呵护,甚至执拗地认为女儿是完美的、毫无瑕疵的,却也处心积虑地要把她培养成“娇嫩又漂亮”的吸引男人的“圈套”。劳拉的肉体虽然生活在现实之中,但是精神却完全被封闭在母亲所制造的幻梦之中。
现代工业社会的冲击让“过于害羞”的劳拉无所适从。为了避免见到陌生人,劳拉经常躲在家里,从父亲留下来的旧唱片和陈列架上的玻璃小动物中寻求安慰。当母亲安排她和男性访客吉姆见面时,“独角兽”成为了这个可怜女孩的使者。独角兽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它的足迹。剧中出现的独角兽让观众看到了劳拉呈现的精神自我——孤独却乐于卓尔不群。但后来的事实告诉我们,易碎的玻璃独角兽也正是跛足的劳拉的化身,且只能作为精神傀儡被关闭在梦想的牢笼中无法解脱。劳拉却只能小心翼翼的呵护,她无法逃离,只因为这断损的独角兽已与自己有了灵与肉的结合。 劳拉被吉姆称作“蓝玫瑰”,起因是吉姆是劳拉的中学同学,有一次劳拉得了肋膜炎,而吉姆却误听成了蓝玫瑰,自此“蓝玫瑰”成为了劳拉的绰号,也平添了两人间的一种默契。古往今来,红玫瑰一直是歌咏爱情的信使,打开过无数追求浪漫的世人的心扉。而蓝玫瑰则人间罕见。蓝色象征着忧郁和宁静,这一点与温柔、文静却敏感、脆弱的劳拉相得益彰。“在所谓的文明时代,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人群中,劳拉身上却闪现着一种纯净善良、超凡脱俗的心灵美,好象一支娇弱美丽、与世无争的蓝玫瑰,在无言地诉说着世间的不平。”但尽管蓝色很美,但却不适合玫瑰,这一意象的出现只是昭示了吉姆对劳拉的流水无情和劳拉的命运多舛。
3 父亲的相片
《玻璃动物园》中的父亲温菲尔德一直是读者和观众所厌恶、鄙视的角色形象,尽管人们看到的只是一张他的相片。父亲的缺失客观上造成了这个家庭的畸形。母亲的专横与两个孩子的性格缺陷,与此脱不了干系。父亲的相片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设计,体现了威廉斯在创作中的匠心独具。在《玻璃动物园》的第一幕中,作者在介绍温菲尔德家时描述道:“起居室墙上,拱道的左面,挂着父亲的一张放大了的相片。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年轻人的脸像,戴着一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步兵帽。他俊俏地微笑着,不由自主地微笑着。”作为剧中的父亲仅有的形象勾勒,这一段描述的意义却极为深刻:战争的背景成为逃离的冠冕堂皇的借口;“俊俏的微笑”与整个家庭承受的苦难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这样一个男人和父亲的形象依然为家人珍视,又凸现了阿曼达和孩子们安全感的缺乏和对责任感的渴求。
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是温菲尔德离家出走的思想根源。身为普通人,温菲尔德在面对来自生活和家庭的巨大压力时选择了逃避。令家人痛苦的是,这种选择显得义无反顾。父亲的出走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将整个家庭带入了危机之中:母亲阿曼达成为了粗暴的复制父权的家长;年轻的汤姆作为家里惟一的男丁,过早地将养家糊口的重任担在肩头;劳拉身体上的残疾附加上父亲出走给她带来的精神伤害使得她始终徘徊在正常的社交活动之外。这个“在第一线晨曦来临前就逃出城市”的男人成为了全家人心中永远的郁结。但作者还要将他的照片摆在如此显眼的位置,可谓用心良苦。威廉斯的两性心结难解是众所周知的。但从他的作品中不难发现,男性在社会中终究处于统治地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否则的话,他也一定要找到一个继任者加以传承,而汤姆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不二人选。因此一张父亲照片的存在在整部戏剧作品中是有着特殊的含义的。在家庭关系中,男性必须维持自己作为父亲和丈夫的形象,即便不作为,但不能不存在,这一点很好地迎合了传统父权社会对男人的定义,但也成为了压垮汤姆的一根稻草。
4 逃离的汤姆
汤姆虽反感于母亲的教育,但却因无法实现自己作为男人对家庭作用的预期,无法满足母亲阿曼达所设想的希望而郁郁寡欢,心思惆怅。需要承认的是,作为社会中传统意义上的男性,汤姆几乎始终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作为家中惟一的男性,汤姆成为了母亲和姐姐惟一的寄托,而这也为汤姆,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套上了枷锁。对于汤姆而言,牺牲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是十分痛苦的,他选择看电影来逃避,用电影中的故事来安慰自己的心灵;他屈从母亲的意志,费尽心机地为姐姐劳拉寻找如意郎君。尽管只是短暂的寻求解脱,但不可否认,汤姆的逃避不只是单纯地逃避生活,而是在逃避责任,而在发现自己离心目中的男人形象渐行渐远时,汤姆的心理底线彻底崩塌了。
汤姆要想离开,只有在使家庭达到一个可以不再需要他的地步才能实现。但这一切又太遥远,汤姆看不到希望和可能,于是他只得忍受被乏味的家庭生活所困扰。汤姆虽不愿意靠给姐姐找个女婿来改变家庭的困境,但无法忍受现实的痛苦使他屈从了母亲的意志,拿姐姐作为换取所谓幸福的筹码,于是他带来了吉姆。吉姆的到来,使一家人以为真正的希望降临了,可结局却是失败的。事实证明,这一家人的希望只不过是主观上的一种虚妄。
汤姆最终走了,狠心地离开了实在无法忍受的家庭。但他依然没有什么起色,于是在全剧的开场和结尾都表现出了他对劳拉的愧疚。他在抛弃了姐姐和母亲的同时,也抛弃了精神世界中的强我,这点成为了他一生都无法痊愈的苦痛。
四 结语
一部杰出的戏剧让观众记住了“靠着回忆编织绝望的幻梦”的阿曼达,“生活在玻璃动物园所制造的梦境之中”的劳拉和虽逃离家庭却一生无法摆脱愧疚的汤姆。三个相互依赖又彼此伤害的人构成了这部经典之作。他们都是被时代所伤害的人:他们都在逃避现实,都在憧憬美好,都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没有反抗的力量,而这正是这部悲剧的根源。
参考文献:
[1] Williams,Tennessee.The Glass Menagerie[M].New York:Penguin Books,1959.
[2] 李尚宏:《田纳西·威廉斯新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 张明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自然意象分析》,《作家》(下半月),2011年第14期。
[4] 张冰:《忧郁的蓝玫瑰——浅析〈玻璃动物园〉中象征手法对主题的强化作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第32期。
[5] 罗良功:《A Survey of English Poetry》,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 李莉:《评〈玻璃动物园〉的主题和象征手法》,《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2期。
作者简介:
赵君胜,男,1978—,吉林通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与跨文化交际、话语分析,工作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张凡,女,1979—,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工作单位: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玻璃动物园》 意象 解读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美国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曾创作出多部知名戏剧,如《欲望号街车》、《玻璃动物园》、《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等,其中创作于1944年的《玻璃动物园》(The Glass Menagerie)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各界的重视。20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回忆叙述式的剧情铺陈,在玻璃小动物们映射的光芒中萧索的劳拉,使观众在理想和现实,荣耀与没落中唏嘘慨叹。
《玻璃动物园》刻画了美国社会中一个衰败的南方家庭。母亲阿曼达作为曾经的、深受南方文化影响的社交名媛,沉溺于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中,梦想女儿劳拉能够复制她年轻时的富贵生活;儿子汤姆具备诗人情怀,像他出走的父亲温菲尔德先生一样,对现实愤懑,希望有朝一日能远走高飞,逃离樊笼;女儿劳拉心地善良,却因身患残疾而自卑怯弱,整天生活在自己收藏的玻璃动物园的世界里不能自拔。阿曼达和汤姆执著地将改变家族命运的幻想寄托在劳拉身上,殚精竭虑地为劳拉物色对象,虽机缘巧合地找来了劳拉的昔日同学吉姆,结果却白费心机。整个剧本最终以劳拉的形影相吊,汤姆为逃避现实,成为商船上的一名水手而宣告结束。
在戏剧创作中,田纳西·威廉斯一贯擅长通过诗化的语言、音响效果、灯光照明、背景音乐以及布景设计等多个手段在舞台上营造氛围。在《玻璃动物园》中,威廉斯运用了比喻和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将具体事物赋予了深刻的含义,从而使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的生活状态通过形象的刻画和实物的陈示生动地展示出来,因而作品的意象元素也就成为了值得学界研究的对象。
二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于“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言之,就是“用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来表现人们在理智、情感方面的经验”(罗良功,2002:73)。意象早期是诗歌等文学形式中的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创作主体的感官作用在读者的感觉上,刺激受众的直观理解,已逐渐成为传统文学中作家表达情意的主要方式。
越来越多的文学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淡化了现代小说和戏剧的情节,改变了意象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这样的改变弥补了故事情节的不足,使小说和戏剧作品在叙述的同时具有了诗的特点,即通过具体的形象和画面催化读者和观众对文学作品主题的解读。
《玻璃动物园》中出现的黄水仙、蓝玫瑰和独角兽、父亲的相片以及逃离的汤姆等等,都是作者用以渲染主题的意象。这些意象在预示剧中主人公命运的同时,也揭示了该剧深刻的主题。
三 《玻璃动物园》的主题及意象
《玻璃动物园》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因为经济的不景气,现实的困境便显得尤为难以跨越。阿曼达一家是一个有心追求浪漫,却又无力面对现实的、衰败的美国南部中产阶级家庭。对于辉煌的过去的回忆是其汲取自信和力量的源泉,为了逃避困顿的生活,他们只能在虚妄中自欺欺人,寻求慰藉。
作者以其敏锐的视角和辛辣的笔触将读者和观众引入主人公的心灵深处,使人们对这个家庭在抗争强大的社会压迫时所表现出的无助与辛酸感同身受。此剧曾经在百老汇连续演出五百六十一场,轰动一时。舞台布景的艺术效果,匠心独具的意象设计,使观众的思绪在时光交错中或迤逦而行,或飞扬激越。
1 黄水仙
剧中的“母亲”阿曼达念念不忘充满鲜花和舞会的少女时代。她向女儿劳拉提起自己少女时代的经历时讲到:“……黄水仙简直像洪水一样遍地都是!就是那年春天,我爱上了黄水仙。黄水仙使我完全入了迷。……我叫那些小伙子帮我采黄水仙!到头来,再也没有盛花的花瓶了,所有的地方都摆满了黄水仙。”黄水仙在一刹那间成为了阿曼达夸大自己荣耀的出口,正如她不厌其烦地说起一个下午有17个男士想要和她约会的故事一样。孤芳自赏,舍我其谁——水仙这一意象的使用象征着阿曼达虚幻的贵族梦,当梦想幻灭时,这种虚无的慰藉就自然而然地转嫁到对女儿美好未来的奢求上。
在内心里,阿曼达始终以归属于一种过时的、矫饰的南方文化而感到骄傲。她经常在儿女面前夸耀自己的良好教养,而周遭的现实却时常逼迫得她歇斯底里,风度尽失。骄傲的水仙花总是在孤独、贫困、冷酷的环境中摇曳挣扎。而这种潜意识中对现实的敌视,恰恰是阿曼达命运中充满悲情色彩的根源。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矛盾的加剧,她和儿女之间又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最终当她绝望地面对着生活的折磨和对女儿所抱希望的幻灭时,她编织的美好愿景变得脆弱无比、不堪一击,就像黄水仙一样虽曾娇艳迷人但终将走向凋零与萎谢。
2 独角兽与蓝玫瑰
舞台上的劳拉是一个“被”生活在梦幻世界中的姑娘。由于童年时期的一场疾病,劳拉的一条腿有些轻微的残疾,因此她敏感、脆弱、还有些神经质。母亲阿曼达虽对女儿劳拉百般呵护,甚至执拗地认为女儿是完美的、毫无瑕疵的,却也处心积虑地要把她培养成“娇嫩又漂亮”的吸引男人的“圈套”。劳拉的肉体虽然生活在现实之中,但是精神却完全被封闭在母亲所制造的幻梦之中。
现代工业社会的冲击让“过于害羞”的劳拉无所适从。为了避免见到陌生人,劳拉经常躲在家里,从父亲留下来的旧唱片和陈列架上的玻璃小动物中寻求安慰。当母亲安排她和男性访客吉姆见面时,“独角兽”成为了这个可怜女孩的使者。独角兽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它的足迹。剧中出现的独角兽让观众看到了劳拉呈现的精神自我——孤独却乐于卓尔不群。但后来的事实告诉我们,易碎的玻璃独角兽也正是跛足的劳拉的化身,且只能作为精神傀儡被关闭在梦想的牢笼中无法解脱。劳拉却只能小心翼翼的呵护,她无法逃离,只因为这断损的独角兽已与自己有了灵与肉的结合。 劳拉被吉姆称作“蓝玫瑰”,起因是吉姆是劳拉的中学同学,有一次劳拉得了肋膜炎,而吉姆却误听成了蓝玫瑰,自此“蓝玫瑰”成为了劳拉的绰号,也平添了两人间的一种默契。古往今来,红玫瑰一直是歌咏爱情的信使,打开过无数追求浪漫的世人的心扉。而蓝玫瑰则人间罕见。蓝色象征着忧郁和宁静,这一点与温柔、文静却敏感、脆弱的劳拉相得益彰。“在所谓的文明时代,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人群中,劳拉身上却闪现着一种纯净善良、超凡脱俗的心灵美,好象一支娇弱美丽、与世无争的蓝玫瑰,在无言地诉说着世间的不平。”但尽管蓝色很美,但却不适合玫瑰,这一意象的出现只是昭示了吉姆对劳拉的流水无情和劳拉的命运多舛。
3 父亲的相片
《玻璃动物园》中的父亲温菲尔德一直是读者和观众所厌恶、鄙视的角色形象,尽管人们看到的只是一张他的相片。父亲的缺失客观上造成了这个家庭的畸形。母亲的专横与两个孩子的性格缺陷,与此脱不了干系。父亲的相片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设计,体现了威廉斯在创作中的匠心独具。在《玻璃动物园》的第一幕中,作者在介绍温菲尔德家时描述道:“起居室墙上,拱道的左面,挂着父亲的一张放大了的相片。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年轻人的脸像,戴着一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步兵帽。他俊俏地微笑着,不由自主地微笑着。”作为剧中的父亲仅有的形象勾勒,这一段描述的意义却极为深刻:战争的背景成为逃离的冠冕堂皇的借口;“俊俏的微笑”与整个家庭承受的苦难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这样一个男人和父亲的形象依然为家人珍视,又凸现了阿曼达和孩子们安全感的缺乏和对责任感的渴求。
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是温菲尔德离家出走的思想根源。身为普通人,温菲尔德在面对来自生活和家庭的巨大压力时选择了逃避。令家人痛苦的是,这种选择显得义无反顾。父亲的出走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将整个家庭带入了危机之中:母亲阿曼达成为了粗暴的复制父权的家长;年轻的汤姆作为家里惟一的男丁,过早地将养家糊口的重任担在肩头;劳拉身体上的残疾附加上父亲出走给她带来的精神伤害使得她始终徘徊在正常的社交活动之外。这个“在第一线晨曦来临前就逃出城市”的男人成为了全家人心中永远的郁结。但作者还要将他的照片摆在如此显眼的位置,可谓用心良苦。威廉斯的两性心结难解是众所周知的。但从他的作品中不难发现,男性在社会中终究处于统治地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否则的话,他也一定要找到一个继任者加以传承,而汤姆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不二人选。因此一张父亲照片的存在在整部戏剧作品中是有着特殊的含义的。在家庭关系中,男性必须维持自己作为父亲和丈夫的形象,即便不作为,但不能不存在,这一点很好地迎合了传统父权社会对男人的定义,但也成为了压垮汤姆的一根稻草。
4 逃离的汤姆
汤姆虽反感于母亲的教育,但却因无法实现自己作为男人对家庭作用的预期,无法满足母亲阿曼达所设想的希望而郁郁寡欢,心思惆怅。需要承认的是,作为社会中传统意义上的男性,汤姆几乎始终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作为家中惟一的男性,汤姆成为了母亲和姐姐惟一的寄托,而这也为汤姆,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套上了枷锁。对于汤姆而言,牺牲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是十分痛苦的,他选择看电影来逃避,用电影中的故事来安慰自己的心灵;他屈从母亲的意志,费尽心机地为姐姐劳拉寻找如意郎君。尽管只是短暂的寻求解脱,但不可否认,汤姆的逃避不只是单纯地逃避生活,而是在逃避责任,而在发现自己离心目中的男人形象渐行渐远时,汤姆的心理底线彻底崩塌了。
汤姆要想离开,只有在使家庭达到一个可以不再需要他的地步才能实现。但这一切又太遥远,汤姆看不到希望和可能,于是他只得忍受被乏味的家庭生活所困扰。汤姆虽不愿意靠给姐姐找个女婿来改变家庭的困境,但无法忍受现实的痛苦使他屈从了母亲的意志,拿姐姐作为换取所谓幸福的筹码,于是他带来了吉姆。吉姆的到来,使一家人以为真正的希望降临了,可结局却是失败的。事实证明,这一家人的希望只不过是主观上的一种虚妄。
汤姆最终走了,狠心地离开了实在无法忍受的家庭。但他依然没有什么起色,于是在全剧的开场和结尾都表现出了他对劳拉的愧疚。他在抛弃了姐姐和母亲的同时,也抛弃了精神世界中的强我,这点成为了他一生都无法痊愈的苦痛。
四 结语
一部杰出的戏剧让观众记住了“靠着回忆编织绝望的幻梦”的阿曼达,“生活在玻璃动物园所制造的梦境之中”的劳拉和虽逃离家庭却一生无法摆脱愧疚的汤姆。三个相互依赖又彼此伤害的人构成了这部经典之作。他们都是被时代所伤害的人:他们都在逃避现实,都在憧憬美好,都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没有反抗的力量,而这正是这部悲剧的根源。
参考文献:
[1] Williams,Tennessee.The Glass Menagerie[M].New York:Penguin Books,1959.
[2] 李尚宏:《田纳西·威廉斯新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 张明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自然意象分析》,《作家》(下半月),2011年第14期。
[4] 张冰:《忧郁的蓝玫瑰——浅析〈玻璃动物园〉中象征手法对主题的强化作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第32期。
[5] 罗良功:《A Survey of English Poetry》,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 李莉:《评〈玻璃动物园〉的主题和象征手法》,《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2期。
作者简介:
赵君胜,男,1978—,吉林通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与跨文化交际、话语分析,工作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张凡,女,1979—,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工作单位: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