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与悖离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n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渊明情怀”是晋宋以后文人一直书写的重要主题,并且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书写范式。南宋遗民词人笔下的“渊明情怀”在遵循传统的同时,又在书写方式上有所悖离,呈现出单一性倾向和挽逆性倾向。这种悖离是南宋遗民词人特殊的文化心理造成的,“渊明情怀”的书写也因此增加了带有时代和群体烙印的新质素。
  关键词:南宋遗民词;“渊明情怀”;书写方式;遵循;悖离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以其诗文为核心建构起来的“渊明情怀”包含:“任真自得”①的人生追求、“安道苦节”②的品格操守、恬淡旷远的胸襟怀抱、返璞归真的美学境界,对后世文人的精神世界有着极为深刻且深远的影响,成为他们在作品中反复观照吟咏、思慕追和的书写主题。在“渊明情怀”漫长的书写史中,南宋遗民词人对“渊明情怀”的书写颇具新意,他们超越了传统书写范式的拘囿,以破为立,书写出了“汉民族亡天下”的深哀巨痛,为“渊明情怀”增加了异态文人群体的独特印记。
  相比前人,南宋遗民词的“渊明情怀”书写方式呈现出单一性倾向,核心意象高频率复现是其采用的主要方式。“渊明情怀”是以陶渊明诗文为载体呈现出来的,其中的意象、语句、意境等则是各个时期士人书写“渊明情怀”时所共同选用的对象。“和陶”“拟陶”“咏陶”和对诗文意义的檃括、意境的化用、意象的借用、诗句的引用等,是文人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渊明情怀”的主要途径。在多种书写方式中,南宋遗民词人很少采取“和陶”等整体性沿用陶渊明诗文意义、意境的方式,而多是借用其核心意象来构建书写体系。因而,“渊明”“五柳”“桃源”“南山”“晋菊”等核心意象高频率的复现成为其书写的重要特点。这种高频率复现在作品中以三种形式呈现出来:一是各核心意象在遗民词中整体性的集中出现,比如“渊明”意象出现22次,“南山”意象出现20词,“晋人”“晋梦”等出现33次。二是个体词人对某一意象的反复使用。比如“桃源”意象在张炎的词中出现了7次。这种现象并不唯一,在其他遗民词人身上也多有体现。三是多个核心意象在一首作品中叠加出现。比如赵玉渊的《念奴娇》(中年怕别)中将“菊宋”“折腰”“渊明”三个核心意象集中到一句词中。
  意象的运用讲求陌生化,但如果某些意象受到同时代某一作家群体的特别关注,并且突破个体风格的局限在他们的作品中进行反复的强调和表现,我们就不能把这种现象看成是偶然的艺术巧合。这无疑反映出诗人们更深层次的心理积淀。同为书写隐逸之趣,苏轼和辛弃疾词都曾在完美檃括陶诗原作的基础上彰显出明确的“我”之形象和自我情怀,但选择檃括的书写方式却决定了词中自我形象与情怀和原作具有一致性走向,属于改其词而不改其意。作者选择檃括这一方式的目的就是要表达和陶渊明一致的心志情怀。“和陶”等其他整体性沿用的书写方式也都具备这一特点。而南宋遗民与惯常采用的核心意象高频率复现于作品的书写方式则完全不同。尽管这类核心意象本身都被陶渊明诗文附加了特殊的意蕴,并且在士大夫话语系统中约定俗成,但是它们进入作品时呈现的是碎片化的状态,表现的是“渊明情怀”的某一侧面或某一质素。所以,使用这一书写方式往往表现的是“渊明情怀”的局部而非整体,与其他意象组合后,作品最终生成的意蕴可能就会与“渊明情怀”既有交缠,又有所不同。如仇远的《秋蕊香》:“三径归来秋早。门外金铺谁扫。东篱不种闲花草。恼乱西风未了。霜华侵鬓渊明老。南山晓。啼红怨绿駸駸少。自采落叶英黄小。”词中包含了“东篱”“渊明”和“南山”三个核心意象。“东篱”“南山”在“渊明情怀”的话语系统中表达的是静穆淡远、闲适出尘的意蕴。而在这首词中,词人在这三个意象外还选用了“西风”,写“西风未了”带来的无奈;选用“霜华”写“霜华侵鬓”的悲凉;选用红花、绿草写“啼红怨绿”的哀伤。这些含蕴明显与“东篱”和“南山”所表达的静穆出尘的意蕴不属于同一指向。因而,这首作品虽然复现多个“渊明情怀”的核心意象,但其表达诉求却远比核心意象的内涵更为丰富复杂。
  南宋遗民词“渊明情怀”书写方式还呈现出挽逆性倾向,多数“渊明情怀”意象的语境含义是与原始意义相悖的。张炎词多数“渊明情怀”的书写多有这一特征,如“那又知、五柳门荒,曾听得、鹃啼了”(《水龙吟·春晚留别故人》),“桃花远迷洞口,想如今、方信无秦”(《声声慢·赋渔隐》),“待去隐,怕如今、不似晋时”(《声声慢·为高菊墅赋》),“休去、休去,见说桃源无路”(《如梦令·题渔乐图》),“东晋图书,南山杞菊,谁识幽居怀抱”(《台城路·章静山别业会饮》)等。毫无例外,在这些词句中“渊明情怀”核心意象的原初意义都是被质疑或否定的。通过这种方式词人暗示出当今“人间无处可避秦”的社会现状。“五柳门荒”“不似晋时”“桃源无路”等皆是在言说现实社会中“隐”而不得,“隐”而不能。“渊明情怀”的“隐”是身心真正地忘怀世事,超越烦愁。但刻骨铭心的国仇家恨、异族政权的强迫征召、个人生计的窘迫无着,使词人不可能寻找到精神上安宁平和的太平乐土。所以词人身隐而心难隐,“谁识幽居怀抱”,他们利用对传统意蕴挽逆传达出内心的哀怨与迷茫无着之感。
  挽逆方式的运用在南宋遗民词的书写中较为普遍。刘辰翁词风豪放沉郁,独立于南宋遗民词掩抑低回、婉转凄切的主体风格之外,显得特立独行。但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仍然看到了挽逆式书写,比如这首《水调歌头》:“不饮强须饮,今日是重阳。向来健者安在,世事两茫茫。叔子去人远矣,正复何关人事,堕泪忽成行。叔子泪自堕,烟没使人伤。燕何归,鸿欲断,蝶休忙。渊明自无可奈,冷眼菊花黄。看取龙山落日,又见骑台荒草,谁弱复谁强。酒亦何有好,暂醉得相忘。”这是一首重阳词,但整首词并没有重阳节应有的欢愉之情和祝福之意,而是充满了世事沧桑、年华老去的无奈和伤感。下阕触笔书写“渊明情怀”,诗句“渊明自无可奈,冷眼菊花黄”中用“自无可奈”写即使陶渊明面对此番情景也会无可奈何,没有办法超脱出去,用“冷眼”颠覆传统“渊明情怀”中陶渊明与菊花的关联,由原来的青睐转变为漠然。这里的书写方式明显是运用了挽逆的手法,通过否定原有意蕴来表达现实性的感受。
  南宋遗民词在“渊明情怀”书写方式上对传统的悖离是由其特殊的文化心态决定的。就心理状态而言,绝大多数南宋遗民的隐逸是被动的,是在国破家亡的社会背景下为坚守自己的志节而不得已的选择。他们的隐逸与以“渊明情怀”生发主体陶渊明为代表的常态社会下的士人之隐是完全不同的文化心态。常态社会下士人的隐逸多数还是主动认同和追求一种自然醇真、高蹈出尘的人生境界,他们文化心态里并未涉及改变自我文化身份和被动的自我放逐。南宋遗民词人文化心理的纠葛是极其复杂深刻的。归隐山林并没有使遗民们轻松而坦然地投入世外林泉,相反给士人带来的是身心俱疲的折磨。在儒家思想的潜移默化下,经世致用的用世思想、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意识、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责任感构成了中国士人精神世界的主体,南宋遗民词人当然也不例外。但在特殊的历史氛围中,他们所做出的疏离主流社会归隐山林,以失语状态对抗元蒙政权,其人生唯一选择弘扬了士人忠孝节义的道德力量,同时却消解了积极入世精神外化的可能。这意味着中国士人传统的人生价值在南宋遗民词人身上严重失落。此时走上“独善”之途,其实就是彻底扼杀了世代士人孜孜以求的建功于世的人生理想。在这种文化心理下,他们在书写反映隐逸心态的“渊明情怀”时与传统大有不同。传统的书写是要表现与陶渊明一致的由隐居山林带来的淡然与平和。而遗民词人们的书写则是表达因亡国而被迫隐逸的失落不甘和悲慨怨懑。因而,其采用的书写方式也必然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悖离。悖离不但没有使这些反复使用的意象和意境在他们的词中失去新鲜感,反而增强了新的表现力,成为表现遗民悲怨凄婉、无处依托、心灵痛苦的强有力手段。同时也为“渊明情怀”增加了带有时代和群體烙印的新质素。
  参考文献
  [1]龚斌.陶渊明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其他文献
摘 要:明清时期官箴书很多,内容从公牍选编到传记汇辑、从文告谳语到政训规诫,不一而足。文章所述《补未信编》为清人潘杓灿著《未信编》之补,以初政为始,按入仕后应行之事的顺序依次记述,再叙刑名、钱谷,最后补载道府规模,以补《未信编》只记州县事之缺。该书尚未见于其他官箴书汇编中,或可一述,为研究明清官箴书提供一些新材料。  关键词:《补未信编》;《官箴》;《未信编》  《补未信编》为清抄本,著者未知,依
期刊
摘 要:辩证性分析旨在呈现问题的两面性与复杂性。文章在生态美学视域下,从城市化进程与农业文明的乡土文化、古镇旅游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古镇硬性景观的颓败与软性生态关系三组关系之间的辩证分析,来探讨望水古镇乡土文化的现状和发展问题。这不仅能对望水古镇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于中国业已存在的古镇旅游发展问题也是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乡土文化;生态美学关系;辩证性;地缘关系  望水
期刊
摘 要:临时展览灵活多变,优势独特,是博物馆的“活水”。 文章结合安徽名人馆举办临展的工作实践,就中小博物馆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强化精品意识,发挥地方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地举办优质展览展开探讨,并提供相关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中小博物馆;临时展览;展览质量  临时展览的选题灵活多变,富有时代特点,是博物馆的“活水”。当前,很多大型博物馆举办了相当一批高水平临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当然大馆的精品
期刊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中国在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探究承载中华文化的博物馆的发展状况是非常有必要的。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博物馆的窗口,藏品十分丰富,最能代表中华灿烂的文明。以故宫博物院的发展为例,浅析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前景,让博物馆能够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更为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互联网+”;发展前景  1 新时代我国博物馆
期刊
摘 要:博物馆馆藏图书的保管和利用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博物馆馆藏图书的作用,作者基于工作实际做简要探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工作的相关思路,希望对同行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博物馆;图书;利用  博物馆馆藏图书如何更好地保管并发挥最大的效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不断总结和反思,并参照高校图书馆的成熟经验,提出改进的方向和目标。  1 做好图书基础性工作  1.1 图书清点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保护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论述、批示和指示。这一系列论述彰显了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增强了我们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自信心和历史使命感。这也就要求文博工作者在堅持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要做好文物的利用工作,充分发挥文物价值。随着更多新科技、新理念的引入,博物馆人越来越认识到只有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满足公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期刊
摘 要: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新媒体时代到来,微信的普及给博物馆的发展带来契机,博物馆利用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来开展运营、推广活动。文章以国家一级博物馆为例,举例说明微信公众号在博物馆宣教中的作用,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研究能给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带来借鉴意义。  关键词:一级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宣教  随着当今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快速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在新媒体时代中,博物馆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日新月异,小型博物馆建设工作得到了推进。小型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地方的文化特色,弘扬了传统文化,促进了文旅事业发展。推动小型博物馆健康、稳步发展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任。  关键词:小型博物馆;博物馆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日新月异,小型博物馆建设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官方数据显示,至2019年年底,我国已经备案的博物馆有5535家,比2018年增加了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是进行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担负着教育民众、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的重任。面对博物馆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基层党建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文章以哈尔滨市南岗博物馆为例,分析了加强党建工作和以党的政治建设指导业务工作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如何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进行有机融合,达到党建引领聚合力、业务创新促发展的互促共赢,使博物馆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党建与业务
期刊
摘 要:我国最早始用高温氧化铜在还原气氛中产生红色的是唐代湖南长沙窑。釉里红瓷器烧造于元代,明代趋于成熟,清康熙雍正时期就颇负盛名。这种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陶瓷史上重要的创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标志。由于烧制难度大,存世量极少,因此它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就显得弥足珍贵。  关键词:瓷器;元代釉里红  1 釉里红的发展历程  釉里红是一种出自元代景德镇的高温釉下彩,与其余瓷器种类有所不同,主要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