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德育教育,培养新世纪人才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iu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二十一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较量。中华民族要想称雄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着眼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在人的素质中,道德素质是灵魂,起统帅和支配作用。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必须重视德育教育。而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所以,中小学必须加强德育教育。本文剖析了当今学生道德素质薄弱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德育教育的基本做法,以期学校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德育教育; 人才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77-01
  二十一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说到底就是人才的较量,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的较量。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就决定了她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中华民族要想称雄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着眼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基于此,我们现在才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各种素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乏任何一方面都培养不出合格人才。而其中的道德素质是居于最高层次的,是全面发展的灵魂,起统帅和支配作用。因此,学校应该把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这不仅是新世纪对学校教育的深切呼唤和必然要求,更是教育理想的具体体现和教育的本义及理念。
  可是,从当今学生的素质现状看,道德素质最为薄弱。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自私冷漠,不关心别人,不尊重别人,学习不求上进,没有远大理想,没有公民意识,没有法律意识,没有责任心,没有义务感,甚至许多学生道德素质极差,是非不分,美丑颠倒,更有甚者模仿影视文学作品中的凶杀、盗窃、抢劫手段作案,而自己竟不知道是违法犯罪。据有关部门统计,青少年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占整个刑事案件的50%—70%,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今年4月1日晚八点半,一位姓汪的旅日留学生回上海后,在浦东机场与前来接机的母亲因学费问题发生争执,一气之下竟然连刺母亲9刀,随后逃之夭夭。母亲幸得一名老外现场及时救助而幸免于难。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当然,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不外乎如下几点:
  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乘虚而入,许多人被市场经济的大潮冲昏了头脑,一切向“钱”看。社会的大气候影响到学校,使学生的思想畸形,人生观、价值观被扭曲。有一则报道:一位老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连续四年让毕业生写同一篇议论文《帮助同学补课该不该收报酬》。给的材料是:高考前夕,小张病了,不能到校上课。小张的好朋友、同班同学小王,抽课余时间给小张补课。结果,小张金榜题名。小张的母亲送给小王二百元钱表示感谢。老师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这四届毕业生的立意惊人的相似:约70%的学生认为这钱该收。理由是现在是市场经济,付出了理应得到报酬;约20%的学生认为这钱不该收。这个立意好像挺高,但理由却让人啼笑皆非:小王跟小张是好朋友,帮助好朋友怎么能要钱呢?只有少数认识到帮同学补课是助人为乐,不该收钱。大多数学生不能把幫助同学补课上升到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度来认识,不是思维能力差,也不是思路不开阔,而是思想境界太低。在学生的心目中,根本就没有“无私奉献”和“助人为乐”的概念。
  2、家庭的纵容娇惯。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娇惯、依从使孩子任性,不懂得谦让,不知道关心别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是走向了极端,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衣食问题。只要孩子成绩好,一切都可以百依百顺。孩子一回家就得做作业,别的都可以不管。致使孩子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太上皇”。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2010年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多达21%的学生从来不做任何家务,甚至连整理书包都由家长代劳。56%的学生起床后不叠被子;70%的学生不洗碗,也不洗自己的衣服;从来不洗菜、做饭的学生比例高达91%。该项调查发现,67%的学生觉得,家务劳动有意义、有兴趣,愿意做。而不做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没教,家长不让”。某刊物上曾刊登过这样一则故事:三位妇女在井边打水,一位年轻的说:“我的儿子很机灵,而且力气又大,班里谁也比不上他。”另一位中年妇女说:“我的儿子唱歌全校第一,还在省里获过奖呢。”剩下的那位老年妇女一直没作声,大家提水走的时候她才淡淡地说:“哎,俺那儿子学习一般,也没有什么特长。”水井离家很远,在半路上她们都累得只喘粗气。忽然,迎面跑来三个男孩:一个翻着筋斗,一个旁若无人地唱着歌,两人很快就过去了。两位妇女高兴地说:“看,我们的儿子多有出息。”正说着,第三个男孩跑过来,提起老年妇女的水桶说:“妈,我来提,咱们回家。”看罢这则故事,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三个孩子呢?能翻筋斗的可能会成为体育健将,会唱歌的可能会成为歌坛名星,而那位“学习一般,也没有什么特长”的可能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可能……可能会有很多种“可能”,可是,最终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三个孩子呢?
  3、德育地位在学校工作中的实际沦落,使学校对德育工作只是应付。现在虽提倡素质教育,但大部分学校仍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平时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想方设法提高升学率,而忽视了德育工作。对上级要求的德育工作只是敷衍了事,或者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空洞地讲些大道理,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德育教育与现实生活脱节,这样的教育学生没有任何兴趣,自然也就起不到丝毫的作用。而当学校的德育教育不再讲究方式以应付的态度空泛地进行时,恰恰是德育工作犯的一个极大错误。当教师大讲特讲要谦让时,学生每天经历的却是买饭时的你拥我挤;当教师大讲特讲助人为乐时,学生看到的却是过路人因帮助被车撞伤的老人反而被诬为撞人者的荒唐故事;当教师大讲特讲要诚实守信、本分做人时,学生看到的却是本分人被愚弄欺骗和落魄无奈,狡诈者的投机钻营和得意忘形。这时再讲什么道德和情操,换来的恐怕只是学生的哂笑。这种照本宣科的做法,学生从中看到的是教育的虚假,对教师讲的也就不再信任了。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认为老师欺骗自己时,他们还会亲近教师,相信教师的宣教吗?   加强德育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起着奠基的重要作用。所以,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必须充分认识到:只有那些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学生,才能发展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反之,一个缺乏道德的人,即使他学历再高,也只是知识的巨人,对社会不会有多大贡献。甚至可以说,一个道德恶劣的人,他掌握的知识越多、技能越高,对社会的危害反而越大。正如有人说的: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有才有德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廢品。这说明德比才更重要。如果忽略了道德教育,只能给社会培养危险品。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1、切实保证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纵观我国教育方针的演变过程不难发现,虽然表述有时不同,但都是将德育放在了学校教育的首位。最近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正是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际,可以说是非常及时而又必要的。新课程体系规定:“……以德育教育为灵魂……努力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既然“德育教育”是“灵魂”,我们就理应把它当做第一要务来做。学校必须彻底转变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旧观念。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采取有效措施,通过长期卓有成效的道德教育,保证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才有德的精品”。
  2、高度重视教师在德育中的表率作用。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充分说明表率的强大作用。教师的品行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进步。离开教师行为的感染和熏陶,或者教师行为与所讲的道理相背离,都不能实现德育的目的,甚至走向其反面。因此,教师的实际行动,不仅是德育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广大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使自己的言行给学生起模范作用,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认真研究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目前,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加速,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趋势,给学校的德育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呆板枯燥的说教,与当代青少年思维活跃极不相符;而且如果德育教育仅仅传授些道德规范之类的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行为,就会使说和做脱节。学生即使将行为规范倒背如流却仍在乱丢纸屑、随地吐痰;有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仍会盗窃或杀人。这种规范懂得不少,行为却违背道德的现象,与我们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式不能不说有很大关系。所以,教师不要空泛地给学生讲条文,而要多关注学生的实际行动,让学生从日常小事做起。并充分利用家访或定期召开的家长会,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社会教育网络作用,使之形成教育合力,力争使教育没有空白点,不给不良现象留下可乘之机,这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当然,学校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立体的工程,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同时又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既不能马虎,又不能一蹴而就,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必定会困难重重。但可以相信:只要改变惟分数论的教育观念,全社会都来关心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广大教育工作者以自己饱含着人生智慧的学识和充盈着人格魅力的德行,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塑造学生,就一定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适应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其他文献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ROM)是指临产前的胎膜破裂,发生在妊娠满37周后是足月胎膜早破(PROM of term),之前为足月前胎膜早破(preterm PROM,即妊娠28~37周
【摘要】作為学校的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其德育功能能否发挥和程度大小,直接关系这门学科的存在价值和发展空间。作为一名初中思品教师应将思品教学工作切实落实到学生的思想觉悟的形成、道德情操的养成、文化素养的促成和法纪观念的生成上,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德育水平。要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处理好品德教材与其它各科教材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整合。 
Technegas(中文名:锝气体)是一种用作肺通气显像的。Tc标记的超细碳微粒放射性粉雾剂。本文的研究工作由六个部分组成:一、Technegas的制备方法、给药方法和质量控制。二、Tech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74-01  去年春节前的一次活动之后的过渡环节,我为孩子们背诵了王安石的《元日》,孩子們很感兴趣,于是我在这之后利用一些适宜的时间对幼儿开展诗教,同时研究诗教在幼儿早期教育中的起着什么作用,总结了几点体会:  1诗教发展幼儿思维,开发幼儿智力  众所周知,幼儿的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而诗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形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66-02  导语:“心灵对话”,是指学校为进一步加强温馨教室、和谐校园的建设,关注师生心声,满足师生合理需求,基于主题班会和主题教育形式之外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具体表现为师生围坐在一起,就大家关心或疑惑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师生、生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大家一起分享快乐,一起释疑解惑,同时畅所欲言,打破藩篱;就
【摘要】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是既要有竞争能力又要有合作意识的新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教育,在基础教育的中学阶段,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改革,正为学生提供了良好、广阔的竞争天地和培养合作精神的氛围。本文从“竞争与合作”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出发,重点论证“竞争与合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的不同影响,并旁及本人在教学中巧妙运用“竞争与合作”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竞争; 合作  【中图分类号】G416 【文
期刊
【摘要】作为文化传承的有力载体,语文教育必须重视传统美德的挖掘和教育,潜移默化,点滴渗透,搭建连接学生心灵与历史精神的桥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开创新天地。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美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73-01  1955年后,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发生了显著
肝胆之间在组织发生、解剖和生理功能上存在密切关系,肝胆病变常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研究表明急慢性肝病均可能导致胆道不同程度的病变,临床上常表现为胆囊增大、胆汁瘀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