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院校开设的课程偏重实践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是格外严格。在中职院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学习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强调实践教学的价值与意义。而这种实践教学类教学观念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做中学,学中做”理论不谋而合,中职院校的汽修专业更是要结合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实际工作需求展开动手实践,从而发展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以此来有效提高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做中学;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是以培养汽车维修人才为教学目标,在课程开设上面更加注重实践性,对学生汽车维修实践的要求更为严格,在教学中,中职汽修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以外,实训是其学习的重要方面。我们把学生的实训概括为“做中学”,汽车维修专业“做中学”方法,体现了中职专业设置的培养目标。然而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笔者尝试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简要探讨中职汽修专业“做中学”教学活动开展对中职汽修专业的意义、目前中职汽修专业“做中学”教学改革策略,希望对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效率的提升有一定意义。
一、“做中学”教学活动开展对中职汽修专业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汽修行业急需理论知识扎实且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职院校的教学开展应以此为核心,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明确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多数中职院校并未认清如今的汽修行业发展方向,也并未意识到行业内的人才需求,导致多数中职院校难以培养出可以满足企业需求的学生。
“做中学”的提出就是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实践,找操作中动脑思考,通过观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以及,以此领悟新的知识。同时,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深度融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知识活学活用的核心就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只有亲自动手将知识还原本真,发挥其价值,才能彰显理论知识的价值。努力为学生搭建完整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体系,通过对现有教学方法的革新与完善,力争为汽修专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优秀实践人才,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近年来,中职院校教育中开始推行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若想实现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高度集中,就要在学习中强调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今各地职业院校开始重视现代学徒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重人才培养路上的探索与实践,将目光放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问题上,全面提升技术型人才培养能力。基于如此的社会大环境,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推动“做中学”教学模式就凸显了其意义与价值。
二、“做中学”教学改革策略
(一)改革教学实践模式
在“做中学”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以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就业为教育目标,通过各种特定场景的设计,力争实现学做一体的情境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案例教学以及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融合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训练,在这种教学模式的锻炼下,学习目的得到了明确,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增强。最大化消除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产生的疑虑,不再担心所学是否可以所用,减轻了毕业时面临的心理压力,从而更好的享受学习时光。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定时去校内的汽修实训基地进行中心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寒暑假实践,将学生安排至校企的实习基地积累经验,也可以为学生安排快半年时间以上的毕业顶岗实习等。真正让学生走进真实的工作过程中,从中吸取专业技能,侧面检验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实现角色与身份的良好过渡。
(二)改革教学课程体系
中职院校应以“做中学”为核心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与汽车维修企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企业参与到学生培养的整体过程中,从而构建以“做中学”为基础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汽修专业的课程务必将学生的汽修能力作为关键,消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引入作为基础,实现学与做的一体化进程。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力争打破传统汽修教育的束缚,转变传统汽修教育的被动模式,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汽修类教师的培养建设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向校内引进教育所需人才,二是对校内教师进行学习培训。
若能够引进足够数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掌握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具有足够的教学理论,再加上合理的教学方法,即是学校最理想的师资团队状态,以此来优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在建设师资团队的同时,还要注重行业内各人才的利用,做到最优化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更好的服务于学校发展。
(三)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院校若要实现“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构建,就要始终坚持以行动为最终教育导向看,将典型汽修任务作为切入点,力争实现情境教学的重组与构建。在汽修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汽修实训基地,发挥其最大教学价值,以此满足教学过程中所需的硬件需求。
“做中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旨在将学习、情境以及实践三大方面进行合理构建。通过对当今社会汽修企业岗位需求的综合分析,提炼出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课程与学习领域,从而为汽修行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专业技术人才,夯实学生技能基础。
总结:
“做中学”教学模式的提出结合我国中职院校汽修专业的教学特点,通过融合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踐操作动手能力,夯实学生基础。综上所述,“做中学”人才构建模式是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提高专业性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使人才的培养更符合客观实际,真正为社会所需。
参考文献:
[1]李昱.中职汽修专业教学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8(09).
[2]秦永平.中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时代汽车.2018(09).
[3]王伟,李永振.中职汽修专业车间实训教学的实践探索[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8(08).
[4]沈阳.中职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J].汽车维修.2018(07).
[5]应勇.中职汽修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及实践[J].职业.2018(07).
关键词: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做中学;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是以培养汽车维修人才为教学目标,在课程开设上面更加注重实践性,对学生汽车维修实践的要求更为严格,在教学中,中职汽修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以外,实训是其学习的重要方面。我们把学生的实训概括为“做中学”,汽车维修专业“做中学”方法,体现了中职专业设置的培养目标。然而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笔者尝试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简要探讨中职汽修专业“做中学”教学活动开展对中职汽修专业的意义、目前中职汽修专业“做中学”教学改革策略,希望对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效率的提升有一定意义。
一、“做中学”教学活动开展对中职汽修专业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汽修行业急需理论知识扎实且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职院校的教学开展应以此为核心,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明确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多数中职院校并未认清如今的汽修行业发展方向,也并未意识到行业内的人才需求,导致多数中职院校难以培养出可以满足企业需求的学生。
“做中学”的提出就是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实践,找操作中动脑思考,通过观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以及,以此领悟新的知识。同时,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深度融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知识活学活用的核心就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只有亲自动手将知识还原本真,发挥其价值,才能彰显理论知识的价值。努力为学生搭建完整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体系,通过对现有教学方法的革新与完善,力争为汽修专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优秀实践人才,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近年来,中职院校教育中开始推行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若想实现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高度集中,就要在学习中强调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今各地职业院校开始重视现代学徒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重人才培养路上的探索与实践,将目光放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问题上,全面提升技术型人才培养能力。基于如此的社会大环境,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推动“做中学”教学模式就凸显了其意义与价值。
二、“做中学”教学改革策略
(一)改革教学实践模式
在“做中学”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以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就业为教育目标,通过各种特定场景的设计,力争实现学做一体的情境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案例教学以及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融合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训练,在这种教学模式的锻炼下,学习目的得到了明确,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增强。最大化消除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产生的疑虑,不再担心所学是否可以所用,减轻了毕业时面临的心理压力,从而更好的享受学习时光。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定时去校内的汽修实训基地进行中心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寒暑假实践,将学生安排至校企的实习基地积累经验,也可以为学生安排快半年时间以上的毕业顶岗实习等。真正让学生走进真实的工作过程中,从中吸取专业技能,侧面检验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实现角色与身份的良好过渡。
(二)改革教学课程体系
中职院校应以“做中学”为核心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与汽车维修企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企业参与到学生培养的整体过程中,从而构建以“做中学”为基础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汽修专业的课程务必将学生的汽修能力作为关键,消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引入作为基础,实现学与做的一体化进程。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力争打破传统汽修教育的束缚,转变传统汽修教育的被动模式,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汽修类教师的培养建设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向校内引进教育所需人才,二是对校内教师进行学习培训。
若能够引进足够数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掌握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具有足够的教学理论,再加上合理的教学方法,即是学校最理想的师资团队状态,以此来优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在建设师资团队的同时,还要注重行业内各人才的利用,做到最优化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更好的服务于学校发展。
(三)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院校若要实现“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构建,就要始终坚持以行动为最终教育导向看,将典型汽修任务作为切入点,力争实现情境教学的重组与构建。在汽修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汽修实训基地,发挥其最大教学价值,以此满足教学过程中所需的硬件需求。
“做中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旨在将学习、情境以及实践三大方面进行合理构建。通过对当今社会汽修企业岗位需求的综合分析,提炼出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课程与学习领域,从而为汽修行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专业技术人才,夯实学生技能基础。
总结:
“做中学”教学模式的提出结合我国中职院校汽修专业的教学特点,通过融合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踐操作动手能力,夯实学生基础。综上所述,“做中学”人才构建模式是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提高专业性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使人才的培养更符合客观实际,真正为社会所需。
参考文献:
[1]李昱.中职汽修专业教学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8(09).
[2]秦永平.中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时代汽车.2018(09).
[3]王伟,李永振.中职汽修专业车间实训教学的实践探索[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8(08).
[4]沈阳.中职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J].汽车维修.2018(07).
[5]应勇.中职汽修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及实践[J].职业.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