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铜和浓硫酸的反应现象比较特殊:紫红色的铜和浓硫酸在不加热时不反应,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开始反应,混合物变黑色,倒入盛水的烧杯中溶液变蓝色。从反应原理来看,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硫酸铜在水溶液中呈现蓝色,但是浓硫酸中几乎没水,所以不显蓝色。铜与足量浓硫酸充分反应后的固体物质应为硫酸铜、硫化铜、硫化亚铜,还有氧化铜。下面就通过实验分析比较铜和浓硫酸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反应。
一、传统的实验装置图:铜丝与浓硫酸反应并验证其产物性质的实验装置(未隔绝空气)。
试管①中加入5ml浓硫酸按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①中铜与浓硫酸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H2O
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现①中试管内有少量灰黑色固体出现。实验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试管①中的物质缓缓倒入水中,溶液呈蓝色,底部有黑色固体。根据现象分析灰黑色固体是白色的硫酸铜、黑色的硫化铜和黑色的硫化亚铜的混合物。取少量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观察到开始没有明显现象,后有蓝色沉淀生成。铜只跟浓硫酸反应,不与稀硫酸反应,因此硫酸剩余,当加入NaOH溶液时,先发生中和反应H++OH-=H2O,如果继续滴加NaOH溶液,发生:Cu2++2OH-=Cu(OH)2↓,因此现象是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蓝色沉淀生成。
(2)②中饱和NaHS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①中挥发出的少量硫酸(硫酸沸点338℃)。加热一段时间后,③中溶液依然澄清,④中溶液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生成。想要立即终止铜与硫酸的反应,上移铜丝,使其脱离硫酸。
(3)反应停止后,待装置冷却,把③取下后将其中溶液分成两份做如下实验:第一份: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SO2易溶于水,BaCl2溶液中溶解了一部分SO2,SO2+ 2OH-=SO32-+H2O ,Ba2++SO32-=BaSO3↓(或SO2+2OH-+Ba2+=H2O + BaSO3↓);第二份:加入氯水后有白色沉淀生成:SO2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遇到较强的氧化剂表现为还原性,Cl2具有强氧化性,发生:SO2+Cl2+H2O=4H++2Cl-+SO42-,Ba2++SO42-=BaSO4↓(SO2+Cl2+2H2O+Ba2+=4H++2Cl-+BaSO4↓)。
(4)④中用棉花團吸收尾气,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因为SO2有毒,如果逸出对环境造成污染,必须除去。因此用浸氢氧化钠溶液有棉花团的除去SO2尾气,SO2+2OH-=SO32-+H2O。
二、铜和浓硫酸在无氧条件下的反应
在铜和浓硫酸的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灰黑色的固体物质有硫酸铜、硫化铜及硫化亚铜等,这不难理解,该固体物质中有没有黑色的氧化铜呢?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用分液漏斗和锥形瓶组成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用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瓶除去挥发的氯化氢,向装有铜片和浓硫酸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尾气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如下图所示:
(1)打开分液漏斗开关,盐酸和锥形瓶内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经过洗气瓶进入大试管排出空气,一段时间后,在出气导管口检验空气是否排净。排净后,导管中充满了二氧化碳,点燃酒精灯加热,这样就避免了铜受热和空气反应。
(2)加热后,铜片保持亮红色,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后,铜片和浓硫酸开始反应,混合物变墨绿色,有黑灰色固体生成。由于隔绝了空气,生成氧化铜的可能性基本排除,灰黑色固体应是硫酸铜、硫化铜和硫化亚铜。
(3)将反应后的混合物沿着烧杯壁注入水中,溶液呈现蓝色,底部有黑色固体。硫酸铜溶解,黑色固体应为硫化铜和硫化亚铜。
通过实验对比,可以看出在无氧条件下仍有黑色固体物质,说明产物中的黑色物质不只是氧化铜。反复实验,分析现象。投石问路,百家争鸣,在争论中提高,以期共同进步。
一、传统的实验装置图:铜丝与浓硫酸反应并验证其产物性质的实验装置(未隔绝空气)。
试管①中加入5ml浓硫酸按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①中铜与浓硫酸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H2O
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现①中试管内有少量灰黑色固体出现。实验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试管①中的物质缓缓倒入水中,溶液呈蓝色,底部有黑色固体。根据现象分析灰黑色固体是白色的硫酸铜、黑色的硫化铜和黑色的硫化亚铜的混合物。取少量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观察到开始没有明显现象,后有蓝色沉淀生成。铜只跟浓硫酸反应,不与稀硫酸反应,因此硫酸剩余,当加入NaOH溶液时,先发生中和反应H++OH-=H2O,如果继续滴加NaOH溶液,发生:Cu2++2OH-=Cu(OH)2↓,因此现象是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蓝色沉淀生成。
(2)②中饱和NaHS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①中挥发出的少量硫酸(硫酸沸点338℃)。加热一段时间后,③中溶液依然澄清,④中溶液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生成。想要立即终止铜与硫酸的反应,上移铜丝,使其脱离硫酸。
(3)反应停止后,待装置冷却,把③取下后将其中溶液分成两份做如下实验:第一份: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SO2易溶于水,BaCl2溶液中溶解了一部分SO2,SO2+ 2OH-=SO32-+H2O ,Ba2++SO32-=BaSO3↓(或SO2+2OH-+Ba2+=H2O + BaSO3↓);第二份:加入氯水后有白色沉淀生成:SO2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遇到较强的氧化剂表现为还原性,Cl2具有强氧化性,发生:SO2+Cl2+H2O=4H++2Cl-+SO42-,Ba2++SO42-=BaSO4↓(SO2+Cl2+2H2O+Ba2+=4H++2Cl-+BaSO4↓)。
(4)④中用棉花團吸收尾气,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因为SO2有毒,如果逸出对环境造成污染,必须除去。因此用浸氢氧化钠溶液有棉花团的除去SO2尾气,SO2+2OH-=SO32-+H2O。
二、铜和浓硫酸在无氧条件下的反应
在铜和浓硫酸的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灰黑色的固体物质有硫酸铜、硫化铜及硫化亚铜等,这不难理解,该固体物质中有没有黑色的氧化铜呢?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用分液漏斗和锥形瓶组成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用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瓶除去挥发的氯化氢,向装有铜片和浓硫酸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尾气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如下图所示:
(1)打开分液漏斗开关,盐酸和锥形瓶内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经过洗气瓶进入大试管排出空气,一段时间后,在出气导管口检验空气是否排净。排净后,导管中充满了二氧化碳,点燃酒精灯加热,这样就避免了铜受热和空气反应。
(2)加热后,铜片保持亮红色,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后,铜片和浓硫酸开始反应,混合物变墨绿色,有黑灰色固体生成。由于隔绝了空气,生成氧化铜的可能性基本排除,灰黑色固体应是硫酸铜、硫化铜和硫化亚铜。
(3)将反应后的混合物沿着烧杯壁注入水中,溶液呈现蓝色,底部有黑色固体。硫酸铜溶解,黑色固体应为硫化铜和硫化亚铜。
通过实验对比,可以看出在无氧条件下仍有黑色固体物质,说明产物中的黑色物质不只是氧化铜。反复实验,分析现象。投石问路,百家争鸣,在争论中提高,以期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