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这首曾经传唱于大街小巷的《十年》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疏离合。而对于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党员远程教育办公室主任张亮来说,他与远程教育已经携手走过十年的节点,来到了第十三个年头的相守。十余年与远教同行,他始终初心不变,一路见证了宿城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成长发展。远教之于张亮,是事业,也是老友。他说,无论走过多少个十年,都能找到与这位老友拥抱的理由。
相知还需多磨合
2006年,宿迁市宿城区远程教育办公室正式组建,通过组织严格考察,25岁的张亮从农委借调到组织部门工作。“以前专业都和农业生产有关,现在突然要接触远教电教设备,有点找不到抓手。”想要尽快进入角色,只有勤学这一条道儿。当时远程办唯一的设备就是一台SONY照相机,张亮找来说明书,边研究边摸索,快门、光圈、感光度、白平衡……一个个专业术语就这样从不知所云到渐渐熟悉。理论还要经过实践检验,很快机会就来了。那是一次拍摄会议的“小考”,虽说勉强完成了任务,但现在回忆起来,张亮却一个劲地摇头:“不好,那次拍得不好。会议照片拍了不少,但拍得不清楚,构图不好、抓拍表情不到位……”认识到自身的差距,他开始了疯狂的“魔鬼练习”,上下班的路上就背着相机练习拍人、拍景,拍车流、拍静物。而且,不知他从哪里学来的“土办法”,没事的时候手里就端着本厚厚的汉语字典,美其名曰练习稳定性。靠着这份勤学苦练的劲头,他拍的照片越来越好,偶尔还会有“大片”问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增强制片力量,远程办计划采购一批非编和摄像机设备,这项工作交给了张亮。他到区宣传部、电视台四处请教,反复比较各个型号,看哪种性价比高、哪种兼容性好、哪种拍摄效果佳,还和同事一起到市场比价,最终圆满完成了招标任务。部领导接着提出要求:“几十万的设备配齐了,就要真正拍起来、用起来。”恰逢省委组织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培训班,张亮抓住这难得的学习机会,积极报名参加。课堂上他认真听课、埋头记录,课后将遇到的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那本记录着此次学习收获的厚厚的笔记本,成了他日后众多的制片工具书之一,而张亮也在经历了“科班”训练后,成了专题片制作领域的行家里手。
相伴无惧岁月苦
两个人,三个人,两个人,五个人……这些年,区远程办工作人员的人数在不断变化,工作任务却有增无减,而张亮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他登高爬低检修设备、排除故障;为部里准备大小会议,他通宵无眠撰写材料、布置会场;开展远教学用活动,他忙前跑后组织人员、统筹协调;外出拍摄电教片,他不辞辛苦搬扛设备、现场调度。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到处是他忙碌的身影,熟悉的人都称他是“拼命张郎”。
随着宿城区远程教育工作开始实施,163个村居远程教育站点的设备安装任务成为当务之急。当时正值烈日炎炎的夏天,张亮带着安装队,坐着没有空调的皮卡车走村入户,每到一个地方就开始搬卸设备、安装调试。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脖子和胳膊都被晒得掉了层皮,即使这样他每天还是笑呵呵的,从不叫苦。经过安装队的连续奋战,宿城区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在全市率先完成了远程教育站点的建设任务,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自从进入远程办工作,加班加点就成了张亮的家常便饭,经常忙得顾不上家,家人也因此成了他心里最大的亏欠。“有一次女儿过生日,那天我一直在加班,忘了跟家里说,手机也没看,家属就带着孩子在家眼巴巴等着……”说到这里,张亮哽咽了。后来,他和家人约定:一是加班提前向家里报告,二是下班时间要陪家人,三是注意休息调整。然而,约定很快就被抛在了脑后,他成了“说话不算数”的爸爸、“半夜回家”的丈夫,家人也被动地习惯了他的节奏。在他的印象中,只有一次女儿过生日,他订了女儿最喜欢的白雪公主蛋糕,买了女儿念念不忘的马克笔作为礼物,算是给孩子留下了最难忘的一次生日回忆。而更多的时候,他都只是在电话里对女儿说一句:宝贝,生日快乐!
相携登上座座峰
“不论干什么工作,都要敢于担当作为、争创一流。”这是张亮的座右铭。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是基础、学用是目的。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远程教育在农村更有针对性、更有吸引力。早在2008年,正当网络创业方兴未艾之时,张亮就看到了网络创业和远程教育的结合点。他邀请淘宝大学定期利用村居远程教育站点进行授课,还自己搜集摄制《新手攻略》《店铺“装修”》等一批关于网络创业技能的短视频,上传到远教平台供大家学习。他听说与宿城区毗邻的徐州市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简易家具上网销售行情较好,产业初具规模,就找到时任耿车镇大众村党支部书记的周保平,鼓励他组织党员群众到沙集镇东风村观摩学习。在大众村党支部的持续推动下,网络创业户像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今已实现年网络销售额2亿多元。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理念,张亮组织实施的“远教”+“网创”、远教“农超对接”、“事在村办”、“周末广场”等十多项典型案例被省、市委组织部门总结推广。
“远教电教工作,不能一条‘腿’走路,必须补强电教短板。”为了提升全区电教制片水平,张亮将目标瞄准了全省党員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活动。他和远程办同事经过一番讨论,决定拍摄一部反映黄河水上救援队支部书记、队长王爱东事迹的专题片。多年来,王爱东和他的救援队24小时坚守在宿迁古黄河畔,影响带动志愿者8000多人,成功救助117条生命。为了拍出一部真实感人的片子,这次拍摄张亮采取跟拍形式,带领拍摄组每周至少抽出一天时间进行拍摄,力求记录下黄河救援队的一点一滴。日复一日,虽然跟拍中的大部分镜头都是些平淡无奇的琐事,但摄制组一直在坚持。平静的水面还是泛起了涟漪,寒冬腊月的一天晚上,救援队微信群发布了一条紧急救援通知,值班队员都向出事地点冲去。张亮扔下饭碗,提起摄像机就跟着跑,争分夺秒地开机记录。这才有了王爱东跳入刺骨的河水,连续救上两个大学生,自己却心脏病复发被送到医院急救的感人镜头。《水上“SOS”》这部片子推出后,打动了无数人,也为宿城电教赢得了荣誉。这些年,张亮靠着精益求精的制片追求实现了全区远教电教工作“两条腿”走路,终于补齐了电教短板。由他指导拍摄的《蜕变》《百姓所长唐明清》《水上“SOS”》《生命之舟》等数十部电视片先后在全国和江苏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活动中获奖。
当时光的列车缓缓驶向下一个十年,年近不惑的张亮坐在车里,抬眼望去,对面依然坐着自己熟识的远程教育。热爱,让他继续坚守;责任,让他不离不弃。也许很多年以后,张亮和他的远教“老友”还会相视一笑,对彼此说一句:感谢你一直在这里。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委组织部)
相知还需多磨合
2006年,宿迁市宿城区远程教育办公室正式组建,通过组织严格考察,25岁的张亮从农委借调到组织部门工作。“以前专业都和农业生产有关,现在突然要接触远教电教设备,有点找不到抓手。”想要尽快进入角色,只有勤学这一条道儿。当时远程办唯一的设备就是一台SONY照相机,张亮找来说明书,边研究边摸索,快门、光圈、感光度、白平衡……一个个专业术语就这样从不知所云到渐渐熟悉。理论还要经过实践检验,很快机会就来了。那是一次拍摄会议的“小考”,虽说勉强完成了任务,但现在回忆起来,张亮却一个劲地摇头:“不好,那次拍得不好。会议照片拍了不少,但拍得不清楚,构图不好、抓拍表情不到位……”认识到自身的差距,他开始了疯狂的“魔鬼练习”,上下班的路上就背着相机练习拍人、拍景,拍车流、拍静物。而且,不知他从哪里学来的“土办法”,没事的时候手里就端着本厚厚的汉语字典,美其名曰练习稳定性。靠着这份勤学苦练的劲头,他拍的照片越来越好,偶尔还会有“大片”问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增强制片力量,远程办计划采购一批非编和摄像机设备,这项工作交给了张亮。他到区宣传部、电视台四处请教,反复比较各个型号,看哪种性价比高、哪种兼容性好、哪种拍摄效果佳,还和同事一起到市场比价,最终圆满完成了招标任务。部领导接着提出要求:“几十万的设备配齐了,就要真正拍起来、用起来。”恰逢省委组织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培训班,张亮抓住这难得的学习机会,积极报名参加。课堂上他认真听课、埋头记录,课后将遇到的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那本记录着此次学习收获的厚厚的笔记本,成了他日后众多的制片工具书之一,而张亮也在经历了“科班”训练后,成了专题片制作领域的行家里手。
相伴无惧岁月苦
两个人,三个人,两个人,五个人……这些年,区远程办工作人员的人数在不断变化,工作任务却有增无减,而张亮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他登高爬低检修设备、排除故障;为部里准备大小会议,他通宵无眠撰写材料、布置会场;开展远教学用活动,他忙前跑后组织人员、统筹协调;外出拍摄电教片,他不辞辛苦搬扛设备、现场调度。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到处是他忙碌的身影,熟悉的人都称他是“拼命张郎”。
随着宿城区远程教育工作开始实施,163个村居远程教育站点的设备安装任务成为当务之急。当时正值烈日炎炎的夏天,张亮带着安装队,坐着没有空调的皮卡车走村入户,每到一个地方就开始搬卸设备、安装调试。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脖子和胳膊都被晒得掉了层皮,即使这样他每天还是笑呵呵的,从不叫苦。经过安装队的连续奋战,宿城区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在全市率先完成了远程教育站点的建设任务,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自从进入远程办工作,加班加点就成了张亮的家常便饭,经常忙得顾不上家,家人也因此成了他心里最大的亏欠。“有一次女儿过生日,那天我一直在加班,忘了跟家里说,手机也没看,家属就带着孩子在家眼巴巴等着……”说到这里,张亮哽咽了。后来,他和家人约定:一是加班提前向家里报告,二是下班时间要陪家人,三是注意休息调整。然而,约定很快就被抛在了脑后,他成了“说话不算数”的爸爸、“半夜回家”的丈夫,家人也被动地习惯了他的节奏。在他的印象中,只有一次女儿过生日,他订了女儿最喜欢的白雪公主蛋糕,买了女儿念念不忘的马克笔作为礼物,算是给孩子留下了最难忘的一次生日回忆。而更多的时候,他都只是在电话里对女儿说一句:宝贝,生日快乐!
相携登上座座峰
“不论干什么工作,都要敢于担当作为、争创一流。”这是张亮的座右铭。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是基础、学用是目的。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远程教育在农村更有针对性、更有吸引力。早在2008年,正当网络创业方兴未艾之时,张亮就看到了网络创业和远程教育的结合点。他邀请淘宝大学定期利用村居远程教育站点进行授课,还自己搜集摄制《新手攻略》《店铺“装修”》等一批关于网络创业技能的短视频,上传到远教平台供大家学习。他听说与宿城区毗邻的徐州市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简易家具上网销售行情较好,产业初具规模,就找到时任耿车镇大众村党支部书记的周保平,鼓励他组织党员群众到沙集镇东风村观摩学习。在大众村党支部的持续推动下,网络创业户像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今已实现年网络销售额2亿多元。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理念,张亮组织实施的“远教”+“网创”、远教“农超对接”、“事在村办”、“周末广场”等十多项典型案例被省、市委组织部门总结推广。
“远教电教工作,不能一条‘腿’走路,必须补强电教短板。”为了提升全区电教制片水平,张亮将目标瞄准了全省党員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活动。他和远程办同事经过一番讨论,决定拍摄一部反映黄河水上救援队支部书记、队长王爱东事迹的专题片。多年来,王爱东和他的救援队24小时坚守在宿迁古黄河畔,影响带动志愿者8000多人,成功救助117条生命。为了拍出一部真实感人的片子,这次拍摄张亮采取跟拍形式,带领拍摄组每周至少抽出一天时间进行拍摄,力求记录下黄河救援队的一点一滴。日复一日,虽然跟拍中的大部分镜头都是些平淡无奇的琐事,但摄制组一直在坚持。平静的水面还是泛起了涟漪,寒冬腊月的一天晚上,救援队微信群发布了一条紧急救援通知,值班队员都向出事地点冲去。张亮扔下饭碗,提起摄像机就跟着跑,争分夺秒地开机记录。这才有了王爱东跳入刺骨的河水,连续救上两个大学生,自己却心脏病复发被送到医院急救的感人镜头。《水上“SOS”》这部片子推出后,打动了无数人,也为宿城电教赢得了荣誉。这些年,张亮靠着精益求精的制片追求实现了全区远教电教工作“两条腿”走路,终于补齐了电教短板。由他指导拍摄的《蜕变》《百姓所长唐明清》《水上“SOS”》《生命之舟》等数十部电视片先后在全国和江苏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活动中获奖。
当时光的列车缓缓驶向下一个十年,年近不惑的张亮坐在车里,抬眼望去,对面依然坐着自己熟识的远程教育。热爱,让他继续坚守;责任,让他不离不弃。也许很多年以后,张亮和他的远教“老友”还会相视一笑,对彼此说一句:感谢你一直在这里。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