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近年来,临沂市河东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但由于建区时间短,人口多,基础薄弱,受资金、体制和观念等因素的束缚,河东区在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对近年来河东区的城市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做一简要探究。
[关键词]城市建设;现状;特点;问题;建议
临沂市河东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是1995年临沂市撤县设市时成立的新区。2007年,临沂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以河为轴,跨河东进,把河东打造成与河西相对应的‘半壁江山”’的战略部署,使河东成为临沂发展的主战场,为河东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河东区委、区政府抓住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务实,探索出许多加快和推进城市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建区时间短,基础薄弱,受资金、体制和观念等因素的束缚,河东区在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城市建设发展现状
(一)城市发展规划详细,城市发展战略定位明确。
河东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的发展规划,成立专门的城乡规划委员会,每年投入500万元,邀请知名城市规划设计专家进行城镇规划编制。2009年以来,先后完成了河东区空间战略发展研究、滨河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区现代商贸物流(市场)发展规划、新四军军部旧址(二期)规划、河东区旅游规划、汤泉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10个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生态宜居佳区目标初显。
2009年河东区政府投资2.6亿元,2010年投资金额继续加大,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和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从2000年到2010年,河东区城市道路由18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97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由2.2平方米增加到17.8平方米;城市日供水能力0.7万吨增至13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8%;城区气化率达到90%;建设了集观光旅游、城市防洪等为一体的滨河大道,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建成了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修建了30余座水冲式公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三)旧村改造工作顺利开展,居民生活环境全面提升。
2007年以来,先后完成了区政府驻地的三官庙、九曲店、郁九曲、杨庄、独树头等17个社区拆迁,累计完成拆迁面积490余万平方米。旧村拆遷的同时注重还建社区的建设。还建社区内道路、人行道、地下管网、路灯、地面绿化等一次到位,各项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2010年新建29座公厕、13处垃圾收集站,市场、学校、医院等设施纳入相应的规划中。
(四)滨河开发全面提速,城区建设亮点凸显。
通过实施区级领导和区直部门包扶、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组织银企洽谈会等多种手段,确保各重点项目全力推进。目前滨河开发项目共签约25项,其中紫荆城、帝景湾、三江领秀等1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总规划面积约400万平方米,规划197栋高层、358栋多层。
二、城市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优化的问题。宏观上,东西方向过于狭窄,腹地太浅。微观上,个别地方在布局规划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比如河东区五金城、土杂市场分布于河东区主干道东兴路的两侧,白天大小送货车辆东西穿行,来往不断,其南部是河东汽车站,南北通行的城乡客运车辆较多,其北部紧邻褚庄小学,放学时人流量较多,由此导致整条东兴路交通较为混乱,高峰时期经常被堵得水泄不通,交通状况令人担忧。沭埠岭等社区位于中心城区,由于距离飞机场太近,导致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二)城市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例如,河东区至今未能实行集中统一供暖,制约了房地产开发和招商引资的发展。城市排水、供水、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等功能性基础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从而制约了城市的良性发展。
(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的问题。城区中小学校在布局和教学质量上有待提升。目前河东区在小学、中学阶段尚无过硬的品牌学校,职业中专与其他县区相比特色也不明显,导致优秀生源的大量流失,制约了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阻碍了河东的教育走向良性循环。此外,购物、健身、公园、餐饮等休闲娱乐场所的建设相对不足。
三、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的对策探究
(一)高点定位,优化城市建设总体布局。
科学的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可以使河东区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保护城市环境,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宏观上,居住区、工业区、农业区依次排列,辐射发展。居住区便于集中设置市政设施和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便于居民生活,便于合理利用土地,节省投资,有利于公共设施的共同利用,同时又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微观上,个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优化。以褚庄小学为例,可以以褚庄社区拆迁还建为契机,进行扩建或重建。另外,五金城已经计划搬迁至北外环附近,下一步土杂市场也应寻找适宜的机会迁出中心城区。对于飞机场,从长远看,极有必要往东迁到东外环以东甚至更远,便于中心城区的全面合理开发。
(二)提升中心城区,建设幸福宜居佳区。
1、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以道路绿化、路灯、供水、供气、地下管网、广电设施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全面加快污水管网建设,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扶助与补贴,建设大交通、快交通,实现城区内轻易乘公交,乡村间村村通公交,缩短城乡的空间距离。
2、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打造品牌学校。采取优惠政策,吸引省内、市内名校入驻河东区,在短时间内迅速集聚人气立足河东区实际,优化学校布局,加大教改力度,提升本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打造本土名校。要引进建设一批大型购物商场、酒店等购物、餐饮设施,方便城区居民的生活。建设广场、公园、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等文体活动及休闲场所,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加快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引进省、市内外名牌医院入驻河东,大力打造本区的品牌医院,不断提升、完善公共卫生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三)加快发展,以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建设。
一是立足河东区的传统及区位优势,继续发展商贸物流业,着力打造五金城、食品城、汽车城、航空城等城市品牌。二是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发展轻重工业,重点扶持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三是立足河东区农业大区优势,以农业经济推动城市发展。一方面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例如八湖镇的万亩莲塘、柳店子乡的草莓种植、汤河的沂州海棠花卉种植另一方面继续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例如八湖的脱水蔬菜加工、汤河的柳编等。
(四)提升特色,打造品牌,全方位多渠道包裝经营城市。
1、围绕“凤凰文化”这一主题文化来包装和经营城市,挖掘和梳理河东文化资源、整合地域文化特色,打造河东凤凰文化、民俗文化品牌。
凤凰是东夷族部落的主要图腾。在人民心目中,凤凰是一种瑞鸟,象征着天下太平、吉祥、和美;在中国文化中,凤凰形象不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五色”后来就被看成是维系古代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的象征。因此,围绕“凤凰文化”这一城市主题文化来包装和经营城市,挖掘和梳理河东文化资源、整合地域文化特色,打造河东凤凰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品牌将大有可为。
(1)将凤凰文化融入到河东的城市建设当中。结合旧村改造和新城区建设,规划设计具有凤凰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雕塑、主题公园等。各种生活和生产设备及劳动工具上、传统民俗风情以及人文景观上,都可以打造出凤凰文化的精髓,进而迅速聚焦世人的目光,产生强大的磁场效应。
(2)将凤凰文化融入到河东的文化建设当中。在继续做好国际温泉节、草莓采摘节、白塔文化庙会和沂州海棠节等节庆活动的基础上,可以依托凤凰文化内涵,规划设计面向东夷文化的大型节庆文化活动,并将“龙灯扛阁”、“褚庄泥塑”等民俗文化融入节庆活动中;今后的文化设施改造和建设、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安排,以及企业文化的包装与推广,可以广泛注入凤凰文化创意。
2、立足河东区丰富的地热资源,把河东区建设成为以疗养养生、休闲度假、购物娱乐、生态宜居为特色的国际温泉旅游城,提升城市魅力。
(1)将温泉与休闲相结合。以大型温泉主题休闲区为开发形式,将温泉资源与周边的资源充分结合,以主题休闲游乐设计为核心,融观光、度假、休闲、娱乐、保健于一体。温泉休闲区的建设除了提供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温泉产品外,还应与当地景观结合,融入人文、自然资源,随着周边旅游及配套设施不断齐备,推出旅游、观光、养生、美容等综合服务吸引度假休闲游客。
(2)将温泉与养生相结合。借助河东区便利的交通资源和温泉资源,着力创造温泉文化,挖掘现代温泉养生的内涵,构建现代温泉生活方式,打造面向大众的精品温泉景区。
(3)将温泉与会务度假相结合。借助河东区秀丽的滨河自然景观、便捷的交通,充分引导利用“物流天下、商都临沂”的会议市场,利用温泉的康体疗养与休闲功能的整合效应,把温泉与会议融合的文章做大,把商务会议作为最重要的一项服务来对待。完善的商务及会议设施,满足会议客人全方位需求的客房、餐饮、娱乐、运动、保健、体检和购物服务,打造鲁南苏北的“温泉会都”。
(4)将温泉与旅游休闲相结合。结合国际影视城、雹神庙、东夷文化遗址、古栗园、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等旅游资源,借鉴相关成功的开发模式,引导开发温泉度假以外的旅游观光,延伸温泉产业链,提供高品质的休闲观光度假区。其中配套相应的酒店、宾馆及其它旅游设施,重点开展观光、农业林果业体验、果蔬采摘、民俗旅游等游乐项目,增加游客在温泉城的逗留时间。
3、拓展思维、加大投入,注重品牌城市宣传。
加强与媒体沟通与合作。利用各种途径,借助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彰显特色。一方面借助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类、各级媒体,另一方面利用各种庆典活动,对凤凰城、地热城、草莓之乡、海棠之乡、温泉之乡等城市名片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提升特色,打造新的名片。
[关键词]城市建设;现状;特点;问题;建议
临沂市河东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是1995年临沂市撤县设市时成立的新区。2007年,临沂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以河为轴,跨河东进,把河东打造成与河西相对应的‘半壁江山”’的战略部署,使河东成为临沂发展的主战场,为河东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河东区委、区政府抓住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务实,探索出许多加快和推进城市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建区时间短,基础薄弱,受资金、体制和观念等因素的束缚,河东区在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城市建设发展现状
(一)城市发展规划详细,城市发展战略定位明确。
河东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的发展规划,成立专门的城乡规划委员会,每年投入500万元,邀请知名城市规划设计专家进行城镇规划编制。2009年以来,先后完成了河东区空间战略发展研究、滨河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区现代商贸物流(市场)发展规划、新四军军部旧址(二期)规划、河东区旅游规划、汤泉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10个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生态宜居佳区目标初显。
2009年河东区政府投资2.6亿元,2010年投资金额继续加大,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和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从2000年到2010年,河东区城市道路由18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97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由2.2平方米增加到17.8平方米;城市日供水能力0.7万吨增至13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8%;城区气化率达到90%;建设了集观光旅游、城市防洪等为一体的滨河大道,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建成了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修建了30余座水冲式公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三)旧村改造工作顺利开展,居民生活环境全面提升。
2007年以来,先后完成了区政府驻地的三官庙、九曲店、郁九曲、杨庄、独树头等17个社区拆迁,累计完成拆迁面积490余万平方米。旧村拆遷的同时注重还建社区的建设。还建社区内道路、人行道、地下管网、路灯、地面绿化等一次到位,各项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2010年新建29座公厕、13处垃圾收集站,市场、学校、医院等设施纳入相应的规划中。
(四)滨河开发全面提速,城区建设亮点凸显。
通过实施区级领导和区直部门包扶、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组织银企洽谈会等多种手段,确保各重点项目全力推进。目前滨河开发项目共签约25项,其中紫荆城、帝景湾、三江领秀等1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总规划面积约400万平方米,规划197栋高层、358栋多层。
二、城市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优化的问题。宏观上,东西方向过于狭窄,腹地太浅。微观上,个别地方在布局规划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比如河东区五金城、土杂市场分布于河东区主干道东兴路的两侧,白天大小送货车辆东西穿行,来往不断,其南部是河东汽车站,南北通行的城乡客运车辆较多,其北部紧邻褚庄小学,放学时人流量较多,由此导致整条东兴路交通较为混乱,高峰时期经常被堵得水泄不通,交通状况令人担忧。沭埠岭等社区位于中心城区,由于距离飞机场太近,导致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二)城市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例如,河东区至今未能实行集中统一供暖,制约了房地产开发和招商引资的发展。城市排水、供水、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等功能性基础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从而制约了城市的良性发展。
(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的问题。城区中小学校在布局和教学质量上有待提升。目前河东区在小学、中学阶段尚无过硬的品牌学校,职业中专与其他县区相比特色也不明显,导致优秀生源的大量流失,制约了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阻碍了河东的教育走向良性循环。此外,购物、健身、公园、餐饮等休闲娱乐场所的建设相对不足。
三、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的对策探究
(一)高点定位,优化城市建设总体布局。
科学的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可以使河东区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保护城市环境,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宏观上,居住区、工业区、农业区依次排列,辐射发展。居住区便于集中设置市政设施和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便于居民生活,便于合理利用土地,节省投资,有利于公共设施的共同利用,同时又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微观上,个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优化。以褚庄小学为例,可以以褚庄社区拆迁还建为契机,进行扩建或重建。另外,五金城已经计划搬迁至北外环附近,下一步土杂市场也应寻找适宜的机会迁出中心城区。对于飞机场,从长远看,极有必要往东迁到东外环以东甚至更远,便于中心城区的全面合理开发。
(二)提升中心城区,建设幸福宜居佳区。
1、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以道路绿化、路灯、供水、供气、地下管网、广电设施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全面加快污水管网建设,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扶助与补贴,建设大交通、快交通,实现城区内轻易乘公交,乡村间村村通公交,缩短城乡的空间距离。
2、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打造品牌学校。采取优惠政策,吸引省内、市内名校入驻河东区,在短时间内迅速集聚人气立足河东区实际,优化学校布局,加大教改力度,提升本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打造本土名校。要引进建设一批大型购物商场、酒店等购物、餐饮设施,方便城区居民的生活。建设广场、公园、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等文体活动及休闲场所,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加快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引进省、市内外名牌医院入驻河东,大力打造本区的品牌医院,不断提升、完善公共卫生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三)加快发展,以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建设。
一是立足河东区的传统及区位优势,继续发展商贸物流业,着力打造五金城、食品城、汽车城、航空城等城市品牌。二是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发展轻重工业,重点扶持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三是立足河东区农业大区优势,以农业经济推动城市发展。一方面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例如八湖镇的万亩莲塘、柳店子乡的草莓种植、汤河的沂州海棠花卉种植另一方面继续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例如八湖的脱水蔬菜加工、汤河的柳编等。
(四)提升特色,打造品牌,全方位多渠道包裝经营城市。
1、围绕“凤凰文化”这一主题文化来包装和经营城市,挖掘和梳理河东文化资源、整合地域文化特色,打造河东凤凰文化、民俗文化品牌。
凤凰是东夷族部落的主要图腾。在人民心目中,凤凰是一种瑞鸟,象征着天下太平、吉祥、和美;在中国文化中,凤凰形象不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五色”后来就被看成是维系古代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的象征。因此,围绕“凤凰文化”这一城市主题文化来包装和经营城市,挖掘和梳理河东文化资源、整合地域文化特色,打造河东凤凰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品牌将大有可为。
(1)将凤凰文化融入到河东的城市建设当中。结合旧村改造和新城区建设,规划设计具有凤凰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雕塑、主题公园等。各种生活和生产设备及劳动工具上、传统民俗风情以及人文景观上,都可以打造出凤凰文化的精髓,进而迅速聚焦世人的目光,产生强大的磁场效应。
(2)将凤凰文化融入到河东的文化建设当中。在继续做好国际温泉节、草莓采摘节、白塔文化庙会和沂州海棠节等节庆活动的基础上,可以依托凤凰文化内涵,规划设计面向东夷文化的大型节庆文化活动,并将“龙灯扛阁”、“褚庄泥塑”等民俗文化融入节庆活动中;今后的文化设施改造和建设、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安排,以及企业文化的包装与推广,可以广泛注入凤凰文化创意。
2、立足河东区丰富的地热资源,把河东区建设成为以疗养养生、休闲度假、购物娱乐、生态宜居为特色的国际温泉旅游城,提升城市魅力。
(1)将温泉与休闲相结合。以大型温泉主题休闲区为开发形式,将温泉资源与周边的资源充分结合,以主题休闲游乐设计为核心,融观光、度假、休闲、娱乐、保健于一体。温泉休闲区的建设除了提供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温泉产品外,还应与当地景观结合,融入人文、自然资源,随着周边旅游及配套设施不断齐备,推出旅游、观光、养生、美容等综合服务吸引度假休闲游客。
(2)将温泉与养生相结合。借助河东区便利的交通资源和温泉资源,着力创造温泉文化,挖掘现代温泉养生的内涵,构建现代温泉生活方式,打造面向大众的精品温泉景区。
(3)将温泉与会务度假相结合。借助河东区秀丽的滨河自然景观、便捷的交通,充分引导利用“物流天下、商都临沂”的会议市场,利用温泉的康体疗养与休闲功能的整合效应,把温泉与会议融合的文章做大,把商务会议作为最重要的一项服务来对待。完善的商务及会议设施,满足会议客人全方位需求的客房、餐饮、娱乐、运动、保健、体检和购物服务,打造鲁南苏北的“温泉会都”。
(4)将温泉与旅游休闲相结合。结合国际影视城、雹神庙、东夷文化遗址、古栗园、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等旅游资源,借鉴相关成功的开发模式,引导开发温泉度假以外的旅游观光,延伸温泉产业链,提供高品质的休闲观光度假区。其中配套相应的酒店、宾馆及其它旅游设施,重点开展观光、农业林果业体验、果蔬采摘、民俗旅游等游乐项目,增加游客在温泉城的逗留时间。
3、拓展思维、加大投入,注重品牌城市宣传。
加强与媒体沟通与合作。利用各种途径,借助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彰显特色。一方面借助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类、各级媒体,另一方面利用各种庆典活动,对凤凰城、地热城、草莓之乡、海棠之乡、温泉之乡等城市名片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提升特色,打造新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