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37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08)-10-0001-02
摘要:日的:观察用静脉丙种球蛋白配合双黄连注射剂对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1例患病学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使用利巴韦林及地塞米松等综合治疗,治疗组除以上治疗外加用丙种球蛋白0.2~0.4g/(kg·d),双黄连注射剂2.4g·d-1,疗程5天。结果:治疗组发热,睾丸肿痛恢复时间等指标均较对照组短,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大睾丸体积恢复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配合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能有效地缓解急性期症状及可能防止睾丸萎缩,改善预后。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睾丸炎 静脉丙种球蛋白 双黄连注射剂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腮腺炎病毒具有广泛的嗜腺体性,除侵犯腮腺外,尚能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在男性中,特别是年轻男性,常并发睾丸炎,睾丸炎常见于腮腺肿大开始消退时,病人又出现发热,主要为高热,睾丸明显肿胀和疼痛,可并发附睾炎,鞘膜积液和阴囊水肿。睾丸炎多为单侧,约1/3的病例为双侧受累,急性症状持续3~5d,10天内逐渐好转,大多预后良好,但少数最终导致睾丸萎缩,甚至不育。除用抗病毒药物,卧床休息,局部冷敷等常规治疗及应用地塞米松抗炎治疗外,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措施,以防止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本文总结了我院使用丙种球蛋白配合双黄连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的治疗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5年4月~2008年6月共隔离收治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患者21例,均为我院在校大学生,发病前无明确接种流行性腮腺炎预苗史,12例有明确的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所有患者均在腮腺肿大后1~10d(平均6.1d)出现睾丸炎症状,突发高热,体温在39℃。左右,既而出现睾丸肿痛,患侧阴囊肿胀,皮肤潮红,有明显触痛,符合《实用传染病学》诊断标准,将上述患病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例,年龄为19~22岁,平均20岁,对照组10例,患者年龄为18~23岁,平均20.1岁,两组年龄、病程、症状、体征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如静滴利巴韦林0.5g,地塞米松0.2~0.4mg/(kg·d)抗炎治疗,硫酸镁局部冷敷,卧床休息,治疗至阴囊肿胀及睾丸触痛等急性期症状消失后,逐渐减量至停药,疗程1~2周。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0.2~0.4g(kg·d)和双黄连粉针剂2.4g/d静脉滴注,均在入院第二天开始使用,疗程5天,时间明显缩短。每例患者治疗前后均行阴囊B超检查睾丸大小。
1.3 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 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 比较结果可见,睾丸炎的临床症状如发热、阴囊触痛消失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较治疗组明显延长,但睾丸肿大完全消退至恢复正常大小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无睾丸萎缩,对照组有2例出现睾丸轻度萎缩,1例为双侧睾丸受累,1例为单侧受累。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常通过直接侵入睾丸组织,产生非化脓性炎症改变,导致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渗出及淋巴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研究表明使用丙种球蛋白配合双黄连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可缩短发热、睾丸疼痛等急性期症状时间。治疗组无1例出现睾丸萎缩,提示可能改善预后。研究表明,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患者精子活动度、数量及形态学有异常改变,严重时导致不育,还有研究表明,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患者急性期可能造成精子数量减少及形态异常,甚至产生精子抗体,可能对生育产生长期影响。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是一种从大量健康人混合血浆中纯化出的血液制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其中95%以上为免疫球蛋白,含有广谱的抗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IgG抗体。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和和独特型抗体能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调节上述免疫反应,改善预后,注射用重组α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能缩短病程,改善预后,但不良反应较多如发热、流感样症状等,患病学生多不愿接受,在我院未推广使用。双黄连注射剂为中药制剂,可起到清热、解毒、消肿的作用,与丙种球蛋白配合使用,疗效得到肯定。因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探索一种有效的方法,防止不良后果的产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配合双黄连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日的:观察用静脉丙种球蛋白配合双黄连注射剂对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1例患病学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使用利巴韦林及地塞米松等综合治疗,治疗组除以上治疗外加用丙种球蛋白0.2~0.4g/(kg·d),双黄连注射剂2.4g·d-1,疗程5天。结果:治疗组发热,睾丸肿痛恢复时间等指标均较对照组短,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大睾丸体积恢复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配合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能有效地缓解急性期症状及可能防止睾丸萎缩,改善预后。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睾丸炎 静脉丙种球蛋白 双黄连注射剂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腮腺炎病毒具有广泛的嗜腺体性,除侵犯腮腺外,尚能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在男性中,特别是年轻男性,常并发睾丸炎,睾丸炎常见于腮腺肿大开始消退时,病人又出现发热,主要为高热,睾丸明显肿胀和疼痛,可并发附睾炎,鞘膜积液和阴囊水肿。睾丸炎多为单侧,约1/3的病例为双侧受累,急性症状持续3~5d,10天内逐渐好转,大多预后良好,但少数最终导致睾丸萎缩,甚至不育。除用抗病毒药物,卧床休息,局部冷敷等常规治疗及应用地塞米松抗炎治疗外,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措施,以防止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本文总结了我院使用丙种球蛋白配合双黄连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的治疗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5年4月~2008年6月共隔离收治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患者21例,均为我院在校大学生,发病前无明确接种流行性腮腺炎预苗史,12例有明确的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所有患者均在腮腺肿大后1~10d(平均6.1d)出现睾丸炎症状,突发高热,体温在39℃。左右,既而出现睾丸肿痛,患侧阴囊肿胀,皮肤潮红,有明显触痛,符合《实用传染病学》诊断标准,将上述患病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例,年龄为19~22岁,平均20岁,对照组10例,患者年龄为18~23岁,平均20.1岁,两组年龄、病程、症状、体征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如静滴利巴韦林0.5g,地塞米松0.2~0.4mg/(kg·d)抗炎治疗,硫酸镁局部冷敷,卧床休息,治疗至阴囊肿胀及睾丸触痛等急性期症状消失后,逐渐减量至停药,疗程1~2周。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0.2~0.4g(kg·d)和双黄连粉针剂2.4g/d静脉滴注,均在入院第二天开始使用,疗程5天,时间明显缩短。每例患者治疗前后均行阴囊B超检查睾丸大小。
1.3 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 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 比较结果可见,睾丸炎的临床症状如发热、阴囊触痛消失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较治疗组明显延长,但睾丸肿大完全消退至恢复正常大小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无睾丸萎缩,对照组有2例出现睾丸轻度萎缩,1例为双侧睾丸受累,1例为单侧受累。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常通过直接侵入睾丸组织,产生非化脓性炎症改变,导致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渗出及淋巴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研究表明使用丙种球蛋白配合双黄连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可缩短发热、睾丸疼痛等急性期症状时间。治疗组无1例出现睾丸萎缩,提示可能改善预后。研究表明,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患者精子活动度、数量及形态学有异常改变,严重时导致不育,还有研究表明,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患者急性期可能造成精子数量减少及形态异常,甚至产生精子抗体,可能对生育产生长期影响。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是一种从大量健康人混合血浆中纯化出的血液制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其中95%以上为免疫球蛋白,含有广谱的抗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IgG抗体。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和和独特型抗体能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调节上述免疫反应,改善预后,注射用重组α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能缩短病程,改善预后,但不良反应较多如发热、流感样症状等,患病学生多不愿接受,在我院未推广使用。双黄连注射剂为中药制剂,可起到清热、解毒、消肿的作用,与丙种球蛋白配合使用,疗效得到肯定。因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探索一种有效的方法,防止不良后果的产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配合双黄连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