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作品中吸取他人的经历,从而也使自己的人生变长、变宽。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对孩子日后的人生有着极大的作用,对孩子与人的交往、与世界的交流都有着重要意义。那怎样才能让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更有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着手:
一、有的放矢,培养个性化的阅读
1.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空间
课堂上,教师要多放时间给学生阅读文本,在学生没有很好的阅读文本的情况下,老师再多的讲解都是会失去它原本应有的作用的。给学生多一点自我感知的事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有目的、有計划地去引导阅读就可以了。例如,在教授《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完全可以给学生以充足的阅读品味的时间,因为这首诗也不是特别难理解,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朗读品味,在学生朗读之后,提出问题:“你认为这首诗写的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而不是由老师直接讲解这首诗,分析作者,分析诗句的艺术,由学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习,之后再带领学生带入自身的感情去朗读、默读等等,品味的形式也是自由的。学生的自我感知远远比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更为有效,更为重要。
2.给学生营造自由的阅读氛围
给学生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对于不同的观点,要以正面的点评,不要因为是个别现象就忽视他,这样会对孩子的内心产生打击。例如,我曾看到一篇教学实录,在教授《麻雀》这篇课文时,老师在教完后,总结道:“课文中描写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拯救小麻雀,歌颂了一种崇高的母爱精神。”而有一位学生在听完老师的总结后,举手表示质疑:“这篇课文没有提到这只麻雀的性别,怎么能肯定是母爱,而不是父爱呢?”对于这样的质疑,这位老师采取了很好的方法来解决,他接受了学生的质疑,而不是否定他。他随即安排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最后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老师采用了大家都比较认可的表达方式,认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伟大崇高的亲子之情。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对于学生个性的尊重,以及鼓励学生质疑权威的勇气,这样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成长。
二、匠心独具,创造性理解并使用教材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语文课堂讲解浮于表面的问题现状。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现象,我认为主要是教师没有充分理解利用教材,更别说是能够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教师的教学设计写的天衣无缝,但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情况,这样在课堂中难免会出现尴尬的现象。怎么才能够创造性理解使用教材呢?我想通过这几个教学案例来说明。
例如李吉林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就十分巧妙地拓宽利用了教材,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这一单一的内容,而是将自己选择的文章与课文巧妙地组合,形成了一种“块”状教学的模式。在导入新课时,她将《人类的秘密仓库》引入到课文,让学生快速阅读这篇文章,从而激起学生探索海底奥秘的激情。在精读课文这一环节中,不仅将以前学习过的《富饶的南沙群岛》一文与之相联系,同时又极为自然地将《海底的冷灯》一文插入到教学之中。这样的安排,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明白要想了解一个事物,要去多多查找资料,从多方面进行了解,更使得学生掌握如何阅读的能力。李吉林老师这样的教学设计,摆脱了以往的旧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知识的掌握。
因为科技越来越发达,互联网更是为人们提供了接触多方面的知识的机会,学生平时也就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新鲜事物,教师因此更加要有独特地理念去教学,不能再一味依赖课本,从教材出发,创造地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情况使用教材,教师要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将课上好,才能与学生共同进步。
总之,阅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至关重要,这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与人和社会的交流都起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培养,从孩子的主体性出发,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将自己从旧理念中解脱出来,与孩子在平等的关系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九华小学(226541)
一、有的放矢,培养个性化的阅读
1.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空间
课堂上,教师要多放时间给学生阅读文本,在学生没有很好的阅读文本的情况下,老师再多的讲解都是会失去它原本应有的作用的。给学生多一点自我感知的事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有目的、有計划地去引导阅读就可以了。例如,在教授《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完全可以给学生以充足的阅读品味的时间,因为这首诗也不是特别难理解,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朗读品味,在学生朗读之后,提出问题:“你认为这首诗写的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而不是由老师直接讲解这首诗,分析作者,分析诗句的艺术,由学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习,之后再带领学生带入自身的感情去朗读、默读等等,品味的形式也是自由的。学生的自我感知远远比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更为有效,更为重要。
2.给学生营造自由的阅读氛围
给学生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对于不同的观点,要以正面的点评,不要因为是个别现象就忽视他,这样会对孩子的内心产生打击。例如,我曾看到一篇教学实录,在教授《麻雀》这篇课文时,老师在教完后,总结道:“课文中描写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拯救小麻雀,歌颂了一种崇高的母爱精神。”而有一位学生在听完老师的总结后,举手表示质疑:“这篇课文没有提到这只麻雀的性别,怎么能肯定是母爱,而不是父爱呢?”对于这样的质疑,这位老师采取了很好的方法来解决,他接受了学生的质疑,而不是否定他。他随即安排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最后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老师采用了大家都比较认可的表达方式,认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伟大崇高的亲子之情。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对于学生个性的尊重,以及鼓励学生质疑权威的勇气,这样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成长。
二、匠心独具,创造性理解并使用教材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语文课堂讲解浮于表面的问题现状。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现象,我认为主要是教师没有充分理解利用教材,更别说是能够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教师的教学设计写的天衣无缝,但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情况,这样在课堂中难免会出现尴尬的现象。怎么才能够创造性理解使用教材呢?我想通过这几个教学案例来说明。
例如李吉林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就十分巧妙地拓宽利用了教材,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这一单一的内容,而是将自己选择的文章与课文巧妙地组合,形成了一种“块”状教学的模式。在导入新课时,她将《人类的秘密仓库》引入到课文,让学生快速阅读这篇文章,从而激起学生探索海底奥秘的激情。在精读课文这一环节中,不仅将以前学习过的《富饶的南沙群岛》一文与之相联系,同时又极为自然地将《海底的冷灯》一文插入到教学之中。这样的安排,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明白要想了解一个事物,要去多多查找资料,从多方面进行了解,更使得学生掌握如何阅读的能力。李吉林老师这样的教学设计,摆脱了以往的旧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知识的掌握。
因为科技越来越发达,互联网更是为人们提供了接触多方面的知识的机会,学生平时也就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新鲜事物,教师因此更加要有独特地理念去教学,不能再一味依赖课本,从教材出发,创造地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情况使用教材,教师要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将课上好,才能与学生共同进步。
总之,阅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至关重要,这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与人和社会的交流都起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培养,从孩子的主体性出发,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将自己从旧理念中解脱出来,与孩子在平等的关系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九华小学(226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