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在河南实施以来,“有效课堂”这一核心概念,许多学校都在探究。大家都知道,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何提高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的课堂教学呢?我校是地处河南内乡一所农村普通高中。我们也做了一些探索尝试并显出初步成效。我校提出了“五度教学”,即:占领课堂高度;降低教学难度;增设问题梯度;拓宽知识广度;开启思维深度。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及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3-039-0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将严重阻碍新课程的进程。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研究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建构有效课堂教学已迫在眉睫了。下边就数学学科谈谈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对于每一节课来说,一般指在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方面,学生要达到对所学知识“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四个层次。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步落实;不能死搬教参中的课时安排;我们把课堂容量细化为“基本性容量”和“发展性容量”。前者指依据教学课时数对教材进行分配部分的基本知识内容;后者指继教材的基本知识之后适当伸展知识的内容、探求知识规律、提高解题技巧等方面。当我们的讲解与引导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引起思维共鸣,较顺利完成“基本量”而时间允许情况下,适时适度对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使得学生较全面彻底理解知识、总结规律。当课堂学生思维积极性不高或思维受阻时,教师必须通过积极引导确保“基本量”完成,而不当舍本求末。这就要求占领课堂高度。
二、教学程序设计
1、过渡衔接
课前的复习或新课的引入避免简单的问答,缺少思维含量。尽量从教材体系中找准教材的衔接点,并通过组织练习或解决某个数学问题的方式进行。
2、问题探究
这个环节是核心部分,是知识的形成过程。从教材的目的要求找准知识的生发点启发诱导,讲所当讲。教师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部;准备足够的数学材料启发学生的感知,从而降低教学难度。选择适当时机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数学本质思考,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新知识理解,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善于将自己的思维水平暂时退居与学生相仿的思维态势,利用诱误的方法引导学生思其所思、错其所错、惑其所惑,开启学生思维深度。
3、思维拓展
从教材的重难点中找准教学的分化点。对知识的应用,数学教学是以以下习题为切人点进行。习题离不开设计问题,我们认为改变“习题”的设问方式,通过对一些习题的改造来完成问题类型的变化,我们也叫变式教学。问题类型的改造变化、变式根本在于教学目标的定位——降低教学难度。对综合题要注意分解。所谓综合。无非是若干个单一题的组合。如果基本功扎实,又有分解能力,解综合题的能力就能够提高。在问题设计上要围绕目标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按照层次结构拆成几个小问题分解设问,形成所谓递进式的综合题。这样通过增设问题梯度解决了前面问题或者为解决后面问题奠定了基础,或暗示了解题的方向和途径从而也降低了难度。
例:已知二次函数图像经过A(-3,0)、B(1,0)、c(0,-3)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本题着重引导学生解决如何设所求函数的解析式、怎样建立方程组,(2)从例题出发,组织变式。
变式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一次函数Y=-X-3的图像与x轴、Y轴的交点A、c,并且经过点B(1,0),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变式2:已知抛物线经过两点B(1,、0)、c(0,-3)且对称轴是直线X=-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变式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f】,o),且在Y轴上的截距是-1,它与二次函数图像相交于A(1,m)、B(n、4)两点,又二次函数对称轴是直线x=2,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对变式1,先让学生比较它与例题的条件有什么不同?再思考怎样转化为例题求解。对变式2,引导学生抓住“对称轴”建立方程。
对变式3,要善于应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把变式3分解为
①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②求的值画出草图分析;
③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转化为变式2)
4、迁移梳理。从教材具体内容找准教学的立足点,从教材内容要求上找准训练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就是训练点。学生通过模仿学会新的知识和技能,熟能生巧,这对他们就意味着发展,学生会从“死”课本中变通延伸用好课本。在评价回授中,注意评出题目的正确解法,特别是学生中的优秀解法,还要评学生的错误解法,并注重错误原因分析。注重从知识缺陷、思维阻碍处进行剖析,讲出题型与技巧和发散与变化。注意从变化的、多角度、多层次来看问题,既要师生回过头“化归”,更需要向前“类比”,只有兼顾了练和评,特别是评才能拓宽知识广度也使学生知识更熟练。
5、归纳小结,深化目标。一堂课结束之前,留几分钟对本节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等引导学生进行简明扼要有条理的小结归纳,把本节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形成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从而发展了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及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3-039-0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将严重阻碍新课程的进程。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研究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建构有效课堂教学已迫在眉睫了。下边就数学学科谈谈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对于每一节课来说,一般指在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方面,学生要达到对所学知识“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四个层次。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步落实;不能死搬教参中的课时安排;我们把课堂容量细化为“基本性容量”和“发展性容量”。前者指依据教学课时数对教材进行分配部分的基本知识内容;后者指继教材的基本知识之后适当伸展知识的内容、探求知识规律、提高解题技巧等方面。当我们的讲解与引导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引起思维共鸣,较顺利完成“基本量”而时间允许情况下,适时适度对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使得学生较全面彻底理解知识、总结规律。当课堂学生思维积极性不高或思维受阻时,教师必须通过积极引导确保“基本量”完成,而不当舍本求末。这就要求占领课堂高度。
二、教学程序设计
1、过渡衔接
课前的复习或新课的引入避免简单的问答,缺少思维含量。尽量从教材体系中找准教材的衔接点,并通过组织练习或解决某个数学问题的方式进行。
2、问题探究
这个环节是核心部分,是知识的形成过程。从教材的目的要求找准知识的生发点启发诱导,讲所当讲。教师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部;准备足够的数学材料启发学生的感知,从而降低教学难度。选择适当时机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数学本质思考,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新知识理解,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善于将自己的思维水平暂时退居与学生相仿的思维态势,利用诱误的方法引导学生思其所思、错其所错、惑其所惑,开启学生思维深度。
3、思维拓展
从教材的重难点中找准教学的分化点。对知识的应用,数学教学是以以下习题为切人点进行。习题离不开设计问题,我们认为改变“习题”的设问方式,通过对一些习题的改造来完成问题类型的变化,我们也叫变式教学。问题类型的改造变化、变式根本在于教学目标的定位——降低教学难度。对综合题要注意分解。所谓综合。无非是若干个单一题的组合。如果基本功扎实,又有分解能力,解综合题的能力就能够提高。在问题设计上要围绕目标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按照层次结构拆成几个小问题分解设问,形成所谓递进式的综合题。这样通过增设问题梯度解决了前面问题或者为解决后面问题奠定了基础,或暗示了解题的方向和途径从而也降低了难度。
例:已知二次函数图像经过A(-3,0)、B(1,0)、c(0,-3)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本题着重引导学生解决如何设所求函数的解析式、怎样建立方程组,(2)从例题出发,组织变式。
变式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一次函数Y=-X-3的图像与x轴、Y轴的交点A、c,并且经过点B(1,0),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变式2:已知抛物线经过两点B(1,、0)、c(0,-3)且对称轴是直线X=-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变式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f】,o),且在Y轴上的截距是-1,它与二次函数图像相交于A(1,m)、B(n、4)两点,又二次函数对称轴是直线x=2,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对变式1,先让学生比较它与例题的条件有什么不同?再思考怎样转化为例题求解。对变式2,引导学生抓住“对称轴”建立方程。
对变式3,要善于应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把变式3分解为
①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②求的值画出草图分析;
③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转化为变式2)
4、迁移梳理。从教材具体内容找准教学的立足点,从教材内容要求上找准训练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就是训练点。学生通过模仿学会新的知识和技能,熟能生巧,这对他们就意味着发展,学生会从“死”课本中变通延伸用好课本。在评价回授中,注意评出题目的正确解法,特别是学生中的优秀解法,还要评学生的错误解法,并注重错误原因分析。注重从知识缺陷、思维阻碍处进行剖析,讲出题型与技巧和发散与变化。注意从变化的、多角度、多层次来看问题,既要师生回过头“化归”,更需要向前“类比”,只有兼顾了练和评,特别是评才能拓宽知识广度也使学生知识更熟练。
5、归纳小结,深化目标。一堂课结束之前,留几分钟对本节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等引导学生进行简明扼要有条理的小结归纳,把本节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形成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从而发展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