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儿童诱导痰IL-17含量及炎症细胞百分比变化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儿童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IL)-17的含量及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变化,揭示IL-17参与哮喘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4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儿童依据哮喘严重度分为中重度组16例,轻度组24例,并选择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儿童诱导痰中IL-17的含量和沉渣涂片中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中重度组、轻度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诱导痰中IL-17的含量分别是(1.096±0.664) ng/L、(0.474±0.240) ng/L、(0.227±0.360) n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是(55.359±12.486)%、(44.476±17.708)%、( 36.493±12.470)%,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是(1.252±2.025)%、(4.107±3.234)%、(1.409±3.480)%,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IL-17含量呈正相关(r =0.740,P=0.049),轻度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IL-17含量呈负相关(r=-0.764,P =0.000).结论 不同严重程度哮喘儿童IL-17含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不同,IL-17参与了儿童哮喘的部分发病机制。

其他文献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成立于1973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儿科心血管专科的单位之一。1993年率先在国内通过自行研制的器械开展经导管非开胸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指导全国多家医院开展此项新技术,治愈病例数千例,开创了国内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技术的先河,
期刊
哮喘时气道上皮细胞受损表现为上皮细胞分化为杯状细胞、黏液细胞化生,从而导致细胞外基质增加、气道壁纤维化和黏液高分泌,这些是由许多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信号传导途径及基因调控的.上皮细胞中神经内分泌细胞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气道上皮细胞受损后的修复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机械通气可提高急性肺损伤患儿的存活率,但传统通气模式可致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能够减少传统机械通气中引起的气压伤及容积伤、减少(前)炎症因子释放、减少细胞凋亡、改善通气以及参与血管调节等作用;但也有抑制免疫反应、影响肺泡上皮修复以及减少肺水肿液的吸收等不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
流式分子表型分析是将流式细胞术与细胞内特定核酸序列分析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主要包括流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ow-FISH)、原位PCR/low-FISH以及流式分子表型与免疫表型结合分析等三种技术方法.该技术是对传统流式细胞术的进一步补充和拓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就流式分子表型分析的主要技术方法及其在临床和科研中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构成家庭和社会的健康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到世界各国包括我国的广泛关注.在非精神科就诊的儿童青少年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社会心理或精神障碍.因此,正确诊断和规范治疗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异常不仅是儿童精神科医生的责任,同时需要儿科医生和儿童保健科医生的共同努力.目前,国内外儿童非精神科和精神科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异常的诊疗现状有所不同,对非精神科医生进行相关问题的培训以及加强与儿童精
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属于吞噬细胞数目先天性缺陷.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婴幼儿期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伴感染,骨髓分化受累和向白血病转化的风险.有散发、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四种遗传方式.近年来多种基因缺陷的发现加深了对该病的认识.治疗上主要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能否引起心肌损伤是介入学科关注的重点之一,心肌肌钙蛋白(cTn)以其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成为衡量心肌损伤的特异指标.CHD的类型、缺损及封堵器的大小、瓣膜狭窄的程度、患儿年龄和体质量等可影响肌钙蛋白的变化,故可作为研究心肌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
HOXA10基因是调控造血的重要转录因子,其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可导致髓系白血病的发生.HOXA10基因主要在髓系白血病细胞中异常表达,与HOXA9、Pbx1、MeisL等共同影响髓系白血病的进程。
胆汁淤积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过程中任一环节出现障碍而引发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肝胆管细胞膜上转运蛋白基因对胆汁淤积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这些基因的定位、功能、突变、转录水平的调节以及与外环境中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仅进一步阐明了胆汁淤积的发生机制,也为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了研究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