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建设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在科研创新团队组建过程中,高校科研部门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有效的工作:在组织模式上给予引导;明确科研创新团队的科研目标、科研创新领域;形成有生命力的科研梯队。此外,针对科研创新团队,高校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与奖励制度。
关键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考核与奖励制度
作者简介:刘长颖(1976-),女,吉林松原人,大连交通大学科研处,助理研究员。(辽宁 大连 116028)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W201008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4-0016-01
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建设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现阶段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还处于起步阶段,多为科研小组或课题组,针对某个科研项目临时组建,随着项目的完成而终结。高校科研机构并没有及时形成科研团队管理体系,传统的管理模式明显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发展水平脱节,急需构建科学高效的科研团队管理体系,以促进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一、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概述
“科学自身的高度分化和科学研究的日益规模化,使得科研活动不再是分散的、单纯的个人行为,知识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使科学研究逐步走向‘集群化’,演变成为一种跨学科、聚焦型、多人员参加的集體性协作”。[1]随着科学研究的综合程度日益提升,学术研究者孤军奋战往往难以完成庞大的科研任务,与他人协作开展科研工作成为高校科研工作者的不二选择,科研创新团队应运而生。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是高校中相对稳定的学术科研团队,由若干名教师或科研工作者组成,聚集了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突出的学术骨干,其主要工作任务是依托高校的科研资源,围绕科研项目或特定学术课题,完成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高校科研创新团队遵循“强化特色,突出重点,带动整体”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具有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基础研究,对经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的应用性研究,能产生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创新性研究。
二、科研创新团队的构建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往往是科研工作者自发形成,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在科研创新团队组建过程中,高校科研部门应发挥其引导、管理职能,指导科研创新团队形成科学、有序的运行机制。
1.在组织模式上给予引导
科研创新团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学术群体,也可以是围绕某一重点研究方向有效整合的学术团队,鼓励跨校、跨学科联合组建,鼓励高校教师邀请校外的专家参加学术团队。“科研创新团队的组建形式要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决不能简单化,不能以一个条件和模式来组建,”[2]在分析本校科研资源的基础上,分类组建科研创新团队,或者联合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基础性研究,或者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联合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应用性研究。团队的合作模式既可以是联合科研攻关,也可以是项目分工合作;既可以是组织严密的科研团体,也可以是科研手段、科研资源共享。基于以上组织模式,高校科研机构需要对科研创新团队进行分类指导,引导高校科研工作者合理适度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组织模式的科研创新团队。
2.明确科研创新团队的科研目标、科研创新领域
科研创新团队要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深厚的学术积累,要有明确的科学研究目标。团队需要有相对集中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科研创新团队所在学科应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和发展潜力,团队建设对所在学科要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能够强有力地推动学科建设。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依据自身科研资源和科研基础,分别以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不同科研项目为主要研究方向,同时高校科学研究也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把学术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3.形成有生命力的科研梯队
科研创新团队要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团队成员要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学术发展潜力,要着眼于团队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在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组建前,充分论证,以鲜明的梯队层次为框架,凝聚相关教师、科研工作者。
团队的核心作为学术带头人对科研创新的指向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造诣,在学术方面,能够把握学科发展趋势,捕捉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具备带头攻关战略性、前沿性、创新性课题的能力;在人格魅力方面,应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能够领导一个科研团队不断发展。树立团队科研核心主要有两个途径:自我培养和校外引进,自我培养成本低、见效慢,容易形成团队;校外引进效率高、成本大,团队磨合时间较长。
确立团队核心后,积极选拨科研创新骨干,同时吸收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的知识结构应具有互补性,注重学术背景、师源结构的差异性,以不同的科研理念、科研工作方法形成具有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团队。因而,高校在建构科研创新团队时应当整体规划,保持团队的生命力,避免人才浪费。通过梯队建设,使中青年科研骨干逐步成长为科研创新团队的中坚力量。
三、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考核与奖励
1.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考核制度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通过成立科研创新团队评审机构,定期组织遴选科研创新团队。科研创新团队填写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申报书,报送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创新团队评审机构,评审机构根据科研创新团队的研究领域,组织召开相应学科专家论证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根据申报学科聘请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专家根据创新团队的申报材料和现场答辩情况对团队研究方向的实用性、科研计划的可行性、人员构成的合理性、预期目标的实现性以及团队科研基础等进行评议。专家论证同意建设的科研创新团队,根据专家论证、审议意见,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创新团队登记备案。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组建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核认定。建立评价淘汰机制,对科研创新团队实行明晰的考核制度。每年组织专家对科研创新团队进行考核,审查科研创新团队研究工作报告,检查研究工作进展等。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科研创新团队,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者,取消资助资格和称号。
2.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激励制度
在完善科研创新团队审核基础之上,高校科研管理机构应进一步完善科研创新资助与考核机制,激发科研创新团队的内部凝聚力,建立科研创新的各种激励制度,“科研创新必须具备内部动力和外部激励,其内部动力来自内部凝聚力,而外部的激励来自相应的激励机制。”[3]
在团队凝聚力建设方面,要形成目标统一、齐心协作、奉献创新的团队文化。首先,高校科研管理机构积极指导科研创新团队开展学术交流、学术表彰活动,在对外、对内交流中展现科研创新团队的力量与价值,使团队成员在情感上有归属感、成就感。其次,引导科研创新团队加强规划,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省部重点学科建设、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为长期目标,以年度科研项目攻关为短期目标,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再次,倡导奉献、协作、创新的精神,为团队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在团队外部激励机制方面,倡导“植树造林”,围绕团队科研核心,培养大批科研创新骨干。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中,既要大力扶持学术领军人物,突出“点”,又要重视团队建设,形成“面”,通过资助激励机制为科研新军成长为学术栋梁提供肥沃土壤,使科研创新团队成为富有生机活力的“森林”。首先,提供经费保障、科研资源保障。经审核的科研创新团队,校内每年给予研究经费资助。科研创新团队申请到校外各级别科研项目,高校给予相应的配套经费补贴。在多渠道筹措科研资金的同时,完善校内各项科研软硬件建设,为科研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其次,以福利待遇激励团队成员。不仅给予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科研津贴,还把科研创新团队的各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中,作为职称评聘、职位晋升的重要指标。再次,对于科研创新团队给予精神激励,树立科研创新标兵,引导师生崇尚科研创新活动。此外,为科研创新团队提供宽松的氛围,减少行政干预,给予团队发展更多的自主空间。
总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发展水平日新月异,而高校科研管理机制相对滞后,成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发展的瓶颈,需要进一步明晰科研创新团队的内涵,不断探索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组建模式,建立科学的考评和奖励机制,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池颖.探析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动因[J].才智,2009,(31):195-197.
[2]龚丽春,刘君君.浅论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J].井冈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3M):133-136.
[3]杜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关键要素分析[J].科技信息,2009,(3):205-206.
(责任编辑:张中)
关键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考核与奖励制度
作者简介:刘长颖(1976-),女,吉林松原人,大连交通大学科研处,助理研究员。(辽宁 大连 116028)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W201008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4-0016-01
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建设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现阶段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还处于起步阶段,多为科研小组或课题组,针对某个科研项目临时组建,随着项目的完成而终结。高校科研机构并没有及时形成科研团队管理体系,传统的管理模式明显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发展水平脱节,急需构建科学高效的科研团队管理体系,以促进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一、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概述
“科学自身的高度分化和科学研究的日益规模化,使得科研活动不再是分散的、单纯的个人行为,知识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使科学研究逐步走向‘集群化’,演变成为一种跨学科、聚焦型、多人员参加的集體性协作”。[1]随着科学研究的综合程度日益提升,学术研究者孤军奋战往往难以完成庞大的科研任务,与他人协作开展科研工作成为高校科研工作者的不二选择,科研创新团队应运而生。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是高校中相对稳定的学术科研团队,由若干名教师或科研工作者组成,聚集了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突出的学术骨干,其主要工作任务是依托高校的科研资源,围绕科研项目或特定学术课题,完成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高校科研创新团队遵循“强化特色,突出重点,带动整体”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具有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基础研究,对经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的应用性研究,能产生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创新性研究。
二、科研创新团队的构建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往往是科研工作者自发形成,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在科研创新团队组建过程中,高校科研部门应发挥其引导、管理职能,指导科研创新团队形成科学、有序的运行机制。
1.在组织模式上给予引导
科研创新团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学术群体,也可以是围绕某一重点研究方向有效整合的学术团队,鼓励跨校、跨学科联合组建,鼓励高校教师邀请校外的专家参加学术团队。“科研创新团队的组建形式要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决不能简单化,不能以一个条件和模式来组建,”[2]在分析本校科研资源的基础上,分类组建科研创新团队,或者联合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基础性研究,或者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联合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应用性研究。团队的合作模式既可以是联合科研攻关,也可以是项目分工合作;既可以是组织严密的科研团体,也可以是科研手段、科研资源共享。基于以上组织模式,高校科研机构需要对科研创新团队进行分类指导,引导高校科研工作者合理适度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组织模式的科研创新团队。
2.明确科研创新团队的科研目标、科研创新领域
科研创新团队要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深厚的学术积累,要有明确的科学研究目标。团队需要有相对集中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科研创新团队所在学科应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和发展潜力,团队建设对所在学科要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能够强有力地推动学科建设。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依据自身科研资源和科研基础,分别以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不同科研项目为主要研究方向,同时高校科学研究也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把学术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3.形成有生命力的科研梯队
科研创新团队要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团队成员要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学术发展潜力,要着眼于团队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在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组建前,充分论证,以鲜明的梯队层次为框架,凝聚相关教师、科研工作者。
团队的核心作为学术带头人对科研创新的指向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造诣,在学术方面,能够把握学科发展趋势,捕捉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具备带头攻关战略性、前沿性、创新性课题的能力;在人格魅力方面,应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能够领导一个科研团队不断发展。树立团队科研核心主要有两个途径:自我培养和校外引进,自我培养成本低、见效慢,容易形成团队;校外引进效率高、成本大,团队磨合时间较长。
确立团队核心后,积极选拨科研创新骨干,同时吸收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的知识结构应具有互补性,注重学术背景、师源结构的差异性,以不同的科研理念、科研工作方法形成具有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团队。因而,高校在建构科研创新团队时应当整体规划,保持团队的生命力,避免人才浪费。通过梯队建设,使中青年科研骨干逐步成长为科研创新团队的中坚力量。
三、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考核与奖励
1.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考核制度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通过成立科研创新团队评审机构,定期组织遴选科研创新团队。科研创新团队填写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申报书,报送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创新团队评审机构,评审机构根据科研创新团队的研究领域,组织召开相应学科专家论证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根据申报学科聘请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专家根据创新团队的申报材料和现场答辩情况对团队研究方向的实用性、科研计划的可行性、人员构成的合理性、预期目标的实现性以及团队科研基础等进行评议。专家论证同意建设的科研创新团队,根据专家论证、审议意见,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创新团队登记备案。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组建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核认定。建立评价淘汰机制,对科研创新团队实行明晰的考核制度。每年组织专家对科研创新团队进行考核,审查科研创新团队研究工作报告,检查研究工作进展等。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科研创新团队,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者,取消资助资格和称号。
2.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激励制度
在完善科研创新团队审核基础之上,高校科研管理机构应进一步完善科研创新资助与考核机制,激发科研创新团队的内部凝聚力,建立科研创新的各种激励制度,“科研创新必须具备内部动力和外部激励,其内部动力来自内部凝聚力,而外部的激励来自相应的激励机制。”[3]
在团队凝聚力建设方面,要形成目标统一、齐心协作、奉献创新的团队文化。首先,高校科研管理机构积极指导科研创新团队开展学术交流、学术表彰活动,在对外、对内交流中展现科研创新团队的力量与价值,使团队成员在情感上有归属感、成就感。其次,引导科研创新团队加强规划,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省部重点学科建设、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为长期目标,以年度科研项目攻关为短期目标,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再次,倡导奉献、协作、创新的精神,为团队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在团队外部激励机制方面,倡导“植树造林”,围绕团队科研核心,培养大批科研创新骨干。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中,既要大力扶持学术领军人物,突出“点”,又要重视团队建设,形成“面”,通过资助激励机制为科研新军成长为学术栋梁提供肥沃土壤,使科研创新团队成为富有生机活力的“森林”。首先,提供经费保障、科研资源保障。经审核的科研创新团队,校内每年给予研究经费资助。科研创新团队申请到校外各级别科研项目,高校给予相应的配套经费补贴。在多渠道筹措科研资金的同时,完善校内各项科研软硬件建设,为科研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其次,以福利待遇激励团队成员。不仅给予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科研津贴,还把科研创新团队的各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中,作为职称评聘、职位晋升的重要指标。再次,对于科研创新团队给予精神激励,树立科研创新标兵,引导师生崇尚科研创新活动。此外,为科研创新团队提供宽松的氛围,减少行政干预,给予团队发展更多的自主空间。
总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发展水平日新月异,而高校科研管理机制相对滞后,成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发展的瓶颈,需要进一步明晰科研创新团队的内涵,不断探索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组建模式,建立科学的考评和奖励机制,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池颖.探析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动因[J].才智,2009,(31):195-197.
[2]龚丽春,刘君君.浅论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J].井冈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3M):133-136.
[3]杜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关键要素分析[J].科技信息,2009,(3):205-206.
(责任编辑: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