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日刊发了《“四怨干部”要不得》的文章,读来令人深思。放眼四周,在现实生活中,心存怨气的干部并不鲜见。
怨气乃人由心灵深处滋生出来的怨恨之气。干部怨气从何而来,很值得探究。笔者以为,最为核心的不外乎两者:一为尽心尽力,而不被他人理解;二为干有成效,却不被组织重用。两者又可归结为一点,当“付出”与“得到”不相对称,尤其是“付出”小于“得到”时,心的天平便会失去平衡,心的质态便会发生扭曲,怨气也就由此而生。
心里的怨气积累多了,就会演变为“心怨”:牢骚满腹,只讲长处、不谈短板;消极无为,只讲怪话、不见行动。心怨虽不是什么痼疾,但发作起来却来势凶猛、影响颇大。尤其是干部心怨不可小觑,小到延误一个处室、一个单位的工作,大到放缓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发展。
干部“心怨”当需“心药”医。从心灵出发,理顺情绪、消弭怨恨;从大局出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从事业出发,明晰责任、提振信心。最有效的良方就是:
始终保持一颗“静心”。静心是一种素质,知荣明辱,心无旁骛。静心要靠重品行滋养,面对不被理解、不被认同、不被提拔、不被重用,正确的态度是加倍努力,一如既往地干好工作、始终如一地推动发展,以高昂的士气、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斗志,抢抓机遇、扬长补短,用实绩说话,用实绩赢得尊重。心有静气,则怨气流逝、正气在身。
始终保持一颗“定心”。定心是一种力量,不钻牛角尖、不打“小九九”,服从安排、摆正位置。定心要靠讲党性修养,面对不顺心的事不气馁、面对自认为不如自己的人提拔不眼红,相信群众的眼睛是亮的、相信领导的心是明的、相信组织的考虑是对的。心有定力,则宠辱不惊、怨恨无存。
始终保持一颗“热心”。热心是一种责任,尽为民之责、尽发展之责。热心要靠作表率保养,面对挫折、面对失败,不找借口、不寻开脱,而是认真应对矛盾和问题,找出更全面、更本质的因素,勇敢地负责,大胆地行动,多谋发展之道,多谋富民之策,把更多的心思倾注在干事创业上,把全部的本领施展到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心有热情,则怨气顿消、劲头十足。
有人说得好,浮躁的社会,心静者出;多元的社会,心定者赢;发展的社会,心热者胜。一句话,让心灵洒满阳光,是根治干部心怨的良方,也是促使干部始终保持正气的秘笈。
责任编辑:刘忠
怨气乃人由心灵深处滋生出来的怨恨之气。干部怨气从何而来,很值得探究。笔者以为,最为核心的不外乎两者:一为尽心尽力,而不被他人理解;二为干有成效,却不被组织重用。两者又可归结为一点,当“付出”与“得到”不相对称,尤其是“付出”小于“得到”时,心的天平便会失去平衡,心的质态便会发生扭曲,怨气也就由此而生。
心里的怨气积累多了,就会演变为“心怨”:牢骚满腹,只讲长处、不谈短板;消极无为,只讲怪话、不见行动。心怨虽不是什么痼疾,但发作起来却来势凶猛、影响颇大。尤其是干部心怨不可小觑,小到延误一个处室、一个单位的工作,大到放缓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发展。
干部“心怨”当需“心药”医。从心灵出发,理顺情绪、消弭怨恨;从大局出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从事业出发,明晰责任、提振信心。最有效的良方就是:
始终保持一颗“静心”。静心是一种素质,知荣明辱,心无旁骛。静心要靠重品行滋养,面对不被理解、不被认同、不被提拔、不被重用,正确的态度是加倍努力,一如既往地干好工作、始终如一地推动发展,以高昂的士气、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斗志,抢抓机遇、扬长补短,用实绩说话,用实绩赢得尊重。心有静气,则怨气流逝、正气在身。
始终保持一颗“定心”。定心是一种力量,不钻牛角尖、不打“小九九”,服从安排、摆正位置。定心要靠讲党性修养,面对不顺心的事不气馁、面对自认为不如自己的人提拔不眼红,相信群众的眼睛是亮的、相信领导的心是明的、相信组织的考虑是对的。心有定力,则宠辱不惊、怨恨无存。
始终保持一颗“热心”。热心是一种责任,尽为民之责、尽发展之责。热心要靠作表率保养,面对挫折、面对失败,不找借口、不寻开脱,而是认真应对矛盾和问题,找出更全面、更本质的因素,勇敢地负责,大胆地行动,多谋发展之道,多谋富民之策,把更多的心思倾注在干事创业上,把全部的本领施展到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心有热情,则怨气顿消、劲头十足。
有人说得好,浮躁的社会,心静者出;多元的社会,心定者赢;发展的社会,心热者胜。一句话,让心灵洒满阳光,是根治干部心怨的良方,也是促使干部始终保持正气的秘笈。
责任编辑:刘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