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 刘雨林
宝宝最近总是一直哭闹,而且脾气变得坏起来。烦躁不安,还总喜欢摇头,甚至连奶水都不愿意吮吸了,我该如何是好呢?
宝宝吃东西的时候总是拿手挠自己的耳朵,我觉得可能是宝宝嚼东西多了脸颊带动耳朵让宝宝感觉不舒服,可是等宝宝不吃饭的时候他还是在挠耳朵……妈妈别大意,宝宝也许是中耳炎。
致病原因
在1周岁之前,将近65%的宝宝都会遭受一次较为严重的炎症,而由于耳朵结构的特殊性,很多宝宝的耳朵会成为受害对象,经常出现的病症就是中耳炎。
原因一:中耳炎,它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是鼓室黏膜发炎的症状。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时就产生炎症,宝宝会觉得耳朵里边疼痛,在晚上休息时,会痛得更厉害,而且还会发热、总觉得冷、小便变红或变黄、大便秘结。
原因二:与成人相比,宝宝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状,而且较宽、较直、较短,所以宝宝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影响中耳,就会引起中耳炎。
原因三:另外宝宝在吃东西时,发生呛咳、呕吐,食物容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或宝宝采用了不太正确的擤鼻涕方法,给宝宝洗澡或者让宝宝游泳时耳道进水,这些都有可能使宝宝的耳朵产生炎症形成病变。
原因四:宝宝的免疫力不强是宝宝遭受病毒侵犯的关键诱因,也是造成中耳炎反复发作的决定因素之一。
症状表现
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很多妈妈由于经验不足,容易紧张,其实只要一步步应对,就知道宝宝中耳炎并不是多么可怕的病症。
症状一:宝宝总是发烧和呕吐,有时候夜间会痛醒。
如果中耳发炎,宝宝常会感觉到耳朵疼痛,炎症严重的宝宝就会引起发烧呕吐。在吸吮奶水、吞咽食物或者咳嗽时会痛得更厉害。
症状二:宝宝不停啼哭,而且脾气变得坏起来。
较大的宝宝会和妈妈说耳痛,但年龄较小的宝宝还不能说话时,就会表现为烦躁、哭闹、不睡觉、摇头或用手揉耳朵等,妈妈应特别注意。
症状三:宝宝总用手抓挠或摩擦他的耳朵,有时候会听不到你的说话。
由于宝宝中耳炎会造成宝宝耳道内发生肿胀,影响宝宝的听力。
症状四:情况严重的会有脓水从宝宝耳朵中流出。
宝宝化脓性中耳炎时,可能疼痛会减轻,但这时情况会更加严重,表示宝宝的耳膜已经出现破裂。妈妈应尽快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治疗。
宝宝小动作,预示大问题
有时候宝宝的一些小动作就会预示着宝宝的耳朵出现了问题,妈妈应细心观察宝宝的小动作,提前预知宝宝存在的疾病,以便及时护理。
宝宝时常摇头、用小手去挠耳朵
这说明宝宝的耳朵有不舒服的感觉,妈妈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宝宝情绪不稳定
情绪不稳定的宝宝时常是由于身体方面的不舒适引起的。宝宝因为不能用语言进行表达,只能用哭闹来引起妈妈的注意进而解决身体的不舒适。
不愿意吸吮奶水,而且宝宝的耳道有红肿现象,耳边皮肤有红点出现。
宝宝身体的不适导致心理的厌烦,所以不愿吸吮奶水,宝宝耳朵有红肿出现就是耳朵炎症发作的表现,耳朵皮肤有红点就是中耳炎对耳外皮肤的感染。
预防宝宝中耳炎
防治感冒
感冒,特别是鼻涕比较多的时候,宝宝特别容易患中耳炎,可以用医用吸球帮宝宝吸除鼻腔中黏液。在医生指导下还可以在孩子的鼻腔中滴入一些润舒剂以保持鼻腔畅通。
清洁耳道
游完泳,最好用棉签给宝宝掏掏耳朵,吸干耳朵里的水。已经有慢性中耳炎的宝宝,千万别去游泳,游泳时很容易造成耳朵进水,耳朵进水会加重病情。
让宝宝少含奶嘴
很多爸爸妈妈喜欢让宝宝平时含个奶嘴在嘴里,其实宝宝频繁的吸吮动作容易使病菌从鼻腔后端进入到咽鼓管,无论奶嘴采用了多么先进的工艺技术,都不会避免增加宝宝感染中耳炎的危险。所以在宝宝10个月大之后,就别再使用安抚奶嘴,可以用小布娃娃和小绒狗等玩具代替奶嘴。
不要躺着喂奶
因为水或奶可以逆行通过耳咽管感染到中耳里去。当宝宝平卧吮奶时,或乳汁流出过急时,乳汁可以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炎症。给宝宝喂奶的时候,妈妈最好抱着宝宝,不要躺着。
调整宝宝睡姿
让宝宝采用仰卧或侧卧的睡姿,比采用其他睡姿的宝宝患中耳炎感染的概率低30%。据说仰卧和侧卧的睡姿可以增加幼儿睡觉时的吞咽动作,从而促进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机会、降低感染的危险。
不打宝宝耳光
打宝宝耳光有可能会把宝宝鼓膜给打破,鼓膜穿孔后,脏东西就有可能进去,其携带的病毒就会侵袭宝宝的耳道引发中耳炎。所以千万不要打宝宝耳光。
按时注射预防针
给宝宝按时注射预防针也有助于预防宝宝中耳炎。现在还没有专门预防宝宝中耳炎的预防针,可是一些与中耳炎相关的预防针对宝宝预防中耳炎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比如肺炎疫苗、流感疫苗。
中耳炎如何护理
目前还没有办法完全避免中耳炎的发生,但妈妈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护理方法,来降低宝宝患中耳炎的几率,从而降低疾病给宝宝的听力带来的损伤。
由于各类中耳炎症诱发情况不同,所以妈妈应该根据不同的诱发原因来进行特殊护理使宝宝中耳炎及早治愈,减少后遗症。
1 因为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妈妈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宝宝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多采用青霉素及青霉素族,但是切不可盲目乱用抗生素。给药途径多选择静脉点滴,这样可以使药物更快地到达病灶,发挥作用。
2 向耳道内滴药是治疗中耳炎的重要方法,滴耳药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使药物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
3 滴入宝宝耳朵药液后,要用手指轻压宝宝的耳屏数次,使药液能够到达患处起到杀除病毒的功效。
4 如果宝宝的耳朵有出脓的现象,应在24小时内送医就诊。
5 平时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不要忘了那句老话——病从口入。
6 如果宝宝反复发作,有可能诱发慢性中耳炎,所以当发现宝宝的耳朵有异常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诊治,必要时还需手术治疗。
7 宝宝感冒后鼻腔分泌物较多时,不要捏住两侧鼻孔擤鼻涕,正确的方法是压住一侧鼻孔擤鼻涕,然后换另外一侧。但当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8 一定要注意给宝宝洗澡时,防止水进入宝宝的耳道。如果不慎进水,一定要侧过头让水从耳朵当中完全排出。
宝宝最近总是一直哭闹,而且脾气变得坏起来。烦躁不安,还总喜欢摇头,甚至连奶水都不愿意吮吸了,我该如何是好呢?
宝宝吃东西的时候总是拿手挠自己的耳朵,我觉得可能是宝宝嚼东西多了脸颊带动耳朵让宝宝感觉不舒服,可是等宝宝不吃饭的时候他还是在挠耳朵……妈妈别大意,宝宝也许是中耳炎。
致病原因
在1周岁之前,将近65%的宝宝都会遭受一次较为严重的炎症,而由于耳朵结构的特殊性,很多宝宝的耳朵会成为受害对象,经常出现的病症就是中耳炎。
原因一:中耳炎,它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是鼓室黏膜发炎的症状。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时就产生炎症,宝宝会觉得耳朵里边疼痛,在晚上休息时,会痛得更厉害,而且还会发热、总觉得冷、小便变红或变黄、大便秘结。
原因二:与成人相比,宝宝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状,而且较宽、较直、较短,所以宝宝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影响中耳,就会引起中耳炎。
原因三:另外宝宝在吃东西时,发生呛咳、呕吐,食物容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或宝宝采用了不太正确的擤鼻涕方法,给宝宝洗澡或者让宝宝游泳时耳道进水,这些都有可能使宝宝的耳朵产生炎症形成病变。
原因四:宝宝的免疫力不强是宝宝遭受病毒侵犯的关键诱因,也是造成中耳炎反复发作的决定因素之一。
症状表现
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很多妈妈由于经验不足,容易紧张,其实只要一步步应对,就知道宝宝中耳炎并不是多么可怕的病症。
症状一:宝宝总是发烧和呕吐,有时候夜间会痛醒。
如果中耳发炎,宝宝常会感觉到耳朵疼痛,炎症严重的宝宝就会引起发烧呕吐。在吸吮奶水、吞咽食物或者咳嗽时会痛得更厉害。
症状二:宝宝不停啼哭,而且脾气变得坏起来。
较大的宝宝会和妈妈说耳痛,但年龄较小的宝宝还不能说话时,就会表现为烦躁、哭闹、不睡觉、摇头或用手揉耳朵等,妈妈应特别注意。
症状三:宝宝总用手抓挠或摩擦他的耳朵,有时候会听不到你的说话。
由于宝宝中耳炎会造成宝宝耳道内发生肿胀,影响宝宝的听力。
症状四:情况严重的会有脓水从宝宝耳朵中流出。
宝宝化脓性中耳炎时,可能疼痛会减轻,但这时情况会更加严重,表示宝宝的耳膜已经出现破裂。妈妈应尽快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治疗。
宝宝小动作,预示大问题
有时候宝宝的一些小动作就会预示着宝宝的耳朵出现了问题,妈妈应细心观察宝宝的小动作,提前预知宝宝存在的疾病,以便及时护理。
宝宝时常摇头、用小手去挠耳朵
这说明宝宝的耳朵有不舒服的感觉,妈妈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宝宝情绪不稳定
情绪不稳定的宝宝时常是由于身体方面的不舒适引起的。宝宝因为不能用语言进行表达,只能用哭闹来引起妈妈的注意进而解决身体的不舒适。
不愿意吸吮奶水,而且宝宝的耳道有红肿现象,耳边皮肤有红点出现。
宝宝身体的不适导致心理的厌烦,所以不愿吸吮奶水,宝宝耳朵有红肿出现就是耳朵炎症发作的表现,耳朵皮肤有红点就是中耳炎对耳外皮肤的感染。
预防宝宝中耳炎
防治感冒
感冒,特别是鼻涕比较多的时候,宝宝特别容易患中耳炎,可以用医用吸球帮宝宝吸除鼻腔中黏液。在医生指导下还可以在孩子的鼻腔中滴入一些润舒剂以保持鼻腔畅通。
清洁耳道
游完泳,最好用棉签给宝宝掏掏耳朵,吸干耳朵里的水。已经有慢性中耳炎的宝宝,千万别去游泳,游泳时很容易造成耳朵进水,耳朵进水会加重病情。
让宝宝少含奶嘴
很多爸爸妈妈喜欢让宝宝平时含个奶嘴在嘴里,其实宝宝频繁的吸吮动作容易使病菌从鼻腔后端进入到咽鼓管,无论奶嘴采用了多么先进的工艺技术,都不会避免增加宝宝感染中耳炎的危险。所以在宝宝10个月大之后,就别再使用安抚奶嘴,可以用小布娃娃和小绒狗等玩具代替奶嘴。
不要躺着喂奶
因为水或奶可以逆行通过耳咽管感染到中耳里去。当宝宝平卧吮奶时,或乳汁流出过急时,乳汁可以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炎症。给宝宝喂奶的时候,妈妈最好抱着宝宝,不要躺着。
调整宝宝睡姿
让宝宝采用仰卧或侧卧的睡姿,比采用其他睡姿的宝宝患中耳炎感染的概率低30%。据说仰卧和侧卧的睡姿可以增加幼儿睡觉时的吞咽动作,从而促进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机会、降低感染的危险。
不打宝宝耳光
打宝宝耳光有可能会把宝宝鼓膜给打破,鼓膜穿孔后,脏东西就有可能进去,其携带的病毒就会侵袭宝宝的耳道引发中耳炎。所以千万不要打宝宝耳光。
按时注射预防针
给宝宝按时注射预防针也有助于预防宝宝中耳炎。现在还没有专门预防宝宝中耳炎的预防针,可是一些与中耳炎相关的预防针对宝宝预防中耳炎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比如肺炎疫苗、流感疫苗。
中耳炎如何护理
目前还没有办法完全避免中耳炎的发生,但妈妈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护理方法,来降低宝宝患中耳炎的几率,从而降低疾病给宝宝的听力带来的损伤。
由于各类中耳炎症诱发情况不同,所以妈妈应该根据不同的诱发原因来进行特殊护理使宝宝中耳炎及早治愈,减少后遗症。
1 因为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妈妈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宝宝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多采用青霉素及青霉素族,但是切不可盲目乱用抗生素。给药途径多选择静脉点滴,这样可以使药物更快地到达病灶,发挥作用。
2 向耳道内滴药是治疗中耳炎的重要方法,滴耳药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使药物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
3 滴入宝宝耳朵药液后,要用手指轻压宝宝的耳屏数次,使药液能够到达患处起到杀除病毒的功效。
4 如果宝宝的耳朵有出脓的现象,应在24小时内送医就诊。
5 平时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不要忘了那句老话——病从口入。
6 如果宝宝反复发作,有可能诱发慢性中耳炎,所以当发现宝宝的耳朵有异常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诊治,必要时还需手术治疗。
7 宝宝感冒后鼻腔分泌物较多时,不要捏住两侧鼻孔擤鼻涕,正确的方法是压住一侧鼻孔擤鼻涕,然后换另外一侧。但当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8 一定要注意给宝宝洗澡时,防止水进入宝宝的耳道。如果不慎进水,一定要侧过头让水从耳朵当中完全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