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不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更多的是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为此有更多的群众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与民族文化。为使群众得到更好的观赏效果,管理者对博物馆文物展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作为文物陈列展示的重要场所,通过对文物的展陈可以使文物所蕴含的价值与体现的情感融为一体,进而彰显人文情怀。本文以博物馆为研究背景,针对博物馆文物展陈的艺术方法进行探究,以期所述内容能为相关博物馆人员提供有利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展陈;艺术水平
文物展陈的本质在于突出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各种主题。展陈是每个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也是当前博物馆人重要的工作之一。博物馆的展陈是集广告性、艺术性以及思想性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参观群众通过展陈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文物的艺术表现形式。群众在满足求知欲望的同时更能获得美的熏陶,进而为身心提供更多的精神营养。本文将通过文物与空间的统一以及协调文物色彩与灯光的关系等多种方式提高博物馆文物展陈的艺术水平,期望通过多元化的文物展陈艺术,为群众传递更多的文化信息,并且通过不同的题材、视觉等表现手法满足群众对精神文明的需求。
一、博物馆文物展陈的模式
(一)文物的展品遴选
博物馆内文物的遴选应依照博物馆展览的主题进行。文物的具体选择种类、出土年代以及数量等可按照博物馆性质、所属地域的文化特点以及馆藏文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展陈的文物应与主题保持一致,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可以充分地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或与当下区域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变化相契合。展列的文物应尽量保持其完整性,并且在种类的选择上尽量全面且系统化。如可选择陶瓷、玉器以及各种书画等。将不同使用功能的文物进行重组可以形成完整的系列文物,更加有助于观众了解文物所在年代等文化信息,进而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
(二)文物展陈的排列
对博物馆内的文物确定遴选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展陈,展陈的具体方式应根据博物馆的格局通过丰富多样的展陈方式进行排列。
1.文物的组合
展陈的主题文物组合通常是指按照文物所处的年代、自身的材质以及用途等进行划分,并且通过完整的信息表达形式以及内容,向观众传递文物所承载的博物馆陈列的主题。对文物进行空间布局组合时,如有些许偏差,就会导致文物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淡化,观众对文物之间的相关性了解会变得不充分。因此在对文物进行展陈过程中,应使各文物之间的位置安排更具有逻辑性,不同文物之间所表达的历史事件以及联系应具有系统性。
例如将玉器类精品文物按照所属的年代以及功能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礼仪、陈设、器皿等多种主题,分区域进行展示。书画类精品文物可以按照不同的年代背景、流派、技法,以山水画、人物画等方式进行组合。堪称学习模范的博物馆当属首都博物馆,其按照北京沧桑的历史发展遗迹对其文物进行组合展陈,充分地向观众讲述了北京由遼金至今的历史变化。图一所示为首都博物馆的文物组合。
2.文物的文字说明
通常文物的文字说明包括对文物的名称、所属时代、质地以及出土的时间地点等的说明,部分文物还会对其社会属性如文物的意义以及具体的用途进行详细说明。对于较难理解的文化,博物馆在对文物进行展陈的过程中可重点关注,赋予其充分的文字解释,以深化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对文物的认识,同时可满足不同群体的基本需求。以西周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为例,在文字上可以对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进行详细的说明,同时延伸至西周历史时期的礼仪制度以及文物所处的历史背景等。图二为西安博物院西周时期的文物以及文字说明。
3.展陈手段的辅助性运用
博物馆所展陈的文物已脱离原始的文物所在环境,因此为了使观众能够更直观、生动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及学习历史知识,模拟原始文物环境是博物馆展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满足观众的各种需求以及加深对文物的理解,博物馆内设置了触摸屏、智能导览、二维码等互动体验方式供观众多方位了解对应文物的内容,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多媒体辅助技术展示更多的文物拓展信息。
二、提高博物馆文物展陈的艺术方法
(一)使文物与博物馆内在空间和谐统一
博物馆在对文物进行陈列空间的布置时应特别保持文物与博物馆空间上的和谐统一。一般来说,展陈空间主要是指建筑内部的陈列厅、展览室及其序厅等。在各种展陈空间内,文物摆放的位置会给参观人群带来不同的观赏感受。如将文物摆在展览厅内最为显眼以及居中的位置,多数参观者会以为此文物是博物馆中最值得观看的文物之一,而摆在角落里的文物则少有人注意。与此同时,文物的大小与展览空间大小比例的不同也会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如展示柜内所展示的文物过多则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审美疲劳,甚至认为文物的价值不高。因此在对文物进行展陈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文物与博物馆展陈空间的关系。对文物的数量、内容以及对周围文物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避免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受空间布局影响而降低参观兴趣。
(二)馆内的光线与文物色彩协调统一
博物馆内灯光的设置对于博物馆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物色彩与灯光布置是否和谐统一对文物的艺术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博物馆内灯光的布置不仅能使观众更加清楚地看清文物本身,同时也是创造文物艺术形象的关键之处。例如在展示柜内展陈书画类型的文物时,需要依据文物的颜色深浅将文物放在合适的方位。如文物颜色较深,则周围需要放置光线较强的灯光;颜色表现丰富多彩的,则可以利用反射灯、背景灯等多种方式打造不同的文物艺术效果以及营造相应的氛围,进而提升文物的艺术表现效果。 (三)通过布局配合提升文物艺术效果
对于文物的展陈方式而言,即使是文物彼此之间的规格相同,但由于色彩、质地以及出土完整性的差异会为参观者带来不一样的观赏效果。因此在对文物进行展陈的过程中应该重点以综合性的大版面表现形式为主题,采取小镜框的方式进行综合性的布局。因综合性大版面的布局可以为文物提供更多的表现空间,在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文物的尺寸以凸显其展览的整体协调性,一个版面中所展示的文物不应太多,可遴选能表现博物馆特色的规格较大的文物置于其中,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同时大小件文物之间应形成相互配合的关系,以彰显文物展陈的艺术效果。
(四)通过陪衬材料提升文物质感
博物馆在对文物进行展陈的过程中,因文物的材质以及质地均不相同,因此在展陈的过程中应结合不同质地的材料与文物进行对比衬托以突出重点展品,提高文物的质感。烘托的形式大多是通过固定的搭配或加置各种与文物材质相匹配的道具来增加文物的美感,优化文物的艺术形象。例如,在展陈青铜器时可以匹配麻布包裹的展台,金银制品则一般采用丝绸或绒布加以修饰。在提升文物质感的同时,各种材料的选择应尽量与文物相得益彰,既要考虑文物的年代、材质造型等因素,也要注重表现文物不同层次的美,共同提升展陈的艺术效果。
(五)运用现代技术方式,优化展览艺术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術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以提高工作质量。对于博物馆而言,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更加高效、高质地拓展文物信息,增强传播手段,进而创造更具时代特点的艺术形式。在文物的展览过程中可以引入现代化的声音、灯光、动画、触觉等设备,配合文物的探究性资料以及文献,使展览的方式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方法使陈列的文物“活”起来,通过表现文物的旋转、翻动以及解剖后的效果,能清晰、直观地使人感受到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优化观赏体验。
三、结束语
博物馆作为传播民族文化以及提升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应注重对文物展陈方式的不断探究。良好的展陈方式既可以使文物的艺术表达形式更加完善,又可以向观众传达更多的历史情怀。为使文物的展陈艺术效果更加理想,需要在围绕文物历史以及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研究,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凸显文物的文化价值。同时,应不断改进博物馆自身的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功能,以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作者简介
杨菲,1992年11月生,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助理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陈列设计。
参考文献
[1]朱宛月.我国中小型博物馆文物展陈中场所精神的构建[D].成都:成都大学,2020.
[2]李占霞.关于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142-143.
[3]张权.综合性博物馆中民族文物展陈优化提升策略研究[J].长江丛刊,2019(7):128-129.
[4]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博物馆陈列艺术[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展陈;艺术水平
文物展陈的本质在于突出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各种主题。展陈是每个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也是当前博物馆人重要的工作之一。博物馆的展陈是集广告性、艺术性以及思想性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参观群众通过展陈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文物的艺术表现形式。群众在满足求知欲望的同时更能获得美的熏陶,进而为身心提供更多的精神营养。本文将通过文物与空间的统一以及协调文物色彩与灯光的关系等多种方式提高博物馆文物展陈的艺术水平,期望通过多元化的文物展陈艺术,为群众传递更多的文化信息,并且通过不同的题材、视觉等表现手法满足群众对精神文明的需求。
一、博物馆文物展陈的模式
(一)文物的展品遴选
博物馆内文物的遴选应依照博物馆展览的主题进行。文物的具体选择种类、出土年代以及数量等可按照博物馆性质、所属地域的文化特点以及馆藏文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展陈的文物应与主题保持一致,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可以充分地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或与当下区域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变化相契合。展列的文物应尽量保持其完整性,并且在种类的选择上尽量全面且系统化。如可选择陶瓷、玉器以及各种书画等。将不同使用功能的文物进行重组可以形成完整的系列文物,更加有助于观众了解文物所在年代等文化信息,进而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
(二)文物展陈的排列
对博物馆内的文物确定遴选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展陈,展陈的具体方式应根据博物馆的格局通过丰富多样的展陈方式进行排列。
1.文物的组合
展陈的主题文物组合通常是指按照文物所处的年代、自身的材质以及用途等进行划分,并且通过完整的信息表达形式以及内容,向观众传递文物所承载的博物馆陈列的主题。对文物进行空间布局组合时,如有些许偏差,就会导致文物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淡化,观众对文物之间的相关性了解会变得不充分。因此在对文物进行展陈过程中,应使各文物之间的位置安排更具有逻辑性,不同文物之间所表达的历史事件以及联系应具有系统性。
例如将玉器类精品文物按照所属的年代以及功能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礼仪、陈设、器皿等多种主题,分区域进行展示。书画类精品文物可以按照不同的年代背景、流派、技法,以山水画、人物画等方式进行组合。堪称学习模范的博物馆当属首都博物馆,其按照北京沧桑的历史发展遗迹对其文物进行组合展陈,充分地向观众讲述了北京由遼金至今的历史变化。图一所示为首都博物馆的文物组合。
2.文物的文字说明
通常文物的文字说明包括对文物的名称、所属时代、质地以及出土的时间地点等的说明,部分文物还会对其社会属性如文物的意义以及具体的用途进行详细说明。对于较难理解的文化,博物馆在对文物进行展陈的过程中可重点关注,赋予其充分的文字解释,以深化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对文物的认识,同时可满足不同群体的基本需求。以西周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为例,在文字上可以对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进行详细的说明,同时延伸至西周历史时期的礼仪制度以及文物所处的历史背景等。图二为西安博物院西周时期的文物以及文字说明。
3.展陈手段的辅助性运用
博物馆所展陈的文物已脱离原始的文物所在环境,因此为了使观众能够更直观、生动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及学习历史知识,模拟原始文物环境是博物馆展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满足观众的各种需求以及加深对文物的理解,博物馆内设置了触摸屏、智能导览、二维码等互动体验方式供观众多方位了解对应文物的内容,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多媒体辅助技术展示更多的文物拓展信息。
二、提高博物馆文物展陈的艺术方法
(一)使文物与博物馆内在空间和谐统一
博物馆在对文物进行陈列空间的布置时应特别保持文物与博物馆空间上的和谐统一。一般来说,展陈空间主要是指建筑内部的陈列厅、展览室及其序厅等。在各种展陈空间内,文物摆放的位置会给参观人群带来不同的观赏感受。如将文物摆在展览厅内最为显眼以及居中的位置,多数参观者会以为此文物是博物馆中最值得观看的文物之一,而摆在角落里的文物则少有人注意。与此同时,文物的大小与展览空间大小比例的不同也会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如展示柜内所展示的文物过多则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审美疲劳,甚至认为文物的价值不高。因此在对文物进行展陈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文物与博物馆展陈空间的关系。对文物的数量、内容以及对周围文物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避免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受空间布局影响而降低参观兴趣。
(二)馆内的光线与文物色彩协调统一
博物馆内灯光的设置对于博物馆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物色彩与灯光布置是否和谐统一对文物的艺术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博物馆内灯光的布置不仅能使观众更加清楚地看清文物本身,同时也是创造文物艺术形象的关键之处。例如在展示柜内展陈书画类型的文物时,需要依据文物的颜色深浅将文物放在合适的方位。如文物颜色较深,则周围需要放置光线较强的灯光;颜色表现丰富多彩的,则可以利用反射灯、背景灯等多种方式打造不同的文物艺术效果以及营造相应的氛围,进而提升文物的艺术表现效果。 (三)通过布局配合提升文物艺术效果
对于文物的展陈方式而言,即使是文物彼此之间的规格相同,但由于色彩、质地以及出土完整性的差异会为参观者带来不一样的观赏效果。因此在对文物进行展陈的过程中应该重点以综合性的大版面表现形式为主题,采取小镜框的方式进行综合性的布局。因综合性大版面的布局可以为文物提供更多的表现空间,在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文物的尺寸以凸显其展览的整体协调性,一个版面中所展示的文物不应太多,可遴选能表现博物馆特色的规格较大的文物置于其中,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同时大小件文物之间应形成相互配合的关系,以彰显文物展陈的艺术效果。
(四)通过陪衬材料提升文物质感
博物馆在对文物进行展陈的过程中,因文物的材质以及质地均不相同,因此在展陈的过程中应结合不同质地的材料与文物进行对比衬托以突出重点展品,提高文物的质感。烘托的形式大多是通过固定的搭配或加置各种与文物材质相匹配的道具来增加文物的美感,优化文物的艺术形象。例如,在展陈青铜器时可以匹配麻布包裹的展台,金银制品则一般采用丝绸或绒布加以修饰。在提升文物质感的同时,各种材料的选择应尽量与文物相得益彰,既要考虑文物的年代、材质造型等因素,也要注重表现文物不同层次的美,共同提升展陈的艺术效果。
(五)运用现代技术方式,优化展览艺术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術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以提高工作质量。对于博物馆而言,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更加高效、高质地拓展文物信息,增强传播手段,进而创造更具时代特点的艺术形式。在文物的展览过程中可以引入现代化的声音、灯光、动画、触觉等设备,配合文物的探究性资料以及文献,使展览的方式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方法使陈列的文物“活”起来,通过表现文物的旋转、翻动以及解剖后的效果,能清晰、直观地使人感受到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优化观赏体验。
三、结束语
博物馆作为传播民族文化以及提升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应注重对文物展陈方式的不断探究。良好的展陈方式既可以使文物的艺术表达形式更加完善,又可以向观众传达更多的历史情怀。为使文物的展陈艺术效果更加理想,需要在围绕文物历史以及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研究,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凸显文物的文化价值。同时,应不断改进博物馆自身的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功能,以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作者简介
杨菲,1992年11月生,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助理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陈列设计。
参考文献
[1]朱宛月.我国中小型博物馆文物展陈中场所精神的构建[D].成都:成都大学,2020.
[2]李占霞.关于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142-143.
[3]张权.综合性博物馆中民族文物展陈优化提升策略研究[J].长江丛刊,2019(7):128-129.
[4]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博物馆陈列艺术[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