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2月22日,冬至。豫东南的上蔡县文楼,以艾滋病闻名于世的村庄。
早上5点多钟,天刚蒙蒙亮,马深义醒了,没什么农活要干,家里也没什么事,就那么半睡半醒地迷糊着,不再想那些悲伤的往事了,“徒增思想负担”;也不想以后怎么办了,“那样脑细胞死的多”,只要有吃有喝,“还想什么呢?”
大女儿马妞去年初中毕业就不上学了,主要是“学习成绩不好,自己不愿意上了”。“是不是考虑家庭经济困难的因素?”
“说不清,可能吧!”
不上学了,呆在家中也不是办法。
秋天的时候,马妞跟着马深义的妹妹到广州打工,进了一家工厂,干了一个多月,“工资1200元都领到手了”。后来,马深义的妹妹看到侄女爱上网,还是用手机上网,管不住,没办法,给马深义打电话:你女儿我管不了,让她回去吧。
就这么着,马妞从广州回家了,把马深义“气得不行”。有什么办法呢,女儿大了,“打不得、骂不得”,这让马深义很感慨,“我们小时候啊,老人说打就打了,哪里还考虑那么多,现在啊……”
中午吃完饭,马妞骑着今年刚买的电动车到县城的大姨家去了,大姨病了,她要代表父亲这边去看看。
电动车是今年春天买的,马深义花了2000多元,有些心疼,前一年秋季收下来的玉米全卖掉了,买了这辆车,“进城方便些”。
遗憾的是,60多岁的老母亲不能享受这个方便了。因为,骑电动车带着母亲上城,身体就不太好的母亲很容易感冒,一病好多天不好——母亲也因卖血患有艾滋病。
母亲要强,没有和马深义一家4口住在一起,独自住。她知道有病的儿子带着3个孩子过得不容易。
大哥的身体也不行了,消化道老是出血,肝脾肿大,饭不能多吃,一吃就胀,这让马深义很担忧。
好消息也有,去检查,发现自己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减少了。马深义说,这大半年来,他自己也吃胖了些,感觉更有了力气。“前几天在刨树根,过年时候用,等过两天准备再刨点,备用。”
10多天前,村里宣布了一个消息,让马深义有些狐疑——不让村民再新建住房了,说是要统一到什么地方去盖,搞新农村,但钱哪里出,马深义不清楚。但是,有一条他听清了——宣布消息后再盖的房屋,拆了是不赔钱的!
马深义不打算盖房,除了大女儿马妞,两个孩子都有病,活到什么时候还不知道,盖什么房啊?!
妻子雷妹死8年多了,马深义也不打算结婚,不是没合适的,是担心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个道理他知道。
二女儿马茹已经十二三岁,在农村基本算是懂事了,学习成绩还不错,小儿子马占槽依然调皮,和健康的孩子相比,已经看不出什么明显的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平时俩孩子感冒多些,不过,这些马深义已经习惯了。他所要做的,是每天监督两个孩子吃抗病毒药物,注意天气的变化,让孩子加减衣服。所以,平时他不大出門。
也有人提议,可以让大女儿来照顾两个弟妹吧,他始终有些不放心——让去西边村口诊所拿个药,大女儿都不愿去,“害羞,还是个孩子呢”。
同龄的很多健康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马深义就这么天天呆在文楼的家里,有时候他会感到憋闷,“我真的很想到你们广州、上海那些大地方去看看,真的,天天被这俩孩子给拴坏了,怎么办呢……”
(马深义,河南上蔡文楼村的农民,1990年代因卖血染上艾滋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妻子雷妹生下两个得病的孩子:二女儿马茹和3儿子马占潮。2001年,妻子因艾滋病过世,留下马深义,一个人拉扯着3个孩子生活。马的父亲、母亲、哥哥、嫂子都因卖血染上艾滋病,父亲2007年去世。从2004年起,本刊每年都派出记者访问马深义一家,记录这个豫东平原农家小院的酸甜苦辣。)
早上5点多钟,天刚蒙蒙亮,马深义醒了,没什么农活要干,家里也没什么事,就那么半睡半醒地迷糊着,不再想那些悲伤的往事了,“徒增思想负担”;也不想以后怎么办了,“那样脑细胞死的多”,只要有吃有喝,“还想什么呢?”
大女儿马妞去年初中毕业就不上学了,主要是“学习成绩不好,自己不愿意上了”。“是不是考虑家庭经济困难的因素?”
“说不清,可能吧!”
不上学了,呆在家中也不是办法。
秋天的时候,马妞跟着马深义的妹妹到广州打工,进了一家工厂,干了一个多月,“工资1200元都领到手了”。后来,马深义的妹妹看到侄女爱上网,还是用手机上网,管不住,没办法,给马深义打电话:你女儿我管不了,让她回去吧。
就这么着,马妞从广州回家了,把马深义“气得不行”。有什么办法呢,女儿大了,“打不得、骂不得”,这让马深义很感慨,“我们小时候啊,老人说打就打了,哪里还考虑那么多,现在啊……”
中午吃完饭,马妞骑着今年刚买的电动车到县城的大姨家去了,大姨病了,她要代表父亲这边去看看。
电动车是今年春天买的,马深义花了2000多元,有些心疼,前一年秋季收下来的玉米全卖掉了,买了这辆车,“进城方便些”。
遗憾的是,60多岁的老母亲不能享受这个方便了。因为,骑电动车带着母亲上城,身体就不太好的母亲很容易感冒,一病好多天不好——母亲也因卖血患有艾滋病。
母亲要强,没有和马深义一家4口住在一起,独自住。她知道有病的儿子带着3个孩子过得不容易。
大哥的身体也不行了,消化道老是出血,肝脾肿大,饭不能多吃,一吃就胀,这让马深义很担忧。
好消息也有,去检查,发现自己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减少了。马深义说,这大半年来,他自己也吃胖了些,感觉更有了力气。“前几天在刨树根,过年时候用,等过两天准备再刨点,备用。”
10多天前,村里宣布了一个消息,让马深义有些狐疑——不让村民再新建住房了,说是要统一到什么地方去盖,搞新农村,但钱哪里出,马深义不清楚。但是,有一条他听清了——宣布消息后再盖的房屋,拆了是不赔钱的!
马深义不打算盖房,除了大女儿马妞,两个孩子都有病,活到什么时候还不知道,盖什么房啊?!
妻子雷妹死8年多了,马深义也不打算结婚,不是没合适的,是担心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个道理他知道。
二女儿马茹已经十二三岁,在农村基本算是懂事了,学习成绩还不错,小儿子马占槽依然调皮,和健康的孩子相比,已经看不出什么明显的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平时俩孩子感冒多些,不过,这些马深义已经习惯了。他所要做的,是每天监督两个孩子吃抗病毒药物,注意天气的变化,让孩子加减衣服。所以,平时他不大出門。
也有人提议,可以让大女儿来照顾两个弟妹吧,他始终有些不放心——让去西边村口诊所拿个药,大女儿都不愿去,“害羞,还是个孩子呢”。
同龄的很多健康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马深义就这么天天呆在文楼的家里,有时候他会感到憋闷,“我真的很想到你们广州、上海那些大地方去看看,真的,天天被这俩孩子给拴坏了,怎么办呢……”
(马深义,河南上蔡文楼村的农民,1990年代因卖血染上艾滋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妻子雷妹生下两个得病的孩子:二女儿马茹和3儿子马占潮。2001年,妻子因艾滋病过世,留下马深义,一个人拉扯着3个孩子生活。马的父亲、母亲、哥哥、嫂子都因卖血染上艾滋病,父亲2007年去世。从2004年起,本刊每年都派出记者访问马深义一家,记录这个豫东平原农家小院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