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你的后脑勺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德昌导演的电影《一一》是一部关于后脑勺的电影,从一开始就是。
  在片头,一家人合影时,站在洋洋身后的几个女孩调皮地用手拍他的后脑勺,洋洋几番回头,却无法判断谁是“作案人”。这一特写貌似一个小插曲,其实却为洋洋后来得出“我们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这一结论,以及他为解开困惑而拿起照相机去拍别人的后脑勺这一行为埋下了伏笔。
  在《一一》中,人物众多,围绕NJ一家展开,没有绝对的主角,是一部群像式的电影,但片中每一个角色的故事都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洋洋,他鲜活了一部电影。因为他的相机正是导演的镜头,他本人正是导演在影片中哲人式形象的变形。
  8岁的洋洋在舅舅的喜宴中就开始苦恼,后来他认为周围的人不相信他,是因为他们不能了解自己的全部;而人们之所以不能了解到全部的自己,是因为人们的眼睛长在前面,只能看到前面的事物,而对脑袋后面的另一半事物就无法触及。为此,洋洋拿起照相机去拍摄别人的后脑勺,希望以此帮助别人看清另一半的事物。
  外婆的昏迷是一家人心灵混乱悲戚绝望的导火索。婷婷认为是自己忘记倒垃圾,外婆倒垃圾的时候摔倒才会昏迷的,为此她深深忏悔,无法入睡,只有在深夜悄悄向外婆倾诉自己悔恨与迷茫;洋洋的妈妈发觉几天内向外婆叙述的无非是一些重复的内容,她对着丈夫痛哭自己生命的单调与空虚。NJ,一个非常带有导演自我发掘性质的角色,在片中无法适应物欲纵流,名利熏心的现代商业社会,愤然感慨:“诚意可以装,老实可以装,交朋友可以装,做生意可以装,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东西是真的?”尽管他恪持传统的精神操守,却在岳母病床前说:“对我自己所讲的话是不是真心的,好像没什么把握。”既然人们对自我的真实无法界定,既然人们对自我情感的真实性都难以确定,那么,对现实生活中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就更加难以辨别了。
  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信任危机的社会状况:不加节制的物欲和个体的异化。当“先上车后买票”、做生意坑蒙拐骗成为习以为常,导演借此让所有的观众反思都市中的人际关系是正常的,还是病态的;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是健全完备的,还是根本就岌岌可危。
  在《一一》中,有许多镜头是摄影机特意隔着玻璃窗去拍摄的,玻璃窗反光了一重影像,这重影像与窗子后面的影像又交叠在一起。其中,玻璃窗上的影像是根据特定的剧情而精心选择的。当窗子后面的人物陷入焦灼绝望的时候,玻璃窗所反光的影像往往是高耸入天的摩天大楼或车水马龙的高速公路。反差极大的两种影像加以叠映,就直观形象地昭显了现代人物质生活的富裕与精神世界的苦恼——繁华都市的后脑勺正是个体的扭曲和精神的蒸空。到这里终于理解了NJ无法把握对岳母话语是否真心的原因——人与自身的疏离和隔膜——长年累月地生活在虚伪而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最终对自己情感的真实性都难以确定了。
  即使是看到父亲和女儿,分别在东京和台北,同时与初恋情人约会的温馨镜头,我们也只能感叹这是一曲无果而终的悲伤恋歌。以致于NJ在岳母死后诚恳地对妻子说:“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真的没那个必要。”简言之:人活一次,够了。 甚至在影片中最抢眼的洋洋对死后的外婆说:“我好想你。尤其是当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8岁的小孩说出如此老成的话语,很自然地让人唏嘘:天然的生命力在被变态的社会无情地消耗着。
  如果仅止于此,杨德昌就不称为杨德昌了。镜头內的洋洋拿着作文本对着婆婆的遗像读着:“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镜头外的杨德昌也对着观众深沉地诉着同样的话。他设置着片中个体种种绝望的方式与心态,进行着着力于道德层面的社会批判,更重要的是他给了我们某种希望的启示:NJ、大田、婷婷都拥有纯真、善良、正直的心灵,他们存在生存的苦恼与悲伤,但从未丢失生命的音乐,并永久地贮存在心里。现代人要想走出歧途,必须拍拍自己的后脑勺,发现并守住自己的善根,由独善其身延伸到矫正整个社会的异化。
  影片中的一家人饱尝生活的重压,在艰辛的挣扎中仍努力地活着,外婆的离去,新生儿的来临很具象征意味,从中得到的最直接的“形上”启发是“一一”像生命的绳索,虽遭外物砍扯,时有断痕,却一直延续向前。所以用手“拍拍”自己的后脑勺,用心拍拍生命的后脑勺,回归纯真,善待人生。
  
  (作者简介:孙 薇,苏州大学文学院10级文艺学)
其他文献
摘要:讯息即预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认识讯息及其作用的理论范式。在本文中,笔者力图基于“美”的角度为讯息即预警建立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讯息即预警的内涵,以及支撑其内涵的相互联系的各个关键性观点也将被逐一展开阐释。  关键词:讯息;预警;行动  一、信息和讯息  国内外学者对于信息和讯息的定义可谓成百上千,多多益善。《新闻学大辞典》对信息的定义是:“…尚无确切和统一定义,有影响的
期刊
摘要:文章从工作态度、工作方法、自身素质三个方面出发,结合工作实际情况,阐述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的辅导员。  关键词:双重身份;精神财富;自身素质  一、深化认识,不断理清工作思路  1、积极主动,厚积薄发  辅导员是大学生在大学里接触的“第一人”,也是学生在大学里交往最频繁的老师。作为辅导员,在思想和学习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的同时,更要在生活中给予无微不至地关怀。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我会主动与学生打
期刊
摘要:高校共青团是校园文化的组织实施者之一,是学校党政组织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文章借助问卷调查,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三所奉贤大学城的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得出,依托学生会、社团、志愿者服务以及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载体,团组织在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与理想信念教育、综合素质提升以及丰富校园生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组织优势,为校园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有利平台。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大学生兼职与户外实践,是以充实课余生活,增加社会阅历,获得实践经验,加强与社会联系现象。通过学生自主创新,参与课外实践时,我们提出了兼职旅游一体化模型建立。兼职旅游是大学生与社会联系的典型,但兼职旅游业中经营和管理也有许多的问题和弊端。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课外实践;弊端  对于众多高校来说,目前大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实践所面临的困难是如何整合这些零散的实践资源,让每个学生发挥其专业特
期刊
摘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全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创新点和亮点,它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党的政治目标的必然选择、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学习
期刊
摘要:教学是学校教育服务于学生成长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最中心的工作。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从近处看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兴亡成败,从长远看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教育的发展。什么样的教学才是高品质的教学,这是我们业内人士关注的核心问题,基于个人多年从事美术高考教学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逐渐形成了我对于学校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与追求。  关键词:高品质教育;美术教学; 跟人主张  一、因材施教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的
期刊
在父权制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总是被塑造成温柔体贴的形象,但是欧里庇德斯的戏剧《美狄亚》却打破了这一成规,用新的视角阐释女性的个性与生存,塑造了一个不符合男权社会标准的女性——美狄亚,整个剧本围绕美狄亚的复仇展开故事。  《美狄亚》中所有的出场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支持美狄亚复仇的,如歌队、埃勾斯、科任托斯的传报人等;另一派是反对美狄亚复仇的,如伊阿宋、保姆、保傅、克瑞翁等,同时这一派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社会大致可以分为平日的现实世界和虚拟的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中人们携手协作可以对现实世界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将就2011年10月13日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为切入点,具体分析网络虚拟社区中的协作对现实世界造成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以及我们该如何趋利避害,使网络能够真正的为我所用。  关键词:虚拟社区;网络协作;人肉搜索;媒介素养  一、 小悦悅事件解析  海德格尔曾经断言“技术
期刊
摘要:《一个小时的故事》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恩的一部代表作。很多的评论家都从女权运动的角度,对于女主人公在一小时内的变化给予了无限的人文关怀。自由,生命,婚姻一直是大家讨论的主题,而且婚姻似乎成了玛拉德夫人去世的罪魁祸首,然而立足于社会实际,当我们超脱了那些庸俗的理论,我们却可以看到另一个事实:玛拉德夫人,死于自己的贪婪。  关键词:死亡;自由;生命  《一个小时的故事》历来被看作是女权运动的代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婚姻自由作为男女平等的一项重要标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普及,女性也可以自主的掌控婚姻存废。在中国古代社会,作为长期处于夫权父权控制下的妇女,其对于自己的婚姻往往没有选择权,这不仅体现在不能任意选择如意郎君,也表现为无法在婚姻生活不幸的情况下自主解除婚姻。受胡风影响的唐代的文化开放和包容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本为旨在就唐代关于离婚制度上的研究,探索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和自由程度。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