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自创八笔画输入法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uc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是电脑高度普及的时代,用电脑打字成为生活与工作的必需。大家所熟知的输入法有五笔和拼音,但只需敲击几个数字就能搞定的输入法,你见过吗?“数字键1,代表笔画‘横’,2代表‘竖’,3代表‘撇’……用0~7这8个数字,就能代表汉字的全部笔画了,很方便!”家住乌市桂林路社区的李春生老人介绍了自己发明的八笔画输入法。
  72岁的李春生祖籍江苏宜兴市,是一名中学退休职工。1960年来到新疆农八师136团工作,1987年调回老家,1995年从江苏省宜兴市桃园中学退休后,在无锡老年大学学习电脑,常年往返于宜兴与乌市之间。
  刚开始接触电脑,他发现,对老年人来说,用五笔字型输入法和拼音输入法打字都太麻烦。“当时就想,我要发明出一种简便、适合老年人使用的输入法。”从此,李春生老人就钻进了汉字研究中,这一钻就是4年多!他到处借阅资料,并且买回各种字典来研究。他考虑过九码输入法和七码输入法,先后尝试20多次实验方案,均不成功。
  2008年,他开始研究八码输入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春生老人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执着,在2010年终于成功开发出八笔画输入法。随后,他托朋友把这套字型规律进行了计算机编程,安装在电脑上使用。
  八笔画输入法将汉字的笔画分为8类,用8个阿拉伯数字作代码,除了5个传统的单笔部件横、竖、撇、捺、折外,新增了3个复笔部件交叉、开口框、闭口框。根据这个字型规律,只要在数字小键盘上输入对应的数字,就能找到所需的字。目前,老人收编的汉字有7000多个,词组5000多个。
  此外,李春生老人整理了一本书,里面是7000多个汉字用八笔输入法所对应的数字,以及它们在《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页数,方便查阅。据李春生介绍,他发明汉字输入法最多一小时就能学会。现在,他的孙子、孙女也都在使用这种输入法。目前,他还在完善词语编码,准备完成后申请专利,希望能有人投资他的项目。
其他文献
“月亮妈妈”随身携带的黑皮笔记本上写满了各个国家游客的留言和签名,记录了众多游客对这位“月亮妈妈”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现在阳朔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我的同行中有很多也渐渐掌握了外语,但是会说11门外语的只有我一个,”徐秀珍自豪地说道。  “你好!你从哪里来?”广西桂林阳朔月亮山脚下,一位头戴鸭舌帽斜挎帆布包的农村妇女用德语跟几个外国游客热情地打招呼。看到她用流利的德语对话,一位过路的年轻中国女孩惊
期刊
她,44岁,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眼角渐显皱纹,头上已显现出白发,对任何人都温和、亲切、谦逊,黑亮的眼睛流露着质朴和坚毅。  她就是兰莲娟,一位长期扎根于西坑畲族镇,从事清苦的电费收缴工作的普通收费员。而就是这样一位平凡普通的人,为农村群众提供电器安装等最基本的方便用电、安全用电服务,有问必答、有忙必帮,脸上永远挂着微笑,成为电力企业在农村最生动的形象代表;她为做好电费收缴工作,不厌其烦、不辞辛苦,
期刊
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徒手攀6米大树没问题、三两个人近不了身……这些武侠小说中常见的功夫,真切地发生在一位72岁老人身上。近日,我们采访到了这位社区“武林高手”的传奇故事。他说,当年习武是为了抵御外寇,如今习武是为了赢得人生最大的金牌——健康。  年幼便习武:  为抵外寇,自己学能耐  李兰东出生于1940年7月,那时正值日伪统治时期。李兰东说,那时他记忆最深的就是日本人给他们吃橡子面,简直是难以下
期刊
“雷助理”退休了。“退休?你是说‘雷助理’退休了?”、“听哪个讲的?昨天还在我们村给王宝子家调解矛盾呢,今天就退休了?”、“不行不行,我得打个电话核实一下”……  近日,我们来到金湖吕良镇,向集镇上的行人打听“雷助理”的住处。几个被问及的对象听说“‘雷助理’退休了”这件事以后,一个个脸上惊讶的表情,着实让人颇感困惑:人到了年纪,总是要退休的,这是咋了,“雷助理”就不能退休?  直到与“雷助理”面对
期刊
退了休的德国人大抵是闲不着的,忙得你有时都找不到他们。你可以问:“你们哪儿去了?”但你绝不能问:“怎么不在家待着?”这等于在骂人。  “退了休咋啦?退了休就该等着老吗?告诉你,退了休的我们天天过假期,天天聚会,天天出游!跟你说,别小看这是一个消费群体呀!”  这就是德国人,一辈子兢兢业业工作,挣钱养家,等退休时,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没心可操了,他们就使劲地花钱,让自己享受,实现年轻时不能实现的梦想:
期刊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用了7年时间,三易体裁七改其稿,终于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叫《传承中华魂》,是一部电视连续剧的文学剧本。  这位老人不是作家,甚至一辈子都很少和语言文字打交道。他是一名退休的数学教师,叫刘正 ,是子洲县周家硷镇前湾村人。  日前的一个中午,我到刘正昉老人的家里对其进行了采访。冬日里的暖阳透过玻璃窗户,照在老人古铜色的脸上,散发出金色的光。老人盘膝坐在炕沿上,给我们讲述他和他的书
期刊
他不打牌、不抽烟,退休后唯一的爱好就是模拟建筑物。儿时在江边堆的泥沙城堡容易被水冲毁,他想了一个办法将美景永远保留下来,而且废物利用,不用去旅行就可以环游世界。  “去做你最爱的事情,兴趣会产生激情,激情带来快乐。”“生活中有没有兴趣,全在于你有没有给它足够的重视。”这两句话写在他随身带的笔记本里。  建城堡、修高楼、造三峡……他用手中的水泥一点一点“滴”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  将从小的兴趣
期刊
“安史之乱”中的杜甫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张籍说“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千多年来,书信在中华文化里充当着集文学、美学、历史、情感、书法、礼仪、信笺为一体的文化载体。然而随着电话与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家书正淡出我们的生活。21世纪初,费孝通、季羡林、白庚胜等数十位文化名人发起了抢救家书行动。陈立言,一位71岁的老人,40多年来将他人“弃若敝帚”的
期刊
痴迷熨斗20多年  张世铎本职为医务工作,繁忙的工作之余,喜欢用收藏来调剂自己的生活。20多年前,张世铎无意间得到一个断柄的、类似于“水舀子”的青铜器。由于搞不懂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他就找了许多专家来鉴定这个物件,最后专家告诉他,这是个汉代的熨斗。这下子可让张世铎有些兴奋了,原来古代老祖宗们就使用熨斗了,而且当时的熨斗是这个样子的。后来,张世铎又接连在收藏市场中发现了一些这样的青铜熨斗,许多卖家也
期刊
说起皮影,大多数人首先会想起舞台上的唱、念、道白,和驴皮制做的生、旦、净、丑。但是唐山市民蔡承泽却结合皮影、漫画和国画,画出了“皮影画”。近日,我们采访了这位年过古稀的皮影迷。  从迷皮影到画皮影  今年77岁的蔡承泽家住唐山市东大里社区。与好多老人一样,蔡承泽闲来无事也喜欢画上两笔。  在蔡承泽的画中,不但有女起解、三击掌、打渔杀家等戏剧名段,还有外国友人、农村新生活等新颖题材。但是与其他的画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