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历时十多年,不少农村学校学生厌学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这不仅困扰着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也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关注农村学生的厌学心理、研究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探索解决学生厌学的办法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表现;成因;厌学的类型;看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们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它跟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学习生活不能满足学生的生理、兴趣、精神等需要,或者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校学习不吻合时,便会出现学习和需要之间的平衡危机,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减弱,造成学习意志和信念损伤,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厌学的困境呢?而这里就小学英语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 、厌学的表现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态度、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其主要表现有: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敷衍了事。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并对此感到痛苦、紧张、焦躁。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
二、农村厌学学生的成因
笔者在农村学校从教二十多年,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发现农村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缺陷、学生自身因素和社会不良因素等。
1、家庭教育缺失 。
家庭教育缺失主要体现在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家长的学历层次低下、不良家庭环境影响与农村留守儿童增多等。
(1)家长学历层次低下。农村孩子的家长大部分是初中文凭,有的还是小学文凭,如此低下的文化素养导致教育方法不当,使得孩子对父母的话听而不闻,对父母的要求置之不理,从而使得父母无计可施、无可奈何。
(2)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家长整天沉溺于赌博、吃喝玩乐之中,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任其自然,有些父母经常闹矛盾,甚至离婚,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3)农村留守儿童增多。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进城务工,把子女留给老人管教,这些老人观念陈旧,思想落后,难以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在思想上和学习上无法给孩子切实有效的引导和辅导,这使学习本来就有困难的学生成绩逐步下降,从而对学习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2、厌学与学生的人格品质密切相关 。
厌学现象多发于8~18岁处于中学学习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随着生理发育越来越接近成年人,他们的自主意识迅速增强,逐渐从对权威(父母和老师)的恐惧和顺从中脱离出来。如果说小学阶段厌倦学习还不敢从行为态度上有所表达,进入青春期的他们已经不愿再掩饰自己的态度了。因此其人格所固有的特性,在这个时期得到前所未有的表达。
其实,学习知识本身是符合人性需求的一种愿望,是满足个体求知欲的自然过程。这种单纯满足个体需求的过程是很难遭到反感和对抗的。学生真正厌倦的是与学习相关的各种因素,如:规定的学习进度和难度要求,作业和考试要求,升学压力,学校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压力等。尤其是从小学到中学,学习难度明显增加,还要直接面对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当学习过程需要面对这种种压力和困难时,学习就成了一种考验,一种对青少年固有人格品质的考验。外在压力永远存在,它只有通过人格结构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不同的人格状态,对外在压力的解读和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在同样的外在压力下,有的学生厌学,而有的学生乐学的原因。
三 、厌学的类型
1、情感依赖型厌学 。
情感依赖型厌学者到学校学习的动力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喜爱,获得与他人的亲密感。这类学生最大的缺点是无法承受孤立,恐惧被抛弃。无论他们的成绩多么优异,一旦在人际关系中感觉自己不被理解、重视、关爱等,就会影响到学习情绪。因为他们觉得失去陪伴、关爱的日子是无法度过的,就像天堂到地狱,其他东西都会变得毫无意义,当然也包括学业。在学校的咨询个案中,因为无法承受孤独感而辍学的屡见不鲜,有的是因为离家太远,无法忍受与父母分离;有的是无法接受与以前好朋友分开而不愿去现在的学校;还有的是与同学难以相处而纠结痛苦,不愿再学了。
2、意志缺乏型厌学。
意志缺乏型厌学者追求自由轻松的生活。这是一种退行的动力,是通过想象来构筑一种婴儿般的无所不能感,这种感觉的维持,就需要逃避现实的挑战。因此,他们会无意识降低自己各种成长需求,表现为对什么事都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凡是需要付出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事都会被他们厌弃。学习这件需要吃苦才能完成的任务自然就成了他们厌恶的对象。
三、我的看法
对于学困生来说,成功便是最好的奖励。鼓励一般采用精神奖励,如上课能举手发言,不管回答得对与否,都要从不同侧面给予肯定;作业的正确率高了,也要及时鼓励。在我的班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考试只要你在原来的基础上分数提高5分以上,你就可以给老师提一个要求,比如要求老师唱歌、跳舞、讲笑话等。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高。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实践证明,正确使用赏识教育,能使学生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
总之,要帮助厌学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教师对这些学困生要充分予以关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视。
孩子厌学,很可能是一种或几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需要找到其厌学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培养。如果能够通过厌学问题,及时地发现孩子的人格问题,有针对性地改变教育策略,培养孩子真正的安全感、自尊感、自主能力和意志品质,不仅能帮助孩子解决现在的厌学问题,而且还能使孩子们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与展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
[2]素质教育与教学策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5
【关键词】表现;成因;厌学的类型;看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们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它跟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学习生活不能满足学生的生理、兴趣、精神等需要,或者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校学习不吻合时,便会出现学习和需要之间的平衡危机,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减弱,造成学习意志和信念损伤,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厌学的困境呢?而这里就小学英语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 、厌学的表现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态度、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其主要表现有: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敷衍了事。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并对此感到痛苦、紧张、焦躁。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
二、农村厌学学生的成因
笔者在农村学校从教二十多年,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发现农村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缺陷、学生自身因素和社会不良因素等。
1、家庭教育缺失 。
家庭教育缺失主要体现在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家长的学历层次低下、不良家庭环境影响与农村留守儿童增多等。
(1)家长学历层次低下。农村孩子的家长大部分是初中文凭,有的还是小学文凭,如此低下的文化素养导致教育方法不当,使得孩子对父母的话听而不闻,对父母的要求置之不理,从而使得父母无计可施、无可奈何。
(2)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家长整天沉溺于赌博、吃喝玩乐之中,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任其自然,有些父母经常闹矛盾,甚至离婚,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3)农村留守儿童增多。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进城务工,把子女留给老人管教,这些老人观念陈旧,思想落后,难以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在思想上和学习上无法给孩子切实有效的引导和辅导,这使学习本来就有困难的学生成绩逐步下降,从而对学习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2、厌学与学生的人格品质密切相关 。
厌学现象多发于8~18岁处于中学学习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随着生理发育越来越接近成年人,他们的自主意识迅速增强,逐渐从对权威(父母和老师)的恐惧和顺从中脱离出来。如果说小学阶段厌倦学习还不敢从行为态度上有所表达,进入青春期的他们已经不愿再掩饰自己的态度了。因此其人格所固有的特性,在这个时期得到前所未有的表达。
其实,学习知识本身是符合人性需求的一种愿望,是满足个体求知欲的自然过程。这种单纯满足个体需求的过程是很难遭到反感和对抗的。学生真正厌倦的是与学习相关的各种因素,如:规定的学习进度和难度要求,作业和考试要求,升学压力,学校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压力等。尤其是从小学到中学,学习难度明显增加,还要直接面对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当学习过程需要面对这种种压力和困难时,学习就成了一种考验,一种对青少年固有人格品质的考验。外在压力永远存在,它只有通过人格结构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不同的人格状态,对外在压力的解读和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在同样的外在压力下,有的学生厌学,而有的学生乐学的原因。
三 、厌学的类型
1、情感依赖型厌学 。
情感依赖型厌学者到学校学习的动力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喜爱,获得与他人的亲密感。这类学生最大的缺点是无法承受孤立,恐惧被抛弃。无论他们的成绩多么优异,一旦在人际关系中感觉自己不被理解、重视、关爱等,就会影响到学习情绪。因为他们觉得失去陪伴、关爱的日子是无法度过的,就像天堂到地狱,其他东西都会变得毫无意义,当然也包括学业。在学校的咨询个案中,因为无法承受孤独感而辍学的屡见不鲜,有的是因为离家太远,无法忍受与父母分离;有的是无法接受与以前好朋友分开而不愿去现在的学校;还有的是与同学难以相处而纠结痛苦,不愿再学了。
2、意志缺乏型厌学。
意志缺乏型厌学者追求自由轻松的生活。这是一种退行的动力,是通过想象来构筑一种婴儿般的无所不能感,这种感觉的维持,就需要逃避现实的挑战。因此,他们会无意识降低自己各种成长需求,表现为对什么事都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凡是需要付出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事都会被他们厌弃。学习这件需要吃苦才能完成的任务自然就成了他们厌恶的对象。
三、我的看法
对于学困生来说,成功便是最好的奖励。鼓励一般采用精神奖励,如上课能举手发言,不管回答得对与否,都要从不同侧面给予肯定;作业的正确率高了,也要及时鼓励。在我的班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考试只要你在原来的基础上分数提高5分以上,你就可以给老师提一个要求,比如要求老师唱歌、跳舞、讲笑话等。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高。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实践证明,正确使用赏识教育,能使学生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
总之,要帮助厌学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教师对这些学困生要充分予以关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视。
孩子厌学,很可能是一种或几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需要找到其厌学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培养。如果能够通过厌学问题,及时地发现孩子的人格问题,有针对性地改变教育策略,培养孩子真正的安全感、自尊感、自主能力和意志品质,不仅能帮助孩子解决现在的厌学问题,而且还能使孩子们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与展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
[2]素质教育与教学策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