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阅读有感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13499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读《月迹》,惊鸿一瞥,却欲罢不能。这月夜的一切由于作者的禅心佛性而显得无比美好。
  《月迹》是贾平凹散文的代表作。他的散文字里行间才气横溢,自然天成,毫无雕琢的痕迹。随着作者的脚步,循着作者的眼光,左顾右盼,到处流彩。他的笔端如电影的镜头,将美好的景致一一呈现,让你身临其境。
  行文自然流畅,水到渠成。文章从“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起笔,接着细致地写出了孩子们“盼月”的殷切心情和“赏月”的美好情景。作者运用了拟人(“月亮是长了腿的”)、比喻(“不知道那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美丽,也写出了孩子们想象的奇特和对月亮的喜爱之情,为文章重点部分“寻月亮”作了铺垫。这一部分中,孩子们追逐月亮的踪迹,追到院里,发生了谁拥有月亮的争执,写出了孩子们想要得到月亮的急切心情。奶奶及时解围,出来倒酒,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月亮是属于每个人的。随后他们又在院里、院外,河的上湾、下湾以及同伴的眼睛里,全都发现了月亮。于是恍然大悟。最后好奇心和爱美的心理都得到了满足,甜甜地睡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全文还贯穿了童心想象力发展的线索:“月亮是长了腿的”——“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文章所写“月迹”,既是月亮运行之迹,也是孩童心理变化之迹。
  语言质朴,充满生活气息。作者把对月亮,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烈情感都倾注在对画面的描绘和人物的对话中了。如“玉玉的,银银的”,既有形象,也有色彩。“粗粗”“疏疏”等都是叠词,读起来和谐流畅,朗朗上口。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也自然如月光般流泻下来,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月光曲”。再如“款款地,悄没声息地溜进来”“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寥寥几笔勾勒出月的踪迹。不仅如此,作者还展开丰富的想象:“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对月亮的描写既传神又逼真。议论月亮是童稚的语言,质朴、笨拙而又诚挚。“月亮是我要的”,以一个“要”字表达对月亮的爱;“月亮就是个好”,直接把月亮与“好”相联系,一切都是美好的了!最后的“印章”之喻,想象奇特而又惟妙惟肖,如此高超的创造力,非得有一颗纯洁的童心不可。文章自然有了一股浓厚的孩童生活气息,孩童的形象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构思新颖别致,匠心独运。月亮象征圣洁和光明,历代文人“月山星海”的佳作早已写尽了月亮的美好。作者没有放弃对美好事物的热情追求,只不过他独具一格,把这一情感浓缩到了对月迹的追逐中,在“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过程中,给人以美的享受。文末形成了这样一个认识:“月亮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月亮叠映在孩童水晶般的眼睛之中,该是怎样的熠熠生辉。作者的心胸又是多么开阔啊!言已尽意未了,从而将全文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立意高远丰富,形象醒目。读罢全文,掩卷沉思:孩童的好奇心,孩童的想象力,孩童对美的追求,使人顿生怜惜之情,要保护孩子的童心童真,引导孩子正确发展,奶奶的形象立刻醒目并高大起来。奶奶了解、爱护并有意发展孩子的童心童真,孩子追逐月亮的过程离不开奶奶的引导。奶奶让孩子在寻月的过程中明白:美好的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大家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奶奶了解童心,是一个高明的引导者,心灵的教育家。她把孩子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的境地。
  让我们饮下奶奶的那一杯甜甜的美酒,从此每个人都在心中拥有一轮圆圆的月亮!
  (盐城市建湖县建阳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贪污受贿案件中,常会遇到证人不作证或作伪证的情况。本文指出要解决证人作证问题,首先应在立法上确立证人的法律制度,其次应向证人告知其权利义务和违反义务的责任后果,第三要做好证人思想工作打消其顾虑,第四要做好证人的保护工作,第五应做好巩固证词证据工作,第六要广泛进行法律政策宣传让人民群众敢于检举、揭发和指正贪污受贿罪行。  关键词自侦案件 证人证言 法律政策  中图分类号:D915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