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据2014年统计报告显示,辽宁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5%,是中国的教育大省,文化教育普及率较高。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下,强化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依照党中央、国务院对体育教育的高度重视,本文选取本溪市第一中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形式对体育教育对高中生心理素质健康的影响的研究做以研究说明。
关键词:体育教育 高中生 心理素质健康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我国儿童越来越多,又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劳动人口出现短缺状况。高中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保证其心理素质健康尤为重要。因此,高中阶段的心理素质教育已成为一个引起广泛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教育部曾于2002年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不单只是要保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尤为重要。由于现在学业压力、家庭内部矛盾及社会影响等,由此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我认为作为体育专业的一名学生,关心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责无旁贷。研究如何利用体育知识帮助青少年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使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又促进心理健康成长。通过对本溪市第一中学高中生体育锻炼与心理素质的调查,比较参考数据,总结出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心理素质。
一、研究对象与实践方法
本溪市第一中学是本溪市一所省重点示范高中,共有63个班级在校学生3300人左右,本研究对象选取本溪市第一中学高一至高三全体学生,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共抽取100位高中生,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1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通过仔细筛选调查问卷,无无效问卷,详细情况如下:
样本特征 类别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男 51 51 %
女 49 49 %
经常体育锻炼 是 64 64 %
否 36 36 %
从表中可以看出高中生性别比例较为均匀,且是否经常体育锻炼的比例差距很大。采用美国心理学家1961年的调查,心理测量表已有3000种了,我们简易的把心理测试划分为心理健康、人格测试和个性测试三方面。采用问卷测试型,计算问卷作答时间,严格限制把关,再从心理、人格、个性三方面比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答卷较慢且不经常运动的学生普遍会有一些心理问题。
二、结果分析与研究讨论
1.本溪市第一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就如下问题进行测试,共计15道。(划分为1—5个等级)我不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我会保持每周至少三次的运动;我心情时好时坏;对现在的学校生活感到不适;我容易感到紧张或苦闷;感到别人对我不友好;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我的想法总与别人不一样;我不喜欢与他人一起运动;我无精打采经常提不起精神;感觉老师父母对自己不公平;家里环境干扰我;我讨厌体育运动;一听说考试心里好紧张。
此问卷调查共100人参与,1—5等级的大小按正向排列顺序,其中女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与男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做比较,女生更少,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好或作业反复检查等患有强迫症状的女生比例也要高于男生,且等级也会较高,有少数女生达到5级,经常焦虑考试紧张的女生也占到一半以上的比重。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心理素质健康状况影响的比较。这100位同学中经常参加运动的比例仅达到64%,其中女生经常参加运动的比例只占三分之一,男女比例相差十分玄虚。调查表也显示其中女生感到无精打采,经常紧张得人较多,男生大多数都喜爱体育锻炼,能在体育上释放心情,女生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无处释放压力。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女生患有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大于男生患病几率。因此,在体育教育方面,教师应更注重因材施教,多开展适合女生体力且能很好释放压力的运动。
三、结论与建议
研究表明,高中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且情绪多有波动变化,升学的压力也使大部分高中生缺乏锻炼,压力无处释放,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女生存在心理问题比男生存在心理问题要多。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等表现较为突出,而适当的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针对本溪一中学生实际给出如下建议:其一,加大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严格要求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做好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多安排体育课程的实践活动,增加高中生锻炼的机会,保证学校体育器械的充足和完好。
其二,学校多开展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跳绳踢毽比赛及三对三篮球比赛等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丰富高中生课余生活,让学业压力及其他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负面因素通过运动释放出来,避免高中生心理疾病的产生。
其三,改进学校心理教育的教学内容,多安排心理教育讲座,充分利用心理卫生课讲授心理讲课健康知识,让高中生感到心里不适时,可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及时调整自己心情。
其四,充分调动广大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学校体育科学研究使命感,全面检查近几年学校有关体育改革的成果,提高我国体育教育的水平及质量。
最后,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心理教育意识,如,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互帮互助精神及关心他人等多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利用体育的实践性,把握住高中生内心特点,帮助高中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增强其受挫、抗击打能力,进而发展学生自身特点,此等发展不单促进了高中生个人心理素质,对中国未来发展,振兴中华,实现伟大复兴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厚成,体育与健康,上海,高教育出版社,2002.
[2]王春霞,中学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宁夏教育,2009.
[3]孙麒麟,體育与健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6.
关键词:体育教育 高中生 心理素质健康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我国儿童越来越多,又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劳动人口出现短缺状况。高中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保证其心理素质健康尤为重要。因此,高中阶段的心理素质教育已成为一个引起广泛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教育部曾于2002年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不单只是要保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尤为重要。由于现在学业压力、家庭内部矛盾及社会影响等,由此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我认为作为体育专业的一名学生,关心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责无旁贷。研究如何利用体育知识帮助青少年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使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又促进心理健康成长。通过对本溪市第一中学高中生体育锻炼与心理素质的调查,比较参考数据,总结出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心理素质。
一、研究对象与实践方法
本溪市第一中学是本溪市一所省重点示范高中,共有63个班级在校学生3300人左右,本研究对象选取本溪市第一中学高一至高三全体学生,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共抽取100位高中生,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1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通过仔细筛选调查问卷,无无效问卷,详细情况如下:
样本特征 类别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男 51 51 %
女 49 49 %
经常体育锻炼 是 64 64 %
否 36 36 %
从表中可以看出高中生性别比例较为均匀,且是否经常体育锻炼的比例差距很大。采用美国心理学家1961年的调查,心理测量表已有3000种了,我们简易的把心理测试划分为心理健康、人格测试和个性测试三方面。采用问卷测试型,计算问卷作答时间,严格限制把关,再从心理、人格、个性三方面比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答卷较慢且不经常运动的学生普遍会有一些心理问题。
二、结果分析与研究讨论
1.本溪市第一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就如下问题进行测试,共计15道。(划分为1—5个等级)我不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我会保持每周至少三次的运动;我心情时好时坏;对现在的学校生活感到不适;我容易感到紧张或苦闷;感到别人对我不友好;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我的想法总与别人不一样;我不喜欢与他人一起运动;我无精打采经常提不起精神;感觉老师父母对自己不公平;家里环境干扰我;我讨厌体育运动;一听说考试心里好紧张。
此问卷调查共100人参与,1—5等级的大小按正向排列顺序,其中女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与男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做比较,女生更少,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好或作业反复检查等患有强迫症状的女生比例也要高于男生,且等级也会较高,有少数女生达到5级,经常焦虑考试紧张的女生也占到一半以上的比重。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心理素质健康状况影响的比较。这100位同学中经常参加运动的比例仅达到64%,其中女生经常参加运动的比例只占三分之一,男女比例相差十分玄虚。调查表也显示其中女生感到无精打采,经常紧张得人较多,男生大多数都喜爱体育锻炼,能在体育上释放心情,女生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无处释放压力。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女生患有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大于男生患病几率。因此,在体育教育方面,教师应更注重因材施教,多开展适合女生体力且能很好释放压力的运动。
三、结论与建议
研究表明,高中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且情绪多有波动变化,升学的压力也使大部分高中生缺乏锻炼,压力无处释放,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女生存在心理问题比男生存在心理问题要多。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等表现较为突出,而适当的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针对本溪一中学生实际给出如下建议:其一,加大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严格要求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做好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多安排体育课程的实践活动,增加高中生锻炼的机会,保证学校体育器械的充足和完好。
其二,学校多开展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跳绳踢毽比赛及三对三篮球比赛等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丰富高中生课余生活,让学业压力及其他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负面因素通过运动释放出来,避免高中生心理疾病的产生。
其三,改进学校心理教育的教学内容,多安排心理教育讲座,充分利用心理卫生课讲授心理讲课健康知识,让高中生感到心里不适时,可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及时调整自己心情。
其四,充分调动广大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学校体育科学研究使命感,全面检查近几年学校有关体育改革的成果,提高我国体育教育的水平及质量。
最后,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心理教育意识,如,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互帮互助精神及关心他人等多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利用体育的实践性,把握住高中生内心特点,帮助高中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增强其受挫、抗击打能力,进而发展学生自身特点,此等发展不单促进了高中生个人心理素质,对中国未来发展,振兴中华,实现伟大复兴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厚成,体育与健康,上海,高教育出版社,2002.
[2]王春霞,中学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宁夏教育,2009.
[3]孙麒麟,體育与健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