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前,阔别5年赴日求学的大女儿要回沪,我老公姜先生兴冲冲地去浦东机场迎候。好不容易熬到门铃声,开门一见姜先生就迫不及待问这问那。谁知他一声感叹:“人老眼花了,女儿出机场时我竟然没有认出来,差一点失之交臂。”我不禁笑出声来,笑他是“兴奋过头了”。因女儿有事回到自己家了,老先生说:“你明天看到就明白了。”
次晨,同赴老城隍庙“绿波廊”饮早茶。远远走来一瘦姑娘,我一眼扫过,继续向后张望等待目标。姑娘径直走到我面前,一声“姆妈”,方才醒悟她正是我日思夜想的人。仔细打量,那原本丰腴亮润的瓜子脸“削”成了尖尖的小三角,难怪姜先生一时认不出来,差点“错过”。我心疼之下,责备她为啥赶时尚乱减肥,不料她回答:“日本没有我要吃的菜呀!”她见了我点的糟毛豆、卤肫肝、醉鸡、老醋海蜇、熏鱼以及萝卜丝酥饼、拉糕、汤圆等菜点,一筷接一筷,一口一声“赞”。好不容易等到嘴巴“停歇”,问起究竟来,才知日本人家庭日常菜肴十分简单,除了乌冬面、酱汤豆腐、生鱼片蘸汁,就是寿司,米倒是又糯又黏,但是淋了白醋,吃上去像“馊”了一样。女儿平时爱吃蔬菜,可日本的蔬菜贵得可怕。青菜是两棵一卖,最便宜也要100日元(当时约折合人民币7元),草头、豆苗、蓬蒿类绿叶菜她似乎没见到过。鸡呢,只有冷冻的,至于鸭肫、脚爪那些动物的“下脚货”,他们是弃之不食的。至此,我才明白女儿是不习惯“日本料理”,吃得太少,营养不足才导致自然减肥。
女儿知道我平时爱吃休闲小零食,便带来了不少。向来自诩为“美食家”的我,总自以为“无所不知”、“无所未尝”,但面对她带来的海鲜休闲零食竟然不少是第一次见到。品尝之下,不得不钦佩日本食品行业在开发和研究上的钻研能力和成就。我拿起一粒包裹成枕头形,名为“帆立贝”的“糖”剥开一看,竟是用鲜贝加工的,色泽淡黄明亮,略透明,入口咸鲜泛甜,嚼之质感韧有弹性,经咀耐嚼,以致在齿颊间反复不忍下咽。而那鱿鱼丝似是客商将生鱿鱼放明火上烘烤至淡金黄色溢出香味,然后撕成细丝加工而成,吃起来比上海超市里销售的更“原汁原味”,不但有鱿鱼干独有的鲜香,而且越嚼越甘甜,简直停不下来。她又取出一包写着“新鲜珍味”的生鱼片干,只见鱼肉洁白,切片整齐,大小均匀,拆封后取一片在火上烘烤片刻,那干硬平整的鱼片立时萎软弯曲,随之溢出一阵鱼香。我趁热撕条入口,只觉得咸、甜、鲜、香,十分适口,咬起来韧劲十足,女儿说这就是日本家庭里早餐下饭、晚上佐酒的小菜。
最令人叫绝的是用鱿鱼嘴制成的小零食及用小鱼加工的休闲食品。鱿鱼嘴四周尽管只有一层膜似的薄肉,但也非常入味适口,真想不到日本食品业竟会将食材充分利用到如此地步,就连这小小尖尖的废料(鱿鱼嘴)亦会制成休闲小食。另一包小鱼干亦是“初次见面”,小鱼长1~2厘米,形状似我们称作的“海蜒”,但更小,色泽鲜艳,小巧玲珑,淡黄色的鱼背上镶一条青灰色线条,鱼腹又“饰”有一条黑色细线条,整包小鱼干还点缀着数只鲜红艳亮的小虾,还撒上数粒白芝麻。我一尝:干香、松脆、咸鲜回甜,可谓色香味俱全。更妙的是,包装袋上写着“高钙”,还着重介绍了人体对钙的需要以及小鱼的百克含钙量。女儿说,日本人十分重视补钙,这种休闲小鱼是小孩、老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喜爱的零食,十分畅销,关爱妻儿的丈夫总不会忘记买一包回家。想到我们那些富含钙、磷等矿物质的小虾米、虾皮、海蜒等南北货大多静静躺在柜里少人问津,不由得再次叹服日本民众的开拓进取精神。
还有那真空塑封的“蜜豆”也值得一提。女儿说那是日本老妈妈的专爱,常会看到不少老妇休闲时手里拿一包,过会儿放一粒入口,舍不得吃似的呡着品着。我一看,不过是些小红豆,表层裹糖霜,质地“硬邦邦”,心想甜小豆有啥“噱头”?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吃的“ 酥豆”。那时候小贩拎着一个盖着棉被的小篮子,走街串巷叫卖着。买了吃上,才一呡,那蚕豆粒顿时化成渣,那个鲜香,那个酥糯非是我这支笔能够形容的。我拿一粒红豆入口,合上嘴舌一呡,啊呀!豆粒已不成形,满口豆香,满嘴生蜜,比起 酥豆好吃不知多少倍,难怪日本妇女那么喜爱。我带了些到公司与同事们分享,又在家宴上充作一款冷盆,结果大受欢迎,高点击率使我脸上生光。日本蜜豆成了我圈内老闺蜜们的专爱。想想中国也是赤豆生产大国,可我们大多用来煮汤、烧赤豆粥,或焖烂成泥作糕点甜馅,开发创新不多。
去年年底,我夫妻受居住日本30多年的老同学金东治先生的邀请赴日旅游。我们在一个五星级宾馆里吃自助餐,在火锅店里尝迷你小火锅,还尝了日式烧烤、精致的日本料理,感到日本的饮食文化已糅合了中国和欧美各国风味独特的经典名菜,风格上起了极大变化。以自助餐来说,日式料理只占了整个大厅的一小隅,绝大部分是西式菜点,从黑椒牛排到烤全羊腿,从美国华尔道夫色拉到巴西南瓜浓汤,从芝士蛋糕到意大利比萨,无一不融入了欧美饮食文化的经典美味和烹饪技巧。
近几年,我们餐饮业有不少人叫着“回眸经典”、“回忆老上海”、“挖掘传统”,我和一些老吃客都翘首以待,渴望能吃到“百家争创”的美食。可能我太孤陋寡闻、见识浅薄,总感觉像样的听到不多,见到亦少,反吃到一些叫人莫名其妙的“创新菜”、乱搭的“模子菜”,什么“蒜头京葱炒红绿椒”、“油豆腐烧大肠”、“辣烧小杂鱼”;还有某家还算有点名气的本帮菜酒店,竟将本帮名肴“草头圈子”创新成“白切圈子”,既不酥糯又淡而无味,我搛一块想尝尝,结果一阵恶心吐了出来。日前还涌现了不少只办一桌的“私房菜”,有的以姓为店名,如“某家菜”,但真不知这“某家”以前是“名门望族”吗?他家烧的桌菜到底是啥,有否评为过经典?有位邻居的儿子插队落户回来,会烧烧炒炒就被聘为某店大厨,弄几道冷菜热炒凑成一桌,亦称是“农家菜”了。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听说有位中年妇女,原本是普通职工,也不精通烹饪原理,近几年她丈夫“发”了,就做起了全职太太,“好白相”弄几道菜,请来老朋友聚会,数次下来出了名,目前名声大震,原是请客的家宴开起单价,越开越大,听说现在已开到1~2万元。我为此感到不安,但绝不是眼红他们钱赚得多,也非为进门食客大花冤枉钱而代为叫屈,我是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和经典传统的传承继拓而担忧。 聊到了揪心的话题却又忆及一些舒心的现象。近来在饕兄江礼旸先生的推介下,认识了好几位有志于发展开拓中华饮食文化的好青年,他们谦虚好学、刻苦勤奋,不仅热衷于掌握烹饪方法和技巧,还关注搜寻优质食材,从有机蔬菜到品牌家禽、品牌家畜、新鲜海货,样样虑及,不惜半夜开车出门;原材料当场交接验收,追求完美、寻求新奇。有次竟从金华背回了“五白”:白茄子、白丝瓜、白黄瓜、白芦笋、白辣椒五种白色蔬菜,连我这个70多岁,侍弄灶头、食材也已50多年的老妇也不曾见识。我还见到了他们进的海鲈鱼、鲳鱼、蛏子、海瓜子、响螺、海胆、 鱼肝、膏蟹和紫蛤等海货,新鲜得很。
专做宁波菜的“源茂苑”餐厅老板林振,一道“清蒸蛏子”用了多种蒸制工艺,几经周折才制成如今品质:开壳平整、蛏肉饱凸,灰白泛亮,甜嫩可口,一咬一泡鲜汁,且碗底汤汁中毫无泥沙。林老板最要好的弟兄小倪既是烹饪高手又是创业先锋,他制作的“辣炒海瓜子”吃得“根本停不下来”,海瓜子粒粒开口,瓜肉只只饱绽,放两个尖头小红椒未添辣味,倒衬出了鲜,调和了色,吃完见底,只见汤汁不见杂物。
更有位大厨的创新精神不得不表。他是虹许路上一家五星级酒店主厨,大名张钧。夏季某天,我们几位吃客去他酒店午餐,全席由张大厨亲自操作,冷、热时令菜颇为另类,如冰镇白鸡、香糟五样、河虾两吃、鞭打绣球等。“河虾两吃”是将大河虾虾头掰下来油炸后拌椒盐,虾身去壳留尾,炒制凤尾虾仁,如此一调弄,一盘河虾三种红色相互辉映:虾头深红色点缀黑椒粉,虾仁淡粉红,带根浅红尾,色泽诱发食欲,口感脆、香、鲜、嫩。最妙的是“鞭打绣球”,它是一盘10个乒乓球大小、外表看上去像“菊花肫”似的“绣球”,匹配数十根3~4厘米长的细长条羊鞭煨煮而成,形奇状怪。剞有荔子纹的“绣球”咬上去软绵,毫无肫的脆性,姜先生低声问我:“是啥东西?”我也不知,头转向一直站在我们身后倾听意见的张大厨,向他请教,张解释:“绣球”是羊外腰,表面剞花再油爆,花纹爆立如绣的花,与羊鞭“合作”,可补肾益精、健腰膝、治阳痿。在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不少人出现了亚健康和慢性疲劳综合征,因而将日常膳食结合调理养生显得十分必要,这道菜设计得真周到。末道甜点更具新意:一只细巧的口子成三角形的高脚玻璃小酒杯,盛着一杯米白色的布丁,吃口冰冷甜爽,一下子想不出是啥“果冻”,再次讨教了才知道食材是白芝麻,精磨后再经高目数的筛网过滤,然后用琼脂凝结,冰箱冷藏即成。太有创意了!看来,餐饮业还是有望的,以前我是有些杞人忧天了。
次晨,同赴老城隍庙“绿波廊”饮早茶。远远走来一瘦姑娘,我一眼扫过,继续向后张望等待目标。姑娘径直走到我面前,一声“姆妈”,方才醒悟她正是我日思夜想的人。仔细打量,那原本丰腴亮润的瓜子脸“削”成了尖尖的小三角,难怪姜先生一时认不出来,差点“错过”。我心疼之下,责备她为啥赶时尚乱减肥,不料她回答:“日本没有我要吃的菜呀!”她见了我点的糟毛豆、卤肫肝、醉鸡、老醋海蜇、熏鱼以及萝卜丝酥饼、拉糕、汤圆等菜点,一筷接一筷,一口一声“赞”。好不容易等到嘴巴“停歇”,问起究竟来,才知日本人家庭日常菜肴十分简单,除了乌冬面、酱汤豆腐、生鱼片蘸汁,就是寿司,米倒是又糯又黏,但是淋了白醋,吃上去像“馊”了一样。女儿平时爱吃蔬菜,可日本的蔬菜贵得可怕。青菜是两棵一卖,最便宜也要100日元(当时约折合人民币7元),草头、豆苗、蓬蒿类绿叶菜她似乎没见到过。鸡呢,只有冷冻的,至于鸭肫、脚爪那些动物的“下脚货”,他们是弃之不食的。至此,我才明白女儿是不习惯“日本料理”,吃得太少,营养不足才导致自然减肥。
女儿知道我平时爱吃休闲小零食,便带来了不少。向来自诩为“美食家”的我,总自以为“无所不知”、“无所未尝”,但面对她带来的海鲜休闲零食竟然不少是第一次见到。品尝之下,不得不钦佩日本食品行业在开发和研究上的钻研能力和成就。我拿起一粒包裹成枕头形,名为“帆立贝”的“糖”剥开一看,竟是用鲜贝加工的,色泽淡黄明亮,略透明,入口咸鲜泛甜,嚼之质感韧有弹性,经咀耐嚼,以致在齿颊间反复不忍下咽。而那鱿鱼丝似是客商将生鱿鱼放明火上烘烤至淡金黄色溢出香味,然后撕成细丝加工而成,吃起来比上海超市里销售的更“原汁原味”,不但有鱿鱼干独有的鲜香,而且越嚼越甘甜,简直停不下来。她又取出一包写着“新鲜珍味”的生鱼片干,只见鱼肉洁白,切片整齐,大小均匀,拆封后取一片在火上烘烤片刻,那干硬平整的鱼片立时萎软弯曲,随之溢出一阵鱼香。我趁热撕条入口,只觉得咸、甜、鲜、香,十分适口,咬起来韧劲十足,女儿说这就是日本家庭里早餐下饭、晚上佐酒的小菜。
最令人叫绝的是用鱿鱼嘴制成的小零食及用小鱼加工的休闲食品。鱿鱼嘴四周尽管只有一层膜似的薄肉,但也非常入味适口,真想不到日本食品业竟会将食材充分利用到如此地步,就连这小小尖尖的废料(鱿鱼嘴)亦会制成休闲小食。另一包小鱼干亦是“初次见面”,小鱼长1~2厘米,形状似我们称作的“海蜒”,但更小,色泽鲜艳,小巧玲珑,淡黄色的鱼背上镶一条青灰色线条,鱼腹又“饰”有一条黑色细线条,整包小鱼干还点缀着数只鲜红艳亮的小虾,还撒上数粒白芝麻。我一尝:干香、松脆、咸鲜回甜,可谓色香味俱全。更妙的是,包装袋上写着“高钙”,还着重介绍了人体对钙的需要以及小鱼的百克含钙量。女儿说,日本人十分重视补钙,这种休闲小鱼是小孩、老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喜爱的零食,十分畅销,关爱妻儿的丈夫总不会忘记买一包回家。想到我们那些富含钙、磷等矿物质的小虾米、虾皮、海蜒等南北货大多静静躺在柜里少人问津,不由得再次叹服日本民众的开拓进取精神。
还有那真空塑封的“蜜豆”也值得一提。女儿说那是日本老妈妈的专爱,常会看到不少老妇休闲时手里拿一包,过会儿放一粒入口,舍不得吃似的呡着品着。我一看,不过是些小红豆,表层裹糖霜,质地“硬邦邦”,心想甜小豆有啥“噱头”?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吃的“ 酥豆”。那时候小贩拎着一个盖着棉被的小篮子,走街串巷叫卖着。买了吃上,才一呡,那蚕豆粒顿时化成渣,那个鲜香,那个酥糯非是我这支笔能够形容的。我拿一粒红豆入口,合上嘴舌一呡,啊呀!豆粒已不成形,满口豆香,满嘴生蜜,比起 酥豆好吃不知多少倍,难怪日本妇女那么喜爱。我带了些到公司与同事们分享,又在家宴上充作一款冷盆,结果大受欢迎,高点击率使我脸上生光。日本蜜豆成了我圈内老闺蜜们的专爱。想想中国也是赤豆生产大国,可我们大多用来煮汤、烧赤豆粥,或焖烂成泥作糕点甜馅,开发创新不多。
去年年底,我夫妻受居住日本30多年的老同学金东治先生的邀请赴日旅游。我们在一个五星级宾馆里吃自助餐,在火锅店里尝迷你小火锅,还尝了日式烧烤、精致的日本料理,感到日本的饮食文化已糅合了中国和欧美各国风味独特的经典名菜,风格上起了极大变化。以自助餐来说,日式料理只占了整个大厅的一小隅,绝大部分是西式菜点,从黑椒牛排到烤全羊腿,从美国华尔道夫色拉到巴西南瓜浓汤,从芝士蛋糕到意大利比萨,无一不融入了欧美饮食文化的经典美味和烹饪技巧。
近几年,我们餐饮业有不少人叫着“回眸经典”、“回忆老上海”、“挖掘传统”,我和一些老吃客都翘首以待,渴望能吃到“百家争创”的美食。可能我太孤陋寡闻、见识浅薄,总感觉像样的听到不多,见到亦少,反吃到一些叫人莫名其妙的“创新菜”、乱搭的“模子菜”,什么“蒜头京葱炒红绿椒”、“油豆腐烧大肠”、“辣烧小杂鱼”;还有某家还算有点名气的本帮菜酒店,竟将本帮名肴“草头圈子”创新成“白切圈子”,既不酥糯又淡而无味,我搛一块想尝尝,结果一阵恶心吐了出来。日前还涌现了不少只办一桌的“私房菜”,有的以姓为店名,如“某家菜”,但真不知这“某家”以前是“名门望族”吗?他家烧的桌菜到底是啥,有否评为过经典?有位邻居的儿子插队落户回来,会烧烧炒炒就被聘为某店大厨,弄几道冷菜热炒凑成一桌,亦称是“农家菜”了。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听说有位中年妇女,原本是普通职工,也不精通烹饪原理,近几年她丈夫“发”了,就做起了全职太太,“好白相”弄几道菜,请来老朋友聚会,数次下来出了名,目前名声大震,原是请客的家宴开起单价,越开越大,听说现在已开到1~2万元。我为此感到不安,但绝不是眼红他们钱赚得多,也非为进门食客大花冤枉钱而代为叫屈,我是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和经典传统的传承继拓而担忧。 聊到了揪心的话题却又忆及一些舒心的现象。近来在饕兄江礼旸先生的推介下,认识了好几位有志于发展开拓中华饮食文化的好青年,他们谦虚好学、刻苦勤奋,不仅热衷于掌握烹饪方法和技巧,还关注搜寻优质食材,从有机蔬菜到品牌家禽、品牌家畜、新鲜海货,样样虑及,不惜半夜开车出门;原材料当场交接验收,追求完美、寻求新奇。有次竟从金华背回了“五白”:白茄子、白丝瓜、白黄瓜、白芦笋、白辣椒五种白色蔬菜,连我这个70多岁,侍弄灶头、食材也已50多年的老妇也不曾见识。我还见到了他们进的海鲈鱼、鲳鱼、蛏子、海瓜子、响螺、海胆、 鱼肝、膏蟹和紫蛤等海货,新鲜得很。
专做宁波菜的“源茂苑”餐厅老板林振,一道“清蒸蛏子”用了多种蒸制工艺,几经周折才制成如今品质:开壳平整、蛏肉饱凸,灰白泛亮,甜嫩可口,一咬一泡鲜汁,且碗底汤汁中毫无泥沙。林老板最要好的弟兄小倪既是烹饪高手又是创业先锋,他制作的“辣炒海瓜子”吃得“根本停不下来”,海瓜子粒粒开口,瓜肉只只饱绽,放两个尖头小红椒未添辣味,倒衬出了鲜,调和了色,吃完见底,只见汤汁不见杂物。
更有位大厨的创新精神不得不表。他是虹许路上一家五星级酒店主厨,大名张钧。夏季某天,我们几位吃客去他酒店午餐,全席由张大厨亲自操作,冷、热时令菜颇为另类,如冰镇白鸡、香糟五样、河虾两吃、鞭打绣球等。“河虾两吃”是将大河虾虾头掰下来油炸后拌椒盐,虾身去壳留尾,炒制凤尾虾仁,如此一调弄,一盘河虾三种红色相互辉映:虾头深红色点缀黑椒粉,虾仁淡粉红,带根浅红尾,色泽诱发食欲,口感脆、香、鲜、嫩。最妙的是“鞭打绣球”,它是一盘10个乒乓球大小、外表看上去像“菊花肫”似的“绣球”,匹配数十根3~4厘米长的细长条羊鞭煨煮而成,形奇状怪。剞有荔子纹的“绣球”咬上去软绵,毫无肫的脆性,姜先生低声问我:“是啥东西?”我也不知,头转向一直站在我们身后倾听意见的张大厨,向他请教,张解释:“绣球”是羊外腰,表面剞花再油爆,花纹爆立如绣的花,与羊鞭“合作”,可补肾益精、健腰膝、治阳痿。在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不少人出现了亚健康和慢性疲劳综合征,因而将日常膳食结合调理养生显得十分必要,这道菜设计得真周到。末道甜点更具新意:一只细巧的口子成三角形的高脚玻璃小酒杯,盛着一杯米白色的布丁,吃口冰冷甜爽,一下子想不出是啥“果冻”,再次讨教了才知道食材是白芝麻,精磨后再经高目数的筛网过滤,然后用琼脂凝结,冰箱冷藏即成。太有创意了!看来,餐饮业还是有望的,以前我是有些杞人忧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