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全髋关节置换(THR)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接受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疾病相关知识宣教以及术前功能训练等内容的术前健康教育。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的术前健康教育方法,其他方面与观察组相同。比较两组术后5、10、15天的髋关节活动度、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5、10、15天髋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功能锻炼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形成患者积极自信的正性心理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干预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具有很好地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关节的稳定和功能等优点,已经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同,并迅速推广,而健康教育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1]。随着THR的广泛应用,手术后康复训练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术前健康教育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研究。2009年7月~2012年6月对30例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在借鉴以往术前护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医生护士共同参与设计制订术前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入选标准:确诊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一般情况较好,不伴有其他恶性疾病;所有患者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完成手术,假体均为骨水泥固定;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积极配合术前健康教育。
一般资料:2009年7月~2012年6月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男3例,女12例,年龄60~72岁,平均66.6岁,其中左髋病变6例,右髋病变9例。对照组男5例,女10例,年龄58~71岁,平均63.8岁,其中左髋病变5例,右髋病变10例。两组术前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术后健康教育同观察组。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按照所设计制定的术前健康教育计划给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髋关节置换手术作为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会给患者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应激反应。他们除面临手术的压力外,还要受到由适应陌生环境带来的压力,因而会有焦虑或抑郁情绪产生。为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应当采用积极的态度,耐心地解释有关知识,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以保证植入的关节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②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宣教的主要内容包括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术前局部感染;禁烟,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合理饮食,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加速手术后的组织恢复、促进骨质愈合;床上排便训练,由于术后如厕不便,故术前3天指导患者使用便盆在床上进行大、小便训练,以防止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和便秘。指导使用坐便器的正确方法,避免发生骶尾部皮肤损伤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术后宣教的主要内容包括讲解预防下肢静脉栓塞的重要性,传授肢体活动的正确方法;强调正确康复训练方法的重要性。③功能锻炼知识教育以及术前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一个系统过程,它贯穿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以及患者出院后3个阶段。术前功能锻炼知识培训主要是让患者及其家属系统了解各阶段功能锻炼的方法和程序,以便得到患者的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功能锻炼的效果。术前功能锻炼主要增强股四头肌肌力和进行有氧训练,以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和体力。术前功能锻炼方法为加强患肢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练习,股四头肌每次静力收缩10秒,休息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同时进行踝关节屈伸肌的主动收缩运动,练习方法同股四头肌。教患者正确使用拐杖行走,为术后使用拐杖行走做好准备。术后功能锻炼,传授并演示进行功能锻炼的正确方法。术后6小时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方法是用力将膝关节伸直的同时用力背曲踝关节,维持5~10秒后放松,每10次为1组,每天8组[3]。术后第3天,在医生允许下做髋关节屈曲练习,注意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屈曲角度<90°,每次20下,2~3次/日。术后3天,可进行患肢髋关节外展练习,方法是由指导者用一手托住足跟部,一手托起患肢的腘窝部,由内向外轻移患肢,患肢保持中立位,防止髋关节粘连,角度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宜。术后第2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自主功能锻炼,住院期间由护士指导并协助,出院后以家庭锻炼为主,家属监督。而未行术前健康教育组因术后切口疼痛不愿意配合行早期功能锻炼,未能达到术前预期的效果。
观察项目: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后5、10、15天髋关节活动的数据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后住院时间,此外对两组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比较分析。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髋关节活动度比较用t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比较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术后5、10、15天髋关节活动度比较情况:见表1。
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为20.13±3.16天,观察组为24.78±5.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69,P<0.05)。
两组满意度情况:对照组满意度为90%,观察组为9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6,P<0.05)。
讨 论
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术前健康教育。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干预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具有很好地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关节的稳定和功能等优点,已经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同,并迅速推广,而健康教育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1]。随着THR的广泛应用,手术后康复训练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术前健康教育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研究。2009年7月~2012年6月对30例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在借鉴以往术前护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医生护士共同参与设计制订术前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入选标准:确诊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一般情况较好,不伴有其他恶性疾病;所有患者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完成手术,假体均为骨水泥固定;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积极配合术前健康教育。
一般资料:2009年7月~2012年6月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男3例,女12例,年龄60~72岁,平均66.6岁,其中左髋病变6例,右髋病变9例。对照组男5例,女10例,年龄58~71岁,平均63.8岁,其中左髋病变5例,右髋病变10例。两组术前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术后健康教育同观察组。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按照所设计制定的术前健康教育计划给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髋关节置换手术作为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会给患者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应激反应。他们除面临手术的压力外,还要受到由适应陌生环境带来的压力,因而会有焦虑或抑郁情绪产生。为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应当采用积极的态度,耐心地解释有关知识,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以保证植入的关节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②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宣教的主要内容包括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术前局部感染;禁烟,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合理饮食,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加速手术后的组织恢复、促进骨质愈合;床上排便训练,由于术后如厕不便,故术前3天指导患者使用便盆在床上进行大、小便训练,以防止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和便秘。指导使用坐便器的正确方法,避免发生骶尾部皮肤损伤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术后宣教的主要内容包括讲解预防下肢静脉栓塞的重要性,传授肢体活动的正确方法;强调正确康复训练方法的重要性。③功能锻炼知识教育以及术前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一个系统过程,它贯穿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以及患者出院后3个阶段。术前功能锻炼知识培训主要是让患者及其家属系统了解各阶段功能锻炼的方法和程序,以便得到患者的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功能锻炼的效果。术前功能锻炼主要增强股四头肌肌力和进行有氧训练,以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和体力。术前功能锻炼方法为加强患肢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练习,股四头肌每次静力收缩10秒,休息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同时进行踝关节屈伸肌的主动收缩运动,练习方法同股四头肌。教患者正确使用拐杖行走,为术后使用拐杖行走做好准备。术后功能锻炼,传授并演示进行功能锻炼的正确方法。术后6小时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方法是用力将膝关节伸直的同时用力背曲踝关节,维持5~10秒后放松,每10次为1组,每天8组[3]。术后第3天,在医生允许下做髋关节屈曲练习,注意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屈曲角度<90°,每次20下,2~3次/日。术后3天,可进行患肢髋关节外展练习,方法是由指导者用一手托住足跟部,一手托起患肢的腘窝部,由内向外轻移患肢,患肢保持中立位,防止髋关节粘连,角度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宜。术后第2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自主功能锻炼,住院期间由护士指导并协助,出院后以家庭锻炼为主,家属监督。而未行术前健康教育组因术后切口疼痛不愿意配合行早期功能锻炼,未能达到术前预期的效果。
观察项目: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后5、10、15天髋关节活动的数据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后住院时间,此外对两组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比较分析。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髋关节活动度比较用t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比较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术后5、10、15天髋关节活动度比较情况:见表1。
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为20.13±3.16天,观察组为24.78±5.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69,P<0.05)。
两组满意度情况:对照组满意度为90%,观察组为9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6,P<0.05)。
讨 论
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术前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