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想要实现素质教育,提高我国的基础教育的综合水平,就必须重视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的结合。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情感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但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学生、家长及教育工作者们所认识到。教育部门也在推动情感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而其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把情感教育和与之关联最密切的认知教育结合起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8-259
引言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指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利用、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教学策略,过去在我国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时期,教育更多的是侧重于培养实用型的人才,认知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主体,而基层的中小学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往往不高,具体的教学方法也比较落后。但随着我国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的中学里,情感教育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们所重视。在此基础之上,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的相互融合,就成了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想要实现把两者相融合这一目标,就必须在认知教育中找到和情感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科目,即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所以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为基底,把情感教育渗透其中,起到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刺激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细腻、积极乐观。笔者关于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具体方法,有一定的思考,下文将具体阐述[1]。
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青少年犯罪的恶劣现象。有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积累了极其严重的不满和矛盾,最后与教师爆发暴力冲突,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还有的学生犯下杀人甚至杀害亲生父母的令人发指的罪行。这些青少年的极端做法和其背后的心理问题,正告诫着我们,我国初中阶段的教育,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具体说来,青少年犯下极端严重、可恶的罪行,归根结底是教育没有发挥作用,是情感教育没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试想,如果青年人的情感是细腻的、积极的、健康的,如果青年人意识到了情感的重要性那他们在产生这些冲动的念头时,势必会有所顾虑,犯罪的可能性也有可能大大降低。所以说,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多的用情感教育对他们进行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具体方法
第一,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认知教育到情感教育这种转变,需要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都做出一定的调整。这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有很高的要求的。教师应当在平时多学习与情感教育有关的知识,比如通过互联网观看一些网课,或者通过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学习先进的经验和知识,又或是在学校的安排下,到进修学校培养自身开展情感教育的技能。总而言之,就是说渗透情感教育,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们也应当积极迎合这一趋势。
第二,教师应当调整教学的内容。教师应当在备课时认真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情感教育可以有联结的章节。需要把情感教育增加其中,把理论教育、实践教育以及情感教育联系到一起,不可以单独存在比如,在讲解与友情和个人心理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更多地采取情感教育的方法,而不是照本宣科式的认知教育。教师可以把自身的亲身经历,或者是与友情有关的经典案例,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从情感的角度说明,什么是友情以及友情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分享他们自己的友情观念,以及和友人相处过程中遇到的开心或难过的事情,在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之后,教师可以从情感教育的角度,为学生解答疑惑,让学生了解友情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日后与朋友相处时,就可以更加理性、更加平和。
第三,教师应当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现在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许多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出现犯罪的行为,或多或少都和接触到了许多负面的、消极的信息有关,这对他们的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搜集一些与情感,包括亲情、友情、师生之间的情感等有关的电影,利用课余时间,或者是在课上播放其中的一些片段,多向学生宣扬一些与情感有关的积极信息和观点。在学生的“三观”形成的过程中,对他们施加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以确保情感教育能取得应有的成效。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多分享一些感人的故事,通过互联网,把这些资讯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下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积极的情感教育,让他们更好的享受网络的积极作用[2]。
结语
综合上述所言不难看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上正文中笔者针对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提供的方法比较有限,希望能为初中的思政课教师们,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雷广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甘肃教育,2020(07):183.
[2]赵增民.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农村教育,2020(02):7+9.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8-259
引言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指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利用、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教学策略,过去在我国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时期,教育更多的是侧重于培养实用型的人才,认知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主体,而基层的中小学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往往不高,具体的教学方法也比较落后。但随着我国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的中学里,情感教育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们所重视。在此基础之上,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的相互融合,就成了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想要实现把两者相融合这一目标,就必须在认知教育中找到和情感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科目,即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所以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为基底,把情感教育渗透其中,起到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刺激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细腻、积极乐观。笔者关于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具体方法,有一定的思考,下文将具体阐述[1]。
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青少年犯罪的恶劣现象。有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积累了极其严重的不满和矛盾,最后与教师爆发暴力冲突,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还有的学生犯下杀人甚至杀害亲生父母的令人发指的罪行。这些青少年的极端做法和其背后的心理问题,正告诫着我们,我国初中阶段的教育,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具体说来,青少年犯下极端严重、可恶的罪行,归根结底是教育没有发挥作用,是情感教育没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试想,如果青年人的情感是细腻的、积极的、健康的,如果青年人意识到了情感的重要性那他们在产生这些冲动的念头时,势必会有所顾虑,犯罪的可能性也有可能大大降低。所以说,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多的用情感教育对他们进行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具体方法
第一,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认知教育到情感教育这种转变,需要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都做出一定的调整。这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有很高的要求的。教师应当在平时多学习与情感教育有关的知识,比如通过互联网观看一些网课,或者通过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学习先进的经验和知识,又或是在学校的安排下,到进修学校培养自身开展情感教育的技能。总而言之,就是说渗透情感教育,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们也应当积极迎合这一趋势。
第二,教师应当调整教学的内容。教师应当在备课时认真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情感教育可以有联结的章节。需要把情感教育增加其中,把理论教育、实践教育以及情感教育联系到一起,不可以单独存在比如,在讲解与友情和个人心理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更多地采取情感教育的方法,而不是照本宣科式的认知教育。教师可以把自身的亲身经历,或者是与友情有关的经典案例,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从情感的角度说明,什么是友情以及友情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分享他们自己的友情观念,以及和友人相处过程中遇到的开心或难过的事情,在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之后,教师可以从情感教育的角度,为学生解答疑惑,让学生了解友情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日后与朋友相处时,就可以更加理性、更加平和。
第三,教师应当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现在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许多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出现犯罪的行为,或多或少都和接触到了许多负面的、消极的信息有关,这对他们的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搜集一些与情感,包括亲情、友情、师生之间的情感等有关的电影,利用课余时间,或者是在课上播放其中的一些片段,多向学生宣扬一些与情感有关的积极信息和观点。在学生的“三观”形成的过程中,对他们施加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以确保情感教育能取得应有的成效。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多分享一些感人的故事,通过互联网,把这些资讯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下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积极的情感教育,让他们更好的享受网络的积极作用[2]。
结语
综合上述所言不难看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上正文中笔者针对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提供的方法比较有限,希望能为初中的思政课教师们,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雷广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甘肃教育,2020(07):183.
[2]赵增民.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农村教育,2020(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