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号的吐音演奏技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下)

来源 :乐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alisa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吐的演奏技法被广泛应用是在浪漫主义时期,由于乐器已经基本形成为现代小号,而且演奏者的演奏技法也由于乐器的改进而迅速发展,双吐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演奏技法,加之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需要更丰富的演奏技法来表现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所以大量的双吐的段落在浪漫派小号作品中被创作了出来。浪漫主义时期的双吐大致有三种表达方式和创作手法,下面的谱例中会一一阐述。
  谱例5:降A大调小号协奏曲 作曲:亚历山大·格里戈里耶维奇·阿鲁秋年(Alexander Grigori Arutiunian)
  苏联和亚美尼亚作曲家阿鲁秋年的《降A大调小号协奏曲》被称为世界三大小号协奏曲之一,是因其具备极高的音乐性和技巧性。这部小号协奏曲的写作过程很有意思:阿鲁秋年本打算在1943年专门为在亚美尼亚爱乐乐团的好朋友,首席小号演奏家瓦塔萨里扬写一部协奏曲,但瓦塔萨里扬却在卫國战争中牺牲了。这部小号协奏曲作品直到1950年完成以后才由亚美尼亚小号演奏家梅希尔杨首演于埃里温。1977年,苏联著名小号演奏大师多克希采尔演奏这部协奏曲时,为之锦上添花谱写了十分精彩的华彩乐段,被阿鲁秋年选中,他随即把这部协奏曲题献给了多克希采尔大师。可以看出从海顿为维也纳宫廷歌剧乐队首席小号演奏家凡丁格尔而作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到这部阿鲁秋年的《降A大调小号协奏曲》,都是作曲家为小号演奏家特意创作的,也可以说正是这些小号演奏家对于乐器的改良和自身超凡的演奏技术,才推动了小号演奏技法的发展,使作曲家能够更开阔地创作出更难的小号技法。比如这段双吐,作曲技法则是典型的模进,音程关系很近。在?G大调的模进走向里,运用双吐的演奏技法,演奏者不仅要考虑到在这个调中每个音级的音准,还需要保持乐句的连贯性和伸展性。所以我们在演奏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不要太突出单个音,而应该演奏得几乎没有缝隙,像单音在模进。这种创作手法和演奏技法也是浪漫主义时期三种双吐表达方法之一,也是我们用谱例阐述的第一种。
  谱例6:音乐会练习曲 作曲:亚历山大·格季凯(Alexander Goedicke)
  《音乐会练习曲》是苏联著名作曲家格季凯为小号创作的以练习“双吐”为目的的乐曲,是小号演奏者熟练掌握双吐的入门必奏曲目,非常具有代表性。乐曲有着非常美的旋律,但是要想完整地演绎这部作品,必须能清晰地演奏几段双吐的部分。这段谱例的难度在于,要在连续的琶音中完美地演绎“双吐”,也就是说音与音之间的音程关系远了,演奏时跳动大。作曲家其实完全可以以单吐来表达这段旋律,但是运用了双吐就丰富了演奏效果。在练习这段旋律的时候,可以先把双吐简化为单吐练习,在完全能控制音准和手指的时候,再用双吐由慢到快配合手指的练习,这样的效果很好。这种创作手法和演奏技法也是浪漫主义时期三种双吐表达方法之一,是我们用谱例阐述的第二种,在俄罗斯浪漫派的小号作品中已经开始把双吐运用到琶音连接了。
  谱例7:F小调小号协奏曲 作曲:奥斯卡·彪姆(Oskar Bohme)
  彪姆是德国著名的小号演奏家、作曲家,他早年在德国莱比锡学习作曲和小号演奏,后在1897~1921年在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交响乐团吹奏了24年短号,后来又担任小号教学工作。这首《F小调小号协奏曲》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小号代表作,此曲的风格就是在炫技中表达音乐和情感,用小号高超的技巧来诠释美妙的旋律。这种创作手法和演奏技法是浪漫主义时期中三种双吐表达中的一种,也是我们用谱例来阐述的第三种。正因为作曲家本人也是小号演奏家,所以他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不仅把双吐运用到大量的琶音中连续演奏,并且在双吐中用不同的音高,更加增大了演奏的难度。如谱例中所示,需要手指和舌头的配合更加的天衣无缝、行云流水,比上一种双吐技法更加的准确。在演奏者的技术和乐器都不太先进的时候,这种乐句只能用单吐来演奏,相比之下演奏出来的效果缺乏活力。在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不满足于同音的双吐,创作不同音的连续琶音双吐,不仅发展了小号吐音技术,也表达出更为顺畅的旋律。
  谱例8:小协奏曲 作曲:安德烈·焦里维特(Andre Jolivet)
  《小协奏曲》是典型的法国近现代派的作品,这段半音化双吐的演奏由于缺乏调性的明确性,需要演奏者注意区分不同音程关系的音与音之间气息的微妙控制,比如上面例子的第一小节里,?F音-A音为小三度,E音-?E音是一个增一度(小二度),在快速的吹奏中,它们之间的区别很微小,但为了保证良好的音响效果和音高的准确性,需要在用气的力度和口腔的空间(宽窄)变化上做到细致而准确。法国乐派对小号作品的创作给近现代小号演奏技法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小号演奏家教育家阿尔班到后来伟大的小号演奏家毛瑞斯·安德烈,都创作并演奏了大量的小号作品。这首焦里维特创作的最为优秀的小协奏曲中的双吐段落,难点在于不好拿捏、把控手指和舌头,并不是传统的调内演奏双吐的习惯,而是每一个音都在变化,略带有一点爵士风格的旋律走向。
  纵观以上谱例,双吐这项在小号演奏中最为重要的技法,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已经成为了小号高难度作品演奏的必备技法。双吐这一技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尤其是浪漫主义时期,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得乐器本身飞速的发展,也就成就了小号作品中双吐技法创作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双吐技法的演变也离不开演奏者本人,个人的技术能力与乐器的发展相融合,才使得双吐不断变化,充满挑战。
  四、三吐
  1.概念和演奏法
  三吐是小号吐音技巧中特殊的一种演奏法,它是单吐与双吐的变化与发展,当吹奏一段快速的三连音、六连音而单吐、双吐无法胜任时就需要用三吐法来解决。
  三吐的练习以先说为好,可以先对着手掌说“TU”“TU”“KU”“TU”“TU”“KU”,以检验吐音时气流的流速和爆破力。刚开始时“KU”这个吐音要比发前两个“TU”“TU”的吐音强一些。原因与双吐练习时类似,“KU”的音是用舌头后半部的动作来产生的,不易吹得干净和集中,待逐渐掌握舌头的运动方法和与气流的整体配合后,再在号上练习。三吐与双吐的区别在于,双吐是舌头规则的前后“TU”“KU”的运动,而三吐则是“TU”“TU”“KU”,是“AAB”的形式,没有双吐那么规律,所以不容易很好地控制。演奏者可先从小字1组的G音开始,掌握后再发展其他音域。说和吹的练习要交替进行。三吐练习要从慢速度开始,用快、慢两种速度交替练习,使舌头的运动得到更好的控制,调整好舌头在口腔中的运动动作,待各个要领掌握后再逐渐加快速度。三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吐音都要平均、一致,组与组之间的连接要均匀,以让人们分辨不出组与组之间的交替为最佳,做到无论快慢,都能应用自如。三吐要用强、弱两种力度交替练习,以适应不同音乐表达的需要。演奏较慢或较强三吐时,舌头的动作要相应的大一些,而演奏较快或弱的三吐时,舌头的动作要相应的小一些。吹奏三吐时舌头要尽可能相对的放松,速度要有所节制。不要长时间在自己的极限速度上练习、演奏,否则,舌头就会变得僵硬,无法正常运动,造成伤害。   三吐的运用是从浪漫派时期的作品开始运用的,因为在古典主义时期,无论是小号演奏者的技能还是乐器本身,都无法演奏三吐这么高难度的技巧。
  在众多的古典作品中,几乎没有作曲家使用三吐这种演奏技法。到了浪漫主义时期,由于小号乐器本身的改良和发展、演奏者本身演奏技术的提高,以及作曲家创作作品的需要,出现了大量的三吐技法。在三吐的作品中,作曲家有时会标注吹奏重音,在这时重音往往是每三个一组音的第一个音,这也是三吐与双吐的区别,用重音演奏更增加了快速吐音的立体感。
  2.谱例及分析
  谱例9:威尼斯狂欢节 作曲:简-巴普蒂斯特·阿尔班 Jean-baptist Arban
  阿尔班是法国近代著名的小号和短号演奏家。他所出版的《短号-小号基本教程》被小号演奏家誉为小号的圣经。里面包含了所有的小号演奏技法的训练和特性练习曲14首以及12首变奏曲,吐音的训练是此书的重点之一。这首《威尼斯狂欢节》,是典型展示三吐的乐曲。难度在于每一个音要用手指重新按键,并且手指和舌头必须保持高度一致,所以说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加重手指的力度和灵活度,同时让舌头保持放松的状态,用气息推动舌头的运动,达到非常有弹性的效果。在这一谱例中,作曲家还在三吐音组加上重音,通过重音的表达,形成表现出主题的旋律,这在古典主义时期作品是没有的。这既是浪漫派作曲家创作技法的提高,也给演奏者极大的挑战。演奏者必须要强调重音,在演奏重音的同时要用气息强调这些旋律音。正是因为有了三吐这样的技法,才使得作曲家在表现主题旋律的时候更加多样化,更加立体感。
  谱例10:小协奏曲 作曲:安德烈·焦里维特 Andre Jolivet
  焦里维特的《小协奏曲》,以其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而闻名,里面有大量的三吐演奏技法。谱例中的乐句就是一段快速的三吐旋律,这段乐句一开始练习可能并没有太明显的旋律,演奏者不能把吐音划分开来单独地拼凑,而是应该把三吐演奏得尽量连贯。当演奏连贯之后,演奏者就能听到一定的旋律走向,形成焦里维特式的旋律。另外,这个乐句的音程关系非常不规则,这也是典型的近现代作品的创作手法,三吐在这种音型中的运用更是难上加难,对演奏者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
  五、结语
  总之,吐音演奏技法是为音乐创作和音乐演奏而服务的,我们应该灵活、准确、高质量地运用吐音技巧来表达不同艺术时期的作品风格和特点。正如本文所述,在樂器、演奏者技巧、音乐风格和作曲家创作诉求的影响下,吐音的发展在各个时期各有特点:在古典主义时期,吐音以单吐为主,强调清晰、自然的演奏风格;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双吐和三吐演奏技法已在作品中广泛应用,使得作品的表达方式越来越多样;到了近现代时期,演奏者和小号乐器已经具备演奏各种吐音技法的能力,作曲家则需要用不同的吐音来表现某种特定的音乐效果,音乐表达更具个性化。所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作品中,小号的演奏技法的演变对演奏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演奏家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特征去调整。在熟练地掌握了这些技法后,准确的认知不同艺术时期的作品风格并且能精准演绎,才是演奏者研究小号技巧的真正追求。
其他文献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先秦的《乐记》中如是说。记录革命历史,饱含革命理想,体现革命信念,抒发革命豪情的红歌,以内容积极向上,情感真挚浓烈,旋律优美高亢,成为时代的号角、人民的心声,鼓舞大众,催人奋进。  广州珠江钢琴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珠江钢琴“)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以红歌为“抓手”,积极将珠江钢琴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打造为“大党建基地”,以音乐党课为载体,举办《琴心向党》百年百场音乐
期刊
2021年4月12日~4月13日,全国乐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乐标委”)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了国家标准《乐器产品中多环芳烃的测试方法》的审定会议。乐标委主任委员曾泽民,副主任委员张小川、肖巍、范廷国,正、副秘书长及委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乐器协会副理事长孙瑞勇、中国乐器协会副秘书长钱富民与相关单位的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也出席了会议,参加本次会议的人员共计59人。  国家标准《乐器产品中多环芳烃
期刊
摘要:本文以乐海乐器公司2019年研发的“海之尊”系列——紫云君琵琶的生产为例。通过规范与优化“紫云君”琵琶的标准制定、数据采集及制作工艺、材料处理、音质提升等生产工艺流程,总结“紫云君”琵琶研发中琴体制作机械化及琵琶“一弦一品”的高级琴弦研制、新型微调轴应用的经验与体会,用创新工艺的经验和数据化生产的实践,为促进中国民族乐器制作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关键词:优化工艺流程 材料真空处理 一弦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