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篮球运动中篮球意识的有效培养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iawe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位美国篮球专家曾通过反复地篮球实践精辟地强调指出:“现代篮球比赛的取胜,60%靠思维,40%靠体力。”那么,面对新时期的高职篮球教育,究竟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高职运动员的篮球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篮球竞技水平呢?
  
  1 高职篮球体育中篮球意识的内涵外延及其培养的的必要性
  
  1.1 高职篮球体育中篮球意识的内涵
  高职篮球体育中篮球意识的内涵。高职篮球意识具有一般篮球运动中篮球意识的一般属性。从一般的哲学原理来考察,作为哲学范畴的篮球意识,是指篮球运动员的大脑对篮球比赛运动规律这一客观存在的反映;从实践方面来考察,篮球意识是指篮球运动员们通过篮球专项的理论研习和反复实践,并根据运动场上的实际状况,通过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综合分析与判断而采取合理行动的全部心理活动或过程的总和。
  
  1.2 高职篮球体育中篮球意识的外延
  高职篮球体育中的篮球意识按照高职篮球运动员的临场状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情形:其一,传投意识。即高职篮球运动者要有较强的传球意识,要学会积极主动地传球和分球,力戒个人独享主义或个人单干,以免贻误有效进攻的战机;要通过自己在不断的比赛中感悟传球的时机与配合传球的有利性。同时要具有投篮意识,即篮球运动员在接球后,应迅速根据本方或对方的防守情况,及时把握投篮时机。任何篮球运动员的传球意识与投篮意识的强弱,都可以直接反映出该篮球运动员的篮球运动水平的高低。其二,突抢意识。即高职篮球运动员一方面要有突破意识,当接到篮球以后在发现没有投篮机会时则要突破对方防线或直接上篮投球或分球给队友以给队友创造投篮时机。同时,篮球运动员要有抢篮板球意识,即无论是在对方篮板下还是在本方篮板下都要有冲抢意识或抢位意识。其三,防守意识。在篮球掌握在我方且自己无球时,自己要有积极的跑动性掩护意识,以掩护同伴寻求进攻或投篮机会。在对方组织进攻时,我方篮球运动员要防快攻意识,即在由攻转守的节奏上积极合理地运用“封”“堵”“抢”“夹”“断”等战略战术,齐心协力地密切配合与应变。在赛点临近而需要控制比赛节奏时,要具有协同配合性防守意识,以免一味地进攻求快而导致球场阵地的配合出现盲目乱动。
  
  1.3 高职篮球体育中篮球意识培养的的必要性
  就一般而言,篮球运动员只有拥有主动而积极的篮球意识,才能在赛场上游刃有余,不断根据双方的攻守态势,主动地寻找与掌握进攻战机,采取最为适当的对策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与团队的优势而战无不胜。现代篮球竞技的实践证明:篮球运动员水平的高低与其自身篮球意识的强弱成正比。高职篮球运动也无不如此。作为对抗性很强的篮球比赛,强烈地要求篮球运动员们具有强健的体质、高超的技术与良好的篮球意识。由此,在现代高职篮球运动中对篮球意识的培养理应成为高职篮球训练方面极其重要的一个内容。
  
  2 高职篮球体育中篮球意识的有机构成因素
  
  高职篮球体育中的篮球意识是高职篮球的灵魂或精髓,它是运动员的篮球技术、战略战术和智力水平等综合素质紧密结合的有机混合体。人的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也必须通过客观存在体现;同理,高职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也只有且必须从其篮球运动比赛的战略战术之行动中才能展现。
  
  2.1 高职篮球体育中篮球意识的思维因素
  第一,高职篮球技术的目的性因素:篮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必须头脑清楚、目的明确地具有实战性攻防的针对性,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篮球比赛水平。第二,高职篮球运动的预见性因素:一般来说,面对对抗性强而激烈,且场情瞬息万变的篮球比赛,高职篮球运动员必须尽可能洞察全局情况变化,预见篮球比赛的进程与走势,同时准备各类应对方略,才能临危不惧、处惊不变,取得最佳行动效果。第三,篮球运动员的判断准确性因素:在火热的篮球比赛场上,运动员只有把一切篮球传递投抢攻防行动建立在仔细观察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才能实施有效的进攻与突破;篮球比赛中的准确判断是高职队员正确发挥篮球技术与战略战术的前提,也是其正确的篮球行动的来源。
  
  2.2 高职篮球体育中篮球意识的行为因素
  其一,高职篮球体育的行动应变性因素:一方面,高职篮球运动员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篮球技术上的运动行动,使进攻防守有较大的突破性,防其不备、出其不意,达到让对方措手不及的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对比赛场上的不断变化的主客观情况随时改变进攻和防守战术,迅速作出应变反应、采取应变措施,以确保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其二,高职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行为动作的隐蔽性因素:高职篮球运动员要尽可能运用和善于运用各种假动作或隐蔽动作等篮球动作技巧却又不过早暴露自己的战略战术意图以扰乱或迷惑对方的思维判断,从而造成对方的思维错觉,达到有效地攻击对方、争取比赛的主动和优势,赢得比赛的主动权。
  
  2.3 高职篮球体育中篮球意识的和谐性因素
  一方面,在高职篮球的比赛中,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技术行动要具有合理性,具体表现在运动员在篮球比赛时的默契配合、适时攻防,宜运则运、宜传则传、宜投则投、宣分则分,力戒拖泥带水行为果决干脆;另一方面,在比赛场上的本队运动员之间,相互的配合要注意整体性,要正确处理好团队整体与队员局部之间的辩证关系。
  
  3 高职篮球体育中篮球意识的有效培养思路
  
  高职篮球运动的比赛依然紧张刺激或迷人扣人。然而,在现实临场的篮球比赛中,有些篮球运动员尽管个人技术娴熟却一到球场便技术不能得以正确发挥或者说是不会“用心”参与篮球比赛,其结果可想而知,该队员的个别篮球意识问题导致整队篮球比赛的攻防质量降低在所难免。为此,高职篮球体育中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全面的、系统的培训: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及比赛,文化理论素质提高,心理训练以及作风训练等综合发展。
  3.1 坚持思维能力与心理素质的有效冶炼
  高职篮球意识的培养也并不是自然而成、一蹴而就的,它必须要通过篮球团队的教练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和分阶段地严格训练养成。要看到,篮球运动员的观察能力是形成篮球意识的重要前提,是形成正确的篮球意识的重要条件。而在比赛场上,一些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却表现不强,诸如临场头脑空白、场上情况不明,运动行为盲目,严重钳制着本方运动员篮球技术和战略战术的有效发挥。为此,高度重视高职运动员的实战比赛的观察习惯与能力十分重要。培养高职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加强其开阔视野训练,不断培养其视觉选择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拓宽高职学生篮球运动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其在篮球比赛中的抗挫折能力即在挫折问题上的心理承受能力。
  
  3.2 坚持直接经验的获得与间接经验的积累的有机统一
  在高职篮球体育中要坚持篮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一方面要结合诸如NBA的经典战例向高职学生传授篮球理论知识或间接经验,努力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理论水平,大力改善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丰富高职学生的篮球意识;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组织篮球比赛,开展基本技术训练。反思实战中篮球意识方面的经验教训。
  
  3.3 坚持战略思维与战术思雏的协调训练
  高职篮球教练必须要求运动员放下包袱、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思练结合,努力提高其篮球意识能力;要在对抗因素和对抗条件中、在运用真假技术的变化中、在战术训练及比赛中培养其篮球意识。如遭遇对方封盖时,可用运球再传球上篮;在对方防守能力较差或已犯规多次时,可强攻上篮以造成对方犯规。要增强防守训练,加强协防补防意识。防止看球不看人或漏人后的全速追防缺乏。另外,要增强高职学生篮球运动中的节奏意识;要高度重视高职学生顽强的作风训练,以适应凶悍、拼搏的对抗性篮球比赛。
  
  3.4 坚持教练员的主导作用与运动员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
  在实施训练中,篮球教练员要形象准确地表述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本质特点和关键环节等,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马谦.浅谈高校篮球运动篮球意识到培养与训练.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9.
  [2]谢泽新.青少年篮球意识训练.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分析了现行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实验绿色化的思想,并且针对其中的某些实验提出具体的设计方
1 传统“公”观念的类型和特征    “公”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语汇和观念,至少已有2500年的历史,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它随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变化而演变,分化后的观念在涵义上又保持重叠,乃至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意义之网。根据台湾学者陈弱水的研究,可以将中国传统“公”观念概括为五个类型:  类型一是“夙夜在公”的“公”,即“公”的基本涵义是朝廷、政府或政府事务,这个涵义渊源于“公”这个字的“
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宣传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可以进一步减少或砍去无机化学实验中的验证性试管实验,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应实行小型化.
坚定地贯彻执行中共11届3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我们新闻舆论宣传的长期任务。当前,我们应该关注并做好
会议
本文选取作者主编的《无机化学微型实验》教材中的一个典型实验范例,说明药品用量的准确确定是微型化改革成功的关键,并指出这将是基础化学教学实验在"量"的观念上的一次革命
1 问题的提出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需要一个全面的能反映当前大学生健康量化测试标准为指南。运用这样的指南来完善我们的高校体育教育体系。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我们从东北电力大学在校一年级大学生中随机抽取1000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对照组2组,每组各50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使用的“健商”指数测定问卷量表,是在谢华真